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1這首詩的主要內容是什麼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

2021-03-06 06:35:39 字數 5959 閱讀 8670

1樓:匿名使用者

應該是寫愛國的惦記思念國家詩吧~~~通過對祖國河川的熱愛歌詠,表達詩人的愛國情懷,「聽見」一詞可以看出詩人對國家魂牽夢縈深深的思念之情。重複起的是強調的作用啊,強調對國家的思念之情。 個人理解,僅供參考。

2樓:匿名使用者

首先,這首詩的名字叫《民歌》,作者是余光中,知人論事,可以知道,詩人是借這首詩來表達自己的思鄉之情,重複的作用是加強感情

3樓:匿名使用者

余光中的詩是承繼五四新詩起步的,50年代投入現代主義詩潮,後來又轉而回歸中國古典傳統,最後他選擇了一條中西融匯、古今結合的詩歌道路。《民歌》這首七十年代創作的作品就體現了詩人的這種探索和追求。

詩人對西方文學有很高的造詣,對中國古典文學也有深厚的功底和修養。因而,他能在東西參照中看待中國文化。所以,他的詩的回歸不是形式的,而主要是基本的文學精神和民族魂魄的血統。

正如他自己說:「我的血管是黃河的支流」。這首《民歌》就是在傳統與自我、個性與共性的交融點上表現和歌唱了中華民族雄強自主、百折不撓的民族精神。

這種精神的構成,是歷史的,也是自然的。

因此,詩一開始就從我們民族的發祥地寫起。正是那莽莽的黃土地養育了我們的民族,孕育了這首「只有黃河的肺活量能歌唱」的民歌。它自誕生以來,響徹華夏大地,「風也聽見/沙也聽見」。

這裡的民歌是我們民族起源時民族精神的象徵,所以,它有最古老的自然源流。正如人們所說:「黃河流域是華夏文明的搖籃」。

民族精神的演化,是從原始的自然理想而進入到社會文明的人文系統。這一進步,詩中是「黃河冰封」、「長江發出母性鼻音」兩個意象的轉換來表現的。從黃河到長江,不單是地域的擴大,而是展現了我們民族精神所經歷的艱苦悲壯的歷史行程。

因此,「魚也聽見/龍也聽見」。魚龍是中華民族的圖騰,這說明民族精神作為民族傳統已深入到整個民族文化心理的底層結構。

歷史長河流到今天,民族精神匯入現實個體。傳統從自然本源出發經歷了歷史的磨礪和充實之後,又進入更高層次的生命自然。人的自我意識的覺醒和確認,是社會文明的巨大進步,它使民族精神的傳統化為生命的血液,在個人的心海浬激動。

因此,「醒也聽見/夢也聽見」。這說明個體的人生已同民族精神溶為一體。

民族精神從河流進入血液,並沒有到此終止。個體意識的張揚,正是民族整體靈魂蘇生的重要表現和先兆。詩中的「自我」也不是純粹的個人,它是個性化的共性。

因而,進一步發展,就能超越個體的侷限,而進入民族精神的永恆。這就是「有一天我的血也結冰/還有你的血他的血在合唱」。所以說,民歌的傳唱不會斷絕,它永遠與我們民族的命運共哀樂:

「哭也聽見/笑也聽見」。

這首詩以民歌為民族精神的指代,以河流的流動和轉換為民歌傳唱的載體,從外在世界進入主體世界,把共時態的地域環境與歷時態的民族演化縱橫融匯起來,從而構成了以詩人對民族的苦戀為核心而又輾轉昇華的四維空間(三維空間加時間維)。這是審美空間,也是智力空間。以高度的智慧型對自己所屬的民族進行深層次的審美思考,正是這首詩的基本特徵。

此外,節奏明快,韻律和諧,句式整飭,迴圈往復,一唱三歎,這種仿民歌的形式,也很適合詩的內容,並具有民族傳統的特色。

民歌台灣余光中民歌的主要內容是什麼?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這首詩五行一節重複四次這樣寫有什麼作用?

