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漫閱科技
陶器是人類能動地綜合使用自然界的水、火、土、木等物質材料,通過化學變化、改變物理效能而創造出來的現實中並不存在的新產品。
2樓:翦強鄧邁
叫做「鬲」,音li。是一種煮食物的炊具,三隻腳的下面生火。
如果是真的,很值錢。「鑑寶節目」
給出的參考價大約
25萬。
古代的陶器有什麼用途?至少5項
3樓:妞妞
1.作炊器的鼎、罐、甑
2.作飲器的觚,作食器的豆、簋、缽、三足盤3.作盛器用的盆、甕、缸,等
4.(用更早的陶器)作古董
5.裝飾
4樓:寂寞友誼
原始居民製作的陶器的用途:裝粟,裝種子,放食物。
陶器的作用和現代人類的作用一樣,用來裝、盛食物;陶器的廣泛應用讓人類逐步走向了現代文明。
5樓:愛雪楓林
1盛食物
2儲存食物
3 喝水
古代的陶器有什麼用途
6樓:匿名使用者
1.作炊器的鼎、罐、甑
2.作飲器的觚,作食器的豆、簋、缽、三足盤3.作盛器用的盆、甕、缸,等
4.(用更早的陶器)作古董
5.裝飾品
7樓:百度使用者
做酒器,或盛物的器皿
古代的陶器有什麼用?
8樓:動漫的小宇宙
可能是祭祀用,也可能日常生活用,也可能裝飾
9樓:趙建軍
國家用來研究發現古代人的工藝,製作水準,現在就是倒買倒賣掙錢了!
10樓:匿名使用者
具有歷史意義,有收藏價值
11樓:班婉君須赩
1.作炊器的鼎、罐、甑
2.作飲器的觚,作食器的豆、簋、缽、三足盤3.作盛器用的盆、甕、缸,等
4.(用更早的陶器)作古董
5.裝飾品
中國古代陶器的種類有哪些
12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古代陶器的種類有:紅陶 彩陶 黑陶 灰陶 白陶 硬陶 釉陶
紅陶紅陶在中國出現最早,紅陶燒成溫度在900度左右,根據考古發掘資料,黃河流域距今8000千年的裴李崗文化和距今2023年的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時期,都以泥質紅陶和夾砂紅褚陶為主.
彩陶彩陶是用赭、紅、黑和的等色繪飾的陶器.它是在陶器未燒以前就畫在陶坯上,燒成後彩紋固定在器物表面不易脫落.有的在彩繪之前,先塗上一磕白色陶衣,使彩繪節紋之前,先塗上一層白色陶衣,使彩繪花紋更為鮮明.
黑陶出現於龍山文化時期.黑陶的燒成溫度達1000度左右,黑陶有細泥、泥質和夾砂三種,其中以細泥薄壁黑陶製作水平最高,有「黑如漆、薄如紙」的美稱.這種黑陶的陶土經過淘洗 ,輪制,胎壁厚僅0.
5-1公釐,再經打磨,燒成漆黑光亮,有「蛋殼陶」之稱,表現出驚人的技巧,飲譽中外.這時期的黑陶以素面磨光的最多,帶紋飾的較少,有弦紋、劃紋、鏤孔等幾種.
灰陶灰陶在新石器時代早期斐李崗文化遺址中已經出現,仰韶文化、龍山文化時期都有一定數量的灰陶,特別是用於蒸煮的器皿,多為夾砂灰陶.到夏代以灰陶和夾砂陶則佔據主要位置.
白陶白陶是指表裡和胎質都呈白色的一種陶器.它是用瓷土或高嶺土燒製成的,燒成溫度在1000度左右.白陶基本上都是手製,以後也逐步採用泥條盤制和輪制.
白陶器出現於龍山文化晚期,商代為鼎盛時期.商代後期白陶大量發燕尾服,安陽殷墟出土數量最多,並且製作相當精緻.到了西周,由於印紋硬陶器和原始瓷器的較多燒製與使用,白陶器即不再燒造了.
硬陶硬陶的胎質比一般泥質或夾砂陶器細膩堅硬,燒成溫度比一般陶器高,而且在器表又拍印以幾何形圖案為主的紋飾,所以統稱為「印紋硬陶」.西周是印紋硬陶發展的興盛時期,其胎質原料根據化學組成分析,基本接近原始青瓷.因印紋硬陶所用原料含鐵量較高,胎色較深,多呈紫褐、紅褐、黃褐和灰褐色.
