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雲,非知之難,行之惟難非行之難,終之斯難。的出處

2021-03-06 04:36:24 字數 5530 閱讀 8344

1樓:匿名使用者

非知之難,

行之惟難;非行之難,終之斯難」出自魏徵《十漸不克終疏》,希望唐太宗能以此自省自勉,保持在位之初的執政風格。年青幹部同樣當以「非知之難,行之惟難;非行之難,終之斯難」為工作座右銘,不僅博覽叢書,更要理論聯絡實際,勇於實踐,善於行動;做事不可虎頭蛇尾,而要持之以恆,慎始敬終。只有這樣年青幹部才能大有作為,有所成就。

「非知之難,行之惟難」強調知行合一。年青幹部要擺正姿態,注重學習,善於學習,讓學習成為一種生活方式,從而提高履職能力,勝任崗位要求。同時,還要向班子裡其他同志學習工作方法、領導藝術;向老同志和基層同志學習,學習他們的優良作風、豐富經驗與奉獻精神。

工作方法、履職能力,更重要的是在實踐中學習積累。年輕幹部一定要有很強的爭先意識,勇挑重擔、勇於任事,做到面對問題不迴避、不推託,面對困難衝在前、敢迎戰,在基層工作中理論聯絡實際,想問題、作決策、辦事情,從群眾的立場出發,多幹一些利民惠民的實事好事,多幹一些群眾期盼的急事難事,真正做到敢擔當、有激情、能負重、能辦事、辦好事,真正做到知行合一。「非行之難,終之斯難」 強調慎始敬終。

年輕幹部要求真務實、力戒浮躁、持之以恆。對於年輕幹部而言,腳踏實地、求真務實是進步的階梯,心浮氣躁、急功近利是成長的陷阱。年輕幹部一定要嚴格要求自己,一步乙個腳印,踏踏實實地做人做事,持之以恆的保持良好的工作作風,保持不計名利、甘於奉獻的高尚品格。

要說實話、辦實事、求實效,切不可搞「形象工程」、「政績工程」。對自己負責的工作,要親自抓操作、抓督查,確保落地有聲、見到實效。「行」比「知」難,但「行」而「終之」更難。

年輕幹部當敢為人先、知行合

一、慎始敬終,努力踐行執政理念,爭取有所作為。

2樓:輝芊騎溫綸

非知之難,行之惟難;非行之難,終之斯難。

[出處]

唐吳兢《貞觀政要慎終》魏徵上疏

[注釋]

惟,只有

[意譯]

了解它並不困難,困難的是去做;去做也並不困難,困難的是善始善終。

[評析]

這句話中知、行、終三者是遞進的關係,強調的重點在「終」。《詩經》中有「靡不有初,鮮克有終」的句子,強調的內容與此相近。望採納

人之雲,非知之難,行之惟難;非行之難,終之斯難,這句話是誰說的?

3樓:追隨_清風

吳兢《貞觀政要•慎終》,剛說錯了,開頭和李世民的那句有點像。

李世民《帝範》人有雲,非知之難,惟行之不易;行之可勉,惟終實難。

"非知之難,行之惟難;非行之難,終之斯難"是什麼意思?

4樓:匿名使用者

並不是說懂得某個道理就是難得的,而真正難得的是在實踐中運用這個道理;也並不是說會運用某種理論就是最難得的,最難得的是能有恆心在能這條路上走到盡頭。

「非知之難,行之惟難;非行之難,終之斯難」這句話出自**?

5樓:端莊的阿宅

[出處] 唐吳兢《貞觀政要慎終》魏徵上疏 [注釋] 惟,只有 [意譯] 了解它並不困難,困難的是去做;去做也並不困難,困難的是善始善終。

[評析] 這句話中知、行、終三者是遞進的關係,強調的重點在「終」。

《詩經》中有「靡不有初,鮮克有終」的句子,強調的內容與此相近。

吳兢(670—749),汴州浚儀(今河南開封)人。武周時入史館,修國史,遷右拾遺內供奉。唐中宗時,改右補闕,累遷起居郎,水部郎中。

唐玄宗時,為諫議大夫,修文館學士,衛尉少卿兼修國史,太子左庶子,也曾任台、洪、饒、蘄等州刺史,加銀青光祿大夫,遷相州,封長垣縣子,後改鄴郡太守,回京又任恆王傅。與同時代其他**相比,吳兢的仕途還是較為順暢的,沒有大起大落。居史館任職30餘年,以敘事簡練、奮筆直書見稱。

