有關於墨池記的讀後感麼,墨池記表達了作者什麼的感慨

2025-01-31 10:35:27 字數 2466 閱讀 8354

1樓:匿名使用者

只是因為勤學苦練,羲之竟染黑了一池清水;正是因為勤奮不懈,羲之終獲得了「書聖」之美譽,為萬人效仿,為後人敬仰。可見「飄若浮雲,矯若驚龍」的書法並不是分秒即成,浮雲是因為水勤奮不懈的上公升才得以俯視眾生,驚龍是因為在深潭中鍥而不捨的試飛才能夠一展雄姿。所以說,成功源於勤奮。

人人都想要自己達到成功,可成功的並不是每個人,重要的差距便是勤奮。羲之之書晚乃善,為達成功染黑池水,可見其勤奮;懷素和尚為練書法竟將禿筆堆成「筆冢」,可見其勤奮;苦香菱為了學習高雅的詩,孜孜不倦,連夢中都在詩中徜徉,可見其勤奮;貝多芬為了練成清新靈動的琴法,將手指彈得發燙,可見其勤奮。於是,因為勤奮,他們成功了。

應知學問難,在乎點滴勤」,各種技藝的練成無不是熟練的結果,而若想熟能生巧,只有勤學苦練,這種技藝才能成為人的一種本能,人才能依靠這種後天的本能取得成就。

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不勤奮就不可能成功。江郎才盡,仲永之傷,無不是不勤所致。只想憑藉自己的所謂天資就取得輝煌,是不現實的。

馬丁路德說:「良機對於懶惰沒有用,但勤奮可以是平常的機遇變成良機。」倘若不勤,即使有機遇也不會懂得珍惜,因為自己未付出努力,不會懂得機遇的難得。

只會一味幻想著有朝一日自己能突然成功。直到最後,懶惰者繼續幻想,而勤奮者卻抓住了機會,又通過自己的努力取得了成功。

每個人的面前都有乙個水池,隔岸便是成功。成功與否,只在於是否願意如精衛一般用自己的勤奮填平水池,將水池變成坦途。所以只有在乎點滴的勤奮,才能像浮雲和驚龍一般傲視眾生,享。

墨池記表達了作者什麼的感慨

2樓:w晴天去看海

《墨池記》表達了作者勤學苦練出才能的道理,勉勵人們刻苦學習,提高道德修養。

出自:北宋文學家曾鞏創作的一篇散文。

此篇名為《墨池記》,著眼點卻不在「池」,而在於闡釋成就並非天成,要靠刻苦學習的道理,勉勵學者勤奮學習。以論為綱以記為目,記議交錯,綱目統一,寫法新穎別緻,見解精警,為難得的佳作。

全篇因物引人,由人喻理,又據理誨人,逐層深入,說理透闢而態度溫和,頗見長者開導後生的儒雅氣度。文章一面敘事,一面議論。借事立論,因小見大,言近旨遠,十分切題。

文中用了不少設問句,而實際意思是在肯定,因此話說得委婉含蓄,能引人深思。

以記為附,以議為主,不多見。《醉翁亭記》靈魂在於「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岳陽樓記》的重心不在記樓,在於敞露個人「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襟懷,觸景生情而《墨池記》記「池」文字少,議**字多。

3樓:網友

本意主要是說所謂的才能並非「天成」,而是後天勤學苦練的結果;

也推及到道德修養的後天獲得性;總是就是技藝熟能生巧、德行逐步培養。

4樓:有陽旭

1、第一段總寫三峽突出了什麼特點?後面那些文字對其特點進行了照應?《墨池2《墨池記》王羲之能在書法上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是:「羲之之書晚乃善,則。

墨池記原文

5樓:高洞子

臨川之城東,有地隱然而高,以臨於溪,曰新城。新城之上,有池窪然而方以長,曰王羲之之墨池者。荀伯子《臨川記》雲也。

羲之嘗慕張芝,臨池學書,池水盡黑,此為其故跡,豈信然邪?方羲之之不可強以仕,而嘗極東方,出滄海,以娛其意于山水之間。豈其徜徉肆恣,而又嘗自休於此邪?

