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網友
養好魚的關鍵是過濾,而過濾主要是過濾魚便,水裡的毒素都是魚便產生的。現在通用的水族過濾系統銷跡李主要是上濾、滴流合、底濾、濾桶、側濾、背濾,這些過濾系統形式是不同的,但本質上是一樣的,都是在缸外培養硝化菌的過濾系統。也就是說魚便要抽取到虧遲那些濾體裡才能進行硝化處理的,也才能把魚便的氨清除。
這些過濾系統需要通過缸內的水流才能把大部分的魚便抽入濾體,通常需要配合造浪幫浦使用,造浪幫浦工作時魚便會漂浮整個魚缸,而把這些水體全部過濾是需要時間的,在這段時間裡魚便會有部分溶解在水裡,汙染水體使氨含量公升高,魚也就容易有病。所以經常需要用吸管及時把魚便州豎吸取出來及經常換水,以減輕過濾的負擔,這就增加了維護的難度和工作量了。永清過濾瞭解一下,這系統有自動清理魚便的功能,會有幫助的。
2樓:羅飛飛
譁……250公升應該是1公尺的大缸,只養了9條小魚……雖然都是比較明雀李能吃能歲森拉的魚,但體積是目前魚數量容量的3倍,三層過濾如採用的是缸體積5分之一的50公升面積進行過濾,兩顆消化細菌加入過濾槽中,可以確保激遲3個月至半年不用換水,換水一半,順便洗底沙,但至少要保證每年都能徹底洗一次全缸全換水換新濾材,因為玻璃環等濾材用久了細菌屍體和雜質堵塞孔隙過濾效果就會大打折扣。
養血鸚鵡多長時間換一次水
3樓:阿昊哥和俊哥
要想飼養好血鸚鵡,一定要維持優良的水質,以避免水中細菌滋生而影響魚的健康。因此要經常清理魚缸中的糞便,一般可每隔3天~4天清理一次,還要適時為魚換水,不讓水處於渾濁的狀態。
水質的管理。
和一般的中南美洲慈鯛所需要的生長條件一般,血鸚鵡也需要弱性且硬度較低的水質。但是,因為血鸚鵡先天有嘴部癒合的情況(尤其是特a級和a級的血鸚鵡),在引入水流經過鰓部以供呼吸所需的能力上就少了一半。因此,鰓部的呼吸作用成了明顯的「致命傷」!
一旦鰓部受傷或是吸取氧氣的過程不順逐,會直接影響血鸚鵡的生理健康。
也因此,飼養血鸚鵡時需要較其他的魚類多了維持更優良的水質和提供充足的氧氣。尤其是降低水中的溶解的養分,避免細菌大量滋生和引起鰓部疾病,維持鰓部細胞能有效地吸引氧氣的能力,相形之下變得相當地重要。
溫度控制。血鸚鵡對溫度相當「敏感」的魚種,重點並不是在於魚體對溫度的適應性相當差,而是因為在低水溫和水溫變動劇烈的情況下,容易因為生理的反應而失去鮮豔的體色,更甚者會出現黑色的條紋或是斑紋。使用加溫器提公升水溫在25~28℃的範圍內,便可使魚只呈現亮麗的體色和充滿活力。而在低水溫中生活久的魚只不但健康狀況差得可憐,且容易生病、死亡,相信這都不是玩家們所樂見的!
魚缸換水多少時間一次? 我養了幾條血鸚鵡,已經1年了,最近這大半年我都是半個月換一次水,每次換去水
4樓:阿爾卑斯山金店
你換水的方返侍遊法沒什麼問題 鸚鵡是靠顆粒上色的 你每次餵食以後找好時間規律 幾分鐘吃食時間 然後談弊把剩下的馬上漏銷撈出來 過濾棉一天最少要洗一次 鸚鵡魚是最容易混水的。
我養鸚鵡魚多長時間換一次水
5樓:網友
養鸚鵡基本都是1公尺缸一下的,建議一週換4份1。換水當天停食記得喔!
