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遼和金的都城。遼的都城是什麼呢

2025-03-14 02:05:23 字數 4066 閱讀 6002

1樓:匿名使用者

希望對你有幫助:不是乙個地方遼上京城遺址位於今內蒙古自治區巴林左旗林東鎮南。上京未建成前,名「西樓」,是遼太祖阿保機創業之地,建成後稱皇都,後改稱上京,府曰臨潢。

上京城幅員廣闊,氣勢恢巨集。有南北二城,北曰皇城,南曰漢城,兩城相連。全城周長公里,與《遼史》記載的基本相合。

皇城是契丹貴族階級居住的地方。城呈方形,又分內外兩部,即外城和皇城(又稱大內)。皇城城牆夯(hāng)土築成,夯層清晰可辨,城牆高5-6公尺。

牆體上窄下寬橫斷面為梯形。城牆外壁有馬面(半圓形的土壘)。皇城內近年經考古發掘,現存城門4個,宮殿建築遺蹟100餘處,其中暴露於地表的建築臺基50座。

城內西部山丘上有寺廟和窯址。 漢城位於皇城南面,是勞動人民居住的區域。它的北牆就是皇城的南牆。

皇城與漢城已被河水隔開,城呈不規則形,牆為土築,殘存三段,牆高4公尺,周長57公里。牆較皇城低矮且無馬面、甕城之設。除西門址遺留下來,其餘不存,西門豁口寬10公尺,殘存柱礎,應為金鳳門或雁兒門。

由於白音戈洛河河床逐漸北移至皇城附近,故城內遺蹟受到洪水沖刷,現僅儲存了漢城的北部的**部分。

2樓:匿名使用者

遼朝的原名為契丹國,於916年建立,開國君主為遼太祖耶律阿保機,947年定國號為「遼」,983年曾復更名「契丹」,1066年恢復國號「遼」,直到1125年遼為金所滅。遼亡後,耶律大石西遷到中亞楚河流域,建立西遼。1211年,被屈出律篡位。

1218年,被蒙古所滅。遼在與中原和西方各國的交往中,融匯眾長,卓有成效地促進了契丹政治、經濟和文化各個方面的迅速發展。

遼在較短的時間內從部落氏族社會過渡形成奴隸制度社會,並在向封建社會躍進的同時統治了中國北部,密切了各族人民之間的聯絡,促進了融合。為開發蒙古地區和中國東北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他們創造了燦爛的文明,留下了契丹輝煌的歷史。

3樓:匿名使用者

遼的上京是臨璜,和會寧是兩個地方。

4樓:彭若鈕靈松

上京會寧府金朝第都城(今黑龍江省哈爾濱市阿城區南)

燕京(今北京)金朝第二都城稱金都。

遼的都城是什麼呢?

5樓:幻想家愛生活

歷史上遼國時期的都城有五個它們分別是上京,中京,東京,西京跟南京,上京存在於我們現在的內蒙古巴林左旗,中京存在於我們現在的內蒙古寧城,東京就是我們現在遼寧省遼陽市,南京就是我們現在的首都北京,西京則位於我們現在的山西大同,大遼國之所以擁有五個首都是因為他們的生活習性,遼朝時期的人民喜歡到處遊走,所以皇帝就設定了五個都城以方便他到處遊走的習慣。

遼朝是有契丹族建立的王朝,其存在有二百一十八年,有過九位皇帝,其存在與907年至1125年之間,也就是宋朝時期,很多人知道遼朝都是通過一些影視作品跟**,遼朝的起源是由耶律阿保開始的,而後頻繁的更改國號,國土的面積也日益增大,不過最終還是在1125年被金朝所滅,在遼朝被滅以後其還有殘餘的勢力最終都被各個國家滅亡和吞併。

契丹人本是遊牧民族,後來學會了農耕技術,為了方便管理國君採取了分開管理的政策,其尊重人民的習俗不會強制性的要求人民改變自己的生活方式,所以他有自己獨特的文化,並且還創造了契丹文字,全盛時期的遼國還吸收了各個地方的文化,使得遼國的政治經濟還有文學方面都得到了全面的發展。

在我國古代封建社會一直都是遊牧文化跟農耕文明之間的碰撞,在我國的歷史中也有遊牧民族統治中原的情況,不過遊牧民族在進入中原以後都被漢文化給同化了,這是統治者為了更好的統治而採取的方針,而漢文化對於外來文化也非常的包容,所以它才能被遊牧民族接納以至於形成了現在的文明。

遼國的都城在**。

6樓:姬覓晴

遼國的都城在上京臨潢府(今內蒙古赤峰市巴林左旗南波羅城)。

遼朝(907年—1125年),是中國歷史上由契丹族建立的朝代,共傳九帝,享國二百一十八年。

907年,耶律阿保機成為契丹部落聯盟首領,916年始建年號,建國號「契丹」,定都上京臨潢府(今內蒙古赤峰市巴林左旗南波羅城)。

947年,遼太宗率軍南下中原,攻佔汴京(今河南開封),耶律德光於汴京登基稱帝,改國號為「大遼」,改年號為「大同」。

983年復更名「大契丹」。1007年遼聖宗遷都中京大定府(今內蒙古赤峰市寧城縣)。1066年遼道宗耶律洪基復國號「遼」。1125年被金朝所滅。

7樓:庫俊力

遼國實行五京制,五京中上京臨潢府為正式首都,,其餘四京為陪都。 西京大同從西元926年到947年,是太宗耶律德光統治的時代,在著一階段,遼國從石。

8樓:飛揚跋扈

上京臨潢府(首都,今內蒙巴林左旗林東鎮南郊)、其餘四京:西京大同府(今山西大同),南京析津府(今北京),中京大定府( 今內蒙赤峰市寧城縣大明鎮)東京遼陽府(今遼寧遼陽市)。其中上京是正式京都,其餘四個是陪都,當時是五京制!

