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沈從文的評價,沈從文被譽為什麼

2025-04-11 07:05:33 字數 1968 閱讀 9761

1樓:匿名使用者

沈從文的一生是坎坷的一生,是奉獻的一生。他1917年到1922年漂游在湘西沅水流域;1923闖入北京,1923年至1928年在北京以寫作謀生;1928年至1930年,沈從文被徐志摩發現,將這位小青年推薦給中國公學校長鬍適,在上海中國公學公升逗任講師,兼《大公報》《益世報》等文藝副刊主編;答粗1931年至1933年在青島大學任講師;1934年至1939年在北京主編全國中小學國文教科書;1939年清笑鎮至1947年在昆明西南聯合大學任教授;1947年至1949年在北京大學任教授;1950年至1978年在北京中國歷史博物館任文物研究員;1978年至1988年在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所任研究員。沈從文先生的文學作品《邊城》《湘西》《從文自傳》等,在國內外有重大的影響。

他的作品被譯成日本、美國、英國、前蘇聯等四十多個國家的文字出版,並被美國、日本、南韓、英國等十多個國家或地區選進大學課本,兩度被提名為諾貝爾文學獎評選候選人。沈從文先生不僅是著名的作家,還是著名的歷史學家、考古學家,他撰寫出版了《中國絲綢圖案》《唐宋銅鏡》《龍鳳藝術》《戰國漆器》《中國古代服飾研究》等等學術專著,特別是鉅著《中國古代服飾研究》影響很大,填補了我國文化史上的一項空白。沈從文創作的**主要有兩類,一種是以湘西生活為題材,一種是以都市生活為題材,前者通過描寫湘西人原始、自然的生命形式,讚美人性美;後者通過都市生活的腐化墮落,揭示都市自然人性的喪失。

其筆下的鄉村世界是在與都市社會對立互參的總體格局中獲得表現的,而都市題材下的上流社會「人性的扭曲」他是在「人與自然契合」的人生理想的燭照下獲得顯現,正是他這種獨特的價值尺度和內涵的哲學思辨,構起了沈從文筆下的都市人生與鄉村世界的橋樑,也正由於這種對以金錢為核心的「現代文學」的批判,以及對理想浪漫主義的追求,使得沈從文寫出了《邊城》這樣的理想生命之歌。

2樓:匿名使用者

沈從文。的創作風格趨向浪漫主返盯義。

他要求**的詩意效果,融寫實、紀夢、象徵於一體,語言格調古樸,句式簡峭、主幹突出,單純而又厚實,樸訥而又傳神,笑世閉具有濃郁的碰裂地方色彩,凸現出鄉村人性特有的風韻與神采。整個作品充滿了對人生的隱憂和對生命的哲學思考,一如他那實在而又頑強的生命,給人教益和啟示。

請問一下如何評價沈從文?

3樓:愛卡卡希圖

評價沈從文:沈從文是乙個在大起大落的評價中沉浮的作家,是非常有才華的,他寫的一些**,文化價值都特別的高。

他的散文也獨具魅力,為現代散文增添了藝術光彩。一些後來的作家曾深受他創作風格的影響。他的**取材廣泛,描寫了從鄉村到城市各色人物的生活,其中以反映湘西下層人民生活的作品最具特色。

沈從文的經歷:

1960年發表《龍鳳藝術》等文。1969年去湖北咸寧五七幹校勞動。1978年調任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研究員。1981年出版了歷時15年的《中國古代服飾研究》專著。

沈從文解放後從事中國紡織服飾考古研究工作,1983年突患腦血栓,住院**。1984年大病一場。搶救脫險後,說話、行動更加不便。

1988年5月10日下午,心臟病**,搶救無效去世,享年86歲。

沈從文被譽為什麼?

4樓:鬧鬧聊教育

沈從文被譽為「鄉土文學之父」。他的作品之所以引起海內外人們的興趣,正是在於他的作品充滿了鄉土氣息,向人們展現了具有濃郁地方情調的湘西鄉土生活圖景,創作出了一幅具有田園情調的風俗畫。他的作品具有鮮明的民族風格,濃郁的地方特色,被稱為「鄉土文學」。

沈從文的創作風格趨向浪漫主義,他要求**的詩意效果,融寫實、紀夢、象徵於一體,語言格調古樸。

沈從文簡介及代表作:沈從文,原名沈嶽煥,出生於湖南鳳凰,中國著名作家、歷史文物研究者,現代中國文學最偉大的印象主義者。其創作風格趨向浪漫主義,要求**的詩意效果,融寫實、紀夢、象徵於一體。

他青年時投身行伍,後進行文學創作,到逝世時已有五百萬字的著作文章,代表作有《邊城》《長河》《從文賞玉》《唐宋銅鏡》等。1987年、1988年沈從文入圍諾貝爾文學獎。

沈從文的《邊城》主要講了什麼,沈從文的《邊城》講的是什麼,其深刻內涵又是什麼?

邊城 是沈從文 現代 家,散文家,歷史文物研究家,京派 代表人物 的代表作,是我國文學史上一部優秀的抒發鄉土情懷的中篇 它以20世紀30年代川湘交界的邊城小鎮茶峒為背景,以兼具抒情詩和小品文的優美筆觸,描繪了湘西地區特有的風土人情 借船家少女翠翠的愛情悲劇,凸顯出了人性的善良美好與心靈的澄澈純淨。它...

為什麼《伊索寓言》被譽為西方寓言的始祖?

我們都知道伊索寓言。是一部寓言故事。集,是西元前六世紀古希臘。傳下來的故事,他通過簡短的小寓言故事來體現日常生活中那些我們不容易察覺到的真理這些小故事,非常的生動,而且並沒有那麼的複雜,讓人一讀就能夠明白其中的道理,所以非常的具有教育作用,是每個孩童小的時候都會進行閱讀的一本書,而且我們可以從裡面得...

《絕句》是被譽為什麼的唐代詩人

絕句,又稱截句 斷句 絕詩,四句一首,短小精萃。它是唐朝流行起來的一種漢族詩歌體裁,屬於近體詩的一種形式。絕句一詞最早在南朝的齊 梁時代就已出現。陳代徐陵的 玉臺新詠 收有四首五言四句的詩,不知作者名字,題為 古絕句 此時的絕句是指五言四句二韻的小詩,並不要求平仄和諧。絕的意思是 斷絕 古人用四句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