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區域地理第三篇第一章知識點總結
1樓:匿名使用者
自己的知識要自己總結,別人的不一定是你的。
高一地理第三章
2樓:網友
北太平洋上中低緯度海區形成以副熱帶為中心的呈順時針流動的大洋環流。
影響:1、對氣候的影響大洋東岸為加利福尼亞寒流,對沿岸氣候起到降溫減溼的作用;大洋西岸為日本暖流,對沿岸氣候起到增溫增溼的作用。
2、對海洋生物的影響:日本暖流和北邊南下的千島寒流相遇後,在日本北海道海區形成世界四大漁場之一北海道漁場。
3、對航海事業的影響:順洋流方向,航速快。
4、對海洋環境的影響:加快淨化速度,但擴大海洋汙染範圍。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三章的知識歸納
3樓:網友
版本不同,不一樣的。
第三章 地理環境的整體性和區域差異】
1、地理環境包括自然地理環境和人文地理環境。自然地理要素包括氣候、水文、地貌、生物、土壤等要素。
1)氣候的變化使地球上的水圈、岩石圈、生物圈等圈層得以不斷改造,生物對地理環境的作用,歸根結底是由於綠色植物能夠進行光合作用。
2)生物在地理環境形成中的作用:聯絡有機界與無機界,促使化學元素遷移;改造大氣圈,使原始大氣逐漸演化為現在大氣;改造水圈,影響水體成分;改造岩石圈,促進岩石的風化和土壤的形成,使地理環境發生了深刻的變化。
環境創造了生物,生物又創造了現在的環境。所以生物是地理環境的生物,同時又是地理環境的塑造者。
3)地理環境各要素相互聯絡、相互制約和相互滲透,構成了地理環境的整體性。舉例:我國西北內陸——由於距海遠,海洋潮溼氣流難以到達,形成乾旱的大陸性氣候——河流不發育,多為內流河——氣候乾燥,流水作用微弱,物理風化和風力作用顯著,形成大片戈壁和沙漠,植被稀少,土壤發育差,有機質含量少。
2、地理環境的地域分異規律:
1)從赤道到兩極的地域分異(緯度地帶性):受太陽輻射從赤道向兩極遞減的影響——自然帶沿著緯度變化(南北)的方向作有規律的更替,這種分異是以熱量為基礎的。例如:
赤道附近是熱帶雨林帶,其兩側隨緯度公升高,是熱帶草原帶、熱帶荒漠帶。
2)從沿海向內陸的地域分異(經度地帶性):受海陸分佈的影響,自然景觀和自然帶從沿海向大陸內部產生的有規律的地域分異,這種分異是以水分為基礎的。例如:
中緯度地區(特別是北半球中緯度地區)從沿海到內陸出現:森林帶—草原帶—荒漠帶。
3)山地的垂直地域分異:在高山地區,隨著海拔高度的變化,從山麓到山頂的水熱狀況差異很大,從而形成了垂直自然帶。舉例:
赤道附近的高山,從山麓到山頂看到的自然帶類似於從赤道到兩極的水平自然帶。
高一地理,第二章第三節的題
4樓:商皛
第1題,下墊面是指什麼,你要搞清楚。當下墊面是冰,它就對太陽輻射進行強烈反射,因為這種反射是從地面指向外,因此稱為地面輻射,進一步,可以理解為反射強的時候,地面輻射強。
第3題,你要理解保溫作用有2個環節,乙個是大氣吸收地面輻射,另乙個是大氣逆輻射把熱量還給地面。二氧化碳吸收地面紅外線長波輻射,使大氣增溫,使熱量收入大於支出。
第5題,你要搞清楚你說的這2個環節是大氣的熱力作用而不是受熱過程,熱力作用包括「削弱作用」和「保溫作用」。
5樓:冷月清風隨影
1強2b
3c熱量收支失去平衡可理解為收入。
大於支出。4是 和散射折射都有關。
5逆輻射。6 選3
一些高一地理問題,高一地理問題
1 東亞季風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海陸熱力性質差異造成的,即海洋和陸地的物理熱力學性質不同,也就是我們通常講的比熱容不同,水體比熱容大,夏季公升溫慢溫度低,冬天降溫也慢溫度相對高,而陸地則夏季公升溫快溫度高,冬天降溫也快溫度相對低,因此冬季的時候海洋相對陸地溫度要高些,於是根據熱力環流的原理,陸地 亞歐大...
高一地理問題,如圖,謝謝
有問題歡迎追問 等太陽高度線即相同線上太陽高度角相等。中心為直射點,最外圍太陽高度角為0度,即晨昏圈。我畫了轉化圖,對應關係如圖。1 求c點座標 a為直射點,即太陽高度角為90 地方時為12點 正午嘛當然12點 北京時間此時16點,即東八區 經線120 e為16點。1小時差15度,時間東加西減,那麼...
多個高一地理問題。全是填空題。求一一解答
a 自然因素 地形 氣候 水源 土壤 b 社會經濟因素 市場 勞動力 交通 政策 a 亞洲水稻種植業 分布 集中分布在熱帶 帶季風氣候區 熱帶季雨林氣候區 特點 小農經營 單產高 商品率低 機械化和科學技術水平低 水利工程量大 區位條件 夏季高溫或終年高溫,水熱資源豐富雨熱同期,集中分布在河流中下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