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啟後先生曾講「學書法不做專業,還是做業餘好」,您怎麼理解?

2025-02-19 05:20:22 字數 1049 閱讀 9570

1樓:素笙文房書法

學書法不做專業,還是做業餘好。」

我也是認同這一理念的。

書法專業是近幾十年才在國內的大專院校出現的,形成時間並不長。再早是沒有這個專業的。科舉制度時代書法是必須要闖過去的關口,這道門檻過不去其他的就更不用談了,這有些像今天的高考語文數理化一樣,考生們不得不下大力氣拿下這門課程。

在這種背景下,書法就自然出現了大量的高手,但這些高手真的想成為書法家的人基本沒有,因為靠書法很難養家,如果你在社會上沒有功名地位,有誰會欣賞你的字呢?誰會願意掏錢為乙個絲毫沒有名氣之人的作品去買單呢?

於是奔向科舉考場才是這些青年才俊的目標,只有考得功名你才有機會,公升官發財光宗耀祖,所以那時的書法工具性質更強,而一手好文章才是取下功名的關鍵環節,所以古代人在讀書著文方面下的力量更大,書法不好是你根本進不了門,而書法好文章不行則是進了門也白搭,於是在激烈的競爭環境下出現了大批文章好書法也好的人才,而這些人才最終被朝廷錄用從而使自己的理想與抱負有機會得以施展。

從上可以看出,書法在過去始終扮演的往往是個人謀生手段的從屬地位,單靠書法一門技藝是走不通的,只會書法你啥也不是。身俱功名又寫一手好字的人比比皆是,默默無聞的你即便是書法高手能在這千軍萬馬中脫穎而出嗎?答案顯然是不可能。

其實當今現狀和古代多少也有些類似,即便你去大學讀了專業,但以書法謀生的方式仍然會存在著太多的挑戰,想以此技養家餬口就更不現實,名人效應至今盛行,像因唱歌走紅的草根「大衣哥」,因演小品出名的趙本山書法寫得再差也不乏買者,而民間大批書家的優質作品卻無人問津,這難道不是對現實最真實的回應嗎?

如果你家裡不差錢,不用愁謀生問題,選擇書法做專業當然不錯,如果不是這樣那就要慎重,慎重,再慎重。選擇做業餘應當是首選,這樣進退有餘的安排對家人及自己都有好處,避免某一天有不利的困境局面出現。

2樓:溫柔的女人

我覺得就是學書法就是這樣,不要太過專業,作為業餘的話作為一種愛好其實就是很好的太過於專業,有的時候你會覺得很累,而且會覺得無法駕馭。

3樓:千森茶具

我覺得學書法的人還是業餘的好一些,太專業了反而不自然,只有平常沒事的時候學一學,反而效果更加的好。

啟功先生自撰墓誌銘譯文是什麼,啟功先生的自撰墓誌銘的意思

1978年,啟抄功66歲時,妻子 母親和襲 恩師已經先後離他而去,回想半世艱辛歲月,啟功 悲痛之餘寫下了這首 自撰墓誌銘 乙個中學生,當了副教授。知識不廣博,專業參不透。大名揚天下,本事還不夠。高度達不到,低了不願就。被打成趨左,也被判右派。臉是有點圓,臉皮不夠厚。妻子已先亡,至今沒有後。喪禮猶如新...

啟功的墓誌銘,啟功先生自撰墓誌銘譯文。

中學生,副教授。博636f707962616964757a686964616f31333431366336不精,專不透。名雖揚,實不夠。高不成,低不就。癱趨左,派曾右。面微圓,皮欠厚,妻已亡,並無後。喪猶新,病照舊。六十六,非不壽。八寶山,漸相湊。計平生,諡且陋。身與名,一齊臭。1978年,啟功66...

啟功先生的字多少錢一平尺

截止2020年1月,啟功先生的字約在2 20萬一平尺。具體要看作品,相對而言,其晚年作品價值更高。其1974年的草書 琵琶行 24平方尺多點,在2011年拍出了805萬的 折算下來達到了每平方尺33萬多。啟功較高知名度和綜合影響力提振了啟功書法的 走勢,啟功作為清皇室後裔,在文字學 文學 考古鑑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