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張載《橫樑四句》是什麼意思

2025-03-20 18:10:16 字數 1581 閱讀 2608

1樓:匿名使用者

這四句話最能表出儒者的襟懷,也最能開顯儒者的器識與巨集願,因而也可說是人類教育最高的嚮往。但這四句話並不好講。

1) 為天地立心:天地本無心,但天地生生不息,生化萬物,是即天地的心意。所以程明道說:

天地無心,以生物為心。」又說:「天地無心而成化。

因為天地生化萬物,只是生生之德的自然流行,並非有意生出這樣乙個大千世界。所以是「無心」而「成化」。無心而有心(以生物為心),這是人對天地生生之德的親切理會,通過人的理會指點,天地生化萬物的心便顯立了。

2) 為生民立命:命有理命與氣命兩個層面,這兩層的命都不可傷害,不可棄廢,必須有以安立。儒家聖賢開顯的「安身立命」之道,正是為了生民。

有了這個道,「百姓日用而不知」,卻能潛移默化,加上倫常政教的設施,使生民的生活有了依循,而得以護持生命,貞定活叢數路,這就是「為配枝生民立命」了。

3) 為往聖繼絕學:儒家聖人之學,自兩漢以下,而魏晉,而南北朝,而隋唐,千百年間,一直未能善續先秦儒家的學脈。無論生命之光,或哲學之慧,都開顯不出來。

尤其唐末五代之時,華族的文化生命萎縮墮落極矣。直到北宋之初,普天之下竟找不出乙個像樣的師表,所謂「學絕道喪」,實未過甚其辭。到理學家出來,才復活了先秦儒家的形上智慧,使天道性命(心性義理)之學,內聖成德之教,重新光顯於世。

思想的領導權即已從佛教手裡拿回來,孔子的地位自然重新顯立。這一步「為往聖繼絕學」的功績,在人類文化史上是獨一無二的。可惜滿清以來,士人心思卑陋,反而詬詆理學,這誠是學術上昧天良的一大憾事。

4) 為萬世開太平:儒家以「內聖為本質,以外王表功能」。功能之大者,便是開出太平盛世。

而且不只是一時,而是為千年萬世開太平。「太平」二字與「太和」一樣,乃是儒家學術中最淵懿莊穆的觀念。不過,儒家雖然具有開萬世太平的巨集願,也能在「道」的層次上講論天下為公的仁政王道,但在體制上則只成就了「治道」,而未能開出「政道」。

如今民主政治的體制,卻正是政治層面上的太平軌道,再加上科學,就更可滿足「開物成務」、「利用厚生」的要求。以民主科學滲賣首配合儒家的禮樂教化以及「太平、太和」的理念,的確將可為人類世界開創無疆的休美。

2樓:匿名使用者

說的是士大夫和知識分子的使命吧,要為真理,為學術,為天下擔起重擔。

3樓:網友

張載,北宋哲學家,理學創始人之一,程顥、程頤的表叔,理學支脈——關學創始人,封先賢。

張載做官期間很注意辦教育,辭官後著書講學。凡學生有所問,總是不厭倦地回答,叮嚀教誨,惟恐學生成就太晚。張載懷著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的巨集願,為新儒學構造了乙個完整的理論體系,堪稱北宋理學的巨擘。

為天地立心就是說讀書人通曉萬物造化之理,使天道彰顯。

為生民請命,儒家觀點講究生存的狀態,不怪力亂神,從物質上豐衣足食,精神上倫理政教,是百姓安身立命。

為往聖繼絕學,將儒家的智慧義理發揚光大,教化萬民,才是讀書人的立足之本。

為萬世開太平,儒家講究「內聖為本質、外王表功能」聖賢之道,最終的體現就是萬世太平,人民安居樂業,不飢不寒,免於戰亂,王者仁,天下為公,風調雨順,百姓潛移默化,心平氣和,以生萬物。

4樓:天涯躇行客

為社會確立精神價值,為民眾謀福祉,闡發先賢的學說,開拓萬世太平的基業。

有誰知道這四句詩是什麼意思,這四句詩是什麼意思?

這是求神的祝語。香爐裡香點燃了,煙往上公升去,大夥兒都在這裡坐好了。我上香是為請您,請來的是祖師爺潘錢老人。再將燃香恭敬地高舉,大夥兒都滿面笑容地等著。祖師爺來了您請坐上座,這廂有禮了。這還需要解釋嗎?大白話。這四句詩是什麼意思?張仲素這第一首詩寫盼盼在十多年中經歷過的無數不眠之夜中的一夜。起句中 ...

四句是什麼古詩,四句十字是什麼古詩

七言十字詩?七言十字詩即用十個漢字寫成的七言四句詩。其讀法是 正七疊四再七,倒亦然。例如 春 鶯啼綠柳弄春情曉日明。夏 香蓮碧水動風涼夏日長。秋 秋江鴻雁宿沙洲淺水流.冬 紅爐黑炭際寒冬遇雪霜。讀法 春 鶯啼綠柳弄春情,柳弄春情曉日明 明日曉情春弄柳,情春弄綠柳啼鶯。夏 香蓮碧水動風涼,水動風涼夏日...

厚工坊喜事連連四句什麼意思

厚工坊 六年陳釀 以七種陳年老酒勾調而成,色微黃透明 醬香顯著 優雅細膩 豐滿醇回和 老熟香答味舒適 回味悠長 空杯留香持久。厚工坊 八年陳釀 以十四種陳年老酒勾調而成,色微黃透明 醬香突出 優雅細膩 豐滿綿柔 老熟香味明顯 回味悠長 空杯留香持久。厚工坊 十二年陳釀 以二十一種陳年老酒勾調而成,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