商代印紋硬陶在黃河中下游地區和長江中下游地區都有發現.西周至戰國時期印紋硬陶主要盛行於長江中下游地區及南方的福建、台灣、廣東、廣西等地.
釉陶漢代出現了一種在釉料中加入助熔劑——鉛的釉陶,又稱「鉛釉陶」.鉛釉陶的製作成功,是漢代製陶工藝的傑出成就.釉料中加入鉛,可以降低釉的熔點,還可使釉面增加亮度,平正光滑,使鐵、銅著色劑呈現美麗的綠、黃、褐等色,但經綠釉為最多,綠如翡翠,光彩照人.
墓葬中出土的鉛釉陶器表面,有時了現層銀白色光澤,有人誤稱為「銀釉」.根據考古工作者的科學研究發現,「銀釉」形成的原因是由於釉面長期受潮,釉層表面析出多層次的沉積物,在光線的折射下,產生的銀白光澤 .
如何識別古代陶器?
13樓:匿名使用者
這個需要專業的鑑賞知識和技能,不是一兩句話能說清楚的。要是能在這裡說明白,那就到處都是古陶鑑定大師了。給你個建議,去買一本古陶瓷鑑賞之類的書,看一看,然後去地攤按照書上說的對照,或者去文物店裡對照,會對你有很大幫助。
有一本書:《中國古代陶器鑑定》,你看一下目錄,如果覺得可以,去買一本。第一章 古陶器鑑定
1.從造型上鑑定
2.從胎質上鑑定
3.從紋飾上鑑定
4.從釉質上鑑定
5.從彩繪上鑑定
6.從手感上鑑定
7.從聲音上鑑定
8.從款識上鑑定
9.從工藝上鑑定
10.從標準器上鑑定
第二章 新石器時代陶器的鑑定
第一節 從時代背景上鑑定
第二節 早期紅陶鑑定
第三節 仰韶紅陶鑑定
第四節 仰韶彩陶鑑定
第五節 紅山文化陶器鑑定
第六節 龍山文化陶器鑑定
第三章 夏代陶器鑑定
第四章 商代陶器鑑定
第五章 西周陶器鑑定
第六章 東周陶器鑑定
第七章 秦代陶器鑑定
第八章 漢代陶器鑑定
第九章 六朝陶器鑑定
第十章 隋代陶器鑑定
第十一章 唐代陶器鑑定
第十二章 宋代陶器鑑定
第十三章 元明清陶器鑑定
14樓:匿名使用者
鑑定古代陶器,主要是從古代陶器的產地、器型、圖案花紋、製作工藝等入手。其基本原則和方法是:
1.產地每一種古代陶器,都有一定的出土地點和分布範圍。例如,仰韶文化,2023年首次發現於河南省澠池縣的仰韶村而得名,遺址中出土不少非常精美的彩陶器,是新石器時代的藝術明珠。其後考古學家又在黃河流域的陝西、河北、甘肅、青海等地發現類似仰韶文化遺址多處,其中心地區有北首嶺、半坡、廟底溝、西王村四個型別。
因此一提起彩陶,或得著一件彩陶器就會立刻想到它的產地和範圍。在長江中下游一帶的河姆渡文化和山東龍山文化遺址中出土的陶器屬於黑陶,尤其是山東龍山文化和大汶口文化的黑陶,器壁極薄且光滑,有「黑如漆,薄如紙」的美稱。凡遇漆黑光亮的蛋殼陶,肯定是山東龍山文化之物。
幾何印紋硬陶在商代和西周時期就很興盛,春秋和戰國時期仍在繼續發展,盛行於長江中下游地區和福建、台灣、廣東、廣西等地。凡遇胎質比一般陶器堅硬,燒成溫度比較高,叩之能發出金屬聲,器表拍印有幾何紋飾的一些貯盛器的,可以說絕大多數為長江中下游地區的產品。可見,掌握每件陶器的出土地點、分布範圍和流傳的經過等等,對鑑定陶器的時代、真偽和價值都會起很大的作用。
2.器型不同時代有不同的審美標準、生活習慣及技術條件,制約著不同時代陶器的造型。因此,弄清陶器器型產生、發展、演變和消失的歷史,則為古陶器的鑑定提供了可靠的基礎。例如,新石器時代和商周時期鬲十分流行,到了漢代鬲則無影無蹤。
