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 蘇臺覽古,求李白詩歌《蘇臺覽古》及鑑賞

2025-04-20 14:40:17 字數 1470 閱讀 1022

求李白詩歌《蘇臺覽古》及鑑賞

1樓:花貓說生活

蘇臺覽古(李白)賞析。

這一首是吳國都城姑蘇臺的懷古之作。姑蘇臺是當年吳王夫差遊樂之所。此詩開頭就寫今日蘇臺的殘破荒涼,緊接楊柳在春天又發新芽,柳色青青,年年如舊,歲歲知頃常新,用不變的景物與變化的人事對照,加深了憑弔古蹟的感慨。

一句之中用兩種不同事物來對比寫出古今盛衰之感,精煉而又自然。次句接寫當前景色,楊柳新綠,船孃閒唱菱歌。而昔日的帝王宮殿,美女笙歌都已化為烏有,只有自西而來的江流上空的明月恆古不變;只有她才照見過吳宮的繁華,見過夫差,西施這樣的人物,可作歷史的見證罷了。

蘇臺一首則重寫今日之荒涼以暗示昔念猛春日之繁華,以今古常新的自然景物襯托變化無常的仔耐人事。可見詩人變化多端的藝術技巧。

李白的越中覽古蘇臺覽古有什麼不同?

2樓:韓琴

表現手法相同點:都用了昔盛今衰的對比手法。

表現手法不同點:《越中覽古》著重在明寫昔日之繁華,以四分之三的篇幅竭力渲染,而以結句寫今日之荒涼抹殺之,轉出主意。《蘇臺覽古》則著重寫今日之荒涼,以暗示、反襯昔日之繁華,以今古常新的自然景物來襯托變幻無常的人事,見出今昔盛衰之感。

相同主題:此兩詩都是覽古之作,抒發古今異變,昔非今比的感慨,以及詩人對人事變化、盛衰無常的感慨,對功名富貴的否定。

這兩首詩都是唐代詩人李白的作品,《越中覽古》全詩原文如下:

越王勾踐破吳歸,義士還鄉盡錦衣。

宮女如花滿春殿,只今惟有鷓鴣飛。

白話文釋義:越王勾踐把吳國滅了之後,戰士們都衣錦還鄉。如花的宮女站滿了宮殿,可惜如今卻只鉛輪枝有幾隻鷓鴣在王城故址上飛了。

蘇臺覽古》全詩原文如下:

舊苑荒臺楊柳新,菱歌清唱不勝春。

只今惟有西江月,曾桐蘆照吳王宮裡人。

白話文釋義:曾經的歌臺,曾經的舞榭,曾經的園林,曾經的宮殿,如今都已經荒廢,只有楊柳葉兒青青,還有那湖中的採菱女在清唱著青春永恆的歌謠。誰還記得吳王夫差的事兒呢?

只有那城西河中的明月,曾經照耀過吳王宮殿,照耀過在宮中燈紅酒綠的人。

蘇臺懷古的賞析(李白那首)

3樓:嘉醉柳儲湘

李白舊苑荒臺楊柳新。

菱歌清唱不勝春。

只今惟有西江月。

曾照吳王宮裡人。

注:蘇臺:姑蘇臺。

賞析】:此詩一上來就寫吳苑的殘破,蘇臺的荒涼,而人事的變化,興廢的無常,自在其中。後面緊接以楊柳在春天又發新芽,柳色青青,年年如舊,歲歲常新,以「新」與「舊」不變,不變的景物與變化的人事,做鮮明的對照,更加深了憑弔古蹟的感慨。

一句之中,以兩種不同的事物來對比,寫出古今盛衰之感,用意遣詞,精練而自然。次句接寫當前景色,而昔日的帝王宮殿,美女笙歌,卻一切都已化為烏有。所以後兩句便點出,只有懸掛在從西方流來的大江上的那輪明月,是亙古不變的;只有她,才照見過吳宮的繁華,看見過象夫差、西施這樣的當時人物,可以做歷史的見證人罷了。

形容李白詩的比喻句?李白哪首詩帶有比喻?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李白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李白 靜夜思 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李白 行路難 其一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李白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李白 望廬山瀑布 棄我去者...

李白 蘇軾的詩題名句 急!!! 20

李白 蘇軾的詩題名句 急!李白三首意境優美的詩歌 望天門山。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望廬山瀑布。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送孟浩然之廣陵。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蘇軾名言 不識廬山真...

李白詩歌賽詩會開場白關於李白詩的開場白急急急急

主持人a 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主持人b 此詩 大氣磅礴,氣勢巨集大。形容得真好!主持人a 白髮三千丈,緣愁似個長。主持人b 比喻巧妙!主持人a 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主持人b 氣魄非凡,天真浪漫!某某,真看不出來啊,原來你還是詩中聖手!主持人a 哎呀!您太過獎了,我多麼希望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