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與靖難之役的朵顏三衛是什麼來歷?為何朱棣北伐要攻打朵顏三衛?

2025-02-11 21:50:10 字數 3876 閱讀 7768

1樓:青楓侃

非常的有來歷,而且背景也非常的強大。這是因為朱棣想通過這樣的方式來擴充套件疆土,而且也想保護自己的地位。

曾助朱棣靖難的朵顏三衛結局如何?

2樓:乾萊資訊諮詢

結局:朱棣將原先大寧衛的土地割予朵顏三衛,後又偷襲朵顏三衛,朵顏三衛損失慘重。

戰後,為了酬謝朵顏三衛蒙古族首領,朱棣將原先大寧衛的土地割予朵顏三衛,而寧王改封到江西。朵顏三衛名正言順地得到了現在內蒙古東部赤峰一帶的土地。

但明朝因為要出兵進攻韃靼和瓦剌,對同是蒙古族的兀良哈蒙古心存戒心,因此不讓他們在新得到的土地上放牧,這引起了兀良哈蒙古的不滿,在明軍北征時沒有隨同出兵。

朱棣第三次出征時,在蒙古草原上轉悠半天斬獲極少,加之糧草不繼,無奈下令退兵。失意的朱棣回軍途中,突然偷襲本是明朝子民的朵顏三衛,朵顏三衛損失慘重梁賣棚。但始終也未屈服,重整旗鼓後,仍屢次南下與明軍交鋒,三衛是明朝邊境的屏障,自橡則立三衛至嘉靖年間的150多年中,平灤諸州未曾遭配檔蒙古的侵擾。

朵顏三衛替朱棣立下了汗馬功勞,朱棣為什麼還要恩將仇報呢?

3樓:千年書蟲

朱棣這麼做是因為朵顏三衛背叛明朝,為了保障明朝北方的穩定,朱棣才派兵鎮壓了朵顏三衛。

朱棣在和建文帝爭奪皇位的戰爭中,朵顏三衛出了不少力,為朱棣登基立下了汗馬功勞。但是朱棣登基之後,並沒有對朵顏三衛放任不管,而是對他們放權,希望他們能夠在明朝北部建立起屏障,對抗其他少數民族入侵。

朵顏三衛畢竟是少數民族,他們和明朝的關係若即若離,多次和韃靼聯合,一起入侵內陸,朱棣在征討韃靼的途中,得到他們和韃靼聯合的訊息之後,派兵鎮壓了朵顏三衛。<>

朵顏三衛一直駐守在大寧地區,受寧王管控,但是他們在朱棣爭奪皇位的過程中,立下了很大的功勞,因此朱棣當時把大寧地區賞賜給了朵顏三衛,讓他們在大寧地區駐守,幫助明朝抵禦外敵,但是他們陰奉陽違,多次和韃靼合作。朱棣在得知朵顏三衛揹著他依附於韃靼之後,選擇派兵征討朵顏三衛,維護了北方的穩定。<>

朱棣當時從寧王手中借走朵顏三衛,並承諾和寧王共享天下,但是他當了皇帝之後,沒有兌現自己的諾言,把寧王遷到內陸管控起來,給朵顏三衛放權,讓他們自己管控大寧,但是朱棣的做法埋下了禍根。朵顏三衛一直對明朝沒有歸屬感,他們背後和韃靼合作,幫助他們打探訊息,讓朱棣征討韃靼無功而返,因此朱棣為了挽回自己的面子,在征討韃靼回來的時候,派兵鎮壓了朵顏三衛。<>

朵顏三衛是當時草原三股勢力之一,並且他們駐守在明朝北方,朱棣想讓他們聽話,必須讓他們看到明朝的實力,因此他派兵鎮壓了朵顏三衛,讓他們乖乖聽話,幫助明朝在北方建立屏障,抵抗外族入侵。

4樓:史蒂芬斯

那是因為對方已經有了很大的野心,造成了很多的問題有著很大的影響,同時也是功高蓋主了。

5樓:劉心安兒

是因為對方是乙個造反的主要頭目,他的存在會威脅到朱棣的統治地位,然後會影響這個王朝。

6樓:周**強強

因為他的仇恨是很多的,並且他也是非常記仇的,而且他覺得他自己應該得到更多的財物,但我覺得這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因為朱棣確實是非常殘忍的。

朵顏三衛曾給朱棣很大的幫助,朱棣卻對其痛下狠手,這是為什麼呢?

