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你收到了哪些家鄉快遞過來的「年味兒」?

2025-02-08 16:15:14 字數 1726 閱讀 2203

1樓:阿黃侃社會

今年的確有很多人都選擇過年不返鄉,因為有很多人放假的時候,其實已經到了臘月28或者29這個時候再去做核酸檢測,然後趕上春運,返回自己的家鄉的確是比較麻煩和危險的。在跟朋友打**的時候,我也瞭解到在北京的朋友已經選擇了不返回自己的老家,所以就挑選了一些土特產寄給別人。今天看到這個問題的時候也是頗有感觸的,畢竟在往年的時候,就算大家再忙也會回來小聚一下,那麼今天就跟大家說一下我寄出了哪些具有家鄉年味兒的物品。

第一,食物代表了一切。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樣一種感受,那就是家鄉的美食其實就寄託了我們的感情。在得知他沒有辦法返回老家的時候,我就去當地的超市裡邊兒採購了一些家鄉的美食寄給了他。因為記得自己在以前讀大學的時候,他就給我寄過這樣的東西,在異地能夠吃到家鄉的美食說說話,心裡邊兒都是暖暖的,特別是在這樣乙個關鍵的時刻,大家都已經很像,但是因為工作的需要,他們沒有辦法回來。

在我們這個年齡,可能很多人都幾乎很少獨自在外邊過年。有了食物的陪伴,最起碼不會那麼孤單。<>

第二,一副對聯。

雖然朋友是住在合租房裡邊兒,但是既然是春節,那麼對連肯定是必不可少的,所以在購買食物的時候也給他借了一副對聯,這副對聯是我自己手寫的,雖然字型不是非常好看,但是也希望她能夠在外邊兒照顧好自己。同時也希望大家能詢問一下自己身邊的朋友,馬上就要過年了,看他們有哪些需要。<>

第三,如果讓你選擇不返鄉,你會堅持下來嗎?

在我看來,我們這一批90後的覺悟還是非常高的,我有很多朋友都選擇了不返鄉。特別是一些在北方的朋友,因為我本身是從事建築行業的很多同學和朋友也是從事相關行業,所以他們放假的時間是比較晚的。再加上工期比較趕,所以都選擇留在當地過年。

雖然在打**的時候,他們言語中都充斥著樂觀的情緒,但是我也知道他們肯定非常想家,我也只是偶然的巧合,先回到家裡邊兒,所以才避開了春運的高峰期。也希望大家能夠選擇這個方法來應對現在的特殊時刻,希望能夠過乙個好年。

2樓:睿智睿評

我是浙江人,現在在北京謀生,南北上過年過節的習俗差別還是蠻大的。所以特地網購了不少東西,還特地挑選了浙江發貨的。這次收到的就有春節必吃的湯圓、烤麩、條頭糕還有在北方很難吃到的東海海鮮,比如梭子蟹、白鯧魚等等,出門在外最難忘的還是家鄉味!

3樓:教育歲和導師

我收到了從四川老家姐姐寄來的她家自制的糯公尺包子,收到媽媽寄來的秘製臘肉香腸,收到了自己在網上買的對聯,這些都是比較有年味的快遞。

4樓:哎呦我的天娃娃

今年我收到了帶有年味的瓜子、花生、開心果、凍梨、凍柿子,還有兩個福字。雖然在這邊都可以買到,但是我媽知道我這邊疫情比較嚴重,所以就選擇寄給我。

5樓:一眼望界

當然就是臘肉啦!每年老家都會殺年豬,用新鮮的豬肉醃製香腸還有臘肉,醃製好後都會寄一些給我。

6樓:豬育兒豬

我收到了媽媽給我寄過來的紅薯、幹豆角、花生和紅豆。媽媽還特意叮囑我可以用紅豆做豆沙餡的包子,以前每年過年媽媽都會給我做,我感覺收到這些東西,心裡暖暖的,滿是「年味兒」。

7樓:你到底敢不敢

對聯,窗花,燒豬肉,炸帶魚,花生瓜子,糖果,餃子等,這些都是在過年必備的年貨。

8樓:嗯離人怎須挽

河南,東北,青島,廣州,北京,有臘腸,有燴麵,有螃蟹,有早茶,有糖葫蘆,這些都是年味兒。

9樓:劉心安兒

比如說有大同的涼粉,還有大同的油炸糕,杏脯,還有羊雜湯,還有黃花,小公尺之類的。

你收到陌生快遞該怎麼辦,收到了一個陌生快遞,怎麼辦?

小心心 我收到過一次陌生快遞,但是我很冒失的開啟了,現在想想都有點後怕。收到陌生快遞儘量不要開啟,可以給快遞員打 讓其拿回去。 橙子 我第一反應就是誰給我準備的禮物,我肯定得拆開看看,如果實在不像是給我的禮物,那肯定就是寄錯了。 碩陽人福 我如果收到陌生的快遞,我一般都會打 問一下快遞公司到底是誰寄...

收到了陌生快遞,怎麼辦,收到了乙個陌生快遞,怎麼辦?

先不要收,看看是不是認識的人買的,快遞詐騙有可能要你付郵費,快遞裡面也可能是炸彈,毒藥,什麼的都有可能,最好不要親自收不是自己買的東西的快遞 到付拒收,不是到付就收下。拆開看看用得著就留下,用不著就送人或丟棄。丟掉 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不是生離死別,而是你打個醬油也要走9裡地!醬油哥醬油專賣店全宇宙送...

大家說說快遞到了,可是被別人簽收了我沒收到,也沒打電話給我

快遞已經到了你所在城區的快遞點,親,這是快遞點代簽。一般代簽專後,第二天才會跟 屬你打 通知你去取件,不用著急,這是常有的事情,一般不會丟件的。如果親對回答滿意,請及時採納呢,有疑問請追問,這年頭助人為樂也不容易,鼓勵鼓勵熱心人 貨被別人簽收了,你沒有貨怎麼退 春節親戚見面,寒暄最多的一句話 年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