9樓:閆凱

五京中上京臨潢府為正式首都,,其餘四京為陪都。西京大同府(今山西大同),南京析津府(今北京),上京臨潢府(首都,今內蒙巴林左旗林東鎮南郊)、中京大定府( 今內蒙赤峰市寧城縣大明鎮)東京遼陽府(今遼寧遼陽市)。

10樓:風

西京大同府、南京析津府、上京臨潢府、中京大定府、東京遼陽府。

遼的都城是**啊?

11樓:旅遊達人小徐

遼國的都城是臨潢府,位於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巴林左旗林東鎮南郊,遼代稱上京。

上京臨潢府城幅員廣闊,氣勢雄偉,內分為二城,兩城相連為「日」字形。北名皇城,周長10華里,呈六角形,由外城和內城組成,牆高三丈,設有樓櫓。南名漢城。

周長17華里,在皇城之南,略呈正方形,牆高兩丈,不設敵樓。

太祖建國

五代時期,隨著契丹族。

社會的發展和社會階段的提高,遙輦氏部落聯盟開始向耶律氏轉化。耶律阿保機。

生於唐朝鹹通十三年(872年)。

阿保機任遙輦氏痕德堇可汗的撻馬狘沙裡(扈衛官),組建侍衛親軍。阿保機迅速崛起。率領撻馬部(扈衛隊)戰勝了小黃室韋。

越兀、烏古、六奚、比沙笰等近鄰小部落,阿保機的伯父被殺後,阿保機繼承了伯父的于越(地位僅次於可汗,史稱「總知軍國事」,高於夷離堇,掌握聯盟的軍事和行政事務,相當於中原王朝的宰相)的職位,並擊潰以蒲古只為首耶律釋魯的部落豪強。

相繼降小黃室韋,破越兀、兀古、六奚諸部,被國人譽為「阿主沙裡」(沙裡,契丹語「郎君」)。到了痕德廑可汗時期,耶律阿保機擔任夷離堇,專事征伐,大破室韋、於厥及奚帥轄剌哥,鬥李侍進大迭烈府夷離堇。

天覆三年(903年),阿保機北攻女真。

南取河東、懷遠軍,擾銷略地薊北(今河北北部),公升于越,總知軍國事,成為部落聯盟的實際操縱者。

天祐三年(906年)在欽德死後,阿保機不再從遙輦氏家族選擇可汗,而是把旗鼓收歸自己所有,自己擔任了契丹部的可汗,從此,可汗的選立就轉空吵入迭剌部耶律氏家族了。

遼國的都城在**?

12樓:網友

遼國的都城在上京臨潢府,中京大定府,東京遼陽府,南京析津府,西京大同府。

907年耶律阿保機成為契丹部落聯盟首領,916年始建年號,建國號契丹,定都上京臨潢府。947年,遼太宗率軍南下中原,攻佔汴京,耶律德光於汴京登基稱帝。

改國號為「大遼」,改年號為大同。983年復更名大契丹。1007年遼聖宗遷都中京大定府。1066年遼道宗耶律洪基復國號「遼」。1125年被金朝所滅。

13樓:漫閱科技

遼國是契丹族統治的政權,它的都城有些特別,設五個京城,以臨潢為土京(位於今內蒙古自治區巴淋左旗林東鎮南),遼陽為東京,大同為西京,大定為中京今內蒙古自治區寧城縣西),析津為南京(又稱燕京,即今之北京)。

遼國的都城在**?

14樓:愛創文化

分類: 社會/文化 >>歷史話題。

解析: 遼國實行五京制,五段餘京中上京臨潢府為正式首都,枝燃餘,其餘四京為陪都。

西京大同府(今山西大同),猛滾南京析津府(今北京),上京臨潢府(首都,今內蒙巴林左旗林東鎮南郊)、中京大定府( 今內蒙赤峰市寧城縣大明鎮)東京遼陽府(今遼寧遼陽市)。

遼金是不是制度很相像,遼和金的關係是怎麼樣的?

遼和金是挺像的,發生年代相似。但是金晚一些。遼 建國於年,國號契丹,年始建年號,年 一說年 改國號為遼,夏稱契丹,年仍稱遼。金朝 年 年 遼代社會經濟的發展經過幾個不同的階段,前期由於國力主要用於向外擴張,採取奴隸制的掠奪式經濟,使遼初經濟發展較為緩慢。直到遼聖宗時期,遼朝的經濟才有乙個較大的發展,...

古代的遼國和金國是現在的什麼地方

遼國首府,黃龍府是現在的吉林省長春市農安縣 大遼國的都城是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巴林左旗林東鎮,臨潢府 長白山以南為遼國長白山以北為金國。吉林省農安縣有乙個金兀朮的雕像 遼和金起源於遼寧,疆域為東北,內蒙,京津冀,山西,河南,山東一帶,現在的林東縣,內蒙古的名字叫巴林左旗,記得沒錯應該是,現在還有遼塔,...

北宋都城東京商業發展的特點是什麼

1 市製開始崩潰,完全消除了市場的時間限制,興起了夜市,如著名的州橋夜市。2 完全消除了市場的地域限制,商業活動已不限於東 西兩節,是對日中而市的古代市坊制度的突破,具有了近代都市商業的特色。店鋪已可隨處開設,正店臨立 東京的大酒店稱為正店 多達70余家,著名的正店有樊樓,豐樂樓,潘樓,遇仙樓,八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