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自然歷史觀,自然觀的歷史演變過程

2025-02-01 23:30:18 字數 3126 閱讀 7615

1樓:脛下逆鱗

辯證唯物主義自然觀歷史觀。

乙個是辯證唯物主義,乙個是自然觀\歷史觀。

辯證唯物主義是馬克思主義哲學,是把唯物主義和辯證法有機地統一起來的科學世界觀。辯證唯物主義認為世界在本質上是物質的。恩格斯說:

世界的真正的統一性是在於它的物質性」。(反杜林論》,《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三卷,第83頁)物質是第一性的,意識是第二性的,意識是高度發展的物質——人腦的機能,是客觀物質世界在人腦中的反映。辯證唯物主義認為物質世界是按照它本身所固有的規律運動、變化和發展的,「事物都是一分為二的。

它揭示了事物發展的根本原因在於事物內部的矛盾性。事物矛盾雙方又統一又鬥爭,促使事物不斷地由低階向高階發展。

自然觀又是:人們對自然界的總的認識。大體包括人們關於自然界的本原、演化規律、結構以及人與自然的關係等方面的根本看法。

自然觀是人們對整個世界認識的基礎,因而任何一種系統的哲學必然包含與之相適應的系統的自然觀。

自然觀\歷史觀在哲學中的意思,不是具體的,而是抽象的概念。

辯證唯物主義自然觀歷史觀就是上面兩個概念結合。

歷史觀指對人類社會的認識,自然觀指對自然的認識。自然觀和歷史觀的統一,是說馬克思主義不僅在自然觀上是唯物的,在歷史觀上也是唯物的。以前的唯物主義只是在自然觀上唯物,在歷史觀上卻是唯心的。

他們認為人類社會的發展是由人的目的意識動機決定的,沒有搞清社會存在和社和社會意識的關係。對於人的目的一是動機是怎麼來的,由什麼決定的沒搞清楚。馬克思認為物質決定意識,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

歷史上存在過哪幾種自然觀

2樓:夢之緣文化

自然觀就是對自然界的總的看法。

是世界觀的組成部分。

唯物主義認為自然界是不依賴人的意識而獨立存在的客觀物質世界。

唯心主義認為自然界是精神或上帝的產物。

辯證唯物主義認為自然界是處在永恆運動、變化、發展中的物質世界;自然界一切現象都是對立統一的,它們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自然界的發展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前提和基礎;人對自然界認識的基礎是人所引起的自然界的變化。

有機論的自然觀,在希臘以外其他古代民族的文化中同樣存在著,如中國道家的自然觀、印度佛教的自然觀等等。

這些古老的自然觀,儘管表述形式不同,但在視自然為充滿內在活力和生機的整體這點上卻是一脈相通的。

有機論的自然觀以及由對自然的認識導致的對人與自然關係的理解,以觀念形態儲存在古代的哲學中,同時作為現實的文化行為又體現在人類的實踐中,機械論自然觀的經典表述是笛卡爾的二元論。

笛卡爾認為,自然中同時存在著兩個實體:心靈和物質。

它給實體下的定義是:「所謂實體,我們只能看作是能自己存在,而其存在並不依賴別的事物的一種事物。」〔3〕在笛卡爾看來,心靈和物質作為平行的實體互不依賴,互不決定,互不派生。

物質的屬性是廣延,心靈的屬性是思維。

19世紀末20世紀初,由於相對論和量子力學的出現,物理學關於質量、空間、時間、能等概念發生了根本的變化,機械論依據經典力學所假定的穩定性被否定了。

在現代物理學看來,世界是處在一定時空關係中的「事件」組合成的統一體,而事件只是多種關係的綜合。

同時,量子理論證明,能就是質量,物質只不過是振動的一種方式。

英國哲學家懷特海藉助現代物理學的成就,在總結柏格森等人探索的基礎上,建立了乙個以「事件」和「過程」概念為核心的「有機體哲學」,又稱「活動的過程哲學」。

懷特海系統地批判了把自然看作物體的總和或堆積的機械論觀點,主張把自然理解為生命機體的創造進化過程,理解為眾多事件的綜合或有機的聯絡。

他說:「現**論的基本精神就是說明較簡單的前期機體狀態進向複雜機體的進化過程。

因此,這一理論便迫切地要求一種機體觀念作自然的基礎。

它也要求一種潛在的活動(實體活動)表現在個別機體現狀態之中,並在機體達成態中發生演化。」〔9〕有機體哲學或過程哲學是一種與機械論的自然觀相對立的新的自然哲學,它在現代知識背景下重新確認了古代自然觀中的生命機體概念,因此成為當代環境哲學的重要理論**之一。

