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詩歌是一種主情的文學體裁,它以抒情的方式,高度凝練,集中地反映社會生活,用豐富的想象、富有節奏感、韻律美的語言和分行排列的形式來抒發思想情感。
詩體概說 詩體的分類,是乙個複雜的問題。現在,只就一般的看法,簡單地談談漢魏六朝和唐宋的詩體。
漢魏六朝詩,一般稱為古詩,其中包括漢魏樂府古辭、南北朝樂府民歌,以及這個時期的文人詩。樂府本是官署的名稱。樂府歌辭是由樂府機關採集,併為它配上樂譜,以便歌唱的。
文心雕龍·樂府》篇說:"凡樂辭曰詩,詩聲曰歌。"由此可以看出詩、歌、樂府這三個概念之間的關係:
詩指的是詩人所作的歌辭,歌指的是和詩相配合的樂曲,樂府則兼指二者而言。後來襲用樂府舊題或摹仿樂府體裁寫的作品,雖然沒有配樂,也稱為樂府。中唐時白居易等掀起乙個新樂府運動,創新題,寫時事,因而叫作新樂府。
唐以後的詩體,從格律上看,大致可分為近體詩和古體詩兩類。近體詩又叫今體詩,它有一定的格律。古體詩一般又叫古風,這是依照古詩的作法寫的,形式比較自由,不受格律的束縛。
從詩句的字數看,有所謂四言詩、五言詩和七言詩。四言是四個字一句,五言是五個字一句,七言是七個字一句。唐代以後,四言詩很少見了,所以通常只分五言、七言兩類。
五言古體詩簡稱五古;七言古體詩簡稱七古;三五七言兼用者,一般也算七古。五言律詩簡稱五律,限定八句四十字;七言律詩簡稱七律,限定八句五十六字。超過八句的叫長律,又叫排律。
長律一般都是五言詩。只有四句的叫絕句;五絕共二十個字,七絕共二十八個字。絕句可分為律絕和古絕兩種。
律絕要受平仄格律的限制,古絕不受平仄格律的限制。古絕一般只限於五絕。
現代詩」名稱,開始使用於1953年—紀弦創立「現代詩社」時確立。現代詩的含義:
1.形式是自由的。
2.內涵是開放的。
3.意象經營重於修辭。
古典詩」與「現代詩」的比較:「詩」者皆為感於物而作,是心靈的映現。「古典詩」以「思無邪」的詩觀,表達溫柔敦厚、哀而不怨,強調在「可解與不可解之間」。
現代詩」強調自由開放的精神,以直率的情境陳述,進行「可感與不可感之間」的溝通。
2樓:匿名使用者
分為律詩和絕句 有五言律詩和7言律詩 五言的5個字 七言的7個字。
唐代以前出現的較少格律限制的詩體叫什麼詩
3樓:令修
又叫古詩和古風。古體詩是詩歌體裁,從詩句的字數看,有所謂四言詩、五言詩、七言詩和雜言詩等形式。
四言是四個字一句,五言是五個字一句,七言是七個字一句。唐代以後,稱為近體詩,所以通常只分五言、七言兩類。五言古體詩簡稱五古;七言古體詩簡稱七古,而三五七言兼用者,一般也算七古。
四言詩,在近體詩中已經不存在了,雖不加「古」字,但不言而喻,就知道是古體詩。《詩經》
中收集的上古詩歌以四言詩為主。兩漢、魏、晉仍有人寫四言詩,曹操的《觀滄海》
陶淵明的《停雲》都是四言詩的典型例子。
詩歌按形式分類 可以分為( )格律詩和( )詩
4樓:夢之緣文化
《 唐詩三百首 》的編者把詩分為古詩、律詩、絕句三類。
按詩歌的形式可分為:
古體詩,包括古詩(唐以前的詩歌)、楚辭、樂府詩。注意「歌」、「歌行」、「引」、「曲」、「呤」等古詩體裁的詩歌也屬古體詩。古體詩不講對仗,押韻較自由。
古體詩的發展軌跡:《詩經》→楚辭→漢賦→漢樂府→魏晉南北朝民歌→建安詩歌→陶詩等文人五言詩→唐代的古風、新樂府。
近體詩,包括律詩和絕句。
詞,又稱為詩餘、長短句、曲子、曲子詞、樂府等。其特點:調有定格,句有定數,字有定聲。
字數不同可分為長調(91字以上)、中調(59-90字)、小令(58字以內).詞有單調和雙調之分,雙調就是分兩大段,兩段的平仄、字數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單調只有一段。詞的一段叫一闕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闕、上闕、上片,第二段叫後闕、下闕、下片。
曲,又稱為詞餘、樂府。元曲包括散曲和雜劇。散曲興起於金,興盛於元,體式與詞相近。
特點:可以在字數定格外加襯字,較多使用口語。散曲包括有小令、套數(套曲)兩種。
套數是連貫成套的曲子,至少是兩曲,多則幾十曲。每一套數都以第一首曲的曲牌作為全套的曲牌名,全套必須同一宮調。它無賓白科介,只供清唱。
按詩歌的題材可分為:
寫景抒情詩,歌詠山水名勝、描寫自然景色的抒情詩歌。古代有些詩人由於不滿現實,常寄情于山水,通過描繪江湖風光、自然風景平寄寓自己的思想感情。這類詩常將要抒發的情感寄寓在後描寫的景物之中,這就是人們常說的寓情於景。
其風格清新自然。
詠物言志詩,詩人對所詠之物的外形、特點、神韻、品格進行描摹,以寄託詩人自己的感情,表達詩人的精神、品質或理想。
即事感懷詩,因一事由而引發詩人的感慨,如懷親、思鄉、念友等。
懷古詠史詩,以歷史典故為題材,或表明自己的看法,或借古諷今,或抒發滄桑變化的感慨。
邊塞征戰詩,描寫邊塞風光和戍邊將士的軍旅生活,或抒發們樂觀豪邁或相思離愁的情感,風格悲壯巨集渾,筆勢豪放。
唐詩按詩歌體裁分類有?按內容分類有?