曾認為粱、陳、齊、周、隋五代史繁雜;乃別撰《粱史》、《齊史》、《陳史》各10卷、《隋史》20卷。卒後。由其子呈上其未定稿《唐史》80餘卷,世稱「良史」。

曾從事官府藏書的整理、國家書目的編制工作。開元中,詔馬懷素領校圖書,馬懷素奏用元行衝、齊翰、吳兢、韋述等26人同在秘閣詳錄四部書,開元九年(721)共同編成國家圖書總目《群書四部錄》200卷,由元行衝奏上。家收藏圖書甚富,編撰有《吳氏西齋書目》1卷,著錄圖書13 468卷,該書目影響頗大。

所藏之書在他去世前後,贈送給外孫蔣乂。編著有《樂府古體要解》、《唐春秋》、《唐書備闕記》、《太宗勳史》、《睿宗實錄》、《中宗實錄》、《貞觀政要》、《則天實錄》、《唐高宗實錄》(與劉知己合撰)等,僅《貞觀政要》傳於今。

《貞觀政要》是一部政論性的歷史文獻,唐史學家吳兢撰,共有十卷,分四十篇。此書以君臣對答的方式,分類編撰貞觀年間唐太宗和身邊大臣魏徵、王圭、房玄齡、杜如晦、虞世南、褚遂良、溫彥博、劉洎、馬周、戴冑、孔穎達、岑文字、姚思廉等四十五人的政論,使後人能夠遵循前人的經驗,以古為鏡,擇善而從。可能因為同為諫臣的緣故,魏徵在此書中佔據了重要的地位;吳兢完成此書之後曾經上呈給當時的皇帝唐玄宗,不料非但沒有得到讚賞,反而因此書被貶官。

書中提出了「君依於國,國依於民」的重民思想,「務實求治、與民休息、重視農業、發展生產」的施政方針,用人惟賢才的主張,廣開言路的開明措施,尊儒重教的文化政策,仁德先行、省刑慎罰的統治策略,以及儉約慎行、善始慎終的人格要求。

「非知之難也,惟行之艱也」是什麼意思?

6樓:匿名使用者

解釋:不是知道難,是做起來難。

出自魏徵的《十漸

不克終疏》

下一句是「非行之難,終之斯難」

《十漸不克終疏》是唐代政論家魏徵所寫的一篇文章,文章列舉了唐太宗執政初到當前為政態度的十個變化以此警醒統治者要居安思危。

十漸不克終疏

臣觀自古帝王受圖定鼎,皆欲傳之萬代,貽厥孫謀,故其垂拱巖廊,布政天下,其語道也必先淳樸而抑浮華,其論人也必貴忠良而鄙邪佞,言制度也則絕奢靡而崇儉約,談物產也則重谷帛而賤珍奇。然受命之初,皆遵之以成治;稍安之後,多反之而敗俗。其故何哉?

豈不以居萬乘之尊,有四海之富,出言而莫己逆,所為而人必從,公道溺於私情,禮節虧于嗜欲故也?語曰:「非知之難,行之惟難;非行之難,終之斯難。

」所言信矣。

伏惟陛下,年甫弱冠,大拯橫流,削平区宇,肇開帝業。貞觀之初,時方克壯,抑損嗜欲,躬行節儉,內外康寧,遂臻至治。**則湯、武不足方;語德則堯、舜未為遠。

臣自抉居左右,十有餘年,每侍帷幄,屢奉明旨。常許仁義之道,守之而不失;儉約之志,終始而不渝。一言興邦,斯之謂也。

德音在耳,敢忘之乎?而頃年已來,稍乖曩志,敦樸之理,漸不克終。謹以所聞,列之如左:

陛下貞觀之初,無為無慾,清靜之化,遠被遐荒。考之於今,其風漸墮,聽言則遠超於上聖,論事則未逾於中主。何以言之?

