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網友
原文:生而眇者不識日,問之有目者。或告乏曰:
日之狀如銅盤。」扣盤而得其聲。他日聞鍾,以為日也。
或告之曰:「日之光如燭。」捫燭而得其形。
他日揣龠,以為日也。
譯文:有乙個天生的瞎子不知道太陽的樣子,去問眼好的人。有人告訴他說:
太陽的形狀好像銅盤。」他敲敲銅盤,聽到了銅盤的聲音。後來有一天他聽到了鐘聲,就以為太陽呢。
又有人告訴他說:「太陽的光好像蠟燭。」他摸摸蠟燭,曉得了蠟燭的形狀。
後來有一天,他摸到一根短笛,就以為是太陽呢。
2樓:網友
日喻。就是天天比喻。
日喻說文言文翻譯是什麼?
3樓:阿飛說數碼
《日喻》文言文翻譯如下:
作者是:蘇軾〔宋代〕
原文:生而眇者不識日,問之有讓虧此目者。或告之曰:
日之狀如銅盤。」扣槃而得其聲,他日聞鍾,以為日也。或告之曰:
日之光如燭。」捫燭而得其形,他日揣樾,以為日也。日之與鍾、龠亦遠矣,而眇者不知其異,以其未嘗見而求之人也。
道之難見也甚於日,而人之未達也,無以異於眇。達者告之,雖有巧譬善導,亦無以過於槃與燭也。自盤而之鐘,自燭而之龠,轉而相之,豈有既乎?
故世之言道者,或即其所見而名之,或莫之見而意之,皆求道之過也。
譯文:一出生就雙目失明的人不認識太陽,問看得見的人太陽是什麼樣子。有的人告訴他說:
太陽的樣子像銅盤。」這個失明的人敲銅盤聽到了它的聲音,一天聽到鐘聲,就把發出聲音的鐘當做了太陽。有的人告坦迅訴他說:
太陽的光像蠟燭。」
失明的人用手摸蠟燭,曉得了它的形狀。一天,摸到一支形狀像蠟燭的樂器龠,就把它當做了太陽。太陽和鍾、龠的差別太大了,但是天生雙目失明的人卻不知道它們之間有很大的差別,因為他不曾親眼看見,而是向他人求得關於太陽的知識。
抽象的道理很難被認識,這一點比太陽難認識的情況更加嚴重,人們不通曉抽象的道理的情況,和生來空旅就不認識太陽的盲人沒有什麼不同。通曉的人告訴他,即使有巧妙的比喻和很好的啟發誘導,也無法使這些比喻或教法比用銅盤和用蠟燭來說明太陽的比喻或教法好。
從用銅盤比喻太陽到把銅鐘當做太陽,從把銅鐘當做太陽而到把樂器龠當做太陽,像這樣輾轉連續地推導,難道還有個完嗎?所以人世上大談「道」的人,有的就他自己的理解來闡明它,有的沒有理解它卻主觀猜度它,這都是研求「道」的弊病。
賞析:
文章一開頭就敘述故事,這種故事中的人物、時間、地點,都不明確(即使虛擬的也沒有),其結構是抽象的,是作為論據的「寓言」。因其描寫生動,故而顯得具體實在,說服力極強。
可以得出,任何知識都**於感性經驗,如果撇開感性經驗而單靠間接經驗,就像瞎子那樣「未嘗見而求之人也」,那麼勢必會「轉而相之」,混淆這一事物與他事物的各種屬性,加以臆測,杜撰,鬧出「聞鍾以為日」「捫燭以為日」的笑話,那就差之毫釐,失之千里了。
后羿射日的文言文翻譯,后羿射日 文言文翻譯
原文 逮至堯之時,十日並出,焦禾稼,殺草木,而民無所食。猰貐 鑿齒 九嬰 大風 封豨 修蛇皆為民害。堯乃使羿誅鑿齒於疇華之野,殺九嬰於凶水之上,繳大風於青丘之澤,上射十日而下殺猰貐,斷修蛇於洞庭,擒封希於桑林。萬民皆喜。置堯以為天子。譯文 到了堯統治的時候,有十個太陽一同出來。灼熱的陽光曬焦了莊稼,...
守株待兔文言文翻譯者的意思,文言文守株待兔字翻譯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觸株,折頸而死。因釋其耒而守株,冀復得兔。兔不可復得,而身為宋國笑。今欲以先王之政,治當世之民,皆守株之類也。出自 韓非子 五蠹 譯文宋國有個農民,他 的田地中有一截樹樁。一天,乙隻跑得飛快的野兔撞在了樹樁上,扭斷了脖子死了。於是,那個農民 便放下他的農具守在樹樁子旁邊,希...
急需《盲人識日》文言文翻譯盲人識日的解釋
內容來自使用者 李鵬亞 篇一 盲人識日文言文翻譯 生而眇者不識日,問之有目者。或告之曰日之狀如銅盤扣盤而得其聲他日聞鐘以為日也。或告之曰 日之光如燭。捫燭而得其形。他日揣龠,以為日也。日之與鐘 龠亦遠矣,而眇者不知其異,以其未嘗見而求之人也。道之難見也甚於日,而人之未達也,無以異於眇。達者告之,雖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