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中名詞做狀語的幾種用法,語文文言文中常有名詞作狀語的用法,狀語是什麼怎麼看出文言文的一句用了名詞作狀語的用法,還有句子成分

2021-03-03 22:40:21 字數 4884 閱讀 5914

1樓:虢卓夷以彤

摘要抄:在現代漢語裡襲,狀語由副詞充當,還可bai以由時間名du詞、能

願動詞、形zhi容詞充當,介詞短語、dao量詞短語和其他一些短語也可做狀語.普通名詞是不能直接修飾謂語做狀語的,而古代漢語普通名詞直接做狀語卻相當普遍.

一、普通名詞做狀語普通名詞做狀語有的表比喻,有的表對人的態度,有的表示處所,有的表示工具、憑藉或方式.1.表示比喻.

這是拿用做狀語的那個名詞所表示的人或事物的行動特徵,來描繪動詞所表示的行動的方式或狀態.例如:(1)少時,一狼逕去,其一·犬坐於前.

《(聊齋志異·狼》)(2)天下·雲集而響應,贏糧而景·從.(賈誼:《過秦論》)(3)豕人·立而啼.

《(左傳·莊公八年》)(4)各·鳥獸·散,猶有得脫歸報天子者.(《漢書·李廣蘇建傳》)簡析:(1)句中「犬」名詞,用做狀語,「犬坐」意思是「像犬一樣坐著」.

(2)句中「雲」用做狀語,「雲集」意思是「像雲一樣聚集起來」;「景」通「影」,「景從」意思是「象影子一樣跟從」.(3)句中的「人」和(4)句中的「鳥獸」跟(1)句中的「犬」用法類似.這種用法修辭的意味非常濃厚.

2.表示對人的態度.這是把動詞賓語所代表的人,當做用做狀語的那個名詞所表示的人或事物來對待.

文言文中名詞做狀語的幾種用法

2樓:匿名使用者

摘要:在現代漢語裡,狀語由副詞充當,還可以由時間名詞、能願動詞、形容詞充當,介詞短語、量詞短語和其他一些短語也可做狀語。普通名詞是不能直接修飾謂語做狀語的,而古代漢語普通名詞直接做狀語卻相當普遍。

一、普通名詞做狀語普通名詞做狀語有的表比喻,有的表對人的態度,有的表示處所,有的表示工具、憑藉或方式。1.表示比喻。

這是拿用做狀語的那個名詞所表示的人或事物的行動特徵,來描繪動詞所表示的行動的方式或狀態。例如:(1)少時,一狼逕去,其一·犬坐於前。

《(聊齋志異·狼》)(2)天下·雲集而響應,贏糧而景·從。(賈誼:《過秦論》)(3)豕人·立而啼。

《(左傳·莊公八年》)(4)各·鳥獸·散,猶有得脫歸報天子者。(《漢書·李廣蘇建傳》)簡析:(1)句中「犬」名詞,用做狀語,「犬坐」意思是「像犬一樣坐著」。

(2)句中「雲」用做狀語,「雲集」意思是「像雲一樣聚集起來」;「景」通「影」,「景從」意思是「象影子一樣跟從」。(3)句中的「人」和(4)句中的「鳥獸」跟(1)句中的「犬」用法類似。這種用法修辭的意味非常濃厚。

2.表示對人的態度。這是把動詞賓語所代表的人,當做用做狀語的那個名詞所表示的人或事物來對待。

語文文言文中常有名詞作狀語的用法,狀語是什麼怎麼看出文言文的一句用了名詞作狀語的用法,還有句子成分?

3樓:匿名使用者

狀語(adverbial)是句子的重要修飾成分。狀語是謂語裡的另乙個附加成分,它附加在謂語中心語的前面,從情況,時間,處所,方式,條件,物件,肯定,否定,範圍和程度等方面對謂語中心進行修飾或限制。在不同的語言中「狀語」有不同的作用。

中文狀語是動詞或形容詞前面的連帶成分,用來修飾、限制動詞或形容詞,表示動作的狀態、方式、時間、處所或程度等;德語狀語修飾動詞、形容詞、副詞或整個句子;英語狀語修飾動詞、形容詞、副詞等的句子成分。

例句:(括號內為狀語) 他(已經)走了。 咱們(北京)見。

歌聲(把王老師)帶入深沉的回憶。 科學(終於以偉大的不可抑制的力量)戰勝了神權。 空(谷)傳響。

狀語常以以下形式出現: 1.副詞、形容詞經常做狀語。

2.表示時間、處所的名詞經常做狀語,一般名詞不做狀語,動詞中除助動詞外很少做狀語。 3.

