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網友
中國春秋初期,繼位不久的齊桓公,不聽相國管仲「內修政治、外結於國困遊、待機而動」的意見,於周莊王。
長勺之戰地圖。
十四年(西元前684)春,發兵攻魯,企圖一舉征服魯國。魯莊公注意整修內政,取信於民衝歷,決心抵抗。深具謀略的魯國士人曹劌自告奮勇,請隨莊汪判銷公出戰。
魯軍根據齊強魯弱的形勢,率領三萬大軍在長勺(今山東萊蕪苗山鎮)迎擊齊軍。兩軍列陣畢,魯莊公欲先發制人,被曹劌勸止。齊軍見魯軍按兵不動,便一而再、再而三地發起衝擊,均未奏效。
齊軍疲憊, 士氣沮喪。魯軍陣勢穩固,鬥志高昂。曹劌見戰場形勢已呈現「彼竭我盈」的有利變化,建議莊公實施反擊。
魯軍將士一鼓作氣,擊潰齊軍,魯莊公一箭射死齊桓公的兒子雍。 莊公急於追擊,曹劌恐齊軍佯敗設伏,即落車察看齊軍車轍痕跡,又登車眺望齊軍旌旗,發現轍亂旗靡,判明齊軍確敗,方建議乘勝追擊,終將齊軍逐出魯境。此戰在中國古代戰爭史中,以後發制人、敵疲再打的防禦原則取勝而著稱,魯國以一比十人數比例打敗齊國,成為春秋史乃至中國歷史上以少勝多的經典戰役。
2樓:鑑斷方
鉅鹿之戰 韓信背水一戰。
古代有哪些用計謀取勝的戰役
3樓:愛知識的王老師
古代用計謀取勝的戰役如下:
1.圍魏救趙:戰國時,魏軍圍困趙國京城邯鄲。
趙國向齊國求救,齊威王命田忌為將,孫腹為軍師,出兵救趙。田忌原想直接引兵去救趙國告斗的邯鄲,孫脾主張引兵去圍攻魏國的京城大梁,魏必回兵自救,這樣,不但能解除趙國的氏友中圍困,還能使魏軍疲勞不堪。田忌了孫膜的策略,引兵直奔大梁。
魏軍聞訊急忙撤回圍攻邯鄲的部隊,星夜回軍援救大梁。走到桂陵,齊軍以逸待勞迎擊魏軍。魏軍大敗,幾乎全軍覆沒。
2.退避三舍:春秋時期,晉國內亂,晉獻公的兒子重耳逃到楚國。
楚成王收留並款待他,他許諾如晉楚發生戰爭晉軍將退避三舍(一舍為三十里)。後來重耳在奏穆公的幫助下重回晉國執政。晉國支援宋國殲山與楚國發生矛盾,兩軍在城濮相遇,重耳退避三舍,誘敵深入而大勝。
古代靠勇氣打仗勝利的典故
4樓:山東省飛飛
一鼓作氣」
出處:春秋·左丘明《左傳·莊公十年》「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釋義:「鼓」,敲戰鼓;「作」振作。指戰鬥剛開始時士氣最旺盛,現比喻做事要趁大家情緒高漲,勁頭十足時,一下子做完。含有鼓勵的意思。
故事:西元前684年的春天,強大的齊國出兵攻打弱小的魯國。魯莊公親自帶領軍隊前住長勺應戰。
到了長勺,雙方擺開陣勢,準備大戰一場。齊軍先聲奪人,首先擂響戰鼓向魯軍發動進攻。魯莊公正準備出兵迎戰,誰知被主動請戰、陪同而來的曹劌勸住了,說:
大王,時機未到,等會兒再說。」齊軍見魯軍毫無動靜,不出來應戰,便再一次擂響戰鼓;搖旗吶喊起來。
魯莊公又想應戰,但曹劌仍然要他按兵不動。齊軍見魯軍還不出陣,便又一次擂起戰鼓,向魯軍挑戰。但曹劌還是叫魯莊公命令軍隊堅守不戰。
齊軍三次準備進攻,都不見魯軍應戰,士氣大減,十分疲憊,情緒頓時低落下去,認為魯軍不會再打了、,大家紛紛坐下來歇息,隊伍也開始鬆散下來。這時,曹劌當機立斷,對魯莊公說:「進攻的時機到了。
隨著雨點般的戰鼓響起,早就摩拳擦掌的魯軍將士奮勇出擊,齊軍沒有來得及防備,頓時丟盔棄甲,四處潰逃。
戰鬥勝利後,莊公問曹判:「剛才為什麼要等齊軍擂了三次進軍鼓後。才能出擊?」
曹劌回答說:「打仗,最重要的是靠勇氣。敲第一遍鼓時,士氣最旺盛;第二次擊鼓時,士兵的勇氣已經減退;敲第三遏鼓時,勇氣已經快沒有了。
這時我軍擂鼓進攻,用士氣旺盛的軍隊去進攻鬆懈疲乏的軍隊,那當然能取勝啦!」
中國古代十大經典戰役,中國古代十大經典戰役有哪些?
老衲 教 1。牧野之戰 奠定周朝八百年天下 2。長平之戰 以白起坑殺四十萬趙軍,奠定秦統一基礎著稱 3。孫臏圍魏救趙 以巧妙運用戰略戰術著稱,為後世軍事戰略典範 4。鉅鹿之戰 以弱勝強,以少勝多,滅秦之決定戰役 5。垓下之戰 結束4年楚漢戰爭,奠定漢400年江山,6。衛青,霍去病第三次北擊匈奴的戰役...
中國古代以少勝多的四次戰役,中國古代歷史上有哪四次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役?
1 西元前207年 鉅鹿之戰 項羽大敗秦軍 2 公元 200年 官渡之戰 曹操大敗袁紹統一北方 3 公元208年 赤壁之戰 孫劉聯軍大敗曹操,三國鼎立形成 4 公元383年 淝水之戰 東晉大敗前秦 前秦瓦解。1 西元前207年 鉅鹿之戰 項羽大敗秦軍,消滅秦軍主力 2 公元 200年 官渡之戰 曹操...
中國古代著名的4大以少勝多戰役
官渡戰役,淝水之戰,赤壁之戰,鉅鹿之戰。拓展資料 官渡之戰,東漢末年 三大戰役 之一,也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弱勝強的戰役之一。建安五年 200年 曹操軍與袁紹軍相持於官渡,在此戰略決戰。曹操奇襲袁軍在烏巢的糧倉,繼而擊潰袁軍主力。此戰奠定了曹操統一中國北方的基礎。此戰曹操善擇良策,攻守相濟,屢出奇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