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創作江城子和浣溪沙時有關事例 20

2025-02-08 10:55:33 字數 1674 閱讀 1700

蘇軾創作江城子和浣溪沙時有關事例

1樓:土豆逗豆芽

蘇軾創作江城子:

宋神宗熙寧八年,是蘇軾到密州上任的第二年.當時,密州蝗旱相連,而西北方的西夏和遼不斷襲擾邊境.作為愛國心切、一貫主張抗敵禦侮的蘇軾,年屆「不惑而雄心勃勃」,在貶官外任中,不但盡力解除人民的疾苦,而且時刻準備要馳騁疆場,為國效力.他在這年十月中,祭常山歸來,與同僚獵於鐵溝、黃茅岡,作此詞.

浣溪沙:遊蘄水清泉寺,寺臨蘭谿,溪水西流。

山下蘭芽短浸溪,松間沙路淨無泥,蕭蕭暮雨子規啼。

誰道人生無再少?

門前流水尚能西!

休將白髮唱黃雞。

該詞是蘇軾1082年春任黃州團練副使時作的一首記遊詞。然而從內容來說,它又不同於一般的記遊作品。通常,記遊性作品是寫人與自然的關係。

但本詞從山川景物著筆,意旨卻是探索人生的哲理。上片寫景,下片抒情,由景入情,一反人們常嘆的時光流逝,得出「休將白髮唱黃雞」的哲理。

蘇軾在元豐元年任徐州知州時,天值大旱,作為地方官,照例要向天求雨,雨後則要謝雨。在往徐州城外石潭謝雨途中,蘇軾寫下了五首《浣溪沙》,

2樓:網友

和他的妻子有關吧。

江城子蘇軾所有的意象

3樓:小袁不太圓嗷

《江城子》蘇軾這首詞既俊爽而又音響淒厲,恰當地表現出作者心潮激盪、勃鬱不平的思想感情。

江城子》是一首悼亡詞。作者結合自己十年來政治生涯中的不幸遭遇和無限感慨,形象地反映出對亡妻永難忘懷的真摯情感和深沉的憶念。

蘇軾(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一字和仲,號鐵冠道人、東坡居士。

世稱蘇東坡。

蘇仙 、坡仙 ,漢族,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欒城,北宋文學家、書法家、美食家、畫家,歷史治水名人。

浣溪沙蘇軾表達了什麼情感

4樓:夢夢夢初醒

是不是山下蘭牙短浸溪啊?

這首詞,上片以淡疏的筆墨寫景,景色自然明麗,雅淡悽美;下片既以形象的語言抒情,又在即景抒慨中融入哲理,啟人心智,令人振奮。詞人以順處逆的豪邁情懷,政治上失意後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催人奮進,激動人心。

浣溪沙蘇軾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5樓:豆包來一筐

浣溪沙·細雨斜風作曉寒,你能體會作者想表達的含義嗎。

6樓:網友

蘇軾的浣溪沙有好幾篇呢,浣溪沙只是詞牌名而已。不知道您具體是哪一篇?

請將蘇軾的詞,浣溪沙編成乙個小故事

7樓:野兔兔

1、小故事:

遊玩蘄水的清泉寺,寺廟在蘭谿的旁邊,溪水向西流淌。山腳下剛生長出來的幼芽浸泡在溪水中,松林間的沙路被雨水沖洗的一塵不染,傍晚,下起了小雨,布穀鳥的叫聲從松林中傳出。

誰說人生就不能再回到少年時期? 門前的溪水還能向西邊流淌!不要在老年感嘆時光的飛逝啊!

2、原詞:浣溪沙·遊蘄水清泉寺。

蘇軾遊蘄水清泉寺,寺臨蘭谿,溪水西流。

山下蘭芽短浸溪,松間沙路淨無泥,瀟瀟暮雨子規啼。

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髮唱黃雞。

江城子蘇軾,蘇軾的《江城子》

江型禪城子 戚兆 宋。蘇軾卜仔塵。蘇軾的 江城子 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蘇軾 宋代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腸斷 一作 斷腸 譯文。你我夫妻訣別...

江城子 蘇軾,蘇軾的《江城子》原文

蘇 軾乙卯正月二十夜記夢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腸斷處 明月夜,短松岡。注釋 這是一首悼亡詞。作者結合自己十年來政治生涯中的不幸遭遇和無限感慨,形象地反映出對亡妻永難忘懷的真...

蘇軾的《江城子》的原文,蘇軾的《江城子》原文

1 原文 蘇軾 江城子 十年生死兩茫茫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唯有淚千行。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鬆崗。2 譯文 兩人一生一死,隔絕十年,相互思念卻很茫然,無法相見。不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