7樓:二郎聊影

朵顏三衛也叫兀良哈三衛,分別是:朵顏衛、泰寧衛、福餘衛,這是明朝對他們的稱呼,朵顏三衛的前身是生活在內蒙古大興安嶺以東及附近的蒙古部落,這些部落主要有兀良哈部、翁牛特部、烏齊葉特部、札剌亦兒部等。

兀良哈部主要是成吉思汗的最小的弟弟帖木哥斡赤斤和侄兒額勒只帶的後裔,這兩人被成吉思汗封到了大興安嶺的東邊,此外還有成吉思汗手下名將者勒篾的後裔,也生活在這一帶,被稱為兀良哈部。

朱元璋創立大明,定都南京,雖說遺留的大多數蒙古人已經歸附明朝,但朵顏三衛的地理位置遠離京城,難於管控,於是,朱元璋命令寧王朱權駐守大寧,在統御三衛的同時,也可以保證邊境的安全。

在靖難之役中,朵顏三衛勇猛異常,給朱棣立下赫赫戰功,最終朱棣奪回了大明的統治權。然而,在永樂二十年,朱棣親征漠北,在回師的過程中,對朵顏三衛發起了進攻,追殺三十里,斬其部將幾十人。

元朝末年,朱元璋逐漸統一了天下,並開始北伐,1388年,明朝大將藍玉在捕魚兒海之戰中打敗了蒙古大汗脫古思帖木兒,肅清了這一地區的蒙古人,開啟了進軍大興安嶺及更北方向蒙古部落的大門,而當時位於大興安嶺以東及附近的蒙古各部失去屏障,在無奈之下,這些蒙古部落投降了朱元璋。

朱元璋把這些投靠明朝的兀良哈部、翁牛特部、烏齊葉特部、札剌亦兒部等蒙古部落按照明朝的編制,編成三個衛,這就是朵顏衛、泰寧衛、福餘衛,簡稱朵顏三衛或者兀良哈三衛,明朝的衛相當於如今的軍區或者戰區。

畢其功於一役,朱棣或許做不到,但敲山震虎,削弱朵顏三衛的勢力,朱棣完全可以做到。朱棣之所以要遷都,其中最大的原因就是穩固邊疆,朵顏三衛的反覆無常也是其中乙個方面。

總而言之,對於朵顏三衛,朱棣也並非恩將仇報,在靖難結束後,朵顏三衛也得到了豐厚的賞賜,換言之,朱棣待他們也不薄,只不過出於種種原因,朵顏三衛始終無法忠於明廷,從而導致永樂二十年朱棣對其的剿殺。

8樓:小阿星

這是因為朱棣為了維護自己的利益,同時也是為了鞏固自己的政權,所以才會出現這樣的行為。

9樓:番茄味雞腿堡

暗通阿魯臺部 ,這種行為已經嚴重的影響到了江山,所以才會做出這樣的決定。

10樓:秋風體育

主要還是因為朵顏三衛經常侵擾老百姓,這讓朱棣很不爽。

曾助朱棣靖難的朵顏三衛結局如何?

