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網友
#《奇葩說》辯題父母該不該告訴孩子家裡不富裕,令人感觸頗深。
奇葩說》從第一季追到現在,可謂是老粉絲了。《奇葩說》是一檔由愛奇藝出品,公尺未製作的融入辯論元素的節目。節目由馬東主持,並邀請了蔡康永、金星、羅振宇、張泉靈、高曉松擔任導師。
旨在尋找華人華語世界中,觀點獨特、口才出眾的"最會說話的人"。
其中有一場是我最喜歡的,辨題是:父母該不該告訴孩子,童話都是假的?
傅首爾一如既往的沒有讓大家失望,每一句話都戳中大家的內心,「其實我們大人,應該做那個比孩子更加相信童話的人。」 令人類目,越長大會越發現現實的殘酷,而相信童話會讓生活更美好。乙個相信童話的孩子,即使到了不再相信童話的年齡,仍是更容易相信善良和拒絕冷酷的。
蔡康永說:「如果有人說我講話很有道理,很棒,但僅僅是沒有李誕聰明而已,我從此看他的眼光便會不同,我便沒有以前那麼喜歡他了。」「就像父母常常說,我們家不富裕,我便不再像一以前那樣對金錢沒有任何概念,只知道伸手要錢,而是變得小心翼翼,從心底裡覺得金錢匱乏。
也是讓人覺得很有道理。
嚴文凱是新奇葩,他的一句「父母不應該加深孩子對不富裕的在意程度。」令人心痛。那種刻刀骨子裡的自卑感不知道會陪伴乙個人多少年頭,其實沒錢帶來的,僅僅是物質上的匱乏而已,自卑只是自我束縛的一層枷鎖。
富裕或是不富裕,都不影響孩子有一顆上進的心。可能的影響在於他們選擇的上進方式不同,還有上進的結果客觀上不一樣。但這種不同並不代表孩子就沒有進步。
父母如果不能給孩子足夠富裕的生活,那麼何不給他們足夠的愛,讓他們在溫暖的、充滿愛的環境中長大。有錢人的快樂不是每個人都有機會體會,但孩子需要的關愛父母不能推卸。
2樓:觀社會品人生的我
奇葩說》討論父母該不該告訴孩子家裡不富裕,蔡康永的話讓我有感觸,因為蔡康永說父母該告訴孩子家裡不富裕,因為這樣就可以讓孩子知道勤儉持家的道理。
3樓:劉心安兒
蔡康永針對這個觀點表示,父母經常說家裡沒有錢,然後這個時候孩子對於金錢來說還是沒有特別的概念,然後就會從之前的伸手要錢變得特別的小心翼翼,而且從內心當中就會覺得非常的缺錢。
父母要和孩子頻繁說「自己不容易,家裡不富裕」之類的話嗎?
4樓:匿名使用者
我覺得父母的話,如果老師跟孩子這麼說的話,只會加深孩子們的這樣乙個自卑感加深孩子對於父母的虧欠感,我覺得這種情況下是非常不應該的,你竟然身為父母的話,你就應該去為孩子去奮鬥,為孩子去。做一些事情,否則你為什麼要生孩子呢?對吧?
5樓:今兒不科研明兒變垃圾
請問:您家裡是窮到靠撿垃圾都吃不起飯的那種了嗎?