5樓:鄭傳贊
按題材分 有律師絕句 按內容有 七言 五言。
十四行詩的格律是如何來劃分的
6樓:信玄居士
十四行詩是歐洲的一種抒情詩體。音譯為"商籟體",語源於普羅旺斯語sonet.原系中世紀民間流行並用於歌唱的一種短小詩歌。
自歐洲進入文藝復興時代之後,這種詩體獲得廣泛的運用。義大利的詩人彼得拉克成了運用十四行詩體最主要的代表。他一生寫了三百七十五首十四行詩,彙整合《抒情詩集》,獻給他的情人蘿拉。
在他筆下的十四行詩,每首分成兩部分:前一部分由兩段四行詩組成,後一部分由兩段三行詩組成,即按。
四、四、三、三編排。其押韻格式為abba,abba,cde,cde或abba,abba,cdc,cdc.每行詩句十乙個章節,通常用抑揚格。
彼得拉克的十四行詩形式整齊,音韻優美,以歌頌愛情,表現人文主人思想為主要內容。他的詩作在內容和形式方面,都為歐洲資產階級抒情詩的發拓了新路。同時代的義大利詩人和後來其他國家的一些詩人,都曾把彼得拉克的詩作,視為十四行詩的典範,競相仿效。
因此,人們又稱它為彼得拉克詩體。
十六世紀初,十四行詩體傳到英國,風行一時,到十六世紀末,十四行詩已成了英國最流行的詩歌體裁。產生了錫德尼、斯賓塞等著名的十四行詩人。莎士比亞進一步發展並豐富了這一詩體,一生寫下一百五十四首十四行詩。
莎士比亞的詩作,改變了彼得拉克的格式,由三段四行和一副對句組成,即按。
四、四、四、二編排,其押韻格式為abab,cdcd,efef,gg.每行詩句有十個抑揚格音節。
莎士比亞的十四行詩,比彼得拉克更向前邁進一步,主題更為鮮明豐富,思路曲折多變,起承轉合運用自如,常常在最後一副對句中點明題意。後來,彌爾頓、華茲華斯、雪萊、濟慈等人也曾寫過一些優秀的十四行詩。
7樓:匿名使用者
好像是有抑揚格、長短格之分,看語系的不同而異。像是英語、俄語,單詞的輕重音很明顯,所以用抑揚格,希臘語的單詞長短很明顯,所以用長短格。彼得拉克十四行一般分兩節,一節八行,一節六行,兩節寫的東西是不同的。
上節韻律abbaabba。下一節是cdecde,也有的是cdccdc。莎士比亞十四行一般分四節,前三節四行。
後一節對句,且總結全文。韻律是:abab,cdcd,efef,gg.
還有所謂的花環體,就是十五首十四行是一組,前十四首的前一首的最後一句是下一首的首句(所謂魚咬尾),最後一首是前十四首的所有末句組成。(看著就d疼!)
請問李商隱嚴格符合格律詩要求的詩是哪首,要嚴格符合格律詩的要求哦
無題二首 昨夜星辰昨夜風,畫堂西畔桂堂東。身無綵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隔坐送鉤春酒暖,分曹射覆蠟燈紅。嗟余聽鼓應官去,走馬蘭台類轉蓬。聞到閶門萼綠華,昔年相忘抵天涯。豈知一夜秦樓客,偷看吳王苑內花。碧城三首 碧城十二曲欄干,犀闢塵埃玉闢寒。閬苑有書多附鶴,女床無處不棲鸞。星沉海底當窗見,雨過河源...
雕塑可分為哪兩大類,中國古代雕塑分為哪兩類?
一 從製作工藝來分,雕塑可分為雕和塑。1 雕是從完整而堅固的坯體上把多餘部分刪削 挖鑿掉,如石雕 木雕 玉雕等 2 塑是用具有粘結性的材料聯接 構成為所需要的形體,如泥塑 陶塑等。二 從題材來分,雕塑可分為紀念性雕塑 建築裝飾性雕塑 城市園林雕塑 宗教雕塑 陵墓雕塑 陳列性雕塑。三 從表現形式來分,...
什麼是園林建築?根據功能分為哪兩類?各包括哪些建築
為什麼分兩類?依據園林建築的使用功能,大致可分成以下幾類 遊憩性建築 供遊人休息 遊賞用的建築,它既有簡單的使用功能,又有優美的建築造型。如亭 廊 花架 榭 舫等。文化娛樂性建築 供園林開展各種活動用的建築。如遊船碼頭 遊藝室 各類展廳等。服務性建築 為遊人在遊覽途中提供生活上服務的建築。如各型別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