陶鼎和陶鐘等仿銅陶器,流行於戰國和兩漢,到魏晉以後就徹底絕跡了。又如仰韶文化多見平底器,缺乏袋足器、三足器和圈足器,龍山文化恰恰與仰韶文化相反,器型多為三足器、圈足器、袋足器,平底或圓底的盆、缽極為少見。除了掌握每個時代器型產生、發展、演變、消亡的歷史和地區特有的器型外,還要對每件陶器的口沿、腹部、肩部、頸部、底部和柄、耳、系、流、足、鈕、鋬、鼻等細部特徵進行仔細對比研究。
掌握了器型,再結合胎質、花紋、款識、製作工藝方面的特徵進行鑑定,在斷代和辨偽時就不致失之千里。因此,形成準確的器型概念,善於體察各時代器型的不同風貌非常重要。
3.圖案花紋陶器上的紋飾,無論題材內容和表現手法與瓷器、玉器、古硯上的紋飾一樣,都強烈地反映著當時人們的審美觀念和情趣,都有鮮明的時代風格和特點,都可以成為我們鑑定陶器時的參考因素。如商代早、中、晚期的陶器在圖案花紋上都有比較明顯的區別。商代早期陶器多見細繩紋,少見饕餮紋;中期則饕餮紋十分盛行;晚期饕餮紋非常罕見,繩紋又重新興起,但比商周早期的粗。
西周早期的繩紋與商代晚期不同,成組的豎形粗繩紋增多;中期除了繩紋外,又出現了瓦紋(即凹溝紋);晚期素面增多,繩紋較粗,且模糊不清。春秋時期的陶器以素面磨光者為多,並盛行暗紋,繩紋不常見了。部分彩陶下腹部有「十」、「一」、「○」、「丨」、「卐」等花紋符號的,肯定是甘肅臨洮馬家窯的產品,而不是其它仰韶文化的產品。
可見對各時期陶器上圖案花紋的了解和研究,是有助於陶器鑑定的。
4.製作工藝陶器的成型和加工工藝,往往在陶器上留下痕跡。這些痕跡,亦具有一定的時代性和地區特色。如新石器時代的製陶者,初時只會用手捏塑一些簡單的實用器物,因此,器型不可能規整,器壁上常常留有指紋。
後來逐漸摸索出一種新的手工成型方法,即泥條盤築法。其法是先將泥料製成泥條,然後圈起來一層一層地疊上去,並將裡外抹平,製成所需陶器的雛形。如仰韶文化中的小口尖底瓶就是採用這種方法製作的。
在器底的內部都保留有泥條盤旋的痕跡。今天雲南傣族、佤族等少數民族地區,還有採用這種方法製陶的。輪制法是更進一步的製陶工藝。
用輪制法製成的陶器,器型規整,厚薄均勻,器物表面留有圓環狀輪紋。在一些新石器時代的陶器內壁上,可以很清楚地看到這種輪紋。從出土陶器上的輪紋來看,我國新石器時代的輪制裝置,可分為快輪和慢輪兩種形式。
慢輪修整的陶器往往遺有區域性的輪紋,例如仰韶文化的某些陶器上,輪紋大多出現在器口部分,這是慢輪修整口沿留下的重要證據。到了大汶口文化時期,尤其是龍山文化時期,輪制已普遍使用,從器物內外同心輪紋上看,無疑是在快速轉動的快輪上製成的。又如同樣是黑陶,製陶的工藝也不一樣。
河姆渡的原始先民們為了減少泥坯收縮、破裂,而創造性地在泥土中加入炭末。由於加入了黑色的炭末,燒成的陶器便呈現黑色,因此,有人以此為依據而把它叫夾炭黑陶。山東龍山文化和大汶口文化的黑陶,與河姆渡文化的黑陶制法不同,是用摻炭還原焰燒造法制成的。
即入窯後以1000°C左右的高溫焙燒,在燒窯的後期加進適量的水,使窯內產生大量濃煙,煙中的炭粒粘附在器物的表面上,滲入坯體的孔隙,燒成的陶器便呈黑色。以上兩例,說明製作工藝的研究,對決疑辨偽也是非常重要的。
