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筆有千秋業
這是一副對聯,寫的是滄浪亭的景色,詳解如下:
出處】上聯出自歐陽修《滄浪亭》「清風明月本無價,可惜只賣四萬錢」;下聯出自蘇舜欽《過蘇州》「綠楊白鷺俱自得,近水遠山皆有情。」
二、對聯賞析:
聯語集二詩之句為聯,不僅敘說了滄浪亭的建亭過程,也寫盡了滄浪亭情景交融的風月山水,使人感悟到熱愛自銷敏然、順應自然,與自然在情感上親和的環境養生理念。
三、補充解釋滄浪亭:
滄浪亭,是一處始建於北宋時代的中國漢族古典園林建築,始為文人蘇舜欽的私人花園,位於現蘇州市城南三元坊附近,其佔地面積公頃,是蘇州現存諸園中歷史最為悠久的古代園林。
園內除滄浪亭本身外還有印心石屋、明道堂、看山樓等建築虧枯枝和景觀,全園佈局,自然和諧,堪稱構思巧妙、手法得宜的佳作。與獅子林、拙政園、留園列為蘇州宋、元、明敗磨、清四大園林。
1982年列為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2000年作為《世界文化遺產蘇州古典園林增補專案》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2006年被***列為第六批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樓:長角的天使
應為"清風明月本無價,近水遙山皆有擾扒尺情"。
滄此顫浪亭,世界文化遺產,位於蘇州市城南緩高三元坊附近。
出處】上聯出自歐陽修《滄浪亭》「清風明月本無價,可惜只賣四萬錢」;下聯出自蘇舜欽《過蘇州》「綠楊白鷺俱自得,近水遠山皆有情。」
聯語集二詩之句為聯,不僅敘說了滄浪亭的建亭過程,也寫盡了滄浪亭情景交融的風月山水,使人感悟到熱愛自然、順應自然,與自然在情感上親和的環境養生理念。
3樓:網友
應該是:清風明月本無價,近水瑤山皆有情。
這是寫金平烈士陵園的。
4樓:征途寒霜
清風明月本無價,下一句是近水遙山皆有情。
描寫的是蘇州滄浪亭。
清風明月本無價近水遙山皆有情.描寫的是什麼地方?
5樓:阡陌上花開
1、清風明月本無價 近水遙山皆有情:清風明月(美妙的風景)都是無價的,遠遠的山和近處的水都有感情。
說明作者對於所處的環境非常高興,從而賦予身邊的山山水水以感情。
2、這是梁章鉅因《滄浪亭志》而獲得的集句聯,上聯絡歐陽修句,下聯絡蘇舜欽句,皆滄浪亭本事。說明作者對於所處的環境非常高興,從而賦予身邊的山山水水以感情。
此聯用了反義詞「有」對「無」,「皆有情」對「本無價」,含義是,清風明月到處都有,但對俗人來說,有錢也買不到;近水遙山本為無情之物,但在詩人眼裡,都成了有情之物,對比強烈。說「近水遙山」對「清風明月」工整,是指句中自對工整,即「遙山」對「近水」,「明月」對「清風」十分工整,而且「近水」與「遙山」是反對,更有情趣。
6樓:匿名使用者
我來了~清風明月本無價,近山遙水皆有情。這是江蘇蘇州滄浪亭上的對聯。
7樓:匿名使用者
還有乙個類似的:清風明月無人管,流水行雲任所之。這個吶,是廣西賀州明海亭對聯。
8樓:任承福
對聯。上聯選自歐陽修《滄浪亭》,下聯選自蘇舜欽的《過蘇州》。
清風明月本無價,近水遠山皆有情,出自哪首古詩?
9樓:網友
這是梁章鉅撰 蘇州滄浪亭集句聯。上聯出自歐陽修《滄浪亭》「清風明月本無價,可惜只賣四萬錢」;下聯出自蘇舜欽《過蘇州》「綠楊白鷺俱自得,近水遠山皆有情。」
清風明月本無價,近水遠山皆有情的意思。
10樓:蹦迪小王子啊
這句的意思是清風,明月到處都有,但對俗人來說有錢也買不到,近水遙山本為內無情之物容,但在詩人眼裡都成了有情事物。
此聯用了反義詞「有」對「無」,「皆有情」對「本無價」,說「近水遙山」對「清風明月」工整,是指句中自對工整,即「遙山」對「近水」,「明月」對「清風」十分工整。
11樓:網友
清風明月本無價——清風明月美景是用錢買不到的。
近水遠山皆有情——(因為人熱愛山河,所以在人的眼中)山水都是有情感的。
清風明月自來往的下聯徵相似對聯清風明月自來往,高山流水無古今
清風明月自來往 流水高山無古今 流水高山無古今 閒話湖北古琴臺聯 古琴臺,又名伯牙臺,在漢陽龜山尾部月湖側畔。相傳為春秋時俞伯牙撫琴遇知音鍾子期的地方。俞伯牙自楚返晉,行至龜山,舟泊江邊,皓月當空,興至鼓琴。弦斷,船外見一樵客 鍾子期 傾心諦聽,子期讚道 美哉,湯湯乎,志在流水。兩人相見恨晚,談話甚...
清風明月的年紀比孫悟空還大,為什麼沒有成仙
清風明月比孫悟空的年齡都大,不是說只有去天庭的,才稱之為仙人。他倆和地仙之祖長時間在一起,可見功力有多深。完全可以成為神仙了。功力並不比孫悟空低。雖然當時清風明月的年紀是比悟空大的,但是因為兩個人的修為並沒有達到能夠成仙的程度,所以一直沒有成為神仙。原來成仙必須得到天庭的批准,拜受仙籙 加入仙籍才算...
明月清風什麼意思明月清風具體是什麼意思?
明月清風 解釋 只與清風 明月為伴。比喻不隨便結交朋友。也比喻清閒無事。出處 南史 謝惠傳 入吾室者,但有清風 對吾飲者,惟當明月。清風明月隨想 張玉庭清風明月,自然是指清涼的風,明朗的月,其詩情畫意,的確令人神往。清風明月,又可比喻高雅,如南朝時的謝惠,從不亂交朋友,常獨酌自樂,他曾說 入吾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