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關於古印傳國玉璽的知識詳細

2021-03-05 09:20:24 字數 3182 閱讀 9286

1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古代的印章藝術的起源及發展

2樓:龍飛鳳舞_炫

傳國璽或傳國玉璽,為中國古代皇帝的信物,由和氏璧雕成。

歷史:秦漢

前221年,秦始皇滅六國統一中國後獲得和氏璧,秦始皇將其琢為傳國玉璽,命李斯丞相在和氏璧上寫「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個蟲鳥篆字,由玉工孫壽刻到上面。秦二世死後,由子嬰把傳世玉璽獻給漢高祖劉邦,授為「漢傳國玉璽」,但此時,璽上的文字卻記為「受命於天,既壽且康」(見《應氏漢官》、《皇甫世紀》)。王莽篡權後,向孝元皇太后逼索玉璽,皇太后大怒,把國璽狠狠砸在地上,摔崩了乙個角,王莽讓人用**鑲補,儘管手藝精巧,但寶璽終究留下缺角之痕。

三國東漢末年各路諸侯討伐董卓時,爆發董卓討伐戰,率先攻入洛陽城的是孫堅。在《吳書》及《山陽公載記》有記載孫堅在入洛陽後,於南甄官井裡找到刻有「受命於天,既壽永昌」的傳國玉璽,更私自收藏起來,後來袁術劫持孫策母親,奪取了玉璽。不過,史學家裴松之引用了《江表傳》案《漢獻帝起居注》、《虞喜志林》,指出當時漢室有六個玉璽,分別是「皇帝之璽」、「皇帝行璽」、「皇帝信璽」、「天子之璽」、「天子行璽」、「天子信璽」,但漢獻帝由河上歸還宮殿時,六個玉璽仍然在宮殿,沒有外流。

另一方面,裴松之指出「漢傳國玉璽」中刻為「受命於天,既壽且康」,但《吳書》卻寫成「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又《三國志·袁術傳》沒有記載袁術擁有傳國玉璽,所以玉璽一直都是在孫家,但到了東吳向西晉投降時,卻只有獻上金璽,而沒有玉璽。所以裴松之不同意這說法,而陳壽、司馬光亦不將此記入《三國志》及《資治通鑑》中。但無論如何,傳國玉璽的確在漢室手中,最後傳給曹魏。

玉璽失蹤

之後玉璽經過西晉、前趙、東晉、宋、南齊、梁、北齊、周、隋,傳到唐朝,至五代十國時失去蹤影。有關玉璽的失蹤之說,現時有三種說法:

後唐末帝李從珂**之時,玉璽便失蹤。

公元946年後晉出帝被遼太宗捕獲之時丟失。

傳國璽是在元順帝手上再度失蹤的,元朝皇室曾有玉璽之記錄。明軍攻入元大都,「俘獲諸王子6人,玉璽兩枚,元成宗玉璽一枚,元朝共11個皇帝,其它皇帝玉璽均沒有繳獲。」 據《二十五史綱鑑》載:

公元2023年5月,明軍橫掃漠北直搗應昌之時,繳獲元順帝出逃所帶到漠北的一批珠寶。其中既沒有元朝的諸帝之玉璽,又沒有傳國璽。由於傳國璽的下落不明,明、清兩朝均沒有傳國璽。

是故明朝開國時,明太祖朱元璋有三件憾事,其中首件就是「少傳國之璽」。

再現明末遼東女真多爾袞出兵蒙古林丹汗部,粟玉太后持此玉璽出迎並投降,次年皇太極據此登極,但該玉璽的真偽長期為人質疑。

3樓:神仙姐姐

您好:1

「傳國玉璽」就材於「和氏之璧」。春秋時

,楚人卞和在山中得一璞玉,獻與厲王。王使玉工辨識,雲為石也。王怒,以欺君罪刖卞和左足。

後武王即位,卞和復獻玉,仍以欺君罪再刖右足。及文王即位,卞和抱玉坐哭於荊山之下。文王遣人問詢,曰:

「吾非悲刖也,悲夫寶玉而題之以石,貞士而名之以誑。」文王使良工剖璞,果得寶玉,因稱和氏璧。威王時,相國昭陽滅越有功,王以此和氏璧賜之。

旋昭陽在水淵畔大宴賓客賞璧,是時有人大呼:「淵中有大魚!」眾人乃離室臨淵觀之,回席後和氏璧竟不翼而飛。

當時疑為門人張儀所竊,於是拘儀而嚴加拷問無果。張儀受此**,懷恨在心,便一氣之下,離楚入魏,再入秦,秦惠文王后元十年(前315),拜為秦相,乃遊說諸國聯秦背齊,復以使節身份入楚,瓦解齊楚聯盟。後拘懷王,克郢都,盡取楚漢中之地,終於得報此仇。

後此璧為趙國太監纓賢所得,旋被趙惠文王據為己有。秦昭王聞之,「遺書趙王,願以十五城請易璧」,當時秦強趙弱,趙王恐獻璧而不得其城,左右為難。藺相如自請奉璧至秦,獻璧後,見秦王無意償城,乃當廷力爭,寧死而不辱使命,並以擲璧相要挾,終致秦王妥協,得以「完璧歸趙」。