就我個人而言,我特別討厭父母在我面前提錢。我一直覺得,如果我小時候是跟著父母一起長大的,我應該心理不會這麼健全。因此我時常慶幸,自己是和爺爺奶奶待在一起長大的。
我爺爺奶奶屬於性格比較溫和的那種,從來不會在孩子面前發火,不會在小孩子甚至大孩子面前提錢,甚至多次告訴我的父母,不要在小孩子面前提錢。
我記憶中,90後的小孩大約50%以上都是留守兒童?至少在我們家那塊是這樣的。小時候家裡比較窮,所以父母要出去打工賺錢。
我承認他們賺錢肯定是不容易的,所以總是會打**和我爺爺奶奶說賺錢難。
但是我爺爺奶奶把我保護得特別好,父母的這些話他們從來沒有在我面前說過一次。吃的用的也總是給我買他們能力範圍內最好的,從小到大我從來沒有因為錢的事情在別的小孩子面前丟臉過,以至於我一直覺得我們家家庭條件還不錯。
在這種成長環境下,我平時還是比較自信大方的,從來不會因為一些小事情斤斤計較,對錢的態度也一直是多了很好,少也沒關係。雖然我現在依然是個小窮鬼,但是我對於很多東西還是很有底氣的,並且我也理所應當地覺得正常人都應該是這個樣子。
直到後來我遇到了乙個同學,怎麼說呢,她屬於特別敏感,別人說點什麼她都會想很多。買東西的時候一定會先考慮**,哪怕這個東西她非常喜歡也是這樣的。平時出去吃飯,會先自己看一下**,如果**太貴的話,就會找很多的藉口推掉。
後來深入接觸後才發現,她母親就屬於那種從小叫窮叫到大且遇事就抱怨不容易的人,但是她家裡真的窮嗎?並沒有,她們家是江浙做生意的,賺了很多錢,根本不會缺那點錢。
怎麼說呢,我覺得節儉不是一件壞事。但是一直叫窮,讓孩子精神世界變得匱乏的行為已經遠遠超出了節儉本身的定義。
當父母頻繁告訴孩子自己不容易的時候,會讓孩子潛意識中產生我應該懂事的想法。但是小孩子是不需要懂事的,成年人才應該學會懂事。很多時候你以為只是簡單地吐槽了幾句生活不容易,日積月累情況下其實會對孩子性格養成產生非常大的影響。
最後,如果您實在比較窮,這邊建議您先脫貧後再要孩子呢?畢竟您這種狀態孩子自己也不願意出生不是?
6樓:努力的小橙子
儘量不要說吧,但必要的時候可以說一下
1.我認為父母應該給孩子乙個家庭情況的確切,這樣孩子可以根據具體情況來消費
有了這條紅線,孩子就有了底線,買東西可以比較放得開但不會離譜,然後父母經濟又可以接受,可以說是一舉兩得。
2.本就不是經濟困難的家庭非得和孩子渲染成家庭經濟困難,對孩子傷害非常大,讓孩子更加拘謹,不自信
當孩子遇到自己喜歡的玩具時,回想起家裡經濟非常困難(但實際上不是)所以就放棄購買了,這是個多麼悲傷的故事啊,他失去了他本該擁有的快樂,但這個快樂是被父母強行打斷的,讓他承受了他這個年紀不改承受的壓力。
3.這樣會讓孩子非常自卑,可能會被同齡人孤立
如果同齡人都在玩乙個玩具,然後你的孩子因為你灌輸的經濟困難而沒有買那個玩具,然後可能無法融入同齡人圈子,導致被孤立,被孤立後就是孤獨,孤獨後就是自卑,甚至自責,自責是因為自己的出現導致家庭的困難,所以漸漸地就顯得所謂的「懂事」,別的父母就羨慕說「窮養」的孩子真會為父母著想,哈哈,是不是似曾相識呢。
以上就是我的觀點啦,希望可以幫助到你,謝謝!
