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中丞傳後敘全文翻譯
1樓:秋狸
譯文:南霽雲向賀蘭進明請求救援,賀蘭因為嫉妒張巡、許遠的名聲望和功績超過自己而不肯伸以援手。賀蘭喜歡南霽雲的英勇和豪壯,硬要留他下來,設酒席,備歌舞,邀請南霽雲入座。
南霽雲情緒激昂地說:「我來的時候,睢陽城內的人乙個多月沒東西吃了。我即使想乙個人吃,也不忍心這樣做,吃也咽不下去。
於是抽刀砍斷一根手指,鮮血淋漓,來給賀蘭看。滿座的人非常震驚,都感動得為他掉淚。南霽雲明白賀蘭是不會為自己出兵的,於是上馬離去了。
快要出城的時候,抽出一支箭射向佛寺的高塔,箭射在塔上,有一半箭頭穿進牆磚內。他說:「我這次回去,如果打敗了叛賊,一定回來滅掉賀蘭!
這一箭就作為記號。」
韓愈貞元年路過泗州,船上的人還說當年的情況。睢陽城失陷時,叛賊用刀威逼張巡投降。張巡不屈服,隨即被拉走,行將斬首。
又威逼南霽雲投降。張巡對南霽雲呼喊道:「南八,大丈夫一死罷了,不能屈從不義的人!
南霽雲笑著說:「我原想要有所作為。現在您說這話,我敢不死嗎?
他始終沒有屈服。
出處:唐·韓愈《張中丞傳後敘》
原文:南霽雲之乞救於賀蘭也,賀蘭嫉巡、遠之聲威功績出己上,不肯出師救。愛霽雲之勇且壯,不聽其語,強留之。
具食與樂,延霽雲坐。霽雲慷慨語曰:「雲來時,睢陽之人不食月餘日矣。
雲雖欲獨食,義不忍。雖食且不下嚥。」
因拔所佩刀斷一指,血淋漓,以示賀蘭。一座大驚,皆感激為雲泣下。雲知賀蘭終無為雲出師意,即馳去。
將出城,抽矢射佛寺浮圖,矢著其上磚半箭。曰:「吾歸破賊,必滅賀蘭!
此矢所以志也。」
愈貞元中過泗州,船上人猶指以相語。城陷,賊以刃脅降巡。巡不屈,即牽去,將斬之。
又降霽雲。雲未應。巡呼雲曰:
南八,男兒死耳,不可為不義屈!」雲笑曰:「欲將以有為也。
公有言,雲敢不死?」即不屈。
張中丞傳後敘翻譯
2樓:
你好,元和二年四月十三日晚上,我和吳郡張籍翻閱家中的舊書,發現了李翰所寫的《張巡傳》。李翰因文章而自負,寫這篇傳記十分詳密。但遺憾的是還有缺陷:
沒有為許遠立傳,又沒有記載雷萬春事蹟的始末。許遠雖然才能似乎比不上張巡,開啟城門迎接張巡,地位本在張巡之上。他把指揮權交給張巡,甘居於其下,毫無猜疑妒忌,最終和張巡一起守城而死,成就了功名,城破後被俘,不過和張巡死的時間有先後的不同罷了。
張、許兩家的子弟才智低下,不能瞭解其父輩的志向,認為張巡戰死而許遠被俘,懷疑許遠是怕死而投降了叛軍。如果許遠真的怕死,何苦守住這尺寸大小的地盤,以汪宴歷他所愛之人的肉充飢,來和叛軍對壘而不投祥老降呢?當他在包圍中守城時,外面沒有一點哪怕極為微弱的援助,所要效忠的,就是國家和皇上,而叛軍會拿國家和皇上已被消滅的情況告訴他。
許遠見救兵不來,而叛軍越來越多,一定會相信他們的話;外面毫無希望卻仍然死守,軍民相食,人越來越少,即使是傻瓜也會計算日期而知道自己的死所了。許遠不怕死也可以清困搜楚了!哪有城破而自己的部下都已戰死,他卻偏偏蒙受恥辱苟且偷生?
即使再笨的人也不願這樣做,唉!
《張中丞傳後敘》譯文,《張中丞傳後敘》翻譯
當張 許二公初守睢陽的時候,怎能料到人家終於不來救援,因而放棄睢陽,事先退走呢?如果這座城不能夠守住,即使退避到別的地方去又有什麼用處呢?等到確無救兵,處於困難的境地時,率領著他們那些因受傷而殘廢 因挨餓而瘦弱的餘部,即便想撤離睢陽也肯定不可能了。張 許二公這樣賢明,他們已經考慮得很周到了。堅守一座...
舉例說明韓愈張中丞傳後敘用什麼手法描述張巡,許遠,南齊雲這三
概括韓愈 張中丞傳後敘 中寫到的張巡 許遠 南霽雲三位人物的性格特徵,舉例說明作者描寫人物所用的手法。答 前半部分的論證方法。本文前半部分是駁論,駁論時所用的論據和所採用的論證方法。模擬論證,用日常生活中的事理作理論論據。全文第三自然節 對比論證,用 棄城而圖存者 擅強兵坐而觀者 作對比。第四自然節...
關於 校園生活 的 先敘後議 作文
論中學生是否應帶手機 手機成學生 隱性殺手 近年來許多報道和校園規定有關中學帶手機問題。眼看我校,走在校園徑上的同學們,或多或少都有帶著手機在身。手機是否適合我們中學生這個年紀使用呢?身邊時不時傳來這個不見手機,那個被人偷了手機,又或者這個那個人說 我買了新手機。最近,聽說我校某個同學在街上被搶了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