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談科學技術如何引領中國可持續發展

2025-03-14 20:35:16 字數 3536 閱讀 8911

1樓:雲夢縣物價局

我的一點**:一是要有乙個準確的定位:科研機構需要國家管理,但不能過多幹預其自由發明創造,建立可行的激勵制度、智財權保護制度、技術成果應用發展引導制度。

二是資源儲備:資源分人力和財力,人力資源是根本,沒有科技人才何談發明創造,人才的引進不單指說缺什麼技術型人才就引進這個人,這樣很容易造成科研機構的人員臃腫,有時需要面祥消向全社會(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例如乙個科研專案,有些技術問題需攻關,可以面向社會,先進可行技術方案用高獎勵吸收過來(重賞之下必有勇夫),即解決了問題又減少科研成本;財力資源是保障,可以從兩個方面解決,一方面由國家專項資金作後盾,另一謹段知方面由科研成果所得回報作支援(保密核心技術由國家把關)。三是國家要正確的引領科技成果服務於社會,防止***大於技術成果效用。

以上是我的一點認識,其實該行業我一點也不燃仿懂,我想道理是一樣的,矛盾有統一和對立。

2樓:匿名使用者

從新中螞並國成立起,我國的科技事業就開始奠基,並和共和國一起發展、騰飛。60年來,黨和**始終把科技擺在重要戰略地位。從「向科學進軍」到「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從「科教興國」到「建設創新型國家」,我們獨立自主地建立起現代科學技術體系,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的科技發展道路。

隱纖兩彈一星」奠定了中國尖端科技基礎和大國地位;陸相成油理論甩掉了中國「貧油國」的帽子;雜交水稻成為滿足中國糧食需求和促進世界穀物生產的「金鑰匙」;載人航天成功實現了中國人的「飛天」悶攜跡夢想。我們在許多重要科研領域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今天的中國,已經成為世界有影響的科技大國和經濟大國。

歷史告訴我們,科學技術決定民族興衰和國家命運。

如何實現我國的可持續發展戰略?

3樓:網友

一、把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對經濟結構進行戰略性調整作為推進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大決策。不僅要調整需求結構,要把國民經濟增長更多地建立在擴大內需的基礎上;不僅要調整產業結構,要更好、更快的發展現代的製造業以及第三產業,更重要的是要調整要素投入結構,使整個國民經濟增長不能永遠老是依賴物質要素的投入,而是要把它轉向依靠科技進步、勞動者的素質提高和管理的創新上來。

二、要把建立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作為推進可持續發展稿敗的重要著力點,我們還是要深入貫徹節約資源和環境保護這個基本國策,在全社會的各個系統都要推進有利於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費模式,促進經濟社會發展與人口、資源和環境相協調。

三、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可持續發展的核心要求,可持續發展這歲擾個概念有乙個非常重要的內涵叫代內平等,它實際上講的是人的平等、人的基本權利,可持續發展的所有問題,核心是人的全面發展,所以我們要在圍繞以民生為重點來加強社會建設,來推進公平、正義和平等。

四、要把科技創新作為推乎敬旦進可持續發展的不竭動力,實際上很多不可持續問題的根本解決要靠科技的突破、科技的創新。

五、要把深化體制改革和擴大對外開放和合作作為推進可持續發展的基本保障,要建立有利於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這樣的體制和機制,特別是要深化資源要素**改革,建立生態補償機制,強化節能減排的責任制,保障人人享有良好環境的權利。

中國如何推動可持續發展 **中國可持續發展的路徑和策略?

4樓:依岑月

環境保護是可持續發展的基礎。中國已經認識到環境問題的嚴重性,積極採取措施加強環境保護。加強大氣汙染治理、推行垃圾分類、加強水源保護等。

環境保護是可持續發展的基礎。中國已經認識到環境問題的嚴重性,積極採取措施加強環境保護。加強大氣汙染治理、推行垃圾分類、加強水源保護等。

總之,可持續發展是乙個長期而複雜的過程,需要各方共同努力。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已經意識到可持塵正續發展的重要性,並採取了積極措施姿納推動可持續發展。相信在全社會的共同努力下,中國的可持續發展之路會越走越寬廣。

綠色發展是可持續發展的必經之路。中國已經將綠色發展列入國家發展戰略,積極推動清潔能源、生態農業、綠色交通等領域的發展。同時,加大對綠色技術的研發和應用,推進工業綠色化、城市綠化等。

如何推動科學技術的發展

5樓:科技愛好者老錢

1、制度創新是推動科學發展的必然要求。

實現科學發展,是關係國家發展全域性的重大戰略思想與戰略目標。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社會和諧和科學發展,制度是不能譁激缺失的。

