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宗的急於求勝是導致安史之亂失敗的主要原因嗎?

2025-03-01 11:45:24 字數 1289 閱讀 3653

1樓:結婚發的

不是的,當時的唐朝已經處於末期了,而且朝政也非常的混亂,出現了很多的問題,這才是最根本的原因。

2樓:劉心安兒

這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原因,是因為當時的軍事格局已經發生了特別嚴重的變化,然後領導者也出現了力不從心的情況,再加上社會矛盾也比較多,比較嚴重。

3樓:愛上我企鵝9啊

是的,急於求勝是失敗的主要原因,如果自己不那麼著急的話,會有很好的戰略決策。

毫無亡國之相的唐朝,突然陷入安史之亂,你認為導致滅亡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4樓:小美美學姐

滅亡的根本原因就是發生了逗敗洞安史之亂,局勢也發生了混亂的情況,枯渣再加上百姓山枯的生活不好,一切的人們的不滿,最終就導致了滅亡。

5樓:灰灰慧闖天涯

導致滅亡最根本的原因是因為大家都沉浸在這個特別繁華的時代,很多人都不會再繼續努力,反而敏吵純是隻知道沉橋咐迷於現在美好的生活碰拆當中,因此才會爆發安史之亂。

6樓:創作者

我前滾認為導致滅亡的根本原因就是唐朝的君主認肢虧為自己的實力非常的強,對朝廷也是不管不顧,慧飢餘所以才會導致滅亡。

7樓:阿樂秋季雨

根本的原因就是因為國家的發展出現了問題,而且沒有更好的改革,所以才會走下了滅亡。

8樓:結婚發的

當時國家的經濟已經衰退了,管理方面存在了很多的漏洞,出現了很多的問題,也導致了很多的混亂。

9樓:小豆子子梓

我認為導致滅亡的根本原因是實力的差距,所以我們一定要理智的看待。

安史之亂中唐朝的窘迫,是從哪些方面表現出來的?

10樓:拉布拉斯不變換

安史之亂中,唐朝**的軍事實力薄弱,薯棚無力組織力量平叛,無奈只能西逃川蜀之地,並極度依賴地方軍隊鎮壓叛亂,猛段致使唐朝地方割據不斷加枝手譽重,**無力指揮地方,導致唐朝走向衰敗。

11樓:多啦還有夢

1、安史之亂前,唐朝有六千萬人,安史之亂後,唐朝只剩下森迅一千六百萬人,人口減量非常大 2、唐朝對邊關的控制能力嚴重減弱,尤其是西域地區,更是處於一種獨立的狀態,各自為政,唐朝無力控制 3、慎或唐朝政治非常亂,寬春伍朝政腐敗,各種勢力輪番衝擊唐王朝。

12樓:巨集盛巨集盛

從軍事方面,朝政方面,政治方面,文化方面,管理方面,能力方面都可以表現出來。

安史之亂是誰平定的,安史之亂是怎麼開始的?又是誰平定的?

檸檬 郭子儀平定了安史之亂。安史之亂爆發後,郭子儀任朔方節度使,率軍勤王,收復河北 河東,拜兵部尚書 同中書門下平章事。至德二年 757年 郭子儀與廣平王李俶收復西京長安 東都洛陽,以功加司徒,封代國公。乾元元年 758年 八月,進位中書令。乾元二年 759年 五月,因承擔相州兵敗之責,被解除兵權,...

安史之亂最後怎樣被平反的,安史之亂最後是怎麼平定的?

唐肅宗至德二載 757年 正月安慶緒殺父安祿山,自立為帝,年號載初。命史思明回守范陽,留蔡希德等繼續圍太原。同年,長安為唐軍收復,安慶緒自洛陽敗逃退據鄴 今河北臨漳 其部將李歸仁率精銳及胡兵數萬人,潰歸範陽史思明。因契丹 同羅等族組成的精兵大部歸史思明,安慶緒謀除史思明,史思明遂以所領13郡及兵8萬...

大唐由勝轉衰的安史之亂,是如何發生的?

是從皇帝寵幸內宮,重用外戚,導致外戚專權,逐漸失去對外戚勢力的控制之後發生的。安史之亂,是大唐由盛轉衰的轉折點,安祿山為何能橫掃大唐呢?因為安祿山有權有勢,而且蓄謀已久,暗地裡謀劃多年,所以能橫掃大唐。因為安祿山野心極具膨脹,在唐玄宗面前得到了薯緩和平盧節度使的陸手判名位和實權,還擁有了早改天下三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