介詞結構常做狀語。 4.一般狀語緊連在中心詞的前邊,但表示時間、處所、目的的名詞或介詞結構作狀語時,可以放在主語的前邊.

如[在杭州],我們遊覽了西湖美景。 狀語說白了就是修飾動作的詞,也可以理解成修飾謂語的詞。

學習文言文的時候這種名詞作狀語的詞類活用一般有以下幾種情況:

規律一:名詞活用作狀語表示動作行為的狀態,翻譯的時候,需要在那個活用的名詞前加一「像」字。如「檣櫓灰飛煙滅」句中的「灰」與「煙」,「一石頂壁起猶數十丈」(徐巨集祖《遊黃山記》)句中的「壁」,「贏糧而影從」(賈誼《過秦論》)中的「影」,就屬於這種情況。

值得注意的是,有許多成語,如「土崩瓦解」中的「土」與「瓦」、「星羅棋布」中的「星」與「棋」、「蠶食鯨吞」中的「蠶」與「鯨」、「風起雲湧」中的「風」與「雲」,也都屬於名詞活用作狀語表狀態的例子。僅以「土崩瓦解」為例,指出乙個誤區。有人認為「土崩」與「瓦解」均為主謂關係,然後構成了聯合結構。

錯了,因為在成語決不是說「土」與「瓦」怎麼了,而是在比喻某事物像土崩塌瓦破碎一樣徹底崩潰了。

規律二;名詞活用作狀語表示動作行為所涉及的工具與方式,在翻譯時,要在活用的那個名詞前加上乙個介詞「用」。例如「有好事者船載以入」(《黔之驢》)中的「船,「狼速去,不然將杖殺汝」中的「杖」,「市中遊俠兒得佳者而籠養之」(《促織》)中的「籠」,「箕畚運於渤海之尾」(《愚公移山》)中的「箕畚」等,就應該歸入狀語這一種用法。需要指出的是表工具方式的名詞狀語在翻譯時除了可以加介詞之外,還可以時靈活一些,如「余自齊安適臨汝」(《石鐘山記》)句中的「舟行」就應該譯為「乘著小船」再如「事不目見耳聞而臆斷其有無」(《石鐘山記》)中的「目見耳聞」也該譯為「親眼親耳」才是。

規律三:名詞活用作狀語表動作行為的頻率,這一類句中活用的名詞均為時間名詞。在翻譯時比較靈活,可加介詞「每」,也可將那名詞重疊後前邊加「一」,還可譯為「一......比......」等。

比如時間名詞「日」與「月」活用的例子就有「鄉鄰之生日蹙(《捕蛇者說》)」中的「日」(譯為「一天比一天」),「日與北騎相出沒於長淮間」(《指南錄後序》)中「日」(譯為「每天」),「日削月割」(《六國論》)中的「日」「月(譯為「一天天」、「一月月」),「族庖月更刀(《庖丁解牛》)」中的「月」(譯為「每日」)等。再如時間名詞「歲」的活用就有「宮中尚促織之戲」(《促織》)中的「歲」(譯為「每年」),「良庖歲更刀」中的「歲」(也譯為「每年」)等。

規律四:表示動作行為的方位。這一類名詞的特點是均為方位名詞,翻譯時在活用的名詞前加上介詞「向」「到」或者「對」一類介詞。

例子俯拾皆是。如「大江東去」(《念奴嬌·赤壁懷古》),「孔雀東南飛」、「北伐」、「南征、「西行」等,譯時加介詞「向」;「外調」「上訪」等,譯時加「到」,而「外連橫而鬥諸侯」中的「外」、「內惑與鄭秀,外欺於張儀」中的「內」與「外」譯時均得加上介詞「對」。

規律五:表示動作行為的處所,那活用的名詞的特點是均為處所名詞,翻譯時加上介詞「在」或者「從」。如「卒廷見相如」中的「廷」應譯為「在朝廷上」,「秦伯素服郊次」(《崤之戰》)中「郊」也得譯為「在城郊」,「草行露宿」(《指南》錄後序))中的「草」和「露」,需譯為「在草叢中」、「在露天裡」,而「沛公已去,間至軍矣」、「道芷陽間行」兩句中的「間」就應譯為「從小道」了。

規律六:表示對人的態度。翻譯時需加上一串文字:

「像對待......一樣」。如「君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鴻門宴》)中的「兄」,「人皆得以隸使之」(《五人墓碑記》)中的「隸」,「齊將田忌善而客待之」(《史記·孫臏列傳》)中的」客」,就需譯為」像對待兄長一樣,「像對待奴隸一樣」,「像對待賓客一樣」。

