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按現在的劃分當然是北方了,秦國剛開始在今天隴縣以西的邊境地區,後來打仗才有了關中平原地區的土地。關中地區剛開始是周的灃鎬都城,後來各路諸侯都開始騷擾周天子,所以周天子在灃鎬也呆不住,後來秦國來了乾脆把周天子轟到洛陽去了。
2樓:清玖玖
秦始皇滅齊楚燕趙韓魏六國,統一了中國,漢朝就更不用說了。春秋戰國時秦國相當於今天的陝西省,所以秦國不是北方的;晉國相當於今山西省,戰國時,韓趙魏三國相當於今山西河北及河南北方一部分;河北省稱燕趙大地(即北部為燕國,南部為趙國),山東省號稱齊魯大地;江蘇浙江相當於吳越;湖北湖南為楚(荊楚大地)。
3樓:匿名使用者
秦在西方,戎狄把周趕到洛陽,秦護駕有功,周把關中分給秦,之前秦在甘肅隴南,到了關中才逐漸發展壯大,誰能想到乙個養馬出身的嬴氏族人竟然得了天下,不過後來和尚都當了明太祖,在中國,一切皆有可能。
4樓:匿名使用者
叫秦國時應該算中原地區,以前的中原包括現在的陝西,山西,河北,河南……
5樓:匿名使用者
剛開始就是周天子分封的啊,後來就搶咯,搶到哪領土就到哪了。
6樓:匿名使用者
因為周保不住自己的老家,封給秦,正好做個順水人情,沒想到秦國很爭氣,再與西戎的戰爭中強大了自己,有點像當年歐洲一些國家把北美廣大地區廉價賣給了美國一樣。
7樓:匿名使用者
西方吧,畢竟那時候中國不大。
秦朝統一了六國,其疆域範圍是什麼?
8樓:美麗人生
《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秦初並天下時,「地東至海暨朝鮮,西至臨洮、羌中,南至北鄉戶,北據河為塞,並陰山至遼東。」即東至大海,西至甘肅,北至鄂爾多斯,南至越南中部。
但是這種說法與史記其它部分存在矛盾,據記載,秦始皇統一中原後,又發兵略取陸梁地,設桂林、南海、象郡,派蒙恬北伐匈奴,略取「河南地」,所以上述版圖應該是秦朝疆域基本穩定後的範圍。國土面積340萬平方公里。
9樓:網友
你好!經過統一戰爭,秦朝形成中國歷史上幅員空前遼闊的、也是當時亞洲最大的、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在這遼闊的土地上生活著各族人民2000多萬人,秦朝面積400萬平方公里左右,劃分為40多個郡,直接管轄1000多個縣,秦始皇六國統一了中國,使得中國的版圖到達長江流域以南的地帶,接著由於開拓南越,使中國的版圖包括了兩廣、以致擴張到今天越南北部一帶,秦朝沒有采用分封制,而是採用郡縣制,最初將全國分為36個郡,後來增至46個,分為1000多個縣。
10樓:網友
秦國自前230年至前221年,先後滅韓、趙、魏、楚、燕、齊六國,39歲時完成了統一中國大業,建立起乙個以漢族為主體統一的**集權的強大國家——秦朝,秦兼併六國後的疆域到達長江流域以南的地帶。秦朝初立便北擊匈奴收河套,又派遣屠睢率領50萬秦軍平定百越,疆域面積迅速擴充套件,達340萬平方公里左右 ,全盛疆域東起遼東、西抵高原、南據嶺南、北達陰山,為西漢鞏固漢地奠定基礎。
11樓:yuing呀
秦朝兼併六國後的疆域到達長江流域以南的地帶;全盛疆域東起遼東、西抵高原、南據嶺南、北達陰山。
