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戰國耒正是什麼意思?

2025-03-14 08:35:25 字數 3963 閱讀 4927

1樓:匿名使用者

的方式是發順豐是防輻射服是法國所發生的。

請問春秋戰國是什麼意思?

2樓:

春秋時期,簡稱春秋,指前770年-前476年,是屬於東周的乙個時期。春秋時代周王的勢力減弱,諸侯群雄紛爭,齊桓公、晉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莊王相繼稱霸,史稱春秋五霸(另一說認為春秋五霸是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越王勾踐)。

戰國時期簡稱戰國,指西元前475年~前221年,是中國歷史上東周的一段時期(秦統一中原前),各國混戰不休,故被後世稱之為「戰國」。「戰國」一名取自於西漢劉向所編注的《戰國策》。

春秋戰國時的「雅言」是什麼意思

3樓:月似當時

雅言簡介:我國古人十分重視各地方言的統一,於是出現了「雅言」。《論語· 述而第七》:

子所雅言,《詩》、《書》、執禮,皆雅言也。」《辭海·雅言》條說:「雅言,古時稱『共同語』,同『方言』對稱。

孔穎達在《正文》中說:「雅言,正言也。」「雅言」就是我國最早的古代通用語,在意義上相當於現在的普通話。

特點:雅者,得體、得度、得當是也。雅言聽感,跟鄉音相似,細聽起來文縐縐的。

王安憶曾經到陝西一帶聽取鄉音,言到,「這話好聽,是北音,可卻柔極了,字與字之間,有舒緩的拖腔,用字又那麼斯文。」

古人對語音相當考究,漢語的特點有八音,尖團音,做詩詞有平仄,並最早使用切韻的方法記錄語音。

4樓:hpu習慣性遲到

其實就是他們的官方語言。

春秋戰國時期,各諸侯國方言不同,而官方交往,文人講學,祭祀活動,都使用雅言。

耒耜是什麼意思?

5樓:匿名使用者

簡單點就是古代的一種農耕工具。

6樓:在全敬燕

耒耜lěisì

古代一種像犁的翻土農具。耜用於起土。耒是耜上的彎木柄。也用做農具的統稱。

7樓:王雨旋岑化

耒耜,象形字,中國古代的一種翻土農具,形如木叉,上有曲柄,下面是犁頭,用以鬆土,可看作犁的前身。「耒」是漢字部首之一,從「耒」的字,與原始農具或耕作有關。耒耜的發明開創了中國農耕文化。

8樓:召時芳以媚

耒lěi

古代的一種翻土農具,形如木叉,上有曲柄,下面是犁頭,用以鬆土,可看作犁的前身。耜sì

原始翻土農具「耒耜」的下端,形狀像今的鐵鍬和鏵,最早是木製的,後用金屬製。

請問春秋戰國為什麼**秋戰國?春秋有什麼特別的意思嗎?

9樓:要當技術宅

春秋的得名,是因魯國編年史《春秋》而得名,相傳《春秋》為孔子修訂,但至今學術界對此說尚有諸多質疑,並無統一觀點。這部書記載了從魯隱公元年到魯哀公十四年的歷史,共二百四十二年。

戰國」一名取自於西漢劉向所編注的《戰國策》。隨著時間的發展,這種觀點得到了其支持者的完善和補充。在前403年之前發生的重大歷史事件,有西元前473年越王勾踐滅吳,和西元前403年三家分晉。

10樓:雲霧如幔

[春秋爭霸,戰國稱雄]

五霸變更由如春秋交替一般的輕易,七雄易主卻須戰爭手段來達成。

春秋戰國 皆是後人對那段混亂時期的一種形象稱呼。春秋變換自然界不可抗拒的法則。

也有人說源於《春秋》《戰國策》。

但我本人卻認為並非如此。

先有時間的確定 再有《春秋》《戰國策》等著作的命名。

就是孔子本人也是先聽說春秋時期,後對《春秋》命名(本人猜測)

11樓:網友

《春秋》其實就是史書的意思,那個時代每個國家都有史官作《春秋》,只是只有魯國的春秋經孔子而留存下來,所以現在所講的春秋就是魯國的《春秋》,但它包括了當時主要國家各時期的政治活動。

孔子刪減完的《春秋》之後的時期叫戰國,那是因為當時的政治活動多以大型戰爭為主。至於是否因為《戰國策》而得名,實在很難胡亂說清,大概現有戰國之名,後有《戰國策》。

12樓:網友

春秋時期,始於「平王東遷」。他得名於魯史《春秋》。

所謂戰國,是因戰國策而得名。

13樓:光神武帝

春秋,古代認為春秋2季打仗最合適,不冷也不熱,適合打仗,春秋時期經常打仗,所以這樣定名(個人理解)

14樓:春風妒

名於孔子的《春秋》一書。

15樓:網友

我們是農業文明,春種秋收,春秋可代指一整年。

16樓:娛樂解說課

「春秋」一詞**於孔子整理編訂的《春秋》一書。魯國史官把當時各國報導的重大事件,按年、季、月、日記錄下來,一年分春、夏、秋、冬四季記錄,簡括起來就把這部編年史名為「春秋」。孔子依據魯國史官所編《春秋》加以整理修訂,成為儒家經典之一。

