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簟秋是啥意思 玉簟秋是什麼意思?

2025-02-19 06:40:23 字數 1937 閱讀 5379

1樓:內蒙古恆學教育

玉簟秋」的意思是:冷滑如玉的竹蓆透出深深的涼秋。

出自宋代女詞人李清照《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

原文: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閒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譯文:粉紅色的荷花已經凋謝,幽香也已消散,光滑如玉的竹蓆帶著秋的涼意。解開綾羅裙,換著便裝,獨自登上小船。

仰頭凝望遠天,那白雲舒捲處,誰會將錦書寄來?雁群飛回來時,月光已經灑滿了西樓。

落花獨自地飄零著,水獨自地流淌著。彼此都在思念對方,可又不能互相傾訴,只好各在一方獨自愁悶著。這相思的愁苦實在無法排遣,剛從微蹙的眉間消失,又隱隱纏繞上了心頭。

玉簟秋是什麼意思?

2樓:小小雪花老師

拼音diàn注音ㄉ一ㄢˋ

部首竹部部外筆畫12畫總筆畫18畫。

基本解釋。基本字義。

簟diàn(ㄉ一ㄢˋ)

1、竹蓆:竹簟。簟笰(車上的竹蓆篷)。

3樓:峩ゞ冇點累

玉簟秋:詞牌名。即《一剪梅》。

宋李清照《一剪梅》詞有"紅藕香殘玉簟秋"句,故名。原詞句意思: 與夫君別後,目睹池塘中的荷花色香俱殘,回房倚靠竹蓆,頗有涼意,原來秋天已至。

詞語分開解釋:

玉簟 : 竹蓆的美稱。

秋 : 一年的第三季。

4樓:網友

玉簟秋」是一句詩歌的開頭,出自唐代著名詩人杜甫的《登高》詩中。這首詩寫的是杜甫登上一座高山後所見到的美景,其中「玉簟秋」是描寫天空的一句詩句。

玉簟」指的是一種白色的雲彩,因為它像是一張鋪在天空中的白色席子,所以被稱為「玉簟」。而「秋」則是表示時間的詞語,這裡指的是秋季。

因此,「玉簟秋」可以解釋為秋季的天空中有著潔白如玉的雲彩,這樣的景象格外美麗動人。杜甫用這大帶樣的詩句來描繪他所看到的自然美銀悶景,在讀者心中留下深刻印象。同時,這也反映了杜滾搏蘆甫對於大自然的讚美和敬畏之情,表達了他對於自然之美的感悟和領悟。

玉簟秋是什麼意思

5樓:達興老師聊教育

冷滑如玉的竹蓆,透出深深的涼秋。

出處:《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

作者】李清照 【朝代】宋。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閒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譯文:荷已殘,香已消,冷滑如玉的竹蓆,透出深深的涼秋。輕輕的脫下羅綢外裳,乙個人獨自躺上眠床。那白雲舒捲處,誰會將錦書寄來?正是雁群排成「人」字,一行行南歸時候。

月光皎潔浸人,灑滿這西邊獨倚的亭樓。花,自顧地飄零,水,自顧地漂流。一種離別的相思,牽動起兩處的閒愁。

啊,無法排除的是——這相思,這離愁,剛從微蹙的眉間消失,又隱隱纏繞上了心頭。

內容品鑑:

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是宋代女詞人李清照的詞作。此詞作於詞人與丈夫趙明誠離別之後。

詞的起句「紅藕香殘玉簟秋」,領起全篇。一些詞評家或稱此句有「吞梅嚼雪、不食人間煙火氣象」(梁紹壬《兩般秋雨庵隨筆》),或讚賞其「精秀特絕」(陳廷焯《白雨齋詞話》)。它的上半句「紅藕香殘」寫戶外之景,下半句「玉簟秋」寫室內之物,對清秋季節起了點染作用,說明這是「已涼天氣未寒時」韓偓《已涼》)。

全句設色清麗,意象蘊藉,不僅刻畫出四周景色,而且烘托出詞人情懷。花開花落,既是自然界現象,也是悲歡離合的人事象徵;枕蓆生涼,既是肌膚間觸覺,也是淒涼獨處的內心感受。

全詞不飾雕飾,明白如話,以女性特有的沉摯情感,絲毫不落俗套的表現方式,展示出一種婉約之美,格調清新,意境幽美,稱得上是一首工緻精巧的別情佳作。

後宮甄嬛傳7的結局為什麼與番外玉簟秋不同啊

在七裡面,予澈是玄bai清和尤du 靜嫻的兒子 在番外 zhi裡面,予澈是玄清dao和浣碧的兒子 還好作者回改掉了!答 靈犀和予澈之間到底發生了什麼,番外裡面有一種交代,而且還是含蓄說的,就是靈犀愛上了予澈,這個和她同父異母的弟弟,然後甄嬛當然是驚怒不止,導致一對畸形的愛侶就此被分開,靈犀從此就開始...

秋招有什麼意義?秋招是什麼意思呢?

你好呀!秋招,指的就是秋季校園招聘,是針對應屆生舉辦的大型校園招聘專案。即使秋招對找工作有很大的幫助,但是很多應屆生都不知道它的重要性因此失去了乙個大好機會。那麼秋招有什麼意義呢?總結了以下幾點。一 降低找工作的門檻 很多企業在大學秋招時都知道招聘的是一些即將畢業的大學生,他們的社會經驗和工作經歷還...

千秋是什麼意思

千秋之後是人死後的婉稱,是諱言。多數時候用於自己對別人或者子孫說的。出自西漢 司馬遷 史記 千秋,漢語詞彙。拼音 qi n qi 基本解釋 指千年時間。形容時間很長。語出舊題漢李陵 與蘇武 詩 嘉會難再遇,三載為千秋。譯文 美好的聚會很難再有機會了,以往相聚的三年,結下了深情厚誼,勝似千秋。引證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