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灰色的菓實
首先,給孩子立規矩時,訊號要明確。
我們很多家長每天早上催孩子上學,只告訴孩子,「快點,要遲到了?」,什麼是快?怎麼快法?
並沒有對孩子表達出來,也就造成很多孩子每天催促還是匆忙的出門。正確的做法是,需要明確告訴孩子,你需要怎麼做?並明確告訴孩子,這樣做的後果是什麼,最好是這個後果是跟孩子切身利益相關的。
第二,要就事論事,別輕易給孩子貼標籤。
如果父母說些「你能省心點嗎?你從生下來就給我找麻煩」這樣的話會使孩子把自己和壞孩子連線起來,從而喪失信心。也造成小孩的叛逆心理,覺得「既然我生下來就這樣,那我還有什麼要改的?
所以別輕易給孩衡逗子貼標籤,很多時候,孩子就會往你貼的標籤方向發展。
第三,懲罰一定要及時。
6歲之後父母就該讓孩子知道,有些錯誤一旦犯了,那就得受到懲罰。當然也不是為了要懲罰孩子,而是要局逗利用一些教訓讓孩子們記住,犯了錯誤就會得到怎樣的懲罰。但孩子的長期記憶比較差的,所以懲罰一定要及時,讓他們學會長記性,懂得對比行為和代價之間的價值。
早上起床慢到晚上他很可能就忘記了,所以晚上才跟他說實際上效果並不大。正確的做法是,在進行這個事情的時候就告訴孩子不遵守規則的後果。比如吃飯磨嘰桐攔賣,在吃飯之前父母就應該告訴他,多久要吃完,過了這個時間就收碗,吃飯途中再提醒一次。
當然如果小孩做好了,也可以適當表揚孩子或者給點小激勵,強化這個遵守規矩的後果。
2樓:天下繩鏢
其實,有些規範從三歲就開始養成了。三歲懂得規矩了,到七歲就不用費力教育。不過上小學,才七歲左右也不算太晚。
如果孩子在三歲左右沒有立規矩,那就趁現在趕緊立吧。
要讓孩子建立規範,首敬基先大人要做到。
幫助孩子建圓亮立規範,大人不可以居高臨下。
大人要有耐心,孩子就是孩子,不是大人,有些事大人說一遍孩子會忘,慢慢來,彆著急。
能讓孩子亮腔謹自己做的事,只要沒有安全隱患,讓孩子自己去做。相信孩子,讓孩子有成就感。大人不要什麼都代勞、代辦。孩子是要長大的、要離開父母的。
家庭環境很重要。吃飯不看電視、手機、不訓孩子、不多說話;孩子的玩具不要太多,讓孩子學會玩了一種再玩另一種;家裡的學習氛圍要建立,當孩子看到大人在讀書,孩子自然就養成讀書的習慣;讓孩子養成幹家務的習慣。
如何教育孩子有規矩?
3樓:小蜜蜂嗡嗡嗡
1. 樹立榜樣:作為家長,您是孩子最重要的榜樣。展示出您自己有規矩的行為,比如守時、尊重他人和遵守規則,這將對孩子產生積極的影響。
2. 制定明確的規則:和孩子一起制定家庭規則,確保這些規則對他們來說是合理的。規則應該明確、簡潔,並且適合孩子的年齡和發展階段。
3. 解釋規則的重要性:和孩子討論為什麼有規矩是重要的,以及它們對維持秩序、保持安全和促進良好人際關係的作用。幫助他們理解規則背後的原因,以增加他們遵守規則的動機。
4. 建立獎懲機制:液激設定獎勵制度來鼓勵孩子遵守規矩,例如表揚、獎勵或特殊待遇。
同鬧搜襪時,設定適當的懲罰措施來應對違反規則的行為,但要確保懲罰是公正和合理的,並且與違規行為相稱。
5. 一致性和堅持:保持一致性非常重要。遵循規則的期望不應受到時間、情緒或其他因素的影響。確保所有家庭成員都瞭解並遵守規則,堅持執行。
6. 漸進式教育:根據孩子的年齡和能力,逐步引導他們理解和遵守規則。年幼的孩子可能需要更多的指導和提醒,而年長的孩子則可以承擔更多的責任和自我管理。
7. 後果與責任:幫助孩子認識到他們的行為有後果,並鼓勵他們承擔責任。當他們違反規則時,讓他們參與討論後果,並幫助他們找到改正錯誤的方法。
8. 建立良好的溝通和傾聽技巧:與孩子保持開放的溝通,傾聽他們的意見和想法,以及解決問題的方法。讓他們參與規則的制定過程,這樣他們會更漏裂有責任感和參與感。
4樓:飯盒狂神
教育孩子是大事,因此每一位家長都操碎了心,可是家長教育孩子的方式各有不同,有父母教育孩子主要以鼓勵為主,有的父母對孩子嚴加看管,還有父母基本上「散養」孩子,當然也有家長為段戚了孩子的教育,傾其所有,拼命雞娃,總之在教育孩子這件事上,每位父母都有自己的方法和觀點。
這不,湖南出現一對「狠人父母」,懲罰兒子看通宵電視,孩子在沙發上睡著了,夫妻二人輪番將孩子叫醒,這樣的教育方式一下子引起無數人的共鳴,其實這種教育孩子的方法並不少見,甚至很多父母都用類似教育的方法,通過懲罰的手段,讓孩子吸取教訓。
個人認為這對湖南夫妻本意是好的,因為孩子太痴迷看電視了,晚上在外邊玩到八點多,回家後不學習、不洗澡、不睡覺,一直看電視,這樣的習慣是非常不好的,因此才徹底惹怒了父母,於是孩子父母就使出「殺手鐧」,懲罰孩子通宵看電視,讓孩子一次看個夠,那麼這種極端的教育方法有效果嗎?