自然觀的歷史演變過程

3樓:8發

自然觀的演化經歷了相當漫長的過程,最終我們認識到事物都是普遍聯絡和永恆發展的,要以發展的眼光看問題。平常我們要從辯證法的角度思考問題,正確運用對立統一規律。

質量互變規律及否定之否定。

三大規律,一切從實際出發,發現規律,發現真理,促進人與社會的協調、可持續發展。

如同自然觀的演變過程一般,真理的產生往往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漫長的乙個過程。真理性的確定是乙個長期的歷史過程,而不是一次能完成的。從尼古拉斯。

起初從事植物研究,提出植物從土壤中吸收養分和吸收水分的某些過程有關到海爾蒙特的柳條試驗,將增重歸於水,儘管這些再後來都被證明是錯誤的結論,但科學的試驗方法已漸漸引入了研究中。19世紀初泰伊爾的腐殖質營養學說盛行,認為肥力取決於腐殖質含量,是唯一營養物質,礦物質。

起間接作用,後李比希否定了腐殖質學說,提出了礦質營養學說,並提出了養分歸還學說和最小養分律,但他仍未認識到養分間的聯絡,將作用各自獨立。這些科學結論無一不在實踐中得到證實。在一次次的否定後,科學結論得到證明,並逐步趨於正確。

在我們從事科學研究中,應該明白大自然的物質交換和能量流動是時刻都在進行的,而且只有保持平衡才能維持地球大的生態系統。

正常運作,打破任何一方都是有害無益的。在當前生態危機日漸明顯,環境質量日益下降的情況下,研究植物的重要性也逐漸顯現,在人類生活中佔有不可取代的地位。要根據植物的實際情況來為其提供有利條件促進其健康生長發育,用植物淨化空氣、涵養水源的功能,為生態建設服務。

在今後的工作學習中,我們應養成良好的思維習慣,聯絡自然辯證法。

的理論知識,主動把自然辯證法的理論知識運用到科學研究中,科學的看待問題,解決問題,吸收教訓,總結經驗並不斷完善自我,為社會發展貢獻自己的乙份力量~

歷史上存在過哪幾種自然觀?

4樓:後星球人

天人合一的自然觀。

5樓:網友

天狗食月就是月全食。

《自然史》有什麼意義?

6樓:漫閱科技

自然史》使許多古代的科帶卜飢學弊羨知識得以儲存下來,為我們研究古代的自然科學知識和了解古代的物質和精神文明提供了珍貴的依據。對於我們蠢返研究古代自然科學、歷史和語言具有極高的價值,對近代歐洲科學技術的發展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人類自然觀的發展經歷了哪幾個階段

人類自然觀的發展經歷了5 個過程。1 原始宗教自然觀 2 古代樸素的自然觀。3 宗教神學自然觀。4 形上學自然觀。5 辯證唯物主義自然觀。原始宗教自然觀,特點 宗教的特徵之一就是維持人和他們所處的自然環境之間的思想 上的平衡,也就是保持一種和諧的關係自然環境對各種宗教有著各種不同的關係,並起著不 同...

什麼是自然辯證法它的建立歷史是怎樣的乙個過程

自然辯證法的歷史發展 自然辯證法的歷史發展如下 古代東方和西方的自然哲學,同自然科學的萌芽狀態相適應,其中的唯物主義思想和辯證法思想具有樸素的 直觀的性質。十六世紀以來西方近代實驗自然科學建立和發展起來以後,唯物主義哲學和唯物主義自然觀相應地凳鏈灶有了重大的發展。但是,由於自然科學中首先得到充分發展...

道法自然什麼意思?誰提出的,道法自然,自然是什麼意思

這個是由老子提出的吧,道德經 中所謂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道法自然有兩種解讀方式 天道的執行,是取法於在宇宙中普遍存在的對萬物都有決策力 支配力的乙個規律,這個規律不可違背也不可能被違背,這就是道法自然 另一層意思是道法道術的修煉不可操之過急,需循序漸進,到該成的時候,自然就成了,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