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化常識之 五言詩的起源和《古詩十九首》

2025-04-20 19:25:48 字數 3515 閱讀 7178

《古詩十九首》可以看作是漢代五言詩成熟的標誌。()

1樓:愛讀書的呂老師

姿簡古詩十九首》可慧冊伏以看作前攜是漢代五言詩成熟的標誌。()

a.正確。b.錯誤。

正確答案:a

古詩十九首) 哪漢代文人五言詩最高成就的作品是(

2樓:twj懶羊羊

漢代文人五言詩的最高成就《古詩十九首》

漢末較有成就的文人五言詩有秦嘉和徐淑夫婦的《贈答詩》、蔡邕的《翠鳥》、酈炎的《見志詩》、趙壹的《刺世譏邪詩》等。此外,還出現了以《古詩十九首》為代表的無名氏的作品,代表了漢代文人五言詩的最高成就。

標誌著中國文學理論和文學批評建立起完整體系的專著是南北朝時期劉勰撰寫的《文心雕龍》。

文心雕龍》為古代文學理論著作。作者劉勰。成書於南朝齊和帝中興元、二年(501~502)間。

它是中國文學理論批評史上第一部有嚴密體系的﹐「體大而慮周」(章學誠《文史通義‧詩話篇》)的文學理論專著。魏晉時期,中國的文學理論有了很大的發展。到南北朝,逐漸形成繁榮的局面。

文學創作和文學理論批評在其歷史發展中所積累起來的豐富經驗,既為《文心雕龍》的出現準備了條件,也在《文心雕龍》中得到了反映。

3樓:鏡花水月

東漢末年《古詩十九首》代表了漢代五言詩的 最高成就。

為什麼說《古詩十九首》代表了漢代文人五言詩的最高成就?

4樓:網友

1、在內容上,《古詩十九首》寫得最多的是遊子和思婦題材。詩中,呼喊直白而熱烈的相思,傾訴下層知識分子的失意、彷徨、痛苦和傷感,反映劇烈動盪的社會,以及對人的生、死和生存價值作了思考和質疑。

2、在藝術上,《古詩十九首》以文溫以麗、意悲而遠的風格,被譽為「一字千金」。這兩種因素合在一起,加上運用當時新興的五言詩形式,使得《古詩十九首》自《詩經》《楚辭》以來,成為一種新經典,創造出新正規化和新內容。

3、《古詩十九首》中人的覺醒、詩的覺醒,是「人的自覺」的前奏,是「文的自覺」的起始階段。它注重表現人的典型感情,且以淺語道出,正所謂「情真、景真、事真、意真,澄至清,發至情」。

在表達方法和效果上,是一種袒露式的「真情」、白描式的「真景」,是對久違的朋友推心置腹說的「真話」,是性情中人說性情中語。

所謂「真」字,不僅指對場景、事實作客觀、真切的描寫,更是要求詩人精誠所至,真誠從內心流出。《古詩十九首》中的「何不策高足,先據要路津」「晝短苦夜長,何不秉燭遊」「蕩子行不歸,空床難獨守」,均是情真、意真的「不隔之作」。

4、《古詩十九首》對後世五言詩影響巨大。胡應麟《詩藪》舉曹植學《古詩十九首》為例說:「人生不滿百,慼慼少歡娛」,即「生年不滿百,常懷千歲憂」也;「飛觀百餘尺,臨牖御靈軒」,即「兩宮遙相望,雙闕百餘尺」也。

借問嘆者誰?雲是蕩子妻」,即「昔為娼家女,今為蕩子婦」也;「願為比翼鳥,施翮起高翔」,即「思為雙飛燕,銜泥巢君屋」也。子建詩學《十九首》,此類不一,而漢詩自然,魏詩造作,優劣俱見。

宋犖《漫堂說詩》更是感嘆:「阮嗣宗《詠懷》、陳子昂《感遇》、李太白《古風》、韋蘇州《擬古》,皆得《十九首》遺意。」

5、作為「五言冠冕」,《古詩十九首》承襲《詩經》《楚辭》,連線從先秦至唐宋詩歌史的主軸,啟迪建安詩歌新途。從此,「指事造形,窮情寫物,最為詳切」的五言詩,就逐步取代「每苦文繁意少」的四言詩,成為中國詩歌的主流形式。

5樓:莊生夢蝶

《古詩十九首》,組詩名,是樂府古詩文人化的顯著標志。為南朝蕭統從傳世無名氏《古詩》中選錄十九首編入《昭明文選》而成。《古詩十九首》深刻地再現了文人在漢末社會思想大轉變時期,追求的幻滅與沉淪,心靈的覺醒與痛苦。

藝術上語言樸素自然,描寫生動真切,具有天然渾成的藝術風格。同時,《古詩十九首》所抒發的,是人生最基本、最普遍的幾種情感和思緒,令古往今來的讀者常讀常新。

個人理解:由於漢代的文學主要以漢賦為主,詩歌的作品少之又少,而漢賦又以辭藻華美著稱。加之漢賦大多是為成名而作,所以多溢美之詞而少客觀實際。

不求能真實反映心聲,只求有人欣賞,得到器重。而漢末年間,局勢動盪不安,百姓生靈塗炭,正是在這種情況下,誕生了古詩十九首。他們注重現實生活,與漢賦形成鮮明對比,為普通百姓所傳播。

