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和西方傳統建築的差異有哪些中西方建築的對比有什麼異同之處?

2021-03-05 23:28:38 字數 4984 閱讀 9987

1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和西方的傳統建築藝術有許多重大的差異,它們主要是由中西民族在倫理觀念、心理氣質、宗教意識、傳統文化、術趣味等諸多方面的不同所造成的。分析這些差異,對於如何了解和欣賞中西建築加深理解中西其他藝術有著重要的作用本文只就中西民族在宗教觀念、傳統文化和藝術趣味上的不同談談他們在建築藝術上的反映。中西傳統建築的藝術氣質,

在宗教建築方面體現得較為突出。古埃及的君主利用宗教的神秘來統治國家,因此,宗教對埃及藝術和建築產生了重要影響。埃及人堅信人死後還能復活,這種對死亡的認識促使歷代法老把大量精力花在建築陵墓和廟宇上。

金字塔和神廟建築非常巨大,龐大的體積和重量,給人以精神壓力,讓人心中產生巨大恐懼和壓抑。尤其是著名建築卡納克神廟,它有直徑3.5公尺的圓柱134根高達21公尺,全部是石質的。神廟是王權神化的集中體現。

希臘人在對神的信仰上不遜於埃及人。希臘神話是希臘藝術的土壤,希臘人幾乎把每一種自然現象都解釋為神的作用,賦予神以人的面貌、性格和思想情感多神教的信仰左右著希臘人的社會生活,神廟就是城邦的象徵。在建築上創立了多利安、愛奧尼、科林斯三種石柱式風格。

這三種形式在古代西方建築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古羅馬人也接受了這一概念,所以古希臘和古羅馬人在建築上留下的最重要的作品就是神廟。 中世紀的歐洲,人們又被**教更濃的神學所籠罩。教堂作為城市的標誌,是城市繁榮和力量的象徵。

「這一時期的人民都是狂熱的宗教信徒,甚至統治者都不例外,唯一的知識就是背誦禁欲主義信條和聖經詞句。這時期的藝術具有濃厚的宗教色彩,充當上帝與教會代言人的角色。」拜占庭式、羅馬式、哥德式教堂就是這一社會現實最好的建築體現。

所以,反映神權的宗教建築在歐洲建築史中長期佔據著主流地位。歐洲的教堂多用石頭建造,著名的教堂工程都十分巨大,經常要經歷十幾年或上百年的時間才能建成。

西方的宗教建築重在外現人心中的宗教激情,把人內心中的迷惘和狂熱、幻想和茫然都化成實在的視覺形象,借助這形象進一步把人的情感推向更高的境界。除希臘神廟外,西方宗教建築都浸泡在沸騰 的激情中,超凡的巨大尺度,強烈的空間對比,神秘的光影變幻,配以雕刻的體形,激情飛揚的動勢。這些在埃及、拜占庭、羅馬、哥特、巴洛克的神廟和教堂甚至於現代建築(如巴黎近郊的勒·西蘭的聖母教堂1922-1923)④中都可以找到大量的例證。

即使是文藝復興和古典主義時期的教堂也不能完全擺脫這種建築結構。儘管有不同程度上的差別,但它們在表達宗教的非理性這一方面是共同的,其作用都在於通過建築藝術來感染人的理性,強迫人們跟隨傳教士走向彼岸。

這種特點在哥德式教堂中表現得尤其突出,那垂直向上飛騰的動勢最為迷人,又尖又高的群塔,瘦骨嶙峋的筆直束柱,袒露的骨架結構,飛拱尖券,彩色玻璃透過來的富於變化的彩色光線使人產生一種騰空而起、飛向天國的神秘宗教情感,似乎人們的靈魂也隨之公升騰,一直公升到上帝的腳下。

而中國社會發展史決定了中國建築藝術要沿著自己的道路發展。

中國社會發展的初級階段——奴隸社會,統治者為保其地位的永恆,產生了一系列的統治思想:「天」、「禮」、「孝」思想,並以這種思想教育後代。知識只能在統治階層中傳播,藉以維持和鞏固他們的統治。

而所謂宗教活動多依民間傳說中的鬼神、天、地以及奇形怪獸和巫師占卜祭祀等為主要內容。所以至卜、史、巫、祝這些所謂的文化官也是統治者政權利益的維護者。這時期沒有固定化的神形和為之而產生的學說。

從奴隸社會發展到長達兩千多年之久的封建社會裡,中國建築始終是以反映皇權的宮殿建築為主流的。「神」在中國只不過是烘托皇權的乙個工具而已。除東漢時由張道陵附會老子的「道德經」和莊子的「南華經」而創立的道教為我國土生土長外,佛教、**教、伊斯蘭教等均為舶來文化。

佛教是東漢時期由印度傳入我國並發揚光大。伊斯蘭教是七世紀中葉由中亞阿拉伯地區傳入我國,但其散布地域在我國西北少數民族地區,對中原文化影響不大。**教則在元、明時期由歐洲傳入我國。

