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baby九幽第一少
地球是方的只是人們的猜想,因為活動範圍小,科技落後,只能憑視覺,根據肉眼觀察。
隨著生產技術的發展,人們通過觀察認識到地球是弧形的。
西元前500年前後,畢達哥拉斯。
提出了大地是球形的設想。
過了100年,亞里斯多德。
作了論證。(月食時地球在月球上的投影)
我國東漢天文學家張衡。
曾有「天如雞子,地如雞中黃」之說。
1519-1521年麥哲倫。
環球一週成功,這一行動為大地是球形的設想提供了有力證據。航海業的發展和指南針。
的發明保證了環行地球的成功。(電腦螢幕演示「麥哲倫航線圖」,隨著地圖上航線的慢慢延伸,教師簡要加以解釋,如出發地,渡過的海洋,海峽,又回到出發地,)
時間 代表人 對地球形狀的認識 說明方法。
古時候 無 天圓地方 舉例子,打比方。
後來 無 彎曲呈弧形 舉例子。
西元前500年前後 畢達哥拉斯 設想大地是球形過了100多年後 亞里斯多德。
論證大地是球形 舉例子。
我國東漢 張衡 地如雞中黃 打比方,作比較15-16世紀 麥哲倫 證實大地是球形 環球航行十七世紀 牛頓。
斷定地球扁球體(推論) 作比較。
卡西尼 認為地球長球體。
十八世紀30年代(法國科學家)測量是扁球體現在 經過現代科學的精密計算,得出地球是橢圓形赤道半徑為6378140公尺,極半徑6356755公尺,扁率為1/
2樓:匿名使用者
自己上網查查不就知道了。
地球是方的嗎?
3樓:匡醉卉顧梓
近似球體。確切地說,是個三軸橢球體。
十七世紀中葉以前,人們一直把地球看作是正球形體,通過科學實踐,對這一看法才獲得進一步的修訂、提高。1672年,天文學家裡奇比從巴黎(49°n
帶了乙隻鍾到南美洲的蓋亞那(5°n),發現這隻鍾每天慢了二分二十八秒,帶回巴黎後又恢復正常。以後在其它地方作類似的觀察,也有類似的結果。這表明從極地向赤道移動,鐘擺的擺動速度變慢,或者說是擺的振動週期變長了。
經過物理學的推測,地球不是乙個正圓球體,而是兩極略扁赤道凸出的旋轉球體。
所謂旋轉橢球體,是由經線圈繞地軸迴轉而成的。所有。
地球為什麼不是方的?
4樓:海竹漢羅
這個問題可以歸結為:地球為什麼是圓的?
解釋。一、表面張力。
一滴懸在太空中的液體是圓球形的!這是由於表面張力的作用。
地球除薄薄的表面是堅固的固體外幾乎就是液體的而太陽更是流體的。由於同樣的原理而呈現圓球形的。
解釋。二、萬有引力。如果不受外力的作用,一切物體在萬有引力的作用下都有向中心聚集的趨勢。最集中的結。
果就是圓球形啊!地球雖然表面上是固體的,但是由於固體也是有變形性的,並且固體碎顆粒是可以移動的,這些。
都使它向球形轉變成為可能。
地球內部的能量的活動使地球變的形狀不規則。但是,高山的石頭是受地球引力(萬有引力)而從高處向下滾的,河流將泥沙從高初帶到低窪的海洋(河流也是受地球的萬有引力而流動的)..這些都是向中心集中的例子,它們都使地球由不規則變成球形。
如果地球內部停止活動,許多億年後,地球將可能變成乙個非常標準的圓球形(離心力和其它天體的引力除外)。
許多小行星,由於自身的質量比較小,導致自身引力比較小,而且星體一般是由比較堅硬的固體岩石構成的,很難在自身引力的作用下完成向中心移動的過程,所以它們的形狀就是奇形怪狀的,有卵形的,有棒形的。許多。
地球為什麼不是方的?
5樓:紹春輝卿
地球是很早以前在太陽系中的岩石相互碰撞、形成各個行星時誕生的。地球從形成之初直至現在,主要是由液態岩石構成的。在引力極小的太空,液態物質將自動形成球形。
太空人在太空環境中用水、果汁和液態金屬等物質做的實驗已證明了這一點。地球是與太陽有相當遙遠距離的巨大的液態球體,它在太空執行過程中逐漸形成了圓形。
小行星以及諸如火星的衛星等小型星體由於自身的引力非常弱,一旦在它們形成固態星體以後無法使自己形成圓形。地球由於體積大,它的引力足以使自己形成圓形。如果沒有**板塊運動使山峰增高,引力作用會使地球變得越來越圓。
如果你還是不明白,我們再退一步:不防假想一下,假如地球是方的,是四面體的,或者別的什麼不規則的物體,那會是什麼樣的情況?首先出現的是地球上會出現很多的大山。
別說我在逗你)
然後地球的轉動會不規律(為什麼?你想,不是圓的,凹凸不平的,不平衡呀!),得得瑟瑟的,向半身不遂者,在然後它會更容易受到撞擊,宇宙裡的風也不會留情,那會怎麼樣呢。
他會不斷的被磨平。
磨光還有磨圓,於是,到最後它還是圓的。
6樓:度夏山彌棠
地球為什麼是圓的?為什麼不是方形的?方形?那太可笑了。是嗎?為什麼?因為……因為非常大的東西通常都是圓的。完全正確。這個原因就是重力。
我們這樣想,假設地球是乙個立方體。而地球表面的某些端點離中間或其它端點比較遠。比如,立方體的各個角離得很遠。
由於重力對所有物質的作用是相等的,因此不均勻的地方會被向下拉。表面使其本身變得平均。唯一乙個表面上的每個角到中心距離都相等的幾何物體就是球體。
等一下,我看過很多行星的**,它們都是奇形怪狀的。它們為什麼不是圓的?
