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世祖曾經採取了怎樣的重農政策
1樓:網友
1、把農業生產的好壞,作為評定地方官政績優劣的依據;
2、**設立負責農業和水利的大司農司;
3、向全國頒發《農桑輯要》一書,指導農業生產。
2樓:璐人乙個
在**設大司農司負責農業和水利。
哪三本書反映了元朝農業的落後?
3樓:夏見冬
這三本書分別是農桑輯要,農書,和衣桑衣食撮要,他們只擅長帶兵打仗,並不擅長對農業發展治理。
元朝農業發展情況如何?
4樓:易書科技
黃河流域。的農業生產在蒙金戰爭。
中遭到了極大的破壞,戰爭造成了人口的銳減和大片土地的荒蕪,加之蒙古貴族又把大片的良田放荒將之變成牧場,黃河流域的農業生產幾乎陷入停頓。這種局面到了忽必烈。
即位後方才得到改變。忽必烈出於鞏固自己統治的需要,頒行了一系列促進農業生產的措施,這些措施包括:一、設立勸農司,管理、推動各地的農業生產。
二、禁止強佔民田、逼農為奴。三、招集流民,鼓勵開荒。四、興修水利,灌溉農田等。
經過忽必烈的一番努力,元朝的農業生產得到了恢復和發展。這表現在:
一、農業人口的大量增加。至元三十年,元代的戶數達到了最高峰,有一千四百萬兩千七百六十戶,如果按每戶五口人計,人口數達到了七千多萬。
二、各地區農業生產的恢復和發展。首先是破壞嚴重的黃河流域,農業連年增產,王磐在《農桑輯要·序》中談到黃河流域農業的發展時說:「民間墾闢種藝之業,增前數倍。
山西、陝西、河南、河北、山東等地大片荒地被開墾,多處水利設施被修建,農業生產呈現出一片繁榮景象。江南地區。
的農業也保持了上公升的勢頭,在連年豐收的基礎上又開闢了大面積的荒地,成為向北方供糧的最主要地區。另外,湖廣。
江西、四川等地區的農業也得到了很大的發展。
三、新作物的傳入和推廣。棉花是宋代開始種植的,但其推廣卻是在元代。世祖忽必烈設木棉提舉司在全國範圍內推廣棉花的種植,結果到了元代的中後期,棉花已在全國範圍內得到了廣泛的種植。
另外,西瓜、紅花等外來新作物在全國也得到了廣泛的種植。
元代農業的衰退始於元朝中後期,主要原因是土地的高度集中和**對農民的殘酷剝削,據記載,崇安縣。
六分之五的土地掌握在當地五十餘家手中,其他五百餘戶人家只佔有六分之一的土地,而元**日益繁重的賦稅徭役卻壓在這些正在失去土地的農民身上,在這樣一種狀況之下,農業生產怎能不衰退呢?
元朝初期,農業生產為什麼能夠得到恢復和發展
5樓:山東省飛飛
元朝統一後,元世祖重視農業生產,採取的恢復和發展農業的措施是。
a 多次下令不得侵佔農田作牧場。
b 在**設立專管農業的機構並派人到地方檢查農業生產情況。
c 減免荒歉地區的租稅。
d 修治黃河和許多水利工程。
重農抑商的政策,重農抑商政策的評價
清風徵凡 重農抑商是中國曆代封建王朝最基本的經濟指導思想,其主張是重視農業 以農為本,限制工商業的發展。從商鞅變法規定的獎勵耕戰,到漢文帝的重農措施,直到清初恢復經濟的調整,都是重農抑商政策的體現。中國封建社會採取這種政策,歸根到底是由其經濟基礎決定的。封建國家的經濟基礎是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這種經...
如何完善財政支農政策,加快農村地區的發展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背景,提出了城市和農村發展的背景下,三農 問題已成為全黨工作的 重中之重 檔案目前,中國已進入以工促農,乙個農村與城市的發展階段,初步加大力度支援 三農 的能力和一般的順序。十一五 期間,我們要抓住機遇,加快改變農村地區的經濟和社會發展滯後的情況,穩步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解釋...
如何從經濟角度評價農業政策的優劣
在當前對權力監督不到位的情況下,部門權力的擴大實際上意味著,某些 獲得了新的尋租機會與空間。這次事件對整個食品安全都是乙個警示,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作為食品生產企業,為社會提供質量合格的產品應該是其生產的最低要求和第一要義。無數事實已經說明,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企業要想站穩腳跟 贏得市場,最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