4樓:麤犇

[編輯本段]寶物簡介

「傳國玉璽」,又稱「傳國璽」、「傳國寶」,為秦以後歷代帝王相傳之印璽,乃奉秦始皇之命所鐫。其方圓四寸,上紐交五龍,正面刻有李斯所書「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篆字,以作為「皇權神授、正統合法」之信物。嗣後,歷代帝王皆以得此璽為符應,奉若奇珍,國之重器也。

得之則象徵其「受命於天」,失之則表現其「氣數已盡」。凡登大位而無此璽者,則被譏為「白版皇帝」,顯得底氣不足而為世人所輕蔑。由此便促使欲謀大寶之輩你爭我奪,致使該傳國玉璽屢易其主,輾轉於神州赤縣凡2000餘年,忽隱忽現,然終於銷聲匿跡,至今杳無蹤影,輒令人扼腕嘆息。

[編輯本段]歷代流轉

「傳國玉璽」就材於「和氏之璧」。春秋時,楚人卞和在山中得一璞玉,獻與厲王。王使玉工辨識,雲為石也。

王怒,以欺君罪刖卞和左足。後武王即位,卞和復獻玉,仍以欺君罪再刖右足。及文王即位,卞和抱玉坐哭於荊山之下。

文王遣人問詢,曰:「吾非悲刖也,悲夫寶玉而題之以石,貞士而名之以誑。」文王使良工剖璞,果得寶玉,因稱和氏璧。

威王時,相國昭陽滅越有功,王以此和氏璧賜之。旋昭陽在水淵畔大宴賓客賞璧,是時有人大呼:「淵中有大魚!

」眾人乃離室臨淵觀之,回席後和氏璧竟不翼而飛。當時疑為門人張儀所竊,於是拘儀而嚴加拷問無果。張儀受此**,懷恨在心,便一氣之下,離楚入魏,再入秦,秦惠文王后元十年(前315),拜為秦相,乃遊說諸國聯秦背齊,復以使節身份入楚,瓦解齊楚聯盟。

後拘懷王,克郢都,盡取楚漢中之地,終於得報此仇。

後此璧為趙國太監纓賢所得,旋被趙惠文王據為己有。秦昭王聞之,「遺書趙王,願以十五城請易璧」,當時秦強趙弱,趙王恐獻璧而不得其城,左右為難。藺相如自請奉璧至秦,獻璧後,見秦王無意償城,乃當廷力爭,寧死而不辱使命,並以擲璧相要挾,終致秦王妥協,得以「完璧歸趙」。

古代傳國玉璽皇帝印章怎麼辯真假,怎麼避免仿製造假?

5樓:匿名使用者

古玉器學是一門高深的學問,幾句話說不清楚。即使你看書看明白了,碰到實物也會兒犯蒙。總體來說,傳國玉璽的材質都是用上好的玉料製作,碰到雜玉的直接扔了就行。

傳聞中的傳國玉璽是用和氏璧做的,通體潔白,沒有瑕疵,而且已經失傳幾百年。其他朝代使用的傳國玉璽現在都在博物館裡,誰要是說賣你傳國玉璽你可以直接報警。遵循好玉、好雕的原則,應該能買到相對好的東西,但是不可能是傳國玉璽了。

皇帝平時用的的印章大多有史料和內擋可以查,而且基本不會流落民間,碰到的話直接報警。

如何避免買到古印章的仿品,這個就得學習了,看書吧。

6樓:匿名使用者

從秦代一直用到唐代的那個傳國玉璽(和氏璧)已經遺失了,市場上的基本都是假的。

7樓:匿名使用者

古代的就不知道了,但是現在的公章都是必須先在公安局裡開證明,然後才能找人刻章,最後備案才行的。

關於石材的知識,關於石材的種類知識,誰有詳細的資料?

目前市場上常見的石材主要有大理石 花崗岩 水磨石 合成石四種,其中,大理石中又以漢白玉為上品 花崗岩比大理石堅硬 水磨石是以水泥 混凝土等原料鍛壓而成 合成石是以天然石的碎石為原料,加上粘合劑等經加壓 拋光而成。後兩者因為是人工製成,所以強度沒有天然石材高。現今常用的石材種類分為四大類 沉積岩 變質...

關於美髮的知識,美髮的基本理論知識,,,詳細的,,,,

仉茂貢茗雪 對啊!其實上面說的都對的!染髮劑的種類可分為植物性,金屬性,合成性染髮劑 根據色彩又可分為永久性和半永久性兩種! 甕楓蕢元冬 一般染髮品可分為永久性和半永久性兩種!美髮的基本理論知識,詳細的, 寂靜大師 美髮入門修剪與7大剪法 髮式造型主要是通過修剪來完成,修剪要根據髮式要求 頭髮長短 ...

有關「三潭印月」的詩句有哪些,關於三潭印月的古詩

湖山十景 三潭印月 宋 王洧 塔邊分占宿湖船,寶鑑開匳水接天。橫玉叫雲何處起,波心驚覺老龍眠。應天長三潭印月 明 張矩 桂輪逼採,菱沼漾金,潛虯暗動鮫室。水路乍疑霜雪,明眸洗春色。年時事,還記憶。對萬頃 葑痕龜坼。舊遊處,不認三潭,此際曾識。今度湧金樓,素練縈窗,頻照庾侯席。自與影娥人約,移舟弄空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