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我愛學習
我雖然怨恨伯仁,卻沒有想殺他的意思;但是因為我的怨恨使伯仁被人殺死,伯仁的死與我有間接的關係。
我不殺伯仁,伯仁卻因我而死。
出自《晉書·列傳三十九》,詞句中的伯仁指的是晉朝時期的周顗。
這句話是當年王導。
說的一句話,意思是我沒有殺周顗,可是周顗因為我而死,我很慚愧。
我不殺伯仁的典故。
這裡的恩怨情仇,要從王導的哥哥王敦開始。當年王敦叛亂。
他的弟弟王導害怕被牽連,於是請求名士周顗進宮求情,請求皇帝能夠網開一面。
的確,周顗按照他說的去做了。晉國。
皇帝免除了對於王導的處罰,可是不善炫耀的周顗並沒有將自己向皇帝求情的事情給王敦說。等到王導被赦免了之後,開始忌恨周顗當年不幫助自己,並將這件事銘記於心。
後來哥哥王敦總攬了朝中大權以後,有一次問周顗這個人怎樣,弟弟王導默不作聲,於是王敦認為周顗十惡不赦,於是將其殺掉。
後來王導在整理皇室檔案的時候看到了周顗為其求情所寫的奏章。一時痛哭流涕,感嘆「我不殺伯仁,伯仁卻因我而死」,悔恨自己誤解了周顗,是自己的不做聲害死了他。
應用。這是這句話的起源和背景故事,後來人們將這句話應用於其他的場合,比如因為自己的過失導致了別人的損失,包括人身和財產,在表達內心的慚愧時可以用到。
的確世間很多事情,都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有些是我們能把控的,有些是無法把控的;有些是直接因為我們而起的,有些事間接因我們而起的。我們要做個明辨是非的人、堂堂正正的人。
2樓:有畫說藝術
我們在看影視劇和**的時候,經常會聽到這樣一句話:「我不殺伯仁,伯仁卻因我而死」那麼,這裡提到的「伯仁」是誰?說這句話的人,又是誰呢?伯仁到底為何而死,你知道其中的歷史典故嗎?
我不殺伯仁什麼意思?
3樓:凰伯爵鴉
我不殺伯仁,伯仁卻因我而死」的意思是我雖然怨恨伯仁,卻沒有想殺他的意思;但是因為我的怨恨使伯仁被人殺死,伯仁的死與我有間接的關係。
出處:晉書·列傳三十九》記載:初,敦之舉兵也,劉隗勸帝盡除諸王,司空導率群從詣闕請罪,值顗(字伯仁)將入,導呼顗謂曰:
伯仁,以百口累卿!」顗直入不顧。既見帝,言導忠誠,申救甚至,帝納其言。
顗喜飲酒,致醉而出。導猶在門,又呼顗。顗不與言,顧左右曰:
今年殺諸賊奴,取金印如斗大系肘。」既出,又上表明導,言甚切至。導不知救己,而甚銜之。
敦既得志,問導曰:「周顗、戴若思南北之望,當登三司,無所疑也。」導不答。
又曰:「若不脊螞三司,便應令僕邪?」又不答。
敦曰:「若不爾,正嫌野褲當誅爾。」導又無言。
導芹簡後料檢中書故事,見顗表救己,殷勤款至。導執表流涕,悲不自勝,告其諸子曰:「吾雖不殺伯仁,伯仁由我而死。
幽冥之中,負此良友!」
怎麼看待我不殺伯仁、伯仁卻因我而死!
