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第一題,詳細解釋原因。

2025-02-08 07:50:33 字數 3994 閱讀 9743

1樓:在大孤山感受晴天的北落基山狼

a:單基因遺傳病是指受一對等位基因控制的遺傳病。或許這對等位基因產生突變沒有對第一代產生什麼影響(比如隱性遺傳,aa情況下依舊正常),但是由於基因的分離和自由組合定律(孟德爾遺傳定律),子代可能會受影響(接受到來自父母雙方的都產生突變的基因,子代基因型aa則表現出病變)。

b:染色體結構的改變包括缺失,重複,倒位,易位。你可以把這個看做是多個鹼基的突變,1個鹼基的改變就會改變對應的密碼子(不是絕對的,因為大部分氨基酸對應多個密碼子),從而影響蛋白質合成,那麼多個鹼基的改變(染色體結構改變)帶來的影響會更大,通過分離和自由組合,也將會遺傳給下一代。

c:近親增加遺傳病風險是因為他們的基因相似度高。也就是說,同時攜帶從祖輩傳來的突變基因的概率高,當兩個人都是攜帶者時(隱性遺傳病,其中乙個等位基因正常則不表達病變),那麼他們的子代有1/4的可能得遺傳病。

d:輻射,藥物等環境上的改變都有可能改變人類的基因型而產生可遺傳性疾病,有些遺傳病是要基因和環境共同作用才會發病。後天的遺傳病相對來說比較少。

2樓:丫丫困困

我給你簡單解釋一下吧,a對是因為因為環境,以及生活習慣所造成染色體發生基因突變,所以會導致下一代會得遺傳病。b對是因為跟a所說的有點相似,做乙個簡單的比喻吧!一位孕婦如果長時間接觸含輻射以及喝酒抽菸都會導致腹中嬰兒的染色體結構改變,從而得到遺傳病。

以上的,我不確定這樣解釋對不對,不過差不多)c對,其實你我都應該懂了!我也不知道咋解釋。→_初中未畢業的孩子傷不起啊!

但是基本都懂這題目,證明生物還沒丟給老師。

3樓:遠山鐧

後天感染病毒或受輻射,有可能會導致體內dna的改變,此變化在自然狀態下不可逆,根據孟德爾遺傳定律,所以有可能會遺傳給下一代,這樣是算後天的,所以d是錯誤的。

4樓:丿習慣了的習慣

人類遺傳病不一定是先天的,比如,後天感染的肝炎。

5樓:取你嘛名字

d錯的原因是,都是後天變異得。

高一的生物題,簡單解釋一下原因

6樓:網友

選bsars病毒只能依賴活細胞進行代謝,不能進行獨立的代謝。

甲型h1n1流感病毒必須寄生在活細胞內,正確。

任何病毒都必須寄生在活細胞內,才可能生存(代謝、繁殖)

7樓:狂飛陽

b錯病毒只有蛋白質和核酸,沒有細胞器以及新陳代謝所需的酶,只能依靠細胞才能新陳代謝、增殖。

高中生物題 麻煩都解釋 下

8樓:bie___汀

選ba糖類中的葡萄糖是細胞呼吸最常用的有機物,即糖類是有氧和無氧的主要能源物。

b有氧前兩個階段產生還原劑h,無氧第一階段產生還原劑h。

c細胞呼吸均為逐步釋放能量,所以有氧分三階段,無氧分二階段。體外燃燒才是瞬間釋放能量。試想體內瞬間釋放能量生物體怎麼受得了。

d水是有氧第三階段產物,即前兩個階段產生的還原劑h與o2結合形成水。無氧呼吸沒有氧氣參與,也就沒有第三階段,也就沒水產生。

9樓:林

a錯,因為動物糖類是主要能源物質。

b正確,還原氫【h】,就是nadph,是一種【輔酶】,它是由磷酸戊糖途徑的氧化生成的。

c錯 無氧呼吸也是有過程的啊 不能說是瞬間放能量d水的作用包括參與蛋白質的水解,參與氧化反應,無氧呼吸不產生水,細胞質和線粒體可以看作是線粒體與細胞長期共生的過程,因為線粒體有自己的dna,細胞質雖然可以進行呼吸作用,但是卻只能進行無氧呼吸,而線粒體能進行有氧呼吸。

10樓:網友

選ba.無論有氧呼吸還是無氧呼吸,其原料都是糖類。

c.無氧呼吸也是逐步釋放能量,只是釋放量少;體外燃燒才是瞬間釋放能量。

d.產生乳酸的無氧呼吸不產生水。

11樓:網友

a錯,課本「一般地說,無氧呼吸最常利用的物質也是葡萄糖」

d錯,[h]與氧氣結合生成水,氧氣是不參與無氧呼吸的。

bc正確,但就題意而言c要好(我認為,因為它對比更鮮明)兩種呼吸方式的第一階段相同都產生少量[h],放出少量能量,但無氧呼吸的第二階段,也是其末階段不放出能量(課本原話;無氧呼吸都只在第一階段放出少量能量,生成少量atp),不要誤解總公式。而有氧呼吸三階段都放出能量。