6樓:網友
看魚數量,及缸大小,一般一週一次可以。
鸚鵡魚全缸換水後多久可以餵食
7樓:苦舒
三天以後,最好不要全缸換水。
8樓:
鸚鵡魚飼養方法】
鸚鵡魚是由紅魔鬼和紫紅火口魚雜交而成。由於它是不同品種間的雜交種,所以雄性血鸚鵡是不具備生殖能力的。魚卵的染色體也就無法整齊配對,所以胚胎不能發育成為仔魚。
用雄性的火口、紅魔鬼為鸚鵡卵受精,理論上是應該可以的。有些雌鸚鵡還能和羅漢雜交。鸚鵡魚在仔魚時期並不具有成年鸚鵡的形態,三週後仔魚的外型才會逐漸變化:
頭部隆起,身體變圓,體色也由黑變灰再慢慢變紅。壽命可達4~5年,但3令以後的鸚鵡魚生理機能就會出現衰老症狀,失去觀賞和商品價值。
養殖方法:水溫21度~35度,以25~30℃最好銷喚。鸚鵡魚比較喜歡新水,每天應該儘可能換1/5的新水。
如果水質弱酸性而清爽,就不要經常換水。由於遺傳基因的因素,血鸚鵡的呼吸系統是不夠完備的,其功效也只有其他魚類的一半,所以鸚鵡需要水族箱中的溶解氧要高很多。性情溫和。
食量很大,雜食性,紅蟲、豐年蝦、麵包蟲、小魚、水蚤、蚯蚓、顆粒等相當多的飼料都可以餵給。每天可以喂兩到三次。為保證體色的鮮豔,應該經常投餵「寶增紅」之類的飼料。
新碼吵魚入缸因為水質的突然改變會有變色,適應環境和調整水質以後會逐漸好起來的。最好先不要在血鸚鵡的缸裡混養其他品種的魚。水族箱中最好設大型水草、陶罐、沉木用來讓鸚鵡藏身。
但是經過人工訓練的鸚鵡魚可以改變膽小的習性:經常敲擊水族箱,使鸚鵡魚形成習慣;可以只投餵一半的食物,逼迫他們出來覓食;和膽量大些的魚混養,帶動虧模凱它們活動。鸚鵡魚的領地意識很強,經常會看到它們同類之間在打架,增加飼養的數量就會減少打架的現象。
也可以從小就和體形小一些的羅漢混養,這是因為他們領地意識很強的緣故。加入青黴素、甲基藍後也會使鸚鵡魚體色變淺。增加光照、加強過濾、加厚濾材、加溫到28度都是保持體色的切實可行的方法。
新換水時要注意保持水質的一致。發現鸚鵡魚退色時可以喂增色飼料或蝦肉 但經過人工染色的鸚鵡魚在養殖一段時間後肯定都會退色,而且是不可逆轉的。#換成紅色燈管也能從視覺是彌補缺憾。
養血鸚鵡多長時間換水
9樓:黑暗靈舞
最好三,四天換一次,每次換掉三分之一。
主要還是視情況而定,如果水比較清澈,可以間隔時間長一些,換水量小些,反之則時間短些,換水量大些。
10樓:網友
60的缸,10只鸚鵡,如果魚大的話,密度偏大了點,鸚鵡喜歡扎堆群居也說得過去。鸚鵡膽小,對環境要求相對穩定,一次換水過多或頻繁換水容易造成鸚鵡掉色。裸缸的話,每次餵食結束要吸一下魚便,補齊水,堅持每週一次換水1/3即可;如果是沙底缸,每5天換1/3水,將管子插入沙底,不斷移動,儘量均勻抽出沙中魚便,平時可不用抽。
注意加的水要用至少困了3天的自來水,溫度要和缸內水溫一致,可用溫度計量著用開水勾兌好後加入!
