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亂後,唐朝太監到底有多囂張呢?

2025-02-01 18:55:12 字數 2554 閱讀 2166

1樓:勤奮的若生

在安史之亂後,宦官的權利非常大,特別的囂張,特別是他們還手握軍權,擁有著自己的派系,有宦官世家,掌握皇帝的更替。

2樓:冰雹呼叫狍子

可以掌控軍權,調動部隊。軍權是坐穩皇位的基礎,歷來被君主們所忌憚,但是唐朝後期的君主的居然可以把這麼大的權力下放給太監,可見有多麼的昏庸。

3樓:社會生活家

太監可以隨意的掌握任何的權力,有時候皇帝的廢立還直接和太監有關係,太監還掌握了一部分的行政權。

唐朝有幾位皇帝被太監所殺

4樓:蘇離

正史記載的被太監所殺的唐朝皇帝只有一位:唐敬宗李湛。

寶曆二年(826)十二月初八日辛丑,唐敬宗又一次出去「打夜狐」。還宮之後,興致昂然,又與宦官劉克明、田務澄、許文端以及擊球軍將蘇佐明、王嘉憲、石定寬等二十八人飲酒。

唐敬宗酒酣耳熱,入室更衣。此時,大殿燈燭忽然熄滅,劉克明、蘇佐明等同謀害死唐敬宗,年僅18歲。除了唐末代亡國之君——唐哀帝是在17歲被害以外,唐敬宗是唐朝皇帝中享年最短的了。

5樓:超級江湖小生

1、唐順宗李誦(761年-806年),唐朝第十位皇帝。805年即位,同年8月,宦官俱文珍等勾結部分官僚和藩鎮,逼其退位,傳位於太子李純。次年病死,一說被宦官殺害。

2、唐憲宗李純(778年-820年),唐朝第十一位皇帝。被宦官陳弘正殺害。

3、唐敬宗李湛(809年-826年),唐朝第十三位皇帝。為宦官劉克明等人殺害,4、唐武宗李瀍(814年-846年),臨死前十幾天改名李炎,是唐朝的第十五位皇帝。被左福策軍護軍中尉(宦官)馬元贄弒殺。

6樓:雪落花軒

唐朝20個皇帝,太監所殺的只有兩個。

唐憲宗李純778-820,805年即位;宦官陳弘志所殺。

唐敬宗李湛809-826,824年即位;宦官劉克明所殺。劉克明是假太監。

7樓:網友

兩位:唐憲宗李純和糖精總李湛 分別被陳巨集志和劉克明所殺。

8樓:網友

3位唐肅宗是被李輔國在宮廷政變之中威嚇而死。

唐憲宗是被宦官陳弘志所殺。

唐敬宗是被宦官劉克明等所殺。

9樓:貓和老鼠漂羊過海

正史明確記載一位,唐敬宗李湛,被劉克明弒殺。存疑2位:憲宗李純,疑被王守澄所殺。唐順宗李誦,疑被俱文珍和唐憲宗**。間接性1位,唐文宗李昂,甘露之變被宦官軟禁,憂憤而死。

唐宣宗打壓宦官,在歷史上有什麼影響呢?

10樓:小斌侃歷史

唐宣宗李忱稱為沒早小太宗,含意再搞清楚但差碰是了,也就是說他當政期內奮發圖強,勤奮政務,促使大唐擁有相對性穩定的局勢,因而史家把這一時期稱之為「大中之治」。

但事實說,唐宣宗和李世民的差別還確實很大。而唐宣宗當政期內,十分核心的一點便是抑止宦官。可結果眾所周知,宦官獨斷專行這個問題並沒有清除,並且他的孩子李漼或是在宦官的擁立下登基為帝的,由此可見宦官趨勢再度強勁起來,乃至又逐漸到廢立皇上的程度了。