因此,在我國長達幾千年的正統思想基本以儒學為基礎。

我國宗教建築和西方宗教建築大有不同,它從來沒有過分地陷入神學的激動和接受超人性的迷狂,而是要求一種精神的寧靜和平安。道教認為煉氣,服食丹藥是公升仙途徑,其建築多在深山壁谷之中。如道教勝地武當山主峰1612公尺,建有紫霄宮、太清宮、玉虛宮。

禪宗主張在個人的內心中去尋求解脫,深山養息、面壁打坐、尋找平和寧靜。著名的五台山、普陀山、九華山、峨眉山合稱我國佛教四大名山。山澗古剎隱現,林海梵語吟吟,雲霧香火裊裊,寺在山中彷彿就是一幅畫卷。

「剎」是梵語音譯,既可指佛國,也可指佛寺。中國的佛寺本身就是佛國精神的象徵或淨土的縮影。人們在這裡應該尋求到安全,體驗到解脫,一切都應該是普通人性所能夠理解的。

秦磚漢瓦、柱、梁、額、桁、枋、拱、椽的交織網路構成建築。中國的宗教建築相比民用建築來說是巨集偉瑰麗的,但相對於代表皇權的建築而言,始終處於從屬地位。在都城,它沒有超過皇宮,在郡縣,沒有超過王府和衙署。

我國的佛寺建築實際就是世俗住宅的擴大或宮殿的縮小。

佛教紀念建築物——佛塔,也充滿著世俗的情感,他雖具有高聳的形體,但卻不像哥德式尖塔那樣一味強調公升騰,那層層塔簷削弱了垂直的動勢,彷彿公升騰中時時回顧大地。中國佛塔也是世俗建築樓閣的仿造。 中國建築具有明顯的保守性,從技術上受到嚴重限制,使中國建築幾千年來一直滿足於木質結構體系,不能有更大的突破。

由於材料的受力程度和尺寸的限制,木質結構不善於建造大尺度的、結構複雜和較大的、內部空間有豐富變化的建築單位。比起石材結構來,木質結構易建造。中國的都城,城中的宮殿可以在幾年或十幾年內就基本建成,在中國沒有西方經常可以遇到的非要上百年才能建成的石材教堂。

易見到效果的木質結構建築,其形象和風格已滿足了中國人的需要。木質結構的長期使用也使得這種體系的建築藝術得到淋漓盡致的發揮,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而木質結構建築藝術的特點在於群體布局上。

因此,欣賞中國傳統建築的美,應著重品察群體美,它蘊含在群內的單體和單體之間,單體和院落之間,院落和院落之間形象的對比協調,位置的呼應襯托,全群輪廓的高低起伏,平面的迂迴曲折,空間系列的推進和轉換以及意境氛圍的隱現變化,高潮的托出和消解等之中。

就建築單體形勢而言,中國建築也頗不同於西方只注重外在形象的奇詭新巧、眩人耳目,而更多的存在於體、面、線、點的有機組合所顯示的整體和區域性之間的關係,賦予的和諧、寧靜及韻味。

總的來說,中國建築在氣質上更重精神,重意境,西方建築重物質,重外觀。前者是群體的統一,內在而含蓄;後者是單體的突出,外在而暴露。這個區別,或可以從另一角度解讀中國人和西方人的藝術趣味之不同,簡言之:

前者具有「繪畫」之美,而後者更多的帶有「雕刻」的意味。

2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傳統建築主要以木結構為主,當然這也是東亞國家的傳統建築風格。而西方國家的傳統建築這一大理石建築為代表的磚石結構。也跟文化差異有關,因為中國傳統建築大都講究風水格局。

3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喜歡使用磚瓦,西方喜歡使用石頭材料。

中西方建築的對比有什麼異同之處?

4樓:匿名使用者

中西方建築結構差異的比較:

1、建築材料上的差異

中西方傳統建築材料有3種:土、木、石,中國傳統建築材料以木為主,西方的建築材料則更多的是以石為主,中國人是將石與土用於建造基座和牆體,西方人則是將木用於屋頂上,這就使得中西方建築有著各自不同的特點,也表達著不同的情感,中國的建築更多的是表現出一種人自己的情感,西方的建築則是一種上帝神靈的情感,偏向與宗教方面的。

西方的石製建築一般是縱向發展,直指上蒼的。這樣一來,能否將高密度的石製屋頂擎入雲霄,便 成為建築藝術的關鍵所在,而執行這一任務的柱子 也便成了關鍵中的關鍵。所以,西方建築的「基本詞彙」是柱子,即那些垂直向上、頂天立地的石頭。