5.胎質陶器和瓷器一樣,都非常重視胎質的研究。分析胎色、胎質的摻和料也是鑑定陶器的方法之一。道理很簡單,一些器物儘管在外形、紋飾上比較相似,但一對比陶胳,就能找出差異。
如商代白陶的胎質和器表裡均呈白色,潔白細膩,質地堅硬。灰陶從胎色上看,中期的陶器有黑皮泥質陶,早期和晚期不見黑皮陶。西周胎質以泥質和夾砂灰陶為主,亦有少量的夾砂紅陶、泥質紅陶和泥質黑陶。
春秋前期的陶器以泥質灰陶為主,但陶質與西周相比較為細膩;後期以泥質和夾砂灰陶為主,但陶質比較粗疏。不看其它的條件,僅從胎質上即可分出商代、西周和春秋前後期的陶器的時代性。
6.文字款識是指刻、劃、印或寫在陶器身上的文字,表明它的時代、窯口、製作者和使用者等等。因此,文字的款識,也是鑑定陶器的依據之一。要注意的是:
不同的時代,書款方法、書體和筆法,以至書款的部位都有所不同,具備文字學知識的人或文字學基礎好的人,利用文字款識來鑑別陶器比較容易,反之,困難比較大。
7.陶器的組合如發現一座墓葬,除可依據陶器風格、墓葬形制等方面進行斷代外,也可對隨葬陶器的組合形式進行斷代。如洛陽地區戰國早中期墓葬最常見的陶器組合是鼎、豆、壺,晚期豆被淘汰,以盆代之而成鼎、盆、壺。但由於戰國時期各諸侯國紛爭稱雄,加上各國歷史傳統不同,各地墓葬出土陶器組合也有一定的差異,因此利用陶器的組合來斷代並不如前面的條件直接,但作為參考條件來看,有時也會起到一些輔助作用。
8、辨色陶器要仔細觀察表面的顏色,各個時代因顏料用法不同,陶器的顏色也不一樣。據有實踐經驗的人講,秦以前陶器以灰色為多,漢代以青色為多,隋以後陶器以白色、綠色為多,元代以灰黑為多,現代陶器以藍色為多。
9.辨鏽真正的古陶器,土鏽與原物粘得很牢,用刀子刮也不容易脫落。偽製的古陶器土鏽粘合得不緊,用指甲也能刮得下來。因此,辨別陶器表面的土鏽、水鏽、土蝕等程度,也是鑑定陶器真偽的乙個重要途徑。
古代陶器為啥有耳環一樣的東西用處是什麼
這種陶器上面就是把手,當然是用來雙手持握陶器的。這種尖底陶器的兩個耳環就是用來穿繩子的,這種陶壺是打水用的,穿上繩子以後扔到水裡,打滿水提上來。因為它是尖底的,所以平時也用繩子掛在牆上。剛才那個人說的全是屁話,為什麼大多是尖底的。我來告訴你。你不要被你腦袋中的現代知識和認知迷惑了。想象一下,在一塊山...
求鑑定,在山裡面挖出來的陶器,但是不知道是什麼年代的,求大師鑑定
別破壞了,趕緊聯絡文物部門,這類陶器不像古玩字畫,青銅玉器,有很高的經濟價值,但是,如果是古陶器,但卻具有很高的文物價值。個人收藏沒多大交流價值。交文物部門吧。求鑑定,在山裡面挖出來的,感覺是陶器,但是不知道是什麼年代的,求大師鑑定!五代時期的陶器,看器型應該是明器!兩晉到南北朝時期,價值不高,研究...
用簡潔的語言說說魯濱孫是如何製造陶器的
魯濱遜製造陶器的過程很艱辛,很慢長,他先費大力氣去找陶土,再把土挖出調合好運回家,做成各種器皿,放烈日下曝晒,在大量的失敗後終於有了成型的器皿。接下來他開始嘗試搭窯燒製陶器,用炭火把器皿燒紅再減火力,燒了一整夜終於燒成三個很好的瓦鍋和兩隻瓦罐雖然談不上美觀,但很堅硬,其中一隻由於沙土被燒融了,還有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