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行星是不會自己發光的所以說除了恆星,星系裡其它的星體的光都是反射恆星的。
有光環的行星是?
2樓:zz聊科技
八大行星中有光環的行星為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一、木星。木星有個黯淡的行星環系統,約有6,500千公尺寬,但厚度不到10千公尺。由大量塵埃和黑色碎石組成,以大約7小時的週期圍繞木星旋轉。
環由三個主要的部分組成:內側像花托,是由顆粒組成的暈環,中間是相對明亮的主環,還有外圈的薄紗環。這些環,看起來是由塵埃組成,而不像土星環是由冰組成。
二、土星。土星最為人知的莫過於它的行星環系統了,土星環被認為是太陽系內所觀察到的令人印象最深刻的景觀。
在赤道上從距離土星6 630 公里延伸至120 700 公里處,但平均的厚度大約只有20公尺,主要的成分93%是水冰和少量參雜在其中的複雜有機懸浮物託林,其餘7%是無定型的碳,它們的大小從塵土的斑點到一輛小汽車的大小都有。
三、天王星。
天王星有個複雜的行星環系統,它是太陽系中繼土星環之後發現第二個環系統。該環由大小公釐到幾公尺的極端黑暗粒狀物質組成。目前已知天王星環有13個悶培圓環,其中最明亮的是ε環。
所有天王星行星環除兩個以外皆極度狹窄–通常只有幾公里寬。天王星環大概還相當年輕;動力學分析指出它們不是與天王星同時形成的。環中的物質可能來自被高速撞擊或潮汐力粉碎的衛星。
而來自這些撞擊結果咐罩碧形成的眾多碎片中,只有少數幾片留存在對應到現今的環的有限數量穩定區域裡。
四、海王星。
這顆藍色行星有著暗淡的天藍色圓環,但與土星比起來相去甚遠。當這些環由以愛德華·奎南為首的團隊發現時,曾被認為也許是不完整的。然而,「旅行者2號」的發現表明並非如此。
這些行星環有乙個特別的「堆狀」結構其起因目前不明,但也許可以歸結於附近軌道上的小衛星的引力相互作用。
3樓:richard的雜文店鋪
範圍限定在太陽系內,目前發現的有光喊裂含環的行星總源遲共四個。它們分別是: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鄭笑。其中土星的光環最為美麗。
土星。
行星的光環怎樣來的?
4樓:手機使用者
首先,行星本身所在的空間的溫度禪舉應足夠低,以便能夠保留大量的原始時期的顆粒物質,其次,行星的質量也要足夠大,使行星的洛西限控制的空間半經延伸得足夠遠,很顯然,類地行星不具備這樣的條件,因此它們也就沒有這樣的光環存在,有光環的只可能是類木行星等一類質量較大、距離太陽較遠的行星,這就是行星的光環為什麼只存在於類木行星周圍的原因,慧梁但是這個原因只是形成行星光環的乙個基本原因,實際情況還是會因具體行星的情況不同而不同,木星由於質量大,引力收縮時期產生的熱量多,因而驅逐了星體周圍的較多原始的剩餘物質,形成的光環較窄,為石質的,而根據近年來的觀測資料,土星的光環可能不是原先自發形成的,而是一顆大衛星碰撞破碎後瓦解而成的,只是碎片落在洛西限以內,不能再形成衛星而已,至於這顆大衛星本身,可能是它先前所俘獲的乙個天體,而天王星和海王星的光環為石質和冰質顆粒相間組成,且環的寬賀碧碧度較大,其內部的部分可能是由於單純的洛西限作用形成的,而它的外圍部分則可能是由於更遠處的幾顆大衛星的潮汐攝動造成的,這種攝動和木星對小行星帶的攝動一樣,將其軌道內的大部分原始的顆粒物質拉出,使剩餘物質不能再因自身的引力聚合起來,形成較大的天體所致。[
矮行星和行星的概念怎麼區別
在2006年8月24日在捷克首都布拉格舉行的第26屆國際天文學大會中確認了矮行星的稱謂與定義,決議文對矮行星的描述如下 以軌道繞著太陽的天體。有足夠的質量以自身的重力克服固體應力,使其達到流體靜力學平衡的形狀 幾乎是球形的 未能清除在近似軌道上的其它小天體。不是行星的衛星,或是其它非恆星的天體。隨後...
太陽系中有衛星的行星有哪些?衛星最多的行星
wuli小亮仔 木星。截止到2019年8月,天文學家已經確認了10顆新的衛星圍繞木星執行,使這顆行星已知的衛星總數達到79顆。這是使木星成為太陽系中擁有最多天然衛星的行星。卡內基科學研究所的天文學家於2017年3月首次發現這些衛星,以及去年6月已經確認的另外兩顆衛星。該團隊最初使用智利的blanco...
關於行星的形成,黑洞噴射行星,八大行星是怎樣形成的
黑洞噴射出行星這個理論沒有聽說過,倒是由黑洞噴射出的粒子流,或者由於其強大的引力干擾了新生恆星周圍的殘餘星雲,促使其形成行星這個說法有印象。噢,我懂了 這裡的噴射行星實際上 不是由黑洞噴射出來的,而是行星原本就存在,環繞母星或者另外乙個大質量物體執行,在母星被黑洞吞噬後,被高速甩出去了,造成黑洞噴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