7樓:福琪學長
父母經常和孩子說「自己不容易,家裡不富裕」之類的話語,有利也有弊。有利的地方是可以讓孩子知道生活的艱辛,長大後才能更理解「賺錢很辛苦」的意思。也能讓孩子從小養成節儉的金錢觀和意識,做到不隨便花錢。
弊端是:孩子容易形成自卑懦弱的性格,為人做事膽小謹慎。
所以,不能一概而論。
8樓:快樂老叟說情感
偶爾說一下可以,千萬不能頻繁的說才對。
父母頻繁地和孩子說「自己不容易,家裡不富裕」之類的話,極容易造成孩子的逆反和自卑心理。
現在就有的年輕人對父母親「沒有本事」,產生過抱怨情緒,所以如果老說「自己不容易」,孩子會有反感的。
如果經常說「家裡不富裕」,孩子也會有自卑感的產生的。
因此,讓孩子懂得為人父母的難處,和知道家庭的困難,雖然都是必要的家庭教育,但是還是不能老是掛在嘴邊的。
9樓:愛吃土豆
儘量不要說。原生家庭對於乙個的影響是一輩子的,教育決定性格,性格決定命運。
精神食糧很重要,家裡不富裕的情況下,可以從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去表達,在細節上去教育,比如讓孩子養成獨立的習慣,從小事做起,在他的年紀可以做到事情讓他自己去做。
不浪費不鋪張,這個思想教育不外乎家裡貧窮還是富貴。但是也沒必要將貧窮掛在嘴邊,會容易讓孩子產生自卑心理,永遠覺得自己低人一等。也會影響到孩子的心態,長大了也會容易產生消極心理,遇事容易抱怨。
無論是貧窮還是富裕,內心的富足才是最重要的。有愛的家庭會讓人變得更加自信,愛是金錢替代不了的。當然我們在長大之後也要多體諒父母的不易,畢竟他們也是第一次做父母呀!
10樓:扶瀾微步
像這種習慣應該是從小受到了影響。同時,養成的習慣以後就會一直這麼堅持作為自己的行為習慣。
實際上節儉不是壞事兒。
我們國家雖然現在生活比較富裕了,但是水平並不太高。
所以呢節約還是正常的,浪費呢並不值得推薦。浪費的生活方式呢,也不是我們的傳統。
還有很多的人確實生活在貧困線或者是生活得並不富裕。所以我們節約社會資源還是必須的必要的。
11樓:流連水雲間
父母儘量不要和孩子頻繁說這種話,會給成長中的孩子帶來壓力。很多時候,「家裡不富裕」也不過是一句抱怨。可是當這些抱怨說多了,在孩子眼裡,孩子會覺得自己是導致父母不富裕的原因,無意間讓他們在親情裡充滿了虧欠感。
一來二去,親情裡沒了親密,留下的都是計算的壓力。
12樓:彤雲愛生活
不要這些是父母的問題,沒必要把壓力轉嫁到孩子身上,家長不容易就應該自己去努力改變現狀,家裡不富裕就應該想辦法努力去掙錢,和孩子頻繁說這些只是說明了家長的無能。
13樓:乜許伱卟懂
父母不要和孩子,頻繁的說自己不容易,家裡不富裕之類的話,這會讓孩子有一定的陰影的,因為小時候家裡父母可能經常會對自己說家裡沒有錢,怎樣怎樣的,所以說長大了。對自己的生活啊,或者說一些事情,都會有一定的影響。會造成一定的心理負擔,對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長是不利的。
14樓:山東小葵老師
父母可以適當的讓孩子知道需要節儉。但是如果頻繁的說家裡不富裕,來之不易的話,就會讓孩子產生自卑心理,這種小時候產生的自卑心理,往往長大之後也是揮之不去的。所以說父母最好不要頻繁的這麼和孩子說。
15樓:龍教授看世界
父母要和孩子頻繁說自己不容易,家裡不富裕這句話,因為這樣的話會讓孩子覺得家裡很困難就不會亂花錢,可以培養孩子的獨立自主並且懂事的性格。
16樓:網友
父母是可以說自己不容易,家裡不富裕的話,但不要經常的說,如果經常的都說,就會給孩子孩子灌輸一種心理壓力,就會陰影,就會覺得她家不如別人,就會產生自卑的心理,如果偶爾在恰當的時機說自己不容易的話,是對孩子一種集體,也讓孩子去心疼,你知道生活的不易,知道父母的不容易,也可以公升級他們的感恩之心,你說你家裡不富裕的話,他也會同時會有節儉,會不亂買東西,會知道掙錢不容易,但是不要經常的說,不要天天的說,不要每天都在耳邊怪樹,如果關注長了不利於孩子成長,如果偶爾還要買東西時,你會說哎呀,家裡不富裕,畫龍點睛嗎?一定要在頸上,而不是瞎話啊!