4樓:悠悠

內容:風與沙的對應,寓示著自然。從高原到平原/魚,也聽見/龍,也聽見詩中「魚」的出現,不由使人聯想至博物館裡陳列著的原始河姆渡時期,那條印在瓦盆上的魚。

「龍」毫無疑問代表了整個中華民族。而,據一些學者考證,龍形是由魚形變化而來的。無疑「魚」和「龍」的意象,象徵著歷史,中華民族的文化有著長長的歷史淵源。

從早潮到晚潮/醒,也聽見/夢,也聽見 無不喻示著民族的聲音時刻都在。「從a型到o型」「a型、o型」是人的血型,每乙個人「哭,也聽見/笑,也聽見」中華民族的文化不僅是在血液且已深入骨髓。儘管詩中有「還有長江最最母性的鼻音」純系洋腔的句子,但這絲毫不能減弱詩人所洋溢的強烈的追慕中華民族文化的情愫。

詩歌語言極具浪漫,如「還有我,我的紅海在呼嘯」。以紅海喻血,比喻大膽瑰麗,激揚豪邁之情溢於言表。隨著詩歌的鏗鏘的節奏,和清新凝重的意象,詩人的大中華意識自然意識流露出來,也使我們每一位中華兒女聽著余光中的《民歌》,自豪之情頓生,隨著詩人同詠《民歌》。

感情:抒發了對祖國深切的依戀與讚頌

重複:應該是強調,層層逼進,氣勢銳不可擋。

《民歌》在整體表現結構上用了民歌的形詠,但在語意的表達上卻增加了歐化的色彩。把《民歌》中的詩句,一句句提煉出來了,就其句型而言,頗似洋腔,你可以對為譯成英語。如在詩中反覆詠唱的

參考資料

1.這首是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2.讀完這首詩,你對人生有了哪些新的認識?結合實際談談你的感受。

5樓:瓜在丹佛

1表達了詩人強烈的豁達樂觀、積極向上、直面人生的思想感情。

2人活的當有價值,對得起自己和群眾,傾盡心血為國為民謀得幸福,自己也就是幸福的了。這應該是他們那個年代的人生觀吧。

6樓:丁香一樣的

1)表達了作者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的感情,並將這視為最崇高最幸福的事業,甘願奉獻為之自己的生命。

2)人活著要為這個社會做出自己最大的貢獻,把國家和人民的幸福放在首位,上不愧對國家,下不愧對人民。

7樓:夢雨風輕

1.表達了真誠才是人生活著的標準;

2.俗話說:乙個謊言需要十個謊言來圓,加之每次撒謊後的不良感受,覺得做人應該真誠,真實,這樣才能挺直腰板走路。

8樓:手機使用者

表達了作者強烈的豁達樂觀,積極向上,直面人生的思想感情。

9樓:愛上竹林楓

人活著就是要有一番作為,死後才不會遺憾白來世上一回。

10樓:工兵

人生難逃一死 人生不用計算長短,重要的是要過的精彩。

1.第三聯營造了怎樣的氛圍? 2.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請結合詩句簡要分析。

11樓:開心

第三聯營造了怎樣的氛圍?

答:清冷的月色照滿山川,幽深的泉水在石壁上潺潺而流,秋夜的露珠凝聚在草根上,晶瑩欲滴。營造了淒清潔淨(淒寂幽遂)的氛圍,給人以悲涼、抑鬱之感。

2.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請結合詩句簡要分析

答:杜甫在詩中表達了自己漂泊無依,年老孤寂,懷念故園、思鄉戀親之情,以及人至遲暮,濟世渺茫的悲涼之感。

作品賞析

整詩賞析

瀼西一帶,地勢平坦,清溪縈繞,山壁峭立,林寒澗肅,草木繁茂。黃昏時分,展現在詩人眼前的是一片山村寂靜的景色。作者表達了自己懷念故園、思鄉戀親之情,以及人至遲暮,濟世渺茫的悲涼之感。

