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隨我走遍世界
寶寶心裡跟誰親近?作為寶媽誰都希望孩子跟自己親近,可是在寶寶心裡卻不是這樣認為的。
前段時間,有個寶媽私信我,說白天忙著工作,婆婆幫忙帶娃,感覺寶寶跟自己不親了,睡覺也不讓自己哄,只讓奶奶哄,寶媽心裡很不是滋味,甚至問我:你說能不能是我婆婆在家裡老根孩子說:你媽媽上班,不要你了!
讓孩子心裡沒安全感了呀!
看看,這就是當媽的心情,為了生活去工作,看到孩子不跟自己親近,然後就會胡思亂想,幸好這位寶媽沒跟婆婆這樣說,如果說了,婆媳之間也得一場「戰爭」。
這是很多寶媽都遇到過的情況,休完產假去上班,孩子留給老人帶,漸漸地發現孩子不那麼「親近」自己了,這是為什麼呢?
在寶寶心裡,是這樣「認親」的:
1、我跟天天陪伴我的人親近寶媽去上班,一般都是大早上就出門了,直到悉猛舉晚上才下班回家,一整天的時間,孩子都跟奶奶或者外婆在一起,那麼奶奶和外婆就成了孩子最熟悉的人睜碧,孩子有事兒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奶奶和外婆,而不是媽媽。
2、我依賴晚上陪我睡覺的人別小看晚上誰帶孩子睡覺,在這裡最能看到安全感,晚上如果經常是老人帶孩子睡覺,那麼到了睡覺時間,孩子自然而然就回去找奶奶哄著睡覺,而不是找媽媽了。
棉媽支招:現在人生活節奏快,生活壓力也大,如果寶媽白天需要工作,那麼儘量晚上多陪伴孩子,哪怕累點也要孩子跟自己睡覺,這樣孩子就會對媽媽一直熟悉,不會出現陌生感。
另外,老人帶娃,有時候為了哄孩子,會說:知耐媽媽不要你了,跟奶奶(外婆)玩!這樣的話也要儘量少說,畢竟孩子的內心世界很簡單,什麼事兒都容易當真,這樣一來,孩子內心會缺乏安全感。
帶娃真的是個辛苦的差事,但是辛苦幾年,看到孩子一點點長大,何嘗不是一種幸福呢?
你家寶寶是誰在帶呢?
2樓:摘個星星
對於寶寶來說,陪伴他時間長的人就會相對來說更加親一點,因為他不會考慮太多。
3樓:愛小樹苗
這是真的,因為媽媽陪伴的時間如果較長的話,那麼肯定孩子會和媽媽比較親。
4樓:0007使用者
我覺得是的,因為如果說媽媽陪伴孩子的時間比較長的話,那麼肯定兒子會和媽媽比較親。
孩子跟誰親?在寶寶心裡親人排序是這樣的,才不管你是不是親媽
5樓:休究紹
陳女士有乙個4歲的兒子,孩子平時多半和爺爺奶奶住在一起。隨著孩子漸漸長大,陳女士發現自己雖然作為孩子的母親,但是與孩子的關係卻不是最親密的,孩子相處最親密的還是奶奶,這讓陳女士感到不解,通過一段時間的細心觀察,陳女士終於找到了答案。
平時陳女士工作忙,真正陪伴孩子成長的時間很少,孩子更多時候是和奶奶待在一起的,於是無論孩子發生什麼事,陪伴在孩子身邊,給到孩子安全感的是奶奶,而不是媽媽,於是孩子自然也對奶奶產生了依賴感和信任感,願意與奶奶分享自己的心情,這也是孩子為什麼喜歡和奶奶呆在一起的原因。
後來她問兒子,在心裡親人的排序,得知奶奶是第一時,陳女士才明白,其實血緣關係並不能決定親疏關係,人與人說到底還是需要乙個感情培養的過程,只有這樣孩子在心裡才會產生相應的排序。
人說到底是感情動物,寶寶也一樣,孩子除了身上留的血是父母給的外,其餘都是通過自己的主觀感受去獲得親情。誰對孩子好,孩子記住誰更多,自然就更加親近,這都是日後培養的感情決定孩子在心中對親人的排序。
孩子的世界就像一張白紙,認知就很容易受到環境的影響產生自我認知,從小就能夠辨別自己喜歡和不喜歡的人。即使是和有血緣關係的父母在一起,也能夠劃分出自己覺得最親的物件,在孩子與他人相處的過程中,孩子會獲得不同的感受,這些感受就是直接影響孩子與親人親疏關係的重要原因。
1、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
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對孩子來說最直觀的記憶就是眼前人出現的頻率,多花時間陪伴孩子,孩子自然就會對這個人產生長期記憶,從而更加珍惜這樣的感情,自然也會更加接近對方。
2、增強心與心的溝通
和孩子多說話,走進孩子的世界,成為那個最懂孩子的人,孩子便能暢所欲言,更加依賴對方,這樣的相處,能夠促進彼此感情的公升溫,自然也能更好的守護親情和心靈。
3、給孩子心中留下乙個好印象
無論何時何地,孩子都是乙個持續觀察大人的過程,大人的一舉一動,孩子都觀察在眼裡,因而想要獲取孩子的好感度,就必須留給孩子良好的印象,從而更親近孩子。
生活中,血緣關係並不能代表一切,只有真正的關懷和陪伴,才能使彼此的心靈更加靠近。
我是尼莫媽媽 育兒 師,在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不用問,只需要通過哪幾點,就能看得出孩子跟你親不親?