羲之之書晚乃善,則其所能,蓋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然後世未有能及者,豈其學不如彼邪?則學固豈可以少哉!

況欲深造道德者邪?

墨池之上,今為州學舍。教授王君盛恐其不章也,書「晉王右軍墨池」之六字於楹間以揭之,又告於鞏曰:「願有記。

推王君之心,豈愛人之善,雖一能不以廢,而因以及乎其跡邪?其亦欲推其事,以勉其學者邪?夫人之有一能,而使後人尚之如此,況仁人莊士之遺風餘思,被於來世者何如哉!

慶曆八年九月十二日,曾鞏記。

《墨池記》作者是誰

6樓:承吉凌

學習古代的散文有助於我們提高知識的素養。散文是一種抒發作者真情實感、寫作方式靈活的記敘類文學體裁。「散文」一詞大概出現在北宋太平興國(976年12月-984年11月)時期。

那麼《墨池記》作者是誰呢?

1、 《墨池記》是北宋文學家曾鞏創作的一篇散文。

2、 墨池在江西省臨川縣,相傳是東晉大書法家王羲之洗筆硯處。相傳東晉書法家王羲之在池邊習字,池水盡黑。曾鞏欽慕王羲之的盛名,於慶曆八年(1048)九月,專程來臨川憑弔墨池遺蹟。

州學教授(官名)王盛請他為「晉王右軍墨池」作記,於是曾鞏根據王羲之的軼事,寫下了此篇散文《墨池記》。

3、 曾鞏(1019—1083),字子固,建昌南豐(今江西南豐縣)人。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進士,歷任太平州司法參軍,館閣校勘,集賢院校理,越州通判,濟州、福州知州,史館修撰等,最後官至中書舍人。北宋散文家,為唐宋八大家之一。

他的文章注重儒家道統,典重平實,不甚講求文采;但議論透闢,敘事條理清楚,俯仰如意,講究行文的法度和佈局,對後世有相當影響。著有《元豐類稿》。

以上就是關於《墨池記》作者是誰的解釋。

誰有關於《昆蟲記》的讀後感

這個 我們老師公尺有說要寫,筆記裡也沒。好可憐啊!我們不用寫。一篇關於 昆蟲記 的讀後感 近日,我讀完了 昆蟲記 這本書,感觸很深。這本書的作者通過仔細觀察,多次實驗,細緻描寫了各種昆蟲的生活習性 繁殖和捕食的方式,向讀者展現了乙個奇妙的昆蟲世界。作者寫得生動有趣,讀者讀得興趣盎然。整本書所寫的昆蟲都...

假小子改造記劃讀後感,童年的讀後感!300字左右!!

戴安 是一部描寫少女的心理 戴安有謎一樣的身世,她和未婚媽媽相依為命,家裡沒有乙個男人.童年的讀後感!300字左右!讀 童年 有感 最近,我讀了高爾基的著作 童年 書中形象地描繪了主人公阿廖沙悲慘的童年。阿廖沙父母雙亡,而外祖父脾氣十分暴躁,只有外祖母疼愛他了。外祖父不太喜歡他,兩個舅舅更是討厭他。...

浮生六記的感受,《浮生六記》讀後感

我贊慕著沈復與陳芸的平常生活的詩情畫意,我傾心於他們的真摯恩愛至死不渝,我仰望著他們一生平凡卻心胸磊落,心無羈絆,超然脫於塵俗。讓我感受到 人的一生要經歷許多事情,要懂得享受!浮生六記 是清朝長洲人沈復,著於嘉慶十三年的自傳體散文 浮生六記 讀後感 浮生六記 之讀後感 前些日子上古文課,老師偶然提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