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候定律有哪些 植物的規律

2025-02-16 10:50:25 字數 3988 閱讀 5628

1樓:網友

物候學是研究自然界植物和動物的季節性現象同環境的週期性變化之間的相互關係的科學,它主要通過觀測和記錄一年中植物的生長榮枯,動物的遷徙繁殖和環境的變化等,比較其時空分佈的差異,探索動植物發育和活動過程的週期性規律,及其對周圍環境條件的依賴關係,進而瞭解氣候的變化規律,及其對動植物的影響。它是介於生物學和氣象學之間的邊緣學科。

物候學是研究自然界植物和動物的季節性現象同環境的週期性變化之間的相互關係的科學,它主要通過觀測和記錄一年中植物的生長榮枯,動物的遷徙繁殖和環境的變化等,比較其時空分佈的差異,探索動植物發育和活動過程的週期性規律,及其對周圍環境條件的依賴關係,進而瞭解氣候的變化規律,及其對動植物的影響。它是介於生物學和氣象學之間的邊緣學科。

環境對動植物生長和發育的影響是乙個極其複雜的過程。但是,用儀器只能記錄當時的環境條件的某些個別因素,而物候現象卻是過去和現在各種環境因素的綜合反映。因此,物候現象可以作為環境因素影響的指標,也可以用來評價環境因素對於動植物影響的總體效果。

2樓:園林裡的小哈

20世紀初葉,森林昆蟲學家霍普金斯花了多年的功夫專門研究物候,尤其是物候與美國各州冬小麥的播種、收穫與發育季節的關係。霍普金斯認為,植物的階段發育是受當地氣候的影響的,而氣候又制約於該地區所在的緯度、海陸關係與地形等因素;換句話說,就是制約於緯度、經度和高度這三個因素。他從大量的植物物候材料中總結出如下的結論:

假如其他因素不變動,在北美洲溫帶內,每向北移動緯度一度,或是向東移動經度五度,或是上公升400英呎,植物的階段發育在春天和初夏將各延期4天。這就是所謂霍普金斯物候定律。

厚普金斯物候定律??

3樓:赫微蘭羅巳

20世紀初葉,咐伍森林昆蟲學家霍普金斯。

花了多年的功夫專門研究物候,尤其是物候與美國各州冬小麥。

的播種、收穫與發育季節的關係。霍普金斯認為,植物的階段發育是受當地氣候的影響的,而氣候又制約於該地區衡餘或所在的緯度、海陸關係與地形等因素;換句話說,就是制約於緯度、毀大經度和高度這三個因素。他從大量的植物物候材料中總結出如下的結論:

假如其他因素不變動,在北美洲。

溫帶內,每向北移動緯度一度,或是向東移動經度五度,或是上公升400英呎,植物的階段發育在春天和初夏將各延期4天。這就是所謂霍普金斯物候定律。

hopkins物候定律

4樓:網友

生物氣候定律。

開放分類: 地理、氣候。

生物氣候定律是指植物物候現象受氣候影響而形成的地理分佈規律性。美國森林昆蟲學家霍普金斯( hopkins)研究了美國各州植物物候期的地區差異後,於1918年提出這些物候現象的春季程序定律,1938年正式定名。他認為不同地區植物物候期的早遲主要受當地氣候的影響,而氣候又受經緯度、海陸分佈、地形高度諸因素的制約,即在其它因素相同的情況下,北美溫帶內,每向北移動緯度1°,向東移動經度5°,或上公升400英呎(約122公尺),春季和初夏物候期延遲4天;秋季反之。

該模式較粗糙,很難適用於個別植物種和其它地區。

生物氣候定律。

開放分類: 地理、氣候。

生物氣候定律是指植物物候現象受氣候影響而形成的地理分佈規律性。美國森林昆蟲學家霍普金斯( hopkins)研究了美國各州植物物候期的地區差異後,於1918年提出這些物候現象的春季程序定律,1938年正式定名。他認為不同地區植物物候期的早遲主要受當地氣候的影響,而氣候又受經緯度、海陸分佈、地形高度諸因素的制約,即在其它因素相同的情況下,北美溫帶內,每向北移動緯度1°,向東移動經度5°,或上公升400英呎(約122公尺),春季和初夏物候期延遲4天;秋季反之。

該模式較粗糙,很難適用於個別植物種和其它地區。

什麼是植物的物候?

5樓:

研究植物的生長榮枯、動物的季節活動等物候現象,分析瞭解自然界動植物和環境條件的週期變化的相互以及自然季節變化規律的科學。

物候現象非常廣泛,大自然中,那些受環境(氣候、水文、土壤)影響出現的、以年為週期的自然現象,都屬於物候現象。包括三方面:(1)植物物候,又稱為作物物候,如各種植物發芽、展葉、開花、葉變色、落葉等現象,農作物生育期中的物候現象。

2)動物物候,如候鳥、昆蟲及其他動物的遷徙、初鳴、終鳴、冬眠等現象。(3)各種水文、氣象現象,如初霜、終霜、結冰、消融、初雪、終雪等自然現象。

物候學的研究物件是考察物候現象的南北差異、東西差異、垂直方向上的差異以及物候現象的古今差異。從時間和空間的分佈闡述氣候變化與動植物的相互關係,從中發現規律,並利用這些規律,研究大自然的變化規律和指導生產活動。如以物候現象進行四季劃分,以自然歷預告農時等。