4樓:楓落霽華
我不殺伯仁,伯仁卻因我而死」是出自《晉書•列傳三十九》中的一句諺語。它的意思是:我雖然怨恨伯仁,卻沒有想殺他的意思;但是因為我的怨恨使伯仁被人殺死,伯仁的死與我有間接的關係。
這種悲慘的結局並非自己親手所為,卻與自己有脫不開的關係,是因為自己而間接導致的。
這句話與歷史上的兩位人物,王導和他的好朋友周顗有關,周顗,字伯仁。在東晉時期,士族王敦發動叛亂,皇帝有心想要殺死城內的王氏子弟,王導為了家族前去宮廷前下跪求情,正巧碰見自己的好友周顗,王導委託他為自己向皇帝說情,周顗雖沒有直接答應,卻為王導說了不少好話,最終使王導免於災禍,而王導並不知道這是周顗所為並且十分記恨他。而後王敦起兵,攻進建康,問起王導對周顗的看法,王導沉默不語,最終導致周顗被殺,在抄家之時,王導才發現了周顗當年為自己在背後做出的努力,不禁痛哭道:
我不殺伯仁,伯仁卻因我而死!」
可見,朋友之間不應該相互猜忌,應該坦誠相待,用自己的行動來闡明自己的內心,自己的所作所為也應該讓朋友知曉,來避免不必要的麻煩與誤會,才能減少類似悲劇的發生。
5樓:炒飯君
這句話出自唐代房玄齡寫的《晉書·列傳三十九》 ,說這句話的是東晉司空王導,伯仁指周顗,字伯仁。
故事背景是東晉晉元帝司馬睿時期,王導是當時的豪門大族王氏中的主要人物之一,兩晉時期,由於各方勢力混戰,各自爭奪勢力,琅琊王氏家族由於擁立晉元帝司馬睿有功,家族勢力十分龐大,龐大有力量可以撼動王權。
王氏除了王導之外,還有乙個親兄弟王敦,和王導忠心地為晉國效力不同,王敦很有一番野心,他在外掌管軍隊大權,漸漸地對司馬睿產生不滿情緒,雙方矛盾日益加深,最後王敦終於起兵進犯京師建康。
王敦起兵之後,便有人勸司馬睿滅了琅琊王氏一族,當時王導還在京師,他對王敦的做法並不是很贊同,此時出了這種事,他便急匆匆地跑到宮門外向司馬睿請罪,說自己和王敦沒有聯絡,反叛的是王敦,王氏一族是始終向著他的。此時的司馬睿還在觀望,並沒有馬上做出回應,就這樣,王導每天帶著一幫族人在帶宮外跪著,以表忠心。
某日,周伯仁要進宮見司馬睿,周伯仁也出身世家大族,他為人耿直,在當時很有名望,王導見他從自己身邊走過,便急忙呼喊,要讓他替自己在司馬睿面前多提一下自己。周伯仁是個典型的面冷心善,他直接無視王導,看似無情,但在宮中見到司馬睿時,卻極力為王導開脫, 說王導和王敦不一樣,絕不可能背叛。司馬睿也覺得他說的有理,便留下他吃酒。
6樓:網友
一直以來都只知道這句話的意思是間接牽連了某人。
後來詳細瞭解典故之後發現原來這典故應該還有一層意思:把人家好心當了驢肝肺。
如果加上這層意思的話,那不殺伯仁伯仁卻因我而死這句話在很多場合就不太合事宜了。
我不殺伯仁,伯仁卻因我而死是什麼意思
意思是我雖然怨恨 伯仁,卻沒有想殺他的意思 但是因為我的怨恨使伯仁被人殺死,伯仁的死與我有間接的關係。這句話是一句諺語,出自 晉書 列傳三十九 講的是周顗一直維護王導,但是王導不知,反而一直怨恨他,後來王敦想要殺周顗,詢問王導意見,王導沉默,於是王敦殺了周顗。後來王導才知道周顗一直維護並救了他。擴充...
荀子修身講了什麼道理,《荀子 修身》節選
道德和原則。本文著重淪述了修身的道理和原則,強調學 禮 得師 一好 的修養方法,提倡道德的自我完善,提倡人生價值理想的追求。荀子 修身 節選 夫驥一日而千里,駑馬十駕則亦及之矣。故跬步而不休,跛鱉千里 累土而不輟,丘山崇成 厭其源,開其瀆,江河可竭 一進一退,一左一右,六驥不致。彼人之才性之相縣也,...
電影岡仁波齊主要講了什麼,《岡仁波齊》電影的主要角色有哪些?
楊培,尼瑪扎堆,斯朗卓嘎,次仁曲珍,色巴江措,丁孜登達,仁青晉美,扎西措姆,江措旺堆,沒有什麼角色,演員和劇本,類似於乙個紀錄片,他們都是真實的朝拜隊伍,本色出演,名字都是他們本人的名字。希望能幫助到你。有噠,剛剛幫別看了下,幫你找到了那個電影,放在看我主頁.了喲,看看我主頁.了解下就可以看啦 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