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是怎樣成為詩人得 5

2025-03-11 15:40:10 字數 1330 閱讀 7953

李白是怎樣成為詩人得

1樓:與您1木頭菲

李白生活在盛唐時期,他性格豪邁,熱愛祖國山河,遊蹤遍及南北各地,寫出大量讚美名山大川的壯麗詩篇。他的詩,既豪邁奔放,又清新飄逸,而且想象豐富,意境奇妙,語言輕快,人們稱他為「詩仙」。

成語典故:「鐵杵磨針」

唐代大詩人李白,小時候讀書時,覺得那些書經書、史書深奧難懂、枯燥乏味,實在讀不下去,於是他把書一丟,跑到外面遊玩了。

他走著走著,走過一條溪的時候,突然看見一位老婆婆坐寬喊在磨刀石上的矮凳上,手裡拿著一粗大的鐵棒子,在磨刀石上一下一下地磨著。老婆婆神情專注,連小李白走到她面前蹲下來**,她都沒察覺。

李白不知道老婆婆在幹什麼,便好奇地問:「老婆婆,您這是在做什麼呀?」

磨針。」老婆婆頭也沒抬,簡單地了李白,依然認真地磨著手裡的鐵棒。

磨針?」小小李白搞糊塗了。老婆婆手裡磨著的明明是一根粗鐵棒,怎麼是針呢?李白忍不住又慎埋野問:「老婆婆,針是非常非常細小的,而您磨的是一根粗大的鐵棒呀!」

老婆婆邊磨邊說:「我正是要把這根鐵棒磨成細小的針。」

什麼?」李白被搞得更糊塗了,忍不住又問道:「這麼粗大的鐵棒能磨成針嗎?」

這時候,老婆婆才抬起頭來,慈祥地望望小李白,說:「是的,鐵棒子又液豎粗又大,要把它磨成針是很困難的。可是我每天不停地磨呀磨,總有一天,我會把它磨成針的。

孩子,只要功夫下得深,鐵棒也能磨成針呀!」

老婆婆的話讓小李白覺得很驚訝。老婆婆年紀那麼大,還有如此的恆心毅力,而自己怎麼書讀到一半就跑出來玩了呢?於是他趕緊跑回家繼續讀書,從此每天都很用功唸書,最後終於成了名垂千古的詩仙。

2樓:網友

從一位老婆婆「伍信返鐵坦族杵磨針」獲得啟示,反省自己怎麼書讀到一半就跑出來玩了呢?於是他趕緊跑回家繼腔飢續讀書,從此每天都很用功唸書,最後終於成了名垂千古的詩仙。

3樓:匿名使用者

讀書,背書,寫詩,就那麼久稱為詩人了~~

李白是什麼詩人

4樓:背後的抽屜

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

李白(701年—762年12月),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被後人譽為「詩仙」,與杜甫並稱為「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舊唐書》記載李白為山東人;《新唐書》記載,李白為興聖皇帝李暠九世孫,與李唐諸王同宗。

其人爽朗大方,愛飲酒作詩,喜交友。李白有《李太白集》傳世,詩作中多以醉時寫的,代表作有《望廬山瀑布》《行路難》《蜀道難》《將進酒》《早發白帝城》等多首。李白所作詞賦,宋人已有傳記,就其開創意義及藝術成就而言,「李白詞」享有極為崇高的地位。

李白是唐代什麼詩人,唐代詩人李白被稱為什麼?

李白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李白 701年2月28日 762年12月 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 謫仙人 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 詩仙 與杜甫並稱為 李杜 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 小李杜 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 大李杜 舊唐書 記載李白為山東人 新唐書 記載,李白為興聖皇帝李暠九世...

《送友人》李白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送友人 這首詩通過對送別環境的描寫,表達了李白與友人的依依惜別之情,在青山綠水間,作者與友人並肩而行,情意綿綿,這次一分別友人就要像蓬草那樣隨風飛轉,萬里飄零,再見不知何日,表達了友人行蹤飄忽不定與自己對友人的依依不捨之情。這是一首情意深長的送別詩,作者通過送別環境的刻畫 氣氛的渲染,表達出依依惜別...

李白是唐代還是宋代詩人?A 唐代B 宋代

a 唐代 李白 701 762 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字太白,號青蓮居士。祖籍隴西成紀 今甘肅秦安縣 絕句古詩是唐代還是宋代 唐代和宋代都有絕句古詩 絕句 南宋 僧志南 古木陰中繫短篷,杖藜扶我過橋東。沾衣欲溼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早發白帝城 唐 李白 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