漢文、晉武俱非上哲,漢文辭千里之馬,晉武焚雉頭之裘。今則求駿馬於萬里,市珍奇於域外,取怪於道路,見輕於戎狄,此其漸不克終,一也。

昔子貢問理人於孔子,孔子曰:「懍乎若配索之馭六馬。」子貢曰:

「何其畏哉?」子曰:「不以道導之,則吾讎也,若何其無畏纂?

」故《書》曰:「民惟邦本,本固邦寧。」為人上者奈何不敬?

陛下貞觀之始,視人如傷的,恤其勤勞,愛民猶子,每存簡約,無所營為。頃年已來,意在奢縱,忽忘卑儉,輕用人力,乃云:「百姓無事則驕逸,勞役則易使。

」自古以來,未有百姓逸樂而致傾敗者也,何有逆畏其驕逸,而故欲勞役者哉?恐非興邦之至言,豈安人之長算?此其漸不克終,二也。

陛下貞觀之初,損己以利物,至於今日,縱慾以勞人,卑儉之跡歲改,驕侈之情日異。雖憂人之言不絕於口,而樂身之事實切於心。或時欲有所營,慮人致諫,乃云:

「若不為此,不便我身。」人臣之情,何可復爭?此直意在杜諫者之口,豈日擇善而行者乎?

此其漸不克終,三也。

立身成敗,在於所染們,蘭芷鮑魚,與之俱化,慎乎所習,不可不思。陛下貞觀之初,砥礪名節,不私於物,唯善是與,親愛君子,疏斥小人,今則不然,輕褻小人,禮重君子。重君子也,敬而遠之;輕小人也,狎而近之巧。

近之則不見其非,遠之則莫知其是。莫知其是,則不問而自疏,不見其非,則有時而自暱。暱近小人,非致理之道;疏遠君子,豈興邦之義?

此其漸不克終,四也。

《書》曰:「不作無益害有益,功乃成;不貴異物賤用物,人乃足。犬馬非其土性不畜,珍禽奇獸弗育於國。

」陛下貞觀之初,動遵堯、舜,捐金抵璧,反朴還淳。頃年以來,好尚奇異,難得之貨,無運不臻;珍玩之作,無時能止。上好奢靡而望下敦樸,未之有也。

末作滋興,而求豐實,其不可得亦已明矣。此其漸不克終,五也。

貞觀之初,求賢如渴,善人所舉,信而任之,取其所長,恒恐不及。近歲已來,由心好噁弘,或從善舉而用之,要或一人毀而棄之,或積年任而用之,或一朝疑而遠之。夫行有素履,事有成跡,所毀之人,未必可信於所舉;積年之行,不應頓失於一朝。

君子之懷,蹈仁義而弘大德,小人之性,好讒佞以為身謀,陛下不審察其根源,而輕為之減否,是使守道者日疏,幹求者日進,所以人思苟免,莫能盡力。此其漸不克終,六也。

陛下初登大位,高居深視,事惟清靜,心無嗜欲,內除畢弋之物,外絕畋獵之源。數載之後,不能固志,雖無十旬之逸,或過三驅之禮,遂使盤遊之娛,見譏於百姓,鷹犬之貢,遠及於四夷。或時教習之處,道路遙遠,侵晨而出,入夜方還,以馳騁為歡,莫慮不虞之變,事之不測,其可救乎?

