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花月夜》是不是唐詩的頂峰?你怎麼看?

2025-04-20 14:40:17 字數 3642 閱讀 3121

1樓:晴潭朗月

《春江花月夜》是唐朝詩人張若虛的經典作品,這首詩寫出了幽美的景物意境 ,更具柔婉的深情,全篇融入了詩人對宇宙永恆、生命短促的理性思考,被譽為唐詩的頂峰也是當得起的。新月派詩人聞一多先生稱之為「詩中的詩,頂峰上的頂峰」,又說:「在這種詩面前,一切的讚歎是饒舌,幾乎是褻瀆」。

一、《春江花月夜》的寫作手法

全詩緊扣春、江、花、月、夜的背景來寫,而又以月為主體。詩人寓景於情,以明月的生落而起伏曲折,月在一夜之間經歷了公升起──高懸──西斜──落下的過程。在月的照耀下,江水、沙灘、天空、原野、楓樹猜坦輪、花林、飛霜、白去、扁舟、高樓、鏡臺、砧石、長飛的鴻雁、潛躍的魚龍,不眠的思婦以及漂泊的遊子,組成了完整的詩歌形象,展現出一幅充滿人生哲理與生活情趣的畫卷。

二、《春江花月夜》的韻律情調

該詩的韻律節奏饒有特色,詩人灌注在詩中極其悲慨激昂的感情旋律 ,這種旋律既不是哀絲豪竹,也不是急管繁弦,而是像小提琴奏出的小夜曲一樣,含蘊,雋永。詩的內在情感熱烈、深沉,看來卻是自然的、平和的,像脈搏跳動那樣有穗信規律,有節奏。全詩共三十六句,四句一換韻,共換九韻。

以平聲庚韻起首,中間為仄聲霰韻、平聲真韻、仄聲紙韻、平聲尤韻、灰韻、文韻、麻韻,最後以仄聲遇韻結束。

三、《春江花月夜》的創作思路

這首詩的思路是從對春江花月夜美景的描繪到對宇宙和人生的思索,然後表現遊子思婦之情。全詩抒情特點是筆調柔婉,滿含脈脈溫情。

總結: 《春江花月夜》詮釋了詩人對宇宙永恆、生命短促的信胡理性思考,抒寫了真摯動人的離情別緒及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語言清新優美,韻律宛轉悠揚,給人以澄澈空明、清麗自然的感覺,堪稱唐詩中的頂峰。

2樓:寄情以言

我覺得不是,因為敏賀唐詩乙個非常龐大的體系,很難找出一首詩來代表唐詩的巔橋數派峰,畢竟唐詩盛行百年,有不少流派畢輪和偉人,我覺得是不存在所謂頂峰作品的。

3樓:星了

我覺得確實是唐配唸詩的頂峰,因為這個詩篇它的對仗非常的工整,而且句子都是非常飢賣裂的優美的,也可以描繪出一種比較美好的爛閉意境。

4樓:黎昕科普知識小屋

我認為是的,這個詩衝伏歌是非常有才華的,而且還被改編吵橡成**去演,很多的文人都是非常敬佩寫這散碰攜種詩的詩人的。

為什麼說《春江花月夜》是唐詩中的頂峰?

5樓:

聞一多評價這首詩為「詩中的詩,頂峰上的頂峰」。《春江花月夜》在藝術上的成就達到了同類詩中的最高水平。整首詩的意境美到窒息。

在這靜寞幽深的春江花月夜裡,有多少人天各一方,依託拆段茄著月光遙寄思情,而落月的餘輝只能是無可奈何地帶著不能寧靜的情思,把樹影灑滿了漫漫無盡的江邊。

原文。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灩灩隨波千萬裡,何處春江無月明!

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裡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

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

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

白雲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

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

可憐樓燃茄上月徘徊,應照離人妝鏡臺。

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

此時相望不相聞,願逐月華流照君。

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

昨夜閒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

江水流春去欲盡,江潭落月復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霧,碣石瀟湘無限路。

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搖情滿江樹。

翻譯。春江旅察的潮水連線大海,海上的明月和海潮一同生長。江海相通,月光隨著海潮湧進江來,哪一處春江不閃耀著明亮的月光?

江水繞著長滿鮮花的郊野曲折流過,月照林梢好像給它撒上了一層雪珠一樣。月亮流灑著一片銀輝色,空中霜飛不能覺察,江灘上的白沙不能看清,整個宇宙都浸染著融融月光。

江天一色,連一絲微塵也看不見,只有一輪明亮的孤月在空中高懸。江邊什麼人最初見到這輪江月?江月又是哪一年開始照向人間?

人生一代代沒有窮盡,江月一年年總是相似。不知江月等待什麼人,只見長江送走東流水。

白雲一片悠悠飄去,本來就容易使人產生愁思;又是在長著青楓的浦口,更引起人無限的離愁。誰家的遊子乘著一葉扁舟在外漂泊?哪處的婦人因思念遊子而出現在明月樓頭?