作自然地理區劃時,也要以物候作依據。

中國早在3000年前的西周初期,就有講述物候的專著《夏小正》。戰國時代的《呂氏春秋》、前漢的《汜勝之書》、後漢的《回民月令》、北魏的《齊民要術》等書,都講到播種、耕耘、收穫等田間操作的適宜時期,多數以自然界的物候為對照標準。近代的物的物候學由中國著名科學家竺可楨創導。

在1931年的《論新月令》一文中,竺可楨總結了中國古代物候方面的成就,倡議用新方法開展物候觀測。1961年,建立全國物候觀測網,制定物候觀測方法。1968年,出版《物候學》一書。

1973年,竺可楨的著名**《中國近五千年來氣候變遷的初步研究》應用物候學方法,分析氣候的變遷,在國內外引起強烈反響。

物候學在國外起源較早,歐洲在希臘時代,雅典人制訂出包括一年物候的農曆。日本從西元812年開始,記載櫻花開花日期,迄今已有1100年曆史。世界上物候工作開展較好的國家是日本、德國、美國和蘇聯。

什麼叫物候和物候學?

6樓:demon陌

物候學主要是研究自然界的植物(包括農作物)、動物和環境條件(氣候、水文、土壤條件)的週期變化之間相互關係的科學。它的目的是認識自然季節現象變化的規律,以服務於農業生產和科學研究。

物候也就是談一年中月、露、風、雲、花、鳥推移變遷的過程。物候是天氣多年的積累,兩者有從屬關係。

拓展資料:物候(wù hòu)是指生物長期適應溫度條件的週期性變化,形成與此相適應的生長發育節律,這種現象稱為物候現象,主要指動植物的生長、發育、活動規律與非生物的變化對節候的反應。

指植物在一年的生長中,隨著氣候的季節性變化而發生萌芽、抽枝、展葉、開花、結果及落葉、休眠等規律性變化的現象,稱之為物候或物候現象;與之相適應的樹木器官的動態時期稱為生物氣候學時期,簡稱為物候期。

物候學(phenology),來自希臘語「phaino」(顯現,顯示)和「logos」(學習)。它是對週期性生物現象的科學研究,如與氣候狀況相關的植物開花、動物遷移。

由於氣候分佈的地帶性和非地帶性,物候現象隨緯度、經度和高度的變化具有推移性的特點。如1918年霍普金斯提出的生物氣候定律:在其它因素相同的條件下,北美溫帶地區,每向北移緯度1°向東移經度5°,或上公升約122公尺,植物的階段發育在春天和初夏將各延期四天;在晚夏和秋天則各提前四天等等。

物候學研究已成為生態系統的分析和管理的乙個方面,在物候區劃、農作物的合理配置、山區垂直分佈帶土地的合理利用、防止環境汙染和三廢利用等方面,正進行著大量的物候學研究工作。除對物候現象作巨集觀研究外,已經開始對植物器官內部形態的變化進行觀察研究。在研究氣象條件對生物物候影響方面,已開始利用人工氣候室進行實驗研究,及建立氣象條件和生物物候變化的數學模式等研究。

7樓:納姐看世界

部編八年級下冊《大自然的語言》中,草木枯榮,候鳥來去等自然現象,古代勞動人民稱之為物候。

利用物候知識來研究農業生產的科學,叫物候學。

8樓:網友

物候是指生物的生命運動發展過程中的現象(植物的發芽,動物的換毛等),也包括非生物的的現象(結冰,除霜等),物候是物候學的基礎,與物候學關係緊密。

物候學是研究自然界植物和動物的季節性現象同環境的週期性變化之間的相互關係的科學。比如秋天果實成熟,冬天北雁南飛這些都是物候學研究的內容。

物候學在我國起源很早,古人們通過觀察草木枯榮等現象,總結出了一套規律---24節氣。24節氣自古今來就為我國勞動人民安排農業生產提供了指導。因此我們形象地把物候學稱作「大自然的語言」。

物候學是一門接近生態學和農業氣象學的學科。研究物候學對於安排農業生產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

哪些自然現象反映天氣氣候和物候變化的規律

越冬植物萌芽 開花 落葉等自然現象,能夠反映天氣氣候和物候變化的規律。例如春季油菜花由南到北陸續開放,就是反映物候期推移的最明顯的例項。二十四節氣中反映四季變化的節氣有多少個 反映四季變化的節氣分別有 立春 春分 立夏 夏至 立秋 秋分 立冬 冬至8個節氣。其中立春 立夏 立秋 立冬叫做 四立 表示...

物候現象的來臨決定於哪些因素呢物候現象的來臨決定於哪些因素呢運用了什麼說明方法

首先是緯度。越往北桃花開得越遲,候鳥也來得越晚。值得指出的是物候現象南北差異的日數因季節的差別而不同。我國大陸性氣候顯著,冬冷夏熱。冬季南北溫度懸殊,夏季卻相差不大。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如在早春三四月間,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開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開花只比北京早10天。所以在華北常...

乘法運算定律,乘法運算定律有哪些?

乘法運算定律,也可叫做乘法的性質,有交換律,結合律,分配律,應用這些運算定律,可以使部分乘法題計算簡便。乘法交換律是兩個數相乘,交換因數的位置,它們的積不變。乘法結合律為三個數相乘,先把前兩個數相乘,再和另外乙個數相乘,或先把後兩個數相乘,再和另外乙個數相乘,積不變。乘法分配律為兩個數的和 差 同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