2、實現亂皮襪科學發展,需要良好的制度基礎。

群眾關注的社會矛盾和社會問題主要集中在下崗失業、貧富差距、環境保護、醫療服務、社會保障等問題。這些問題處理得不好,極易損害群眾利益,損害黨和**在人民群眾心目中的形象。

3、制度創新貫穿科學發展全過程。

制度創新將貫穿在經濟社會發展的各個領域和各個層面。

4、以制度創新促進科學發展。

在這方面,我們需要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一是要堅持以人為本,營造有利於提高科學發展能力的環境氛圍。

二是要深化改革,正確處理制度創新和規範制度的關係,激發科學發展的活力。

三是努力提高人的素質。從現代化發展的歷程來看,現代人類文明是握陪在人的發展、制度創新和科學進步三大力量推動下的。

如何看待科學技術與可持續發展的關係

6樓:喜陽陽

人類社會發展的歷史證明,人類利用知識創造的科學技術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重要基礎,也是現代人類社會進步的重要支柱。科學技術的重大突破導致了產業技術革命,給社會生產和生活帶來巨大的變化。據**,到21 世紀中葉世界人口將增長到100 億,而全球經濟規模將達到近百萬億美元,是今天的6 倍。

如果人類仍然沿襲以往的經濟增長方式,這種規模的增長對環境所形成的負荷則是不言而喻的。中國作為乙個人口絕對數量仍將繼續上公升、經濟規模不斷迅速擴大的發展中國家,在很長時間內,在保護環境與發展經濟這兩者之間就更是面臨著一種兩難境地。而在走出這種兩難境地的途徑中,科技進步或許是最富有希望帶來根本性轉機的一條道路。

今天,人類的生存與發展正日益依賴於科技進步。在人類社會發展過程中,由於多種因素所造成的人口、糧食、能源、資源和環境等問題。必須依靠知識發明的科學技術發展才能逐步得到解決。

只有依靠科技進步,大力推進向知識經濟邁進的步伐,才能使經濟和社會的發展「既滿足當代人的需要,又不損害後代人的需要」,即實現可持續發展。

可持續發展觀的形成,離不開科學技術的發展,科學技術創造的巨大的社會生產力,使人類可持續發展成為可能。可持續發展觀一旦形成,又極大地推動了科學技術的發展。人類已經認識到。

為了實現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必須大力發展科學技術,發展高科技產業,把經濟的發展建立在知識的生產、傳播與分配這一強大的基礎上,進而推動經濟的發展進入知識經濟時代。

科學技術是提高資源利用效率的主要手段,今後隨著我國經濟總量的增長,資源供給不足的危機將日益嚴重,對經濟的持續增長將構成極大的威脅,所以今後我國只能走節約資源,提高資源利用效率的經濟增長道路。我國原材料消耗強度比發達國家普遍高5 —10 倍,如此之大的差距說明,在提高資源的利用率方面我國有很大潛力,在這方面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對提高資源利用率方面的科學技術。

依靠科學技術減少與控制生態環境汙染。減少和控制環境汙染是實施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利用科學技術建立無廢少廢的迴圈性生產工藝,實現生產工藝生態化,依靠新技術,發展可再生效能源;依靠新的科學技術處理和消除汙染物;依靠科學技術不斷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我們才能在21世紀走好可持續發展道路。

中國的古代科學技術有哪些中國古代科學技術的主要特點是什麼?

1.中國古代科技成就 天文學 時間發明者 成就世界地位 戰國甘德 石申 甘石星經 我國最早的一部天文學專著 石氏星表 世界上最早的星表 東漢張衡 水運渾象儀 地動儀 測定 方向 地球是圓的 比歐洲早1 000多年 唐朝僧一行 黃道遊儀 首次用它發現了 恆星 位置的變動 實測子午線的長度 製成以水流為...

科學技術是如何影響教育的,科學技術對教育的影響主要是通過對受教育者的影響來實現的,對嗎

1 科學技術發展對教育者素質提出了更高要求 2 科學技術可以影響教育的內容 方法和手段 3 科學技術的發展將促進學校教育專業與結構的調整與更新 科學技術對教育的影響主要是通過對受教育者的影響來實現的,對嗎 教育對政治經濟制度的影響 62616964757a686964616fe4b893e5b19e...

談談在利用科學技術方面我們應該怎樣做到有所為有所不為

科學技術是推動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強大槓桿。人類社會歷史上,曾經發生過三次科學技術革命。每一次科技革命都衝擊著現實社會和意識形態中一切陳舊的生產方式 價值觀念等等,以不可抗拒的磅礴之勢,在物質生活方面為人類開闢了乙個輝煌的前景。首先,科學技術對生產方式產生的深刻影響,改變了社會生產力的構成要素 改變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