17樓:黑6麒9麟
我們都知道,現實生活中毎個家庭的狀況都是不一樣的,有的貧窮,有的富裕,有的一般,但無論貧窮或富裕,無一例外每個家庭都把孩子看的特別重要,甚至捧成手心裡的寶。大多數家庭對於孩子的要求有求必應,甚至滿足一些超出自己能力範圍之外的事情。更有甚者,有些家長會對孩子隱瞞自己家庭並不富裕的事實,一味的在財務方面對孩子報喜不報憂。
其實長久來看,這樣對孩子的成長是不利的。正確的做法是讓孩子明白自己家庭財務的真實狀況,告訴孩子家裡並不富裕。
父母該不該告訴孩子家裡不富裕?你支援正方還是反方?
對此也許有人會說孩子目前還太小,一些生活的重擔及不如意還是少讓他知道為好,特別是家庭條件並不富裕,孩子知道了容易自卑,對他的成長也不好。其實如果你這樣想也許就想錯了。因為現在的孩子都很聰明,你認為遮遮掩掩的瞞能瞞得住他們嗎?
當現實的生活就活生生的擺在他們面前時,你卻告訴他乙個虛假的答案,你認為孩子會信嗎?當大人一天到晚為了柴公尺油鹽而精打細算時,卻告訴他自己家不缺錢,你認為孩子會信嗎?現在的孩子相當聰明,與其讓他一知半解的去猜,不如坦誠的告訴他家庭的真實經濟狀況,並告訴他全家人一起的努力方向,怎樣去面對這種狀況。
也許有人說這樣孩子會自卑,其實不會。正確來說,跨過苦難這道坎便是一種成長。換句話來涗,既便是自卑那也 比養成一種虛偽的人生態度強。
況且了,並不是你告訴他家庭富裕就富裕了。現實終歸是現實,總是要面對的。
告訴孩子家裡並不富裕還有乙個重要原因就是讓孩子從小養成腳踏實地、不盲目攀比的生活習慣。我們都知道孩子的一些生活習慣都是從小養成的,一旦養成以後就很難改正。所以要從小給孩子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告訴孩子什麼事該做,什麼事不該做,包括不能消費超過自己能力範圍之外的東西。
人的慾望必須合理的控制,孩子更應該如此。孩子的消費慾望如果不正確引導,大人一味的滿足他的要求,後果將不堪設想。長大以後,他不但體會不到父母的艱辛,還控制不住自己。
長此以往,父母不堪其苦,也害了孩子。所以從這個方面來看,適當的讓孩子明白生活的艱辛,告訴他生活不易,告訴他家裡其實並不富裕,這樣反倒有利於孩子更健康的成長。一些這樣的孩子反倒更懂事,窮人的孩子早當家便是這個道理。
重點討論 窮人的孩子該不該談戀愛
總覺得談不談戀愛跟你是不是窮人沒有關係。想必已經是成年人了,相信你有能力憑藉自己的雙手賺的一定的財富,勞動永遠光榮,就看你願意不願意。戀愛是每個人的權利,不要因為自己的條件不夠好就自卑,只要努力向上,及就會有幸福的生活。窮人家的孩子適不適合談戀愛 總覺得談不談戀愛跟你是不是窮人沒有關係。想必已經是成...
父母該不該看孩子日記
國家有法律規定10歲以下的小孩寫的日記家長可以看,但超過10歲就有隱私權了不能偷看,不然是犯法的。其實孩子也需要一點私人空間,把他逼得太緊不但不和你說心裡話還會據你以千里之外。但在某種特殊情況先就可以看看,比如哦說你孩子幹了不好的事,你明明就有察覺但她就不告訴你,卻寫在日記裡,你就只能這樣了,但不可...
孩子遇到問題時,父母該不該鼓勵孩子自己處理呢?
父母應該積極鼓勵孩子自己處理問題。這樣做不僅可以培養孩子的思考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也能培養孩子的同理心,做到換位思考,顧及他人感受。父母要做的事情是給孩子適當的引導和建議,不管是孩子與朋友之間,還是在校學習,或者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家長應當鼓勵並相信孩子,讓他們自己去解決。這樣也從側面告知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