據孩子媽媽表示暫時還是有效果的,但是不知道能持續多久,由此可以看出,經歷過這次「非人性化」的懲罰,孩子算是長點記性,短期內有點好轉了,可是父母心裡還是沒底,因為這種極端的教育方法只能治標不治本,算不上一次成功的家庭教育,甚至可以認為是一次失敗的教育,因此孩子父母沒有找到問題所在,不能幫助孩子解決痴迷看電視的問題。
另外,這種教育方式往往是傷敵一千自損八百,不是長久之計,得不償失,所以教育孩子,父母仍需耐心一點,幫助孩子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而是狠狠懲罰一次就算了。
還有,如果孩子處於叛逆期,父母看不慣孩子的日常行為,給孩子冷不丁來一次嚴加管教,估計會適得其反,所以說父母教育孩子要像神仿老師教育學生一樣,以說教為主,要讓孩子明白自己這樣做是有問題,對自己不好,這樣孩子才能徹底改正,另外,父母在培養孩子規則意識時,不能隨意打罵,要循序漸進,讓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
當然,為人父母是很難的,有時看到自己的孩子表現很差,內心肯定會產生恨鐵不成鋼的念頭,但是父母也要剋制自己的情緒,不要讓攀比心理衝昏了頭腦,要想辦法幫助孩遊燃纖子去進步。
總之,教育孩子是一項大工程,作為家長要十分用心才行,不能狠狠懲罰一次就完事了。
怎麼讓孩子懂規矩?
5樓:乙隻小肥羊
孩子的社會行為習慣,取決於家長的教育方式。
作為完整的個體,我們長成現在的模樣,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但是,單純談論「社會行為習慣」,則全在家長教育。
孩子懂不懂事」這一點,家長滲擾可能要承擔全部的責任叢梁旦。
為什麼這麼說?
舉個簡單的例子:「愛護環境」這件事。
如果家長出門在外的時候隨便亂渣好扔垃圾,不注重保護環境衛生,那麼孩子自然而然也會形成這種行為習慣。
如果孩子第一次在街上扔了個香蕉皮,家長看到了,卻沒管,那麼孩子還會扔第二次、第三次……某一次被別人看到管了他,孩子還會認為那個人是沒事找事,甚至會理直氣壯地和那個人吵起來。
但是,如果家長愛護環境,在看到孩子第一次亂扔垃圾的時候,教育孩子這樣的行為不對,會破壞環境,還會加重環衛工人的負擔。然後,讓孩子自己將垃圾撿起來放入垃圾桶。這樣的話,孩子自然就會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如何教會孩子懂規矩?
6樓:知曉
根據研究和經驗,懂事的孩子通常具備以下特點:
1. 能夠自控 - 懂事的孩子可以掌控自己的情緒和行為,能夠在不同情境下表現得得體合適。
2. 懂得尊重 - 懂事的孩子善於傾聽別人的意見和感受,尊重別人的權利和自由,遵守社會規則和價值觀念。
4. 具備同理心 - 懂事的孩子能夠體會其他人的感受和需求,願意幫助他人,關心他人的福祉。
家長可以通過以下方式教育孩子:
1. 給予孩子良好的榜樣,從自己的言行舉止中示範懂事的行為。
2. 在孩子發生錯誤或是做得好時,非常明顯含碰凱的指出和表揚,讓孩子知道什麼是正確的和值得去做的。
3. 給孩子關注和尊重,讓孩子知道他們的成長和進步受到父母的重視。
4. 鼓勵孩子成為決策者,讓他們有機會參與做出決策併為他們的決策承擔責任。這將增強孩子的談喚自信,並讓他們學會控制自己的行動。
5. 建立清晰的規則和限制來指導孩子的行為,讓他們知道哪些行為是被允許的,哪些是不被允許的,以及吵配不遵守規則的後果。
怎樣快速教孩子學說話,如何教孩子學正確說話方法
小孩子學說話要慢慢來,不要著急。經常陪他嘮嗑,講故事,聽兒歌,到人多的地方去,多聽別人說健康的話,不知不覺就會說話了。孩子說話不清楚 語言發育遲緩 1.有語言障礙的三四歲的孩子只能發出一些音節,但不能組詞,掌握的詞彙量也很少 2.四五歲的孩子不能用完整的句子去描述所看到的東西或表達願望,語句生澀難懂...
如何教孩子與朋友相處,怎樣教孩子交朋友,與同學友好相處
每乙個孩子從小都要學會與別人相處,這關係著孩子以後的交際能力,也讓孩子學會找到自己朋友的好辦法。只是有很多孩子學不會和朋友相處,那麼父母就要進行適當的教育了。只是該如何教孩子與朋友相處呢?其實很簡單哦!父母帶動孩子 尤其是那類有些內向的孩子,平日裡只是在家裡和自己的父母在一起,這樣的孩子比較的敏感 ...
如何教孩子做有孝心的人,如何教孩子做乙個有孝心的人
這位du知友,如何教孩子zhi做乙個有孝心的人dao 俗話說,要想回他成為什答麼樣的人,自己先成為什麼樣的人。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首先,家長要做好榜樣。而且家長要欣賞並誇獎孩子的每乙個孝順行為,哪怕孩子只是給媽媽了一塊黃瓜,其實生活中許許多多的小事兒都會影響這孩子,比方說孩子在小的時候,總是會跟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