如果說柱子是西方建築藝術的「基本詞彙」,那麼屋頂則是其「主要句式」。屋頂的不同,導致了其風格類 型上的差異,如希臘式、羅馬式、拜占廷式、哥特 式、巴洛克式等等。

中國古代的木製建築以斗拱為「基本詞彙」。所謂斗拱,是將屋簷托起的交疊的曲木,它可以將縱向的力量向橫向拓展,從而構造出多種多樣的飛 簷。同西方建築的屋頂一樣,作為中國古代建築的「主要句 式」,飛簷也有許多態別,或低垂,或平直,或上挑。

其不同的形式製造出不同的藝術效果,或輕靈,或樸實,或威 嚴。不僅亭、臺、樓、閣都要用飛簷來標明自己的身份,表達自己的情感,而且飛簷的高低、長短往往會成為建築 設計的難點和要點。正所謂「增之一分則太長,減之一分則 太短」,飛簷的設計必須恰到好處才能顯得輕靈而不輕佻, 樸實而不機械,威嚴而不呆板。

2、建築結構上的差異

中國傳統建築結構具有以下3個特點:第一是講究對稱的藝術效果;第二是以木材為主要的構架;第三是獨特的個體造型。西方的建築並不著力與追求建築的結構美,而更追求建築的雕塑美,西方建築中最多的就是石柱與走廊,這抽象的表現了人體美。

3、建築價值觀念上的差異

中國的建築具有強烈的繪畫效果,注重意境美的營造,不太注重建築的造型和透視效果,但往往更加注重建築群在空間上的那種透視效果,這樣可以給人一種延伸、曲徑通幽的感覺,包含著中華民族傳統的含蓄美以及追求和諧的心態。西方建築相較於中國傳統建築,便更加傾向於造型的雕塑化,重視建築整體與區域性的和諧與統一。

4.建築的發展的差異

從建築發展過程看,中國建築是保守的。中國的建築形式和所用的材料2023年不變。與中國不同,西方建築 經常求變,其結構和材料演變得比較急劇。

從希臘雅典衛城上出現的第一批神廟起到今天已經2500餘年了,期間整個歐洲古代的建築形態不斷演進、躍變著。從古希臘古典柱式到 古羅馬的拱券、穹窿頂技術,從哥特建築的尖券,十字拱和 飛扶壁技術到歐洲文藝復興時代的羅馬聖彼得大教堂,無論 從形象、比例、裝飾和空間布局,都發生了很大變化。這反映了西方人,敢於獨闢蹊徑,勇於創新的精神。

5.建築空間布局的差異

從建築的空間布局來看,中國建築是封閉的群體的空間格局,在地面平面鋪開。中國無論何種建築,從住宅到宮殿,幾乎都是乙個格局,類似於「四合院」模式。中國建築的美又是一種「集體」的美。

例如; 北京明清宮殿,明十三陵,曲阜孔廟即是以重重院 落相套而構成規模巨大的建築群,各種建築前後左 右有主有賓合乎規律地排列著,體現了中國古代社 會結構形態的內向性特徵,宗法思想和禮教制度。與中國相反,西方建築是開放的單體的空間格局向 高空發展。採用「體量」的向上擴充套件和垂直疊加,由 巨大而富於變化的形體,形成巍然聳立、雄偉壯觀 的整體。

而且,從古希臘古羅馬的城邦開始,就廣 泛地使用柱廊、門窗,增加資訊交流及透明度,以 外部空間來包圍建築,以突出建築的實體形象。這 與西方人很早就經常通過海上往來互相交往及社會 內部實行奴隸民主制有關。古希臘的外向型性格和 科學民主的精神不僅影響了古羅馬,還影響了整個 西方世界。

關於中國傳統建築物的書籍有哪些,與中國傳統建築有關的書籍

北宋李誡的 營造法式 是中國古代土木建築的法典。梁思成是近代著名的研究古代建築的學者,可以看看他的書,有一本書叫做 凝凍的 裡面收錄了他關於古代建築及建築保護 規劃的著作,可以去搜尋。與中國傳統建築有關的書籍 中國建築 copy 史 潘西谷 中 bai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中國古代du建築史zhi 潘西...

外國建築對當今設計風格的影響,中西方傳統建築設計對中國現代建築的影響。中國將來的建築發展趨勢

歐洲建築樣式進入中國的過程 由於宗教在歐洲世界的特殊地位,中西文化大規模交流也首先從這些傳教士開始,特別是明朝末年的利瑪竇,他與我國的大科學家徐光啟合作把許多代表西方先進文化科技的書籍翻譯成中文,除了科技外,他還大量的把古羅馬的建築書籍引入中國 在他之後更多的傳教士湧入中國,他們為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做...

中西方園林風格差異中西方園林的差異有哪些?

園林的概念隨著社會歷史和人類知識的發展而變化的。不同歷史發展階段有著不同的內容和適用範圍,不同國家和地區的界定也不完全一樣。歷史上,園林在中國古籍裡根據不同的性質也稱作園 囿 亭 庭園 園池 山池 池館 別業 山莊等。英美各國則稱之為garden,park,landscape,它們的性質 規模雖不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