12樓:非洲小白臉

b,如需要解釋請追問。

高中生物,選擇題,求解釋

13樓:我叫讀行俠

骨骼肌細胞在發育過程中,是由許多胚胎細胞經細胞融合而成的,因此每乙個骨骼肌細胞靠近細胞膜處有許多細胞核,a項錯誤。 突觸後膜的表面積要比突觸前膜的表面積大,c項錯誤。乙個乙醯膽鹼與突觸後膜受體結合,引起突觸後膜去極化,只能形成乙個小電位,這種電位並不能傳播,隨著乙醯膽鹼與受體結合的增加,開放的通道增多,電位逐漸加大。

當突觸後膜上的電位達到一定閾值,才會產生動作電位,d項錯誤。

綜上,b選項正確,突觸間隙的液體為組織液。

14樓:網友

a,骨骼肌細胞是多核細胞。

c,後膜面積大於前膜。

d,乙個太少,要足夠數量的。

15樓:聖o紫月

骨骼肌細胞有多個細胞核;神經-肌肉接點結構類似於突觸,突觸間隙中的液體是組織液;突觸前膜與突觸後膜表面積明顯是不一定相同的;乙個乙醯膽鹼分子不能是突觸後膜興奮,神經遞質必須達到一定量才能是下乙個神經元興奮。

求一些高中生物原因題

16樓:匿名使用者

選修一製作果酒時:

1,為什麼發酵後期溶液呈酸性?

答:酒精發酵產生的二氧化碳溶解後ph降低。

2.為什麼隨著發酵進行溶液密度會減小?

答:1.發酵產物酒精密度小於水2.溶液中糖被消耗。

高中生物問題,求解釋

17樓:網友

首先生長素有兩重性(即低濃度促進生長 高濃度抑制)這裡的促進和抑制指的是對細胞的生長的效果 促進的位置細胞長得快抑制的地方細胞的生長慢 (這裡的根本原因和生長素對乙烯的作用有關 高中不要求掌握)

對於胚根來說 有生長素瓊脂塊的一側 生長素濃度高抑制生長 細胞長得慢。

另一端不是沒有生長素 而是生長素的濃度很低 有促進生長的作用一半長得快一半長的慢所以就會有彎曲了(大概就是下圖這個放大位置的意思)能理解嗎。

並且植物的不同部位對生長素的敏感性不同。

根生長的最適濃度是10 -10,芽是10 -8,莖是10 -4c/對生長素的敏感度:根》芽》莖。

希望對你有幫助 不懂歡迎追問。

18樓:

我是高二的,可能你們還沒有學,反正後面是要講的。植物的各個部位對生長素的敏感程度不一樣的,胚根對生長素很敏感,少量生長素才會促進,而過多的生長素反而會抑制胚根的生長。

胚根沒有生長素的位置本來不會彎曲,但是由於另一側的生長素的抑制,另一側的生長變得緩慢,使這側的生長快於另一側的生長,所以會發生彎曲。

19樓:匿名使用者

彎曲是在一側長的比另一側快或一側受到抑制一側沒有受到抑制才會發生的,生長素對植物生長的抑制作用,植物各個部分對於生長素的敏感程度不一樣,當生長素過多時就會反過來抑制植物生長。

20樓:foget密碼

生長素只預製了植物的一側另一側沒影響造成生長不均勻。

高中生物題,給個詳細解釋,**等

21樓:tan胖子

第一題錯的確實是b

下面是解釋。

類比推理只是一種合情推理,說白了就是根據對比基因和染色體行為的平行關係,合理推測基因在染色體上,但這不是嚴格的證明,證明需要更嚴謹的實驗。摩爾根的果蠅實驗。證明了白眼基因位於x染色體上,也就證明了基因位於染色體上。

第二題錯的是d

在光學顯微鏡下是看不到鹼基對排列順序的 所以不能觀察到是否有基因突變。

高中生物解釋

因為種皮由母本產生,基因型與母本相同,故,需在f2時才能對其進行統計版 即統計f2產生種子時權 的種皮顏色 而子葉是由植株基因控制,直接統計就行,故,在f1時就能進行統計 即f1產生種子時統計就行 希望對你有幫助。首先說下,關bai 於種皮,子葉這du部分內容已zhi經不再作為高考要求了。dao此題...

高中生物題,高中生物問題,必採納

首先,復學生應該認真審制題,準確 充分感知生物題目資訊,弄清題意。學生在審生物題的時候要盡量做到穩 準 慢,盡量挖掘一切對解生物題有效的資訊,尤其注意關鍵性和限制性的文字,以免解題錯誤。其次,要建立生物試題與教材知識間的聯絡,學生應該以生物問題為中心,以生物教材基礎知識為依據,將所學知識與試題要求準...

高中生物題

1全部首先明確種群和群落的概念是解題的關鍵。種群 指在一定時間內佔據一定空間的同種生物的所有個體。群落 亦稱生物群落。生物群落是指具有直接或間接關係的多種生物種群的有規律的組合,具有複雜的種間關係。a.種群的年齡結構可以間接判定出該種群的發展趨勢,而不是主要因素。b.樣方法適合調查植物,以及活動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