分句賞析

「牛羊下來久,各已閉柴門。」夕陽的淡淡餘暉灑滿偏僻的山村,一群群牛羊早已從田野歸來,家家戶戶深閉柴扉,各自團聚。首聯從《詩經》「日之夕矣,羊牛下來」句點化而來。

「牛羊下來久」句中僅著一「久」字,便另創新的境界,使人自然聯想起山村傍晚時的閑靜;而「各已閉柴門」,則使人從闃寂而冷漠的村落想象到戶內人們享受天倫之樂的景況。這就隱隱透出一種思鄉戀親的情緒。皓月悄悄公升起,詩人凝望著這寧靜的山村,禁不住觸動思念故鄉的愁懷:

「風月自清夜,江山非故園。」秋夜,晚風清涼,明月皎潔,瀼西的山川在月光覆照下明麗如畫,無奈並非自己的故鄉風物!淡淡二句,有著多少悲鬱之感。

杜甫在這一聯中採用拗句。「自」字本當用平聲,卻用了去聲,「非」字應用仄聲而用了平聲。「自」與「非」是句中關鍵有字眼,一拗一救,顯得波瀾有致,正是為了服從內容的需要,深曲委婉地表達了懷念故園的深情。

江山美麗,卻非故園。這一「自」一「非」,隱含著一種無可奈何的情緒和濃重的思鄉愁懷。

夜愈深,人更靜,詩人帶著鄉愁的眼光**山村秋景,彷彿蒙上一層清冷的色彩:「石泉流暗壁,草露滴秋根」,這兩句詞序有意錯置,原句順序應為:「暗泉流石壁,秋露滴草根」。

意思是,清冷的月色照滿山川,幽深的泉水在石壁上潺潺而流,秋夜的露珠凝聚在草根上,晶瑩欲滴。意境是多麼淒清而潔淨!給人以悲涼、抑鬱之感。

12樓:匿名使用者

「石泉流暗壁,草露滴秋根」,這兩句詞序有意錯置,原句順序應為:「暗泉流石壁,秋露滴草根」。意思是,清冷的月色照滿山川,幽深的泉水在石壁上潺潺而流,秋夜的露珠凝聚在草根上,晶瑩欲滴。

意境是多麼淒清而潔淨!給人以悲涼、抑鬱之感。

詩人的衰老感,懷念故園的愁緒,詩中都沒有正面表達,結句只委婉地說「何須花燼繁」,嗔怪燈花報喜,彷彿喜兆和自己根本無緣,沾不上邊似的,這樣寫確實婉轉曲折,含蓄蘊藉,耐人尋味,給人以更鮮明的印象和深刻的感受,藝術上可謂達到爐火純青的境地。

余光中的《民歌》 這首詩的主要內容是什麼?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

13樓:匿名使用者

詩歌在情感組織上層層遞進,感情由淺入深,讀來有種莫名的悲壯、欲熱淚盈眶的感覺。「民歌」的「民」是偉大的中華民族,「民歌」的「歌」是一種精神文化。中華民族的精神奔流在黃河、長江的濤聲裡,奔流在每個中國人的血管裡,它是一種不可磨滅的精神上的鼓舞。

表達了詩人對民歌的熱愛之情,對祖國文化的熱愛之情和深入骨髓的熱忱。歌唱了中華民族雄強自主、百折不撓的民族精神。

鹿柴這首詩表達這了詩人什麼的思想感情

14樓:小白家裡小白

表現了作者在深幽的修禪過程中的豁然開朗。表達了內心對自然的喜愛,以及沉浸其中的喜悅。

王維是詩人、畫家兼**家。這首詩正體現出詩、畫、樂的結合。他以**家對聲的感悟,畫家對光的把握,詩人對語言的提煉,刻畫了空谷人語、斜輝返照那一瞬間特有的寂靜清幽,耐人尋味。

原詩:《鹿柴》唐代:王維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

釋義:幽靜的山谷裡看不見人,只能聽到那說話的聲音。

落日的影暈映入了深林,又照在青苔上景色宜人。

注釋:1、鹿柴(zhài):「柴」同「寨「,柵欄。此為地名。

2、但:只。聞:聽見。

3、返景:夕陽返照的光。「景」古時同「影」。

4、照:照耀(著)。

作者簡介:

