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天才人物我無敵
有些人和事,得到了是自己的幸運,等不到是自己的命運,所以真的沒有必要過度的糾結,任何事情任何人順其自然就好。
2樓:簡喻為安
有一種說法,是在你人生中遇見的都是已經安排好的,是你的東西就是你的,不是你的永遠也不會屬於你得到了,那是你的幸運,得不到,那也是你的命運。
3樓:醋溜新鮮事
這告訴我們,如果得到了就應該開心,得不到也不要太過於悲傷。
「得之我幸,不得我命」是什麼意思?
4樓:小衛衛
原話本為「得之我幸 不得我命」,出自徐志摩:「我將在茫茫人海中尋訪我唯一之靈魂伴侶。得之,我幸;不得,我命。」
溫瑞安的武俠**中寫為"得之我幸,失之我命"
徐志摩曾說:吾會尋覓吾生命靈魂唯一之所繫,得之,我之幸也;不得我之命。
意思就是,我將會尋找生命中喊耐最珍貴的可以用靈魂相知的東西--伴侶,事業,信仰,追求等。追求到了,那是我的榮幸鄭灶春;追求不到,那也是我的命辯橡運。失去和得到是成正比的,不用為一時的成功感到驕傲,更不用為一時的失意感到悲傷。
總之,是叫我們樂觀而理智的生活。望!~
得之我幸,失之我命,如此而已。是什麼意思??
5樓:柳翰海滑莊
這是徐志摩寫給梁啟超的一封信。
原文為「我將於茫茫人海中訪我唯一靈魂之伴侶,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
此話表達了追求愛情和知己的決心,意思是得到了是我的幸運,得不到是命裡註定,不過如此而已。
「得之我幸,失之我命。"
6樓:文化傳承的源與流
具體說來,這句話源自徐志摩給他的老師梁啟超的一封回信。當時(1923年)徐志摩陰差陽錯地與陸小曼發生戀愛之事,梁啟超反對,於是寫信勸他放棄陸小曼,其信如下:「…其一,萬不容以他人之痛苦,易自己之快樂。
弟之此舉,其與弟將來之快樂能得與否,殆茫如捕風,然先已予多數人以無量之苦痛。其二,戀愛神聖為今之少年所樂道。……茲事亦可遇而不可求。
況多情多感之人,其幻想起落鶻突,而得滿足得寧貼也極難,所鬥消想之神聖境界恐終不可得,徒以煩惱終生而已耳。嗚呼志摩!天下豈有圓滿之宇宙?
吾儕當以不求圓滿為生活態度,斯可以領略生活之妙味矣。……若沉迷於不可必得之夢境,挫折數次,生意盡矣,憂悒佗傺以死,死為無名,死猶可矣,最可畏者,不死不生而墮落而不能自拔,嗚呼志摩,無可懼耶!無可懼耶!
徐志摩回信說:「我之甘冒世之不韙,竭全力以鬥者,非特求免兇慘之苦痛,實求良心之安頓,求人格之確立,求靈魂之救度耳。人誰不求庸德?
人誰不安現成?人誰不畏艱險?然且有突圍而出者,夫豈得已而然哉?
我將於茫茫人海中訪我唯一靈魂之伴侶;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嗟夫吾師:我嘗奮我靈魂之精髓,以凝成一理想之明珠,涵之以熱滿之知纖心血,朗照我深奧之靈府。
而庸俗忌之嫉之,輒欲麻木其靈魂,搗碎其理想,殺滅其希望,汙毀其純潔!我之不流入墮落,流入庸空猛知懦,流入卑汙,其幾亦微矣!」
後世引申概括為兩句成為「得之我幸,失之我命」。據說流行的有兩個版本,版本一:「得之我幸,失之我命,如此而已。」版本二:「得之我幸,失之我命,得之泰然,失之坦然。」
既得之,患失之:得之我幸,失之我命
7樓:張三**
論語》陽貨第十七篇 子曰:「鄙夫可與事君也與哉?」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無所不至矣。
譯文:孔子說:「那些鄙夫,可以和他們一起侍奉君主嗎?他們在未得到職位時,總是害怕得不到;得到職絕答位以後,又唯恐失去,如果老是擔心失去職位,就會是沒有什麼事做不出來的。」
感悟:「患得患失」是我們最常見的心理,無論是對於職位對於錢財,還是對於名聲對於未來,都會想辦法得到,得到了又怕失去。嶽麓書院有一副著名的對聯:
是非審之於己,譭譽聽之於人,洞敬得失安之於數」。是非審之於己,自己有原則,儘量不去做那些自己都厭惡嫌棄的事,不斷修煉提公升自己,把控好自己納巨集慎的言行。既然看準了事情,並且事情已經出了,那就「譭譽聽之於人」,不必太過在意別人的看法。
最後一句「得失安之於數」,解決的是患得患失的問題。我們說「盡人事,安天命」,便是指的生命中的得與失不必非常強求,無論是錢財、地位、朋友,我們最需要珍視和享受的是為之付出和努力的過程,結果如何、是好是壞我們都可以坦然接受。只要我們盡力了,不遺憾、不後悔,那麼到最後,得之我幸,失之我命。
得之我幸,不得我命什麼意思,得之我幸,失之我命 這句話是啥意思?
燈泡廠裡上班 it slucky to gain and fated to miss.得之,我幸。不得,我命。這句話出自徐志摩,原文為 我將於茫茫人海中訪我唯一靈魂之伴侶,得之,我幸 不得,我命。如此而已。意思是 得到了它,是我的幸運,或者說是我有幸的事,失去了它也是我命中註定,得到了固然很好,可是...
徐志摩得之我幸不得我命的全詩是什麼
全文為 我之甘冒世之不韙,竭全力以斗者,非特求免兇慘之苦痛,實求良心之安頓,求人格之確立,求靈魂之救度耳。人誰不求庸德?人誰不安現成?人誰不畏艱險?然且有突圍而出者,夫豈得已而然哉?我將於茫茫人海中訪我唯一靈魂之伴侶 得之,我幸 不得,我命,如此而已。嗟夫吾師 我嘗奮我靈魂之精髓,以凝成一理想之明珠...
子曰 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 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 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 不以其道
還有一種理解,如楊伯峻的 譯註 認為 貧與賤,不以其道得之 是古人的不經意處 筆誤 不必在這上面做文章。所以,楊伯峻在翻譯時是按照 貧與賤,不以其道去之 來譯的。這樣自然更通順。得 字在 論語 中出現過幾次,如 見得思義 先事後得 戒之在得 等,得 都是獲利的意思。在 里仁 這段話中,富貴 貧賤 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