來說好笑,自身李忱便是在宦官馬元贄等人的擁立下登基為帝的,不然他這一生是不太可能與帝位有哪些牽涉的。

而他兒時不受待見,也得過病,乃至有些人把他當做二愣子。往往擁立他登基,也是宦官覺得他這個人好操縱罷了。結果過後才知道上當,這人居然十分聰慧,也十分可以忍耐,十分恐怖。

唐宣宗登基後,對有擁立之功的馬元贄倍加冊封,雖然他一直在打擊宦官權利,但馬元贄卻也依然操控著禁衛軍的權利。

除開馬元贄外,也有侯王長、馬公儒、王忠實、王茂玄幾個。例如在唐宣宗階段,有乙個事他一直沒有辦,那便是選立太子。實際上他自身喜愛墓王李滋,可他並不是大兒子,在那時候碰到了非常大的摩擦阻力。

因此他一直就沒有立太子,而這也為自己及其大唐之後的邁向埋下了懸念。

而他卻密囑樞密使王歸長、馬公儒、宣徽南院使王居方三人擁立蔓王。但是這三人全是宣宗寵幸的宦官,由此可見在接任這一至關重要的問題上,宣宗或是覺得宦官靠譜的。

但是那時候也有一位宦官,左神策護軍中尉王宗實與這三人不對付,稱她們是矯詔,他自己卻擁立皇大兒子鄆王李溫為帝,是為唐懿宗。

久假不歸的是,在接任那麼嚴肅認真的問題上,居然是好多個宦官決策的。由此可見,唐宣宗當政期內,儘管不斷在打擊宦官,但從根兒上並沒處理這個問題,到了中後期他自己也是有寵幸的宦官,這也對繼任者挑選出現了較虛察談大的危害。

11樓:創作者

對於當時的原始碼唐朝影響是比較大的,更好的控制了舉跡朝堂,也讓人們明白,宦官如果沒有辦法控制,將會產生什麼正裂並樣的傷害。

12樓:黎昕科普知識小屋

讓當時的宦官地位非常低下,但也促進了國家的繁榮昌盛,讓兵權全部空態都掌握在皇鬥棗源帝的巖含手裡。皇帝很有威嚴,沒人敢反對皇帝。

唐朝後期為何會出現宦官控制皇帝的現象?這是怎麼回事?

13樓:小長學姐

這是由於衡粗前唐朝後期皇咐清帝們對於宦官的信任,將權力交給了宦官,所以才會導致宦官控制**的情況出現。原因就是皇帝們將所有的管理大權交給了宦官,於是就導致了這樣的情況出現。凳孝。

唐朝安史之亂之後誰登基了,安史之亂之後唐朝怎麼樣了

唐肅宗李亨 上元二年三月,叛軍內訌,史思明為其子史朝義所殺,內部離心,屢為唐軍所敗。寶應元年十月,唐代宗繼位,啟用唐將僕固懷恩為朔方節度使 河北副元帥,統兵進軍洛陽。寶應二年春天,田承嗣獻莫州投降,送史朝義母親及妻子於唐軍。史朝義率五千騎逃往范陽,史朝義部下李懷仙獻范陽投降。史朝義無路可走,於林中自...

安史之亂結束後,唐朝為何不削藩?藩鎮割據為何更嚴重

因為在安史之亂之後,朝廷的軍權大部分掌握在各地藩王的手中,沒有任何實際的權利,也調動不了軍隊,而各地藩王實際都掌控在節度使的手中,所以即便在安史之亂後,朝廷想要削藩,但是因為沒有足夠的軍事權利,無法調動軍隊,所以並不能達到削藩的目的。當初安史之亂後,唐朝在當時全國的兵力根據統計大約有八十五萬,在當時...

唐朝著名的安史之亂大約歷時多久

8年。安史之亂是中國唐代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 755年12月16日至763年2月17日 由唐朝將領安祿山與史思明背叛唐朝後發動的戰爭,是同唐朝爭奪統治權的內戰,為唐由盛而衰的轉折點。這場內戰使得唐朝人口大量喪失,國力銳減。因為發起反唐叛亂的指揮官以安祿山與史思明二人為主,因此事件被冠以安史之名。又由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