王維,唐代詩人。字摩詰。原籍祁(今屬山西),其父遷居蒲州(治今山西永濟西),遂為河東人。開元(唐玄宗年號,713—741)進士。

15樓:梨落景年

這首詩創造了一種幽深而光明的象徵性境界,表現了作者在深幽的修禪過程中的豁然開朗。

鹿柴(唐)王維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

譯文山中空曠寂靜看不見人,只聽得說話的人語聲響。

夕陽的金光直射入深林,又照在幽暗處的青苔上。

16樓:韓琴

這首詩描寫了夕陽西下時空山深林中的幽靜景色,表達了作者在深幽的修禪過程中的豁然開朗。《鹿柴》是唐代詩人王維的作品,全詩原文如下: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

白話文釋義:空寂的山中不見乙個人,只聽到一陣人語聲。太陽的一抹餘暉返入深林,又照到林中的青苔上。

擴充套件資料

這首詩描繪的是鹿柴附近的空山深林在傍晚時分的幽靜景色。詩的絕妙處在於以動襯靜,以區域性襯全域性,清新自然,毫不做作。落筆先寫空山寂絕人跡,接著以但聞一轉,引出人語響來。

空谷傳音,愈見其空;人語過後,愈添空寂。最後又寫幾點夕陽餘暉的映照,愈加觸發人幽暗的感覺。

前兩句詩用直白的語言,略作點染,境界即出。詩開頭的「空山」,二字,是相對於無人而言,同時表明詩人的視野比較開闊,可以一視無礙;如果置身於隱天蔽日的原始森林中,就得不到「空山」的意象。從這兩個字,也可以窺見山中的景物形勢特點。

對句的「響」字與「空山」相呼應:只有在沒有太多障礙物的情況下,聲音才能在山谷中往復迴盪,方才可以說「人語響」。因此,周遭景物必是疏朗的。

前二句寫幽靜,因聲傳神;後二句寫幽深,以光敷色。山中景色會因朝夕晦暝、風雨因時而變化。此詩則選取傍晚時分的景色作為描寫物件。

這時夕陽返照射入樹林深處,又有一部分光線落到青苔上面。天色就要暗下來,各類景物斑斑駁駁的,明暗對比鮮明。

王安石的《元日》這首詩的主要內容是什麼?簡潔概括,但也不要太短,也不要太長。快快快快

爆竹聲中已把舊年驅除,春風送暖飲屠蘇避禍求福。千家萬戶迎來了正月旭日,總要用新門神換掉舊桃符。鞭炮響轉眼間一年已過,屠蘇酒暖心房春風吹拂。旭日公升千門萬戶多明亮,人人把新桃符換舊桃符。首句 爆竹聲中一歲除 在陣陣鞭炮聲中送走舊歲,迎來新年。起句緊扣題目,渲染春節熱鬧歡樂的氣氛。次句 春風送暖入屠蘇 ...

《田螺姑娘》主要內容是什麼,《田螺姑娘》主要內容100字

有一天,那個農民照例早上去地里勞動,回家卻見到灶上有香噴噴的公尺飯,廚房裡有美味可口的魚肉蔬菜,茶壺裡有燒開的熱水,第二天回來又是這樣。兩天,三天天天如此,那個農民決定要把事情弄清楚,第二天雞叫頭遍,他像以往一樣,扛著鋤頭下田去勞動,天一黑他就匆匆趕回家,想看一看是哪一位好心人。他大老遠就看到自家屋...

《謫仙》這首詩表達的是什麼意思,這首詩的主要想表達什麼意義?

完美假知己 瑤宮寂寞鎖千秋,九天御風隻影遊.不如笑歸紅塵去,共我飛花攜滿袖.謫仙,為何求仙,求仙何用?這首詩是仙劍裡的 謫仙 瑤宮寂寞,如果樓主玩過仙三,應該對其中的人物夕瑤有印象吧?所謂仙人,有何可羨之處?情不由己,身不由己,千秋的寂寞深刻心底,萬歲的孤寂無人體會。因此求仙不過是為自己求牢籠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