此其漸不克終,七也。

孔子曰:「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然則君之待臣,義不可薄。

陛下初踐大位,敬以接下,君恩下流,臣情上達,鹹思竭力,心無所隱。頃年已來,多所忽略,或外官充使,奏事入朝,思睹闕庭,將陳所見,欲言則顏色不接,欲請又恩禮不加,間因所短,詰其細過,雖有聰辯之略,莫能申其忠款,而望上下同心,君臣交泰,不亦難乎?此其漸不克終,八也。

傲不可長,欲不可縱,樂不可極,志不可滿。四者,前王所以致福,通賢以為深誡。陛下貞觀之初,孜孜不怠,屈已從人,恒若不足。

頃年已來,微有矜放,恃功業之大,意蔑前王,負聖智之明,心輕當代,此傲之長也。欲有所為,皆取遂意,縱或抑情從諫,終是不能忘懷,此欲之縱也。志在嬉遊,情無厭倦,雖未全妨政事,不復專心治道,此樂將極也。

率土乂安,四夷款服,仍遠勞士馬,問罪遐裔,此志將滿也。親狎者阿旨而不肯言,疏遠者畏威而莫敢諫,積而不已,將虧聖德。此其漸不克終,九也。

昔陶唐、成湯之時非無災患,而稱其聖德者,以其有始有終,無為無慾,遇災則極其憂勤,時安則不驕不逸故也。貞觀之初,頻年霜旱,畿內戶口並就關外,攜負老幼,來往數千,曾無一戶逃亡,一人怨苦,此誠由識陛下矜育之懷,所以至死無攜貳。頃年已來,疾於徭役,關中之人,勞弊尤甚。

雜匠之徒,下日悉留和僱,正兵之輩,上番多別驅使,和市之物絕於鄉閭,遞送之夫相繼於道路。既有所弊,易為驚擾,脫因水旱,穀麥不收,恐百姓之心,不能如前日之寧帖。此其漸不克終,十也。

臣聞「禍福無門,唯人所召。人無釁焉,妖不妄作。伏惟陛下統天御宇十有三年,道洽寰中,威加海外,年谷豐稔,禮教聿興,比屋喻於可封如,菽粟同於水火。

暨乎今歲,天災流行,炎氣致旱,乃遠被於郡國;兇醜作孽,忽近起於轂下。夫天何言哉?垂象示誡如,斯誠陛下驚懼之辰,憂勤之日也。

若見誡而懼,擇善而從,同周文之小心,追殷湯之罪己。前王所以致理者,勤而行之;今時所以敗德者,思而改之。與物更新,易人視聽,則寶祚無疆,普天幸甚,何禍敗之有乎?

然則社稷安危。國家治亂,在於一人而已。當今太平之基,既崇極天之峻;九仞之積,猶虧一簣之功。

千載休期,時難再得,明主可為而不為,微臣所以鬱結而長嘆者也。

臣誠愚鄙,不達事機,略舉所見十條,輒以上聞聖聽。伏願陛下采臣狂瞽之言,參以芻蕘之議,冀千慮一得,袞職有補,則死日生年,甘從斧鉞。

汝之所想,吾知也。吾之所憂,汝未知。吾所慮者非汝所想。請問這句話啥意思

汝,就是你。吾,就是我。這句話意思是我知道你在想什麼,但是你不知道我憂愁什麼。你認為這個我所憂愁的事但事實並不是你想的那樣。汝之所向,吾之所願,予爾一世縱容是什麼意思 你所想要的,就是我的願望,我會縱容你一生 你想要什麼,我都會為你做到 人生天地間不過白駒過隙。以詩詞應答。以佛經應答,悟徹常樂淨我即...

子非魚焉知魚之樂知魚之樂焉知魚之痛什麼意思

意思是 你也不是魚,怎麼知道魚的快樂 即使你知道魚的快樂,又怎麼會知道魚的痛苦呢?出自戰國 莊子 秋水 中的一篇語錄體議 莊子與惠子游於濠梁之上 原文 莊子與惠子游於濠梁之上。莊子曰 鰷魚出遊從容,是魚之樂也。惠子曰 子非魚,安知魚之樂?莊子曰 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惠子曰 我非子,固不知子矣 ...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是什麼意思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不能怨恨別人不了解自己,只能怨恨自己不了解別人。原文子曰 不患人之不 1 己知,患不知人也。出自 論語 學而 譯文孔子說 不要擔心別人不了解自己,只擔心自己不了解別人。注釋患 憂慮,擔心。人 指別人。不己知 不知己 的倒裝,不了解自己,是否定句中代詞賓語前置。之 助詞,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