那只是因為行星太小,重力不能成為其決定因素。如果行星突然變得和月亮一樣大,它就會真正重新安排逐漸變成乙個球體。
7樓:諫尋芹謝朗
由於地球處於廣袤的宇宙空間中,受萬有引力作用繞太陽公轉,同時本身要自傳,對地球表面來說有離心作用,所以地球是橢圓的。
8樓:燕澹厲採
這個問題可以轉換一下,或者說:為什麼地球是個圓的??這一是因為真空無重力狀態下所有物體向圓球體靠攏,正如無重力的火焰和水珠是最標準的球體,這個沒有原因,這是法則。
二是萬有引力,地球核心的萬有引力對個個方位引力相同,所以會加速球體的塑造,就像把引力夠大的磁埋進鐵屑堆,拉出來會發現它和鐵屑的聚合體也是個球。
9樓:郗葉飛示怡
嚴格來說,地球並不是乙個正球體,而是乙個扁球體,因為在繞軸自轉的過程中,受到離心作用的影響,會使兩極扁而赤道鼓。假設地球是乙個方的,由於它的自轉,會使其形狀逐漸磨圓,從而形成乙個均勻、圓滑的球體。就好比是乙個人,生下來有板有眼,有稜有角,由於歲月的歷練,人生的磨難,會讓其變得圓滑世故,人云亦云,不再是稜角相見,死守原則而不懂變通。
10樓:釁醉波牛姍
地球並不是圓的,而是橢圓的。
1`地球自己有離心力,使兩級凹陷,赤道凸起2`地球受到太陽風的襲擊,其自身磁場紊亂~成為不規則球體3`地球一直都是不規則的球形,受了幾億年的小行星等其他天文單位的撞擊,已經近乎球形。
11樓:豆綠夏袁麗
地球自轉所產生的慣性離心力,使得地球由赤道向兩極逐漸膨脹,成為目前略扁的旋轉橢球體的形狀。這個橢球體的半長軸,即地球赤道半徑為千公尺,半短軸,即地球的極半徑為千公尺,扁率約為1/298。
近年來,根據人造地球衛星觀測的結果表明,赤道類似橢圓,而不是正圓,所以地球的形狀,也可以認為是乙個「三軸橢球體」。但是,這些差值同地球平均半徑相比都很小,所以從太空中看,地球仍可看成是是乙個圓球體。
狹路相逢勇者勝是誰最先說的
最初的 趙奢 原文 兩鼠鬥於穴中,將勇者勝 史記 廉頗藺相如列傳 戰國末期趙國名將。主要活動於趙惠文王時期。初為田部吏,以法治租,得平原君賞識,被薦舉主管國賦收入,頗有成效。周赧王四十六年 西元前 269 因秦攻趙閼與 今山西和順 甚急,諸將懾於道遠險狹,不願領兵往救,趙奢認為此種戰勢猶如 兩鼠鬥於...
走出地球的是誰,第1個走出地球的是誰
好像是加加林吧,俄羅斯的 走出地球的具體概念是什麼呢?離開地球表面?每個人都有過。脫離地心引力?不確定。離開大氣層?也不確定。加加林不算,還沒脫離地心引力。第1個走出地球的是誰是誰 世界上第一名太空飛行員是尤里 加加林 他在1961年4月12日乘坐東方一號 1 進入太空。中國在哪一年發射載人飛船?誰...
漢朝最先下詔廢除肉刑的皇帝是誰,漢朝最先下詔廢除肉刑的皇帝是
漢文帝,看似減輕了刑罰,實際上改肉刑為棒刑,本來是刺配,割耳,割鼻,斷足,本來都是死不了的,幾百棒打下去,卻把人打死了,漢朝最先下詔廢除肉刑的皇帝是 漢朝最先下詔廢除肉刑的皇帝是誰 漢朝最先下詔廢除肉刑的皇帝是哪位 漢朝最先下詔廢除肉刑的皇帝是 漢文帝的刑罰改革措施 首先廢除肉刑制,取消黥 劓 刖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