12樓:噴火金龍
秦始皇的。
疆域,北到內蒙古,還有今天的遼東半島,朝鮮半島背部北部,我記得南邊包括廣東福建,越南北部,西邊是甘肅吧,
13樓:超級奶爸
其範圍其實並不大,後來打下南疆,北征匈奴之後疆域才擴大了一倍。
14樓:大乖總
秦兼併六國後的疆域到達長江流域以南的地帶。秦朝初立便北擊匈奴收河套,平定百越,疆域面積迅速擴充套件,達340萬平方公里左右,全盛疆域東起遼東、西抵高原、南據嶺南、北達陰山,為西漢鞏固漢地奠定基礎。
秦朝建立後,秦始皇丞相李斯建議,取消西周時期的分封制,國家管理上推行單一的郡縣制,廢諸侯,立郡縣,分天下為三十六郡;其後南並五嶺以南之南越地,置南海、桂林、象郡三郡,北取陰山以南地置九原郡,後陸續分出東海、恆山、濟北、膠東、河內和衡山等郡。
秦之前的七國領土在現在的地圖上怎麼分佈
15樓:sunny黃橘
戰國時期七國分別是:燕國(現天津薊縣)、趙國(河北邯鄲)、齊國(山東淄博)、魏國(河南開封)、南韓(山西臨汾)、楚國(湖北荊州)、秦國(咸陽)。在這些國家中,我自己的覺得位置最好的是趙國,地理位置四通八達。
16樓:小叮咚
在戰國七雄中,七國分別是:齊國、楚國、燕國、南韓、趙國、魏國、秦國 。秦國位置最好,北、西、南三面都沒有強敵 ,在防禦上,秦國易守難攻,因為函谷關的存在。
17樓:樂樂在此呢
經過春秋爭霸戰爭。周王朝境內諸侯分佈,數量大大減少。三家分晉後。又有田氏代齊。最後戰國七雄的格局正式形成,秦國是七國中地理位置最好的國家。
秦朝是如何統一六國的?
18樓:京城「老炮兒
秦始皇從解決了呂不韋和嫪毐後宮之亂以後,採取先易後難遠交近攻的策略,籠絡燕齊、穩住楚魏,再進攻韓趙,逐步把六國殲滅。
19樓:諸葛苑
秦滅六國之戰又稱秦朝統一之戰,指中國戰國末期七大諸侯國之一中實力最強大的諸侯國秦國進行消滅其它六個諸侯國、完成中國統一的戰爭。西元前238年秦王嬴政剷除了丞相呂不韋和長信侯嫪毐集團,開始親政。秦王嬴政在李斯、尉繚等人的協助下制定了「滅諸侯,成帝業,為天下一統」的策略。
具體的措施是:籠絡燕齊,穩住魏楚,消滅韓趙;遠交近攻,逐個擊破。從西元前230年攻打南韓到前221年滅齊國結束,共計10年的時間,先後按順序消滅韓、趙、魏、楚、燕、齊六國,結束了中國自春秋以來長達500多年的諸侯割據紛爭的局面,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乙個君主**集權國家,即秦朝。
秦朝就是中國歷史上第乙個統一的**集權的封建王朝。
20樓:吉里吉里
史書記載秦國「西有巴蜀、漢中之利,北有胡貉、代馬之用,南有巫山、黔中之限,東有崤函之固」,在地理位置上進可攻,退可守;「戰車千乘,奮擊百萬」,軍事力量遠勝於其他六國。 各國之間長期戰爭,實力消耗,國力被削弱。六國面對強秦的威脅,雖然屢次合縱抗秦,但在秦國連衡策略下先後瓦解而失敗。
他們時而「合眾弱以抗一強」,時而「恃一強以攻眾弱」,無法形成穩固統一的抗秦力量,給秦國各個擊破以可乘之機。當時的有識之士已經看出這種趨勢,如子順就曾經說過:「當今崤山以東的六國衰弱不振,韓趙魏三國向秦國割地求安,二週已被秦滅亡,燕齊楚等大國也向秦國屈服,照此看來,不出20年,天下必然是秦國的了。
秦朝統一了六國,其疆域範圍是什麼?