雖然與唐代詩歌相比,還有格式韻律上的侷限,但在當時,堪稱極高的文化成就。

後面純手打,求採納。

6樓:網友

《古詩十九首》最早見於《昭明文選》,內容大至可分為四類:一,遊子思鄉,思婦的痛苦;二,男女想戀之情;三表現文人士大夫的孤芳自賞,懷才不遇;四,反映了一種頹廢心理和一種及時行樂的情緒。

其藝術特色:長於抒情,融情入景,寓景於情。抒情中帶有敘事意味,善於運用比興手法。

如《行行重行行》中「胡馬依北風,越鳥巢南枝」「浮雲蔽白日,遊子不顧返」,語言淺近自然,又異常精煉。如《迢迢牽牛星》中語言的特殊運用,大量使用疊字來表現情感。

文人五言詩是從民間五言詩發展而來的,主要是文人學習樂府民歌中的五言詩創造的新形式。五言詩出現的時間是東漢初年,五言詩所包含的詞和音節比四言句式多,在藝術表現上更靈活和方便,所以大量出現五言詩。東漢時代的早期作家班固開始寫的一首《詠史》五言詩,其後張衡也作五言詩《同聲歌》,這些創作表現出文人五言詩技巧的不斷提高和成熟。

古詩十九首》代表了東漢文人五言詩的最高成就,也標誌著東漢文人五言詩成熟的新階段。

中國古代的五言詩

7樓:alex程子琦

流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

五言詩的起源

8樓:ta0018f染

漢代以前,偶有五言的詩句,《詩經》中就有五言的句子,如《召南·行露》:「誰謂雀無角,何以穿我屋?誰謂女無家,何以速我獄?

但沒有完整的五言詩。五言詩是在兩漢漢族民謠和樂府民歌中首先產生和發展起來的。它作為一種獨立的詩體,大約起源於西漢而在東漢末年趨於成熟。

據《漢書·五行志》和《尹賞傳》所引西漢成帝時歌謠,已為完整的五言形式;東漢時五言歌謠繼續產生,並被採入樂府,其中如《陌上桑》、《江南可採蓮》等,已是比較成熟的五言作品。漢魏六朝時期的詩作,以五言為主。說明五言詩形成於此一時期。

古代本有五言詩起於李陵《與蘇武詩》的說法,但後人多加以否認,如蘇軟題(文選動便說;「李陵、蘇武,五言皆偽。」又有說五言起於《古詩十九首》,也未獲廣泛贊同。大抵五言詩系吸收漢族民歌的形式而成。

秦始皇時的漢族民歌《長城謠》:「生男慎勿舉,生女哺用脯。不見長城下,屍骸相支柱。

就是使用五言。漢代的樂府詩如《江南》、《白頭吟》、《陌上桑》、《孔雀東南飛》等也是五言 。

文人五言詩始於何時,前人的看法頗不一致。舊傳西漢枚乘、李陵、蘇武、班婕妤等人的五言作品,實際上不可靠。今存最早的文人的五言詩當為東漢班固的《詠史》。

鍾嶸《詩品》說它「質木無文」,這說明文人初學五言詩體,技巧還很不熟練。繼作者有張衡《同聲歌》、秦嘉《贈婦詩》、趙壹《疾邪歌》等,表現技巧日趨成熟。東漢末年無名氏《古詩十九首》的出現,標誌著五言詩已經達到成熟階段。

至建安和魏晉南北朝時期,五言詩已「居文詞之要」(鍾嶸《詩品》),成為最盛行的詩體,出現了大批名作。

寫老師的五言絕句,描寫老師的七言詩和五言詩

高清川老師 1 五絕 遠師 唐 白居易 東宮白庶子,南寺遠禪師。何處遙相見,心無一事時。翻譯 東宮白庶子,南禪寺遠禪師。什麼地方遙見面,心無一事的時候。2 五絕 酬問師 唐 劉商 虛空無處所,彷彿似琉璃。詩境何人到,禪心又過詩。翻譯 虛空無處所,彷彿似琉璃。詩境是什麼人到,禪詩心又走過。3 五絕 守...

關於秋天的五言古詩,關於秋天的五言詩

山居bai秋暝 唐 王維du 空山新雨後,zhi天氣晚來秋。明月松dao間照,清泉石上流。專竹喧屬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秋夜曲 唐 王維 桂魄初生秋露微,輕羅已薄未更衣。銀箏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歸。子夜秋歌 唐 李白 長安一片月,萬戶擣衣聲。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何日平胡...

古詩五言四句詩大全,四句的五言詩大全

1 靜夜思來 唐自 李白 bai床前明du月光,疑是地上霜。zhi舉頭望明月,dao低頭思故鄉。2 草 唐 白居易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3 江雪 唐 柳宗元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州蓑笠翁,獨釣寒江雪。4 尋隱者不遇 唐 賈島 松下問童子,言師採藥去。只在此山中,雲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