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凝滄海盡成空 什麼意思

2025-03-29 11:25:28 字數 1625 閱讀 1625

1樓:網友

灑泉子 長憶觀潮,滿郭人爭江上望。

來疑滄海盡成空。萬面鼓聲中。

弄潮兒向濤頭立。手把紅旗旗不溼。

別來幾向夢中看。夢覺尚心寒。

這首詞以豪邁的氣勢和勁健的筆觸,描繪了錢江潮湧的壯美風光。詞的上片描寫觀潮盛況,表現大自然的壯觀、奇偉;下片描寫弄潮情景,表現弄潮健兒與大自然奮力搏鬥的大無畏精神,抒發出人定勝天的豪邁氣概。

上片起首兩句,寫杭州人傾城而出,擁擠錢塘江邊,萬頭攢動,爭看江面潮水**。為下面潮水的湧現製造了氣氛,作好了鋪墊。上片結尾兩句,運用比喻、誇張等手法 ,把錢江潮湧的排山倒海 、聲埋缺容俱壯,渲染得有聲有色、驚險生動。

過片轉彎段辯而描寫弄潮兒的英勇無畏、搏擊風浪、身手不凡和履險如夷。這兩句純用白描手法,寫得有聲有色 ,富於動感,眩目驚心。結拍由回憶轉為現實,寫詞人雖離杭已久,但那壯觀的錢江湧潮仍頻頻入夢,以至夢醒後尚感驚心動魄。

此詞對於錢江湧潮的描繪,可謂匠心獨遠,別具神韻 。詞中「來疑滄海盡成空」一句採用誇張手法,濃墨重彩 ,大開大闔 ,感染力甚強。上片第二句的 「爭」、「望」二字,生動地表現了人們盼潮到來的殷切心情,從空燃缺間廣闊的角度進行烘托與大潮的壯觀結合得甚為密切。

結拍言夢醒後尚心有餘悸,更深化了潮水的雄壯意象。前後的烘托與中間重點描寫當中的誇張手法配合緊密,使全詞的結構渾然一體。

2樓:網友

長江一瀉千里,大浪拍天的氣勢。

「來疑滄海盡成空」怎麼解釋啊?

3樓:亦夢之城

1、解釋:潮水湧來時,彷彿大海都空了。

2、出處:《酒泉子-長憶觀潮》。

3、全詩。長憶觀潮,滿郭人爭江上望。來疑滄海盡成空。萬面鼓聲中。

弄潮兒向濤頭立。手把紅旗旗不溼。別來幾向夢中看。夢覺尚心寒。

4、註釋。常常想起錢塘江觀潮的情景,滿城的人爭著向江上望去。潮水湧來時,彷彿大海都空了,潮聲像一萬面鼓齊發,聲勢震人。

踏潮獻技的人站在波濤上表演,(技藝高超)手裡拿著的紅旗絲毫沒被水打溼。此後幾次夢到觀潮的情景,夢醒時依然感覺心驚膽戰。

4樓:寂寞火箭

簡單的說就是過來一看潮水洶湧,好像大海的水都化作潮水湧來(也就是大海沒水了)。這是上海辭書出版社的《唐宋詞鑑賞辭典》說的。我覺得這個有道理。

有人可能理解成「過來一看潮水的氣勢,大海的氣勢在我腦子裡都被排擠掉了」,這個理解不如《辭典》好,因此理解成海水排幹更具氣勢和活力,使人映像更深。要知道這種詞比起長調詞字數較少,不能以較多的形象襲擊讀者的心靈,所以這種小調、中調豪放風格的詞有那種又具氣勢又具創意的句子就非常重要了!

長憶觀潮,滿郭人爭江上望。來疑滄海盡成空,萬面鼓聲中。是什麼意思???

5樓:曉夢mi蝶

千萬人正在翹首凝望,等待那江潮的勃湧。過不多久,它終於來了!裹帶著雷轟鼓鳴般的巨響,江潮奔騰而至,滄海似乎要把它的水全部傾倒在這裡。

「來疑滄海盡成空,萬面鼓聲中」這句話運用了什麼修辭

6樓:網友

誇張、比喻。

來疑滄海盡成空」,潮來之時,讓人懷疑滄海已空,水皆彙集於此。這是誇張。

萬面鼓聲中」,潮頭奔湧,如萬面鼓在轟鳴。這是比喻和誇張。

曾經滄海難為水,繁華落盡成悲涼是什麼意思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1 2 注釋 曾經 曾經到臨。經 經臨,經過。難為 這裡指 不足為顧 不值得一觀 的意思。除卻 除了,離開。這句意思為 相形之下,除了巫山,別處的雲便不稱其為雲。此句與前句均暗喻自己曾經接觸過的一段戀情。取次 草草,倉促,隨意。這裡是 ...

山花落盡山常在,山水空流山自閒什麼意思

宋.王安石 終日看山山不厭,買山終待老山間 山花落盡山常在,山水空流山自閒.終日看山山不厭 正所謂仁者樂山,總能從中聯想到人的品德與胸襟,既偉岸高聳,又能敞開胸懷,還能哺育萬物,其間的啟發非只一種.買山終待老山間 情願買一座山,一直老在山中.可人生易盡,山水恆常.山花落盡山常在 所有榮譽美麗全都失去...

觀滄海的全文意思,觀滄海是什麼意思

登上高高的碣石山,來眺望蒼茫的大海。水波多麼洶湧澎湃,山島高高的聳立在水中。山島上有叢生的樹林,各種各樣的奇花異草生長的很茂盛。水面上吹起蕭瑟的秋風,水中湧起水花波浪。雄偉的太陽和皎潔的月亮,好像在大海浬公升起。燦爛的銀河,好像出自大海浬。喜悅高興到了極點,用這首詩來抒發自己的心願志向。觀滄海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