21樓:網友
秦朝統一六國時,國土面積為214萬平方公里,後北收河套、南征百越,疆域迅速擴充套件並進一步完善帝國版圖,國土面積達347萬平方公里 ,一說340萬平方公里。
但因三世而亡,所以未能穩固擴張的疆域,然其當時疆域已東至朝鮮、南據嶺南、北達陰山、西抵高原,為之後的西漢鞏固漢地奠定了基礎。
秦朝建立之後,秦始皇採納丞相李斯的建議,取消西周時期流傳下來的分封制,國家管理上推行單一的郡縣制,廢諸侯,立郡縣,分天下為36郡。
其後南並五嶺以南之南越地,置南海、桂林、象郡三郡,北取陰山以南地置九原郡,之後陸續分析出東海、恆山、濟北、膠東、河內和衡山等郡。
22樓:睡影望空
秦兼併六國後的疆域到達長江流域以南的地帶。
秦始皇採納丞相李斯的建議, 其後南並五嶺以南之南越地,置南海、桂林、象郡三郡,北取陰山以南地置九原郡,之後陸續分析出東海、恆山、濟北、膠東、河內和衡山等郡。
秦朝初立便北擊匈奴收河套,又派遣屠睢率領50萬秦軍平定百越,疆域面積迅速擴充套件,達347萬平方公里左右,全盛疆域東起遼東、西抵高原、南據嶺南、北達陰山,為西漢鞏固漢地奠定基礎。
23樓:網友
史載其時疆域,「東至海暨朝鮮,西至臨洮、羌中,南至北響戶(北迴歸線以南),北據為塞,並陰山至遼東。」此外,秦始皇還開了通往西南的五尺道,大致自今四川宜賓至雲南曲靖一線,控制了當地的部族國家,將政治勢力伸入了雲貴高原。
東到大海,西到臨洮,南到象郡,北到長城。
24樓:網友
凍到東海西到隴西北道長城南到南海。
25樓:網友
340萬平方公里左右遼東、西抵高原、南據嶺南、北達陰山,為西漢鞏固漢地奠定基礎。
秦朝統一六國後疆域面積有多大
26樓:愛讀書的呂老師
秦朝統一六國後,疆域面積達340萬平方公里左右。
秦答兆衫朝兼併六國後的疆域到達長江流域以南的地帶。秦朝初立便北擊匈奴收河套,又派遣屠睢率領50萬秦軍平定百越,疆域面積迅速擴充套件。全盛疆域東起遼東、西抵高原、南據清腔嶺南、北達陰山,為西漢鞏固猜旁漢地奠定基礎。
秦朝建立之後,秦始皇丞相李斯的建議,取消西周時期流傳下來的分封制,國家管理上推行單一的郡縣制,廢諸侯,立郡縣,分天下為36郡;其後南並五嶺以南之南越地,置南海、桂林、象郡三郡,北取陰山以南地置九原郡,之後陸續分析出東海、恆山、濟北、膠東、河內和衡山等郡。
三國和七國時間相差了多久,三國和七國的先後順序
西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中國,標誌七國結束 公元220年,曹丕逼漢獻帝禪位,建立魏國,標誌進入三國時期,終見相差441年。三國時期為公元220 280,而七國是西元前475 前221年,相差440年 七國時期早還是三國時期早?春秋戰國被秦統一然後秦被漢劉邦項羽打敗,劉邦又打敗項羽建立大漢王朝,東漢...
古代七國有哪些古代七國分別對應現在的什麼省
古代七國指秦國 齊國 楚國 趙國 魏國 南韓 燕國。1 齊 前11世紀 前221年 燕引兵東圍即墨,城中推舉田單為將。雙方相持達五年。西元前279年,田單組織 用 火牛陣 大敗燕軍,收復失地。齊雖復國,但元氣大傷,無力再與秦抗衡。西元前221年,秦滅韓 魏 楚 燕 趙後,使將軍王賁從燕地南攻齊國,俘...
戰國七雄是哪七國
七國分別是 齊國楚國 燕國南韓 趙國魏國 秦國戰國七雄,戰國時期七個最強大的諸侯國的統稱,經過春秋時期曠日持久的爭霸戰爭,周王朝境內的諸侯國數量大大減少,周王室名義上為天下共主,實際上已形同滅亡,諸侯國互相攻伐,戰爭不斷。三家分晉後,趙國 魏國 南韓躋身強國之列,又有田氏代齊,戰國七雄的格局正式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