11樓:宋元餘澤

整個朵顏三衛總體上看,明朝對其還是比較仁慈的。其實明廷對蒙古基本沒有掃除的想法,朱棣的觀點就是驅走就行,但看明朝實際的做法,就是牽制蒙古諸部,不要令其過度強大。

對於離大明最近的蒙古諸部,明朝對其主要是施恩,遠處的才是驅走,如果能力允許,則將遠處的蒙古軍內遷,或遷到明邊境附近,加以鉗制。我特地附錄了兀良哈(朵顏三衛)的泰寧衛自朱棣以來到明末的過程。基本上,就是近似封藩,朝貢狀態,明朝也對其施恩,封官。

關於兀良哈被襲擊的事件。

如果按照《永樂實錄》記載。因為兀良哈在朱棣第三次北征前,曾經與蒙古諸部有來往,如果按當時受封明朝守備官來看,可以判定為通敵。因為當時阿魯臺多次反叛,甚至明廷認為最近的一次的反叛,兀良哈是直接的附逆。

阿魯臺聽說朱棣親征就直接遠遁了,而兀良哈的附逆還在當地,因此明軍決定回師剪除,這是兀良哈被襲擊的主要原因。

對於反叛軍隊,一般都是採用武力。但是對於平民百姓,大明對待蒙古人的態度,基本都是發放生活物資,給以生存條件,兀良哈的潰散軍隊和老弱婦孺後來歸降請罪都得到了寬釋。

因為朱棣對蒙古的政策並不是趕盡殺絕,而是一定程度的內附,一定程度的安置在大明邊衛不太遠的地方,就近控制。兀良哈如果對明朝忠誠,朱棣完全可以用這部分力量來控制,或者說牽制瓦剌和韃靼。根本沒有襲擊的理由。

襲擊的理由就是叛國。

很多人說朱棣好大喜功,其實朱棣有很多大的舉動,諸如建築、河堤等方面,都沒有趕工完成來誇耀自己的功績,而是很務實的按工期進行,直到朱棣死後才完成。應該說朱棣還是乙個比較務實的皇帝的。

朵顏三衛曾幫助朱棣登上帝位,最後卻遭到大規模絞殺,這是怎麼回事呢?

12樓:茄公尺椒

因為永樂八年,朱棣率親征漠北,韃靼太師阿魯臺被明軍擊敗,明軍抓獲了不少俘虜,其中就有一些朵顏三衛的將領,這些人在歸附大明的同時,還和韃靼牽扯在一處,朱棣震怒,將其全部斬殺。

13樓:秋訾說娛樂

兀良哈三衛和韃靼關係若即若離,對大明降而又叛 朱元璋實施了寬大的民族政策,很多留在中原的蒙古人可以和漢人享受同等待遇,有才華可以做官,普通人也可以正常生活,但同時朱元璋也明白對於歸附的蒙古兵,也必需要嚴加管控。

14樓:注重生活的牧羊人

主要是因為他們知道皇帝的黑料,所以事後肯定會被滅口。

三年級人人蔘與隊活動的體會是什麼

無語翹楚 參加這次團隊合作,讓我感悟很多。覺得團隊訓練是以簡單的遊戲,揭示了抽象的深刻的道理,讓我找回了學習中被時間遺忘掉的卻非常珍貴的東西 意志 激情與活力 這使我更深刻地意識到,其實每個人都是很堅強的,每個人在平時學習和生活中都有潛在的能力未曾發揮出來,只要在特定的時間,特定的地點,只要有信心 ...

曾三顏四,禹寸陶分是什麼的楹聯

黑曼巴 這是清代文人鄭板橋為蘇州網師園濯纓水閣寫的一聯 曾三顏四,禹寸陶分。曾 即孔子 曾參。他說過 吾日三省我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意思是每日反省自己的忠心 守信 複習三個方面,此為 曾三 顏 為孔子 顏回,他有四勿,即 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故稱顏四。...

英國劍橋大學國王學院標誌上的三朵花是什麼花

是都鐸玫瑰,具體的記不太清但都鐸玫瑰我記得。比較美國大學教育和英國大學教育的不同之處 美國大學和英國大學有哪些不同 教育 在教育層面上,英國大學和美國也有很大不同。以對待教授的態度為例,英國學生在跟教授說話的時候,語氣非常正式。英國學生跟教授之間也會有私交,但在 工作時間 他們的交流還是會保持嚴肅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