那惹人的月光在樓頭徘徊,想必已照到思婦的梳妝檯。

月光照在門簾上,卷也卷不去;照在搗衣砧上,拂了又還來。我們苦苦相望,聽不到你的呼喚,我願隨著月光的流照來到你的身邊。

鴻雁善於長途飛翔,但不能伴著月光飛度而來;魚龍潛躍江心空泛起層層波紋,也難以游到你的面前。昨夜夢中看見閒潭落花,可惜春已過半你還不回家。江水不停地流淌,快要把春天送走,江潭的落月也漸漸向西斜。

斜月沉沉,落入茫茫的海霧之中;地北天南,望不盡山山水水無限的路。不知道今夜有幾。

為什麼說《春江花月夜》在中國古代詩歌史上是巔峰之作?

6樓:街角書屋

春江花月夜》是唐代詩人張若虛所創作的一首長篇歌行,被譽為「以孤篇壓倒全唐」的詩篇之一,其美學價值和藝術成就在中國文學史上佔有重要地位。以下是一些原因:

藝術性:《春江花月夜》的藝術性極高。詩人通過對春、江、花、月、夜五種自然景物的描繪,表現了人生短暫、人世滄桑的深刻感受,以及困團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全詩構思精巧,語言優美,意境深遠,意象鮮明,韻律和諧,具有很高的絕帶審美價值。

意境深遠:《春江花月夜》的意境深遠,詩人通過自然景物的描繪表達了對宇宙永恆和人生無常的深刻感悟,藉助五種自然景物的意象來表現人生的五個階段:少年、青年、中年、老年和死亡。

這種對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對宇宙的巨集觀把握,使得《春江花月夜》成為了一部具有哲學意味的詩篇。

情感真摯:《春江花月夜》的情感真摯,詩人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表達了對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對宇宙的巨集觀把握,表現了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全詩情感深沉,語言樸素,但卻能夠打動讀者的心靈,引起共鳴。

文化內涵:《春江花月夜》所蘊含的文化內涵非常豐富。它不僅融合了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等思想,還體現了唐代社會風貌、文化習俗和審美風格。

這種豐富的文化內涵使汪巨集橘得《春江花月夜》成為了一部具有歷史價值和文化價值的詩篇。

綜上所述,《春江花月夜》之所以被譽為「以孤篇壓倒全唐」的詩篇之一,是因為它在藝術性、意境深遠、情感真摯、文化內涵等方面都具有極高的水準,達到了中國文學史上的巔峰。

為什麼說春江花月夜是一首詩歌的巔峰之作?

7樓:知識傳播佈道者

春江花月夜》之所以被譽為「以孤篇壓倒全唐」的詩篇,是因為它成功地融合了詩歌的三大要素:景、情、理。以下簡單介紹其中的兩點:

景:春江花月夜的景物描寫堪稱一絕,張若虛以細膩的筆觸,描繪了一幅幽美恬靜的春江月夜圖,讓人彷彿身臨其境。尤其是「江潮連海,月共潮生」一句,以江潮、海潮和月潮比喻人生的起伏,給人以深刻的哲理啟示。

情:在春江花月夜中,張若虛不僅僅是描寫景物,更是將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他通過對人生、宇宙的思考,表達了對生命的珍視和對永恆的追求。

詩歌的前四句寫景,後六句抒情,情景交融,表現出深刻的人生哲理和宇宙情懷。

總的來說,《春江花月夜》以其卓越的藝術成就和深刻的人生哲理,成為了中國文學史上的經典之作,也是中國古代詩歌的巔峰之作。

春江花月夜是唐詩還是宋詞春江花月夜是唐詩還是宋詞以及它的簡介

唐詩,明代以後選為唐詩經典篇目,對詩的評價極高。春江花月夜 是中國唐代詩人張若虛的作品。此詩共三十六句,每四句一換韻,以富有生活氣息的清麗之筆,創造性地再現了江南春夜的景色,如同月光照耀下的萬里長江畫卷,同時寄寓著遊子思歸的離別相思之苦。詩篇意境空明,纏綿悱惻,洗淨了六朝宮體的濃脂膩粉,詞清語麗,韻...

春江花月夜《春江花月夜》全詩和詩意

原文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灩灩隨波千萬里,何處春江無月明!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裡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白雲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誰家今...

春江花月夜散文,春江花月夜 散文 1200字

夜色中,江水靜靜的,嗚咽著向天盡頭淌去,漸漸的融入了無邊的黑暗中。剎那間,月伴潮生,世界瞬間明朗起來了。明朗的月,明朗的水,卻自是美的朦朧,美的讓人心疼。置身其中,一絲憂鬱便不知不覺的滲遍周身,無法自拔,也不願自拔。月輕柔的為江披上銀紗,江便高興了,孩子似的,炫耀著躍向前去。水和月,永遠是各自的寵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