孔子編訂的《春秋》記載了從魯隱公元年(西元前722年)至魯襄公十四年(西元前541年)的大事,由於它所記歷史的起止年代與乙個客觀的歷史發展時期大體相當,所以歷史學家就把「春秋」二字作為這個歷史時期的名稱。

中國的文化**於天文,我麼知道一年四季的氣候是不平均的,冬天太冷,夏天太熱。講晝夜,白晝在冬天最短,在夏天太長,都不平均。只有在春天二月間和秋天的八月間,「春分」、「秋分」兩個節氣,就是在經緯度上,太陽剛剛走到黃道中間的時刻,白晝和黑夜一樣長,氣候也是不冷不熱得很溫和,所以稱歷史為春秋。

就是中國的歷史學家,認為在這乙個時代當中,社會、政治的好或不好,放在這個像春分秋分一樣平衡的天平上來批判。

春秋以後,齊、楚、燕、韓、趙、魏、秦七大諸侯國連年戰爭,當時人們就稱呼這七大諸侯國為「戰國」。《戰國策·燕策一》載蘇秦的弟弟蘇代說:「凡天下之戰國七,而燕處弱焉。

可見當時七大諸侯國都有戰國的稱呼。到西漢初年,「戰國」這個名詞的含義還沒有變化。到西漢末年劉向《戰國策》一書時,才開始把「戰國」作為特定的歷史時期的名稱。

戰國時期開始於西元前475年(周元王元年)《史記》的《六國年表》開始的一年,止於西元前221年(秦王政二十六年)秦滅齊統一六國的一年,共255年。

17樓:遊子逸

春秋戰國名稱的來歷:

魯國史官把當時各國報導的重大事件,按年、季、月、日記錄下來,一年分春、夏、秋、冬四季記錄,簡括起來就把這部編年史名為「春秋」。孔子依據魯國史官所編《春秋》加以整理修訂,成為儒家經典之一。《春秋》記錄了從魯隱公元年(前722年)到魯哀公十四年(前481年)共242年的大事。

由於它所記歷史事實的起止年代,大體上與乙個客觀的歷史發展時期相當,所以歷代史學家便把《春秋》這個書名作為這個歷史時期的名稱。為了敘事方便,春秋時期開始於西元前770年(周平王元年)周平王東遷東周開始的一年,止於西元前476年(周敬王四十四年)戰國前夕,總共295年。

春秋以後,齊、楚、燕、韓、趙、魏、秦七大諸侯國連年戰爭,當時人們就稱呼這七大諸侯國為戰國。《戰國策·燕策·一》載蘇秦的弟弟蘇代說:「凡天下之戰國七,而燕處弱焉。

可見當時七大諸侯國都有戰國的稱呼。到西漢初年,「戰國」這個名詞的含義還沒有變化。到西漢末年劉向《戰國策》一書時,才開始把「戰國」作為特定的歷史時期的名稱。

戰國時期開始於西元前475年(周元王元年),即《史記》的《六國年表》開始的一年,止於西元前221年(秦王政二十六年)秦滅齊統一六國的一年,共255年。

春秋戰國中的春秋是什麼意思,為什麼**秋呢

18樓:網友

古時大事件多發於春。

秋兩季。春天是播種和祭祀的季節,而秋天是收割和戰爭的季節。古語「一年之計在於春」,而到了秋天,各個諸侯國都有了糧食,就開始打仗爭地盤了,古代的士兵都要穿厚厚的盔甲,夏天穿太熱,冬天穿活動不開,所以秋天是最合適不過了,而且此時糧草源源不斷,還可以通過打仗掠取他人的糧草。

所以,在這兩季裡,史官也特別忙碌,在春時記載祭祀大事,在秋天記載戰爭事件(也是諸侯王的偉績)。所以,此時歷史就叫做春秋!

春秋戰國時的文字是什麼文,春秋戰國時期各國旗幟上的文字是哪種字型

春秋戰國時期的文字是當時各國通行的文字,叫做金文 沒有研究過春秋戰國時代的歷史,所以不清楚那是的文字是什麼文 春秋戰國時期的抄 各國文字是襲不一樣的,到春秋戰國bai時期,我國社du會經歷巨大變革,經濟文化蓬 zhi勃發展,文字應用dao也越來越廣泛。這時的文字趨向簡化,各諸侯國因不相統一而形成 言...

春秋戰國時期的主要特徵是什麼春秋戰國時期最典型的時代特徵是什麼和什麼

1 政治 新興地主階級迫切要求建立強有力的 集權以維護其政治和經濟利益 春秋戰國時期,諸侯爭霸戰爭破壞了奴隸制的舊秩序,給人民帶來了災難和痛苦。但戰爭的結果加快了統一程序,促進了民族融合,也加快了變革的步伐。隨著新興地主階級力量的壯大,他們在各諸侯國先後開展了變法運動,新的制度終於建立起來。變法最徹...

春秋戰國期間有什麼著名的相,求春秋戰國所有著名人物列表

孟嬴 女 秦哀公長妹,許配楚平王之子太子建,為讒臣費無極進言楚平王而納,乃是絕美之女子。子蒲 男 秦將,從申包胥,帥車五百乘以救楚 大敗夫概王於沂。型別 將軍 性格 慎重 子虎 男 秦將,從申包胥,帥車五百乘以救楚 大敗夫概王於沂。同上 智開 男 秦臣,原晉國四卿之首智瑤之子,被趙襄子策反韓 魏二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