11樓:網友
我感覺一禮拜一次,每次五分之一。不過這要看水質,如果水質控制點好可以少換,如果不好則要多換。換水主要靠靈活掌握,不要拘泥。
12樓:網友
一次少弄點水,不然他有時會不喝,我用的飲用水。大概2天~4天換一次吧,看情況,它喝沒。
13樓:某h的小銘同學
我家也有,大約一週一次,換三分之二。
我養的3條地圖和5條血鸚鵡,1.2公尺*40釐公尺*60釐公尺的缸,多久換一次水?該如何換水?換完水還需要新增什麼嗎
14樓:復活
換水3-5天左右,每次換水三分之一或四分之一都可以,不用下什麼新增劑的。血鸚鵡變白是體內色素流失的褪色,喂點增色的飼料就可以了。
換水有條件的困一下,沒條件的就自來水問題也不大,注意水溫波動就好了。
15樓:答題白痴
很皮實的魚,可以1週一換,水要困過,溫度和原缸差不錯,可以向水裡加一些鹽,一小勺就好了。
血鸚鵡換水問題
16樓:網友
每週換水可不行,已經是兩種魚了,單一鸚鵡都得1-2天一換水(這樣水質有保障),加水時加入困好的好(可以備桶乙個專用的)不然魚可受不了,每次換水在4分之一沒有問題,同時把缸底雜物吸出。水不用接過濾裡,直接加入缸裡就行。大小水流沒有關係。
不會感冒。
養血鸚鵡要不要經常換水
17樓:公尺修
這個魚代謝速度快,吃得又多,水容易壞 在過濾系統不強大的前提之下,每次至少換1/3水 過濾系統夠強大,乙個月換一次差不多了。
18樓:網友
1,勤換水。三天左右換約三分之一的水,注意不要用剛接出來的自來水,自來水接出來後,最好放上兩三天,再給小魚換.因為自來水中含有大量對魚有害的物質.再乙個就是注意換水的水溫控制,新水和原缸內的水,水溫不要差正負1度最宜. 2,增加過濾棉的厚度,適時清洗過濾棉。建議過濾盒中鋪三層過濾棉,定期清洗上層和中層,最底層的沒特殊情況不要動。
因為大部分的硝化細菌是生存在過濾棉中,過於頻繁的清洗或清洗方法不當,會導致硝化細菌大量的流失。
關於血鸚鵡掉鱗的問題,紅鸚鵡掉鱗片是什麼原因
我養的也是血鸚鵡,自己總結掉鱗原因幾條 1.打鬥,飼養密度過高,或者個體大小差異過大,容易出現群毆或者大欺小。血鸚鵡好鬥,打掉幾片鱗很正常。魚缸裡是個別魚大面積掉鱗而其他的不受影響的話,那就很可能是打鬥造成的。2.生病,某些病有症狀表現為逆鱗或者掉鱗,同時體弱或者生病的魚會被其他魚欺負,一樣會掉鱗。...
我家的血鸚鵡總是在魚缸底不動,顏色變白,怎麼回事啊?
您家的血鸚鵡可能是得了白點病。白點病 是傳染性很強的外寄生蟲病。 病原體 多子小瓜蟲 寄生蟲 傳染途徑 水蚤 病魚,汙染的工具是熱帶魚的號病。熱帶魚比金魚易患白點病,水溫忽高忽低是本病的誘因,也是初學者常常失敗的原因。歐洲最初興起熱帶魚飼養業時曾因此病全軍覆沒。及時發現早 早隔離,加強消毒,保持恆溫...
我家的血鸚鵡老在魚缸底下躺著是怎麼回事啊!也不吃東西
你把水溫調到28度左右抄,保持供氧bai充足,水質清潔 du最好每天換五分之一zhi 新的自來dao水,鸚鵡魚喜新水 燈光不要太強,不要驚嚇它,先禁食兩天,有條件的話在缸中放入一假山或沉木之類的物件,讓它有安全感,你有時間多在缸前待會,讓它熟悉你,慢慢培養親近感,過幾天就正常了。我的有幾條也是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