6樓:羊裡個羊個羊
如果你平時陪伴孩子睡覺,那麼孩子自然會跟你比較親,也會比較依賴你。
如果你平時經常陪孩子玩,那麼孩子就會把你當成乙個好朋友,也會跟你比較親近。
7樓:慕斯球球
一般跟你親的孩子,會習慣性地依賴你,會跟你分享自己的喜怒哀樂,遇到自己喜愛的玩具與美食時也會毫不猶豫地拿來與你分享,出門的時候也總喜歡跟著你。
8樓:白珍全全全
平時睡覺的時候孩子會經常摟著你。而且孩子會經常的聯絡你,跟在你的後面,你的所有事情他都想知道。他很關心你。
我的寶寶好像跟我不親,有經驗的媽媽們幫我看看他到底跟誰最親呢
9樓:容尚離
…只有半歲的孩子,這位媽媽就在考慮這樣的問題。對於孩子是不是有些過於的關注了呢?等到她成年了要出嫁了你是個什麼心理呢?及時調整調整你的狀態吧。孩子都是怎麼快樂怎麼來的。
我也不怎麼抱孩子,我也是自己乙個人帶孩子,根本就沒有奶奶爺爺幫忙。一心一意就是為了他,但是隻要看到他的笑臉我就很高興,根本不會想他和誰在一起。有時候實在沒有辦法了把孩子放到我媽那邊然後去辦點事情,心理還想,這下好了,能自由一會了。
女人做了母親眼裡就只有孩子,而忘記了自己的需要,也需要有社交圈,有購物時間,有自己的一點點空間。孩子的成長是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順其自然不是更好麼?為什麼要刻意的去強求她要怎麼樣呢?
看看小巫的《讓孩子自己做主》、尹老師的《好媽媽勝過好老師》。
看到孩子和奶奶爺爺親近自己就不開心了,以後還有面對更多的問題呢,你怎麼辦?平常心一些吧。孩子就是自己的,怎麼能和自己不親呢?
放開點吧。我家寶寶出門的時候見到誰都笑眯眯的,1歲了什麼都不會,就是會笑,這就夠了。誰抱都可以,院子裡面的奶奶見到我們都是搶著傳來傳去的抱,其實這也是孩子的乙個社交啊。
每天能看到孩子沒心沒肺純淨的笑臉心理還有什麼過不去的?
他很快樂,這就夠了。
10樓:愚者思思
付出就有回報,誰付出多,誰對他好,他就跟誰親。跟你不親,一定是你比較忙,跟孩子接觸時間短。孩子就不跟你親了。
11樓:悟楚
可能是你自己想多了吧!只要是你自己帶的小孩跟你肯定都非常親,要是別人帶小的時候可能還真的對你不親,等長大一點就一樣了。
12樓:晁綺煙
經常帶寶寶的人。
寶寶和經常帶他的人最親。
13樓:月半彎
寶寶和誰接確的多就和誰親。
14樓:網友
要是你自己帶的小孩跟你肯定都非常親,要是別人帶小的時候可能還真的對你不親,等長大一點就一樣了。
培養寶寶自主吃飯的黃金期,是在寶寶多大的時候
一般10個月到11個月之間,孩子就可以自主進食了,培養他獨立吃飯的能力就要從小做起。因為這個時候他的手部抓握能力發育還不夠完善,需要慢慢鍛鍊。在寶寶2歲的時候,那個時候寶寶會用手抓東西往嘴巴裡放,這時候就可以有意識將寶寶手裡的東西換成勺子,讓寶寶先把勺子送嘴裡,慢慢培養孩子吃飯的好習慣。培養寶寶自主...
帶寶寶坐火車是怎樣的體驗
有時候人少還好,人多的時候,又很擠,火車的位置又小,如果小寶寶一受刺激突然哭起來,真的就很難控制,整個人都會很煩躁。就我自己的個人親身經歷來說這件事情的話,我覺得帶寶寶坐火車是一種特別特別痛苦的體驗,因為寶寶會哭。帶寶寶坐火車寶寶特別調皮。她一刻都閒不住,總是在火車上蹦來跳去了,你想安靜下來打個盹的...
寶寶在肚子裡趴著怎樣做b超檢查
1,這次系統b超,醫生觀察的重點主要是看孩子的雙頂徑,以及看一下孩子的四肢的長度,再根據長度判斷孩子發育是否正常,孕媽們也好根據孩子的發育情況來決定自己是否需要進補營養。2,在做系統b超的時候,可能會因為孩子姿勢的原因,醫生沒有準確的看清楚孩子四肢的發育情況,遇到這種情況的時候,孕婦媽媽們可以採用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