規律七:表示動作行為所涉及的情理。翻譯時在活用的名詞前加上「按」、「照」「按照」這一類介詞就可以了。

如下面的例子,「古法」採草藥多用二月八月」(《採草藥》)中的「古法」(譯為「按照古代的方法」),「其輩十三人皆已斬,次至信」(《史記·淮陰侯列傳》)中的「次」(譯為「按次序」),「靈運所未至,理未足怪也」(《雁蕩山》)中的「理」(譯為「照理」)「予分當引決」(《指南錄後序》),中的「分」(譯為「照名分」)等。至於「義不賂秦(《六國論》)」,「義不食周粟」(《史記·伯夷叔齊列傳》)中的「義」若譯為「按照正義」是可以的,但若稍微靈活一點,譯為「堅持正義」似乎更好些。

至於句子成分:句子的組成成分叫句子成分。在句子中,詞與詞之間有一定的組合關係,按照不同的關係,可以把句子分為不同的組成成分。

句子成分由詞或片語充當。漢語: 現代漢語裡一般的句子成分有六種,即主語、謂語、賓語、定語、狀語和補語。

英語:句子的組成部分,包括主語、謂語、賓語、定語、補語、狀語、表語七種

我們學習文言文的時候會有幾種比較特殊的句子成分情況:也就是判斷句 如: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賓語前置:一般都是否定句和疑問句常見此種情況,如:諺曰:「誰為為之,孰令聽之。」 「臣未之聞也」。

謂語前置:(1)表示疑問的句子。如:何哉,爾所謂達者? (2)表示感嘆的句子。如:賢哉,回也!

省略句 被動句等

其實樓主可以去書店買一本語文基礎知識積累 裡面有詳細的解說 明白易懂

「者」字在文言文中有幾種用法

4樓:518姚峰峰

者 zhě

〈助〉(1) 用在表時間的名詞後面,表示停頓昔者,吾舅死於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禮記》

(2) 作為定語後置的標誌

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唐· 韓愈《雜說》

(3) 用於名詞之後,標明語音上的停頓,並引出下文,常表示判斷仁者,天下之表也。--《禮記》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者,語氣助詞,表提頓。)--《列子·湯問》

中有魯人 馮三保者,精技擊。-- 清· 徐珂《清稗類鈔·戰事類》

不知忠義者聖賢家法,其氣浩然,常留天地間。--清· 全祖望《梅花嶺記》

(4) 用在句末表示語氣完畢

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孟子》

(5) 用在句末,與疑問詞相配合表示疑問

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孰為此者?--《老子》

(6) 表示祈使語氣

琴童接下馬者!--《西廂記》

(7) 表示商榷

今漢繼大亂之後,若宜少損 週之文致,用 夏之忠者。--《漢書》

(8) 表示比擬,相當於「...的樣子」

於是公子立自責,似若無所容者。--《史記》

(9) 「者也」兩個語氣詞連用,起加強語氣的作用,語氣重點在最後乙個語氣詞上,「也」在這裡強調了肯定的語氣

舍魚而取熊掌者也。--《孟子·梁惠王上》

希望幫到你 望採納 謝謝 加油

語文文言文中常有名詞作狀語的用法,狀語是什麼怎麼看出文言文的

狀語 adverbial 是句子的重要修飾成分。狀語是謂語裡的另乙個附加成分,它附加在謂語中心語的前面,從情況,時間,處所,方式,條件,物件,肯定,否定,範圍和程度等方面對謂語中心進行修飾或限制。在不同的語言中 狀語 有不同的作用。中文狀語是動詞或形容詞前面的連帶成分,用來修飾 限制動詞或形容詞,表...

文言文中而的用法,文言文中而的用法有幾種

而 1 連詞,相當於現代漢語中複句的各種關係。a 表示並列,又。侶魚蝦而友麋鹿 b 表示修飾,可不譯。順流而東 c 表示承接,就。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d 表示假設,如果。諸君而有意,瞻餘馬首可也 e 表示轉折,但是。後人哀之而不鑒之 f 表示因果,因而。揹負青天而莫之夭閼者 2 助詞,表示語...

文言文中名詞作動詞和名詞作狀語有什麼區別

你可以這樣bai 簡單區分,像什du麼什麼一樣zhi的 相當於形容詞,dao是定語,是用專來修飾名詞的 屬像什麼什麼一樣地 相當於副詞,是狀語,用來修飾動詞或形容詞。大體記住一點,形容詞用來修飾名詞作定語,副詞用來修飾動詞和形容詞作狀語。文言文中名詞作動詞是不是名詞作狀語 不是。名詞做狀語一般起修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