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雪的比喻
雪,是天公奇妙的造化,是大自然美麗的精靈,也是詩人們情有獨鍾的詩思寄託物。從春秋到晚清,我國詩歌史上出現了難以計數的詠雪詩句,它們組成了一幅綿長的雪的瑰麗畫卷。下面就讓我們置身其中,來品味詩人筆下雪的形象吧!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這是《詩經·采薇》中的名句,它融情於景,用紛紛揚揚的大雪映襯歸來士兵的黯然神傷,蘊藉典雅,耐人尋味。不過,《詩經》中還沒有專門的詠雪詩篇,也很少用比喻來描繪雪的形象。
詩歌史上第一首有意識地用比喻來描繪雪的詩是《詠雪聯句》。「白雪紛紛何所似?(謝安)撒鹽空中差可擬。
(謝朗)未若柳絮因風起。(謝道韞)」謝道韞的一句「未若柳絮因風起」對後世詠雪詩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她將飛雪比作輕颺飄舞的柳絮,優美形象,「生意浮動」。
「柳絮」因此成了後人喻雪常用的乙個形象。如:「擁柱輕於絮,吹墀淨若沙。
」(梅堯臣《十五日雪》)「繞樹鶯雛應罷語,漫天柳絮敢爭飛。」(錢謙益《春雪》)……謝也被稱為「柳絮才」、「謝女」等,成了詠雪詩中常見的乙個典故。秋瑾在《齊天樂·雪》中寫道:
「謝家嬌女,正笑倚欄幹,欲拈麗句。」就是以「謝女」自況。比喻的採用,使詠雪詩進入了乙個新的發展空間。
從此,雪的形象也就豐富起來了。
「花」是詠雪詩中最常見的比喻:①.梅花 東方虯在《春雪》中寫道:
「春雪滿空來,觸處似花開。不知園裡樹,若個是真梅。」春雪飄飄,潔白晶瑩,雪似梅花,梅花似雪,分不清雪花梅花,辨不明雪落梅落,詩人有意造成這種意境上的迷離,給人留下無限的美的遐想。
②.梨花 南朝蕭子顯有詩句「洛陽梨花落如雪」(《燕歌行》),後人往往因襲之,岑參卻反用其喻,寫下了「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的傳世佳句。一夜大風大雪,處處銀裝素裹,一片晶瑩世界;瓊枝玉葉,宛如千樹萬樹怒放的梨花。
這一比喻,傳神地描繪出雪的皎潔、鮮潤、明麗和飛動,透露出詩人的驚喜之情,富有神韻。③.瓊花 吳澄有詩句「不知天上誰橫笛,吹落瓊花滿世間」(《立春日寓北方賦雪詩》)。
漫天飛雪,竟是仙人橫吹玉笛所致,想象瑰麗,讓人聯想到李白的「黃鶴樓上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但這裡用花喻雪,又有創新之意。④.
蘆花 完顏亮在《昭君怨·雪》中寫道:「錦帳美人貪睡,不覺天孫剪水,驚問是楊花?蘆花?
」「天孫剪水」指下雪,古詩詞中常將下雪喻為仙人剪水,如「天人寧許巧,剪水作花飛」(陸暢《驚雪》)。這裡詞人以美人睡醒驚詫的目光視雪,細細品味,富有情趣。⑤.
六出花《太平御覽》載:「凡草木花多五出,雪花獨六出。」因雪結晶成六瓣花形,故有此喻。
如:「三晨喜盈尺,六出舞崇花。」(徐陵《詠雪詩》)三晨:
三個早晨;崇:聚集。品讀詩句,詩人的喜雪之情溢於言表,歡快的調子中流露出對農事年景的關心。
此外還有「飛花」、「天花」、「玉花」等。如:「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
」(韓愈《春雪》)「欲開新酒遨嘉客,更待天花落坐中。」(王安石《欲雪》)「長空卷玉花,汀洲白皓皓」(陳孚《江天暮雪》)等。
「玉」也是詠雪詩中常見的比喻。元代黃庚有佳句「江山不夜月千里,天地無私玉萬家」(《雪》)。雪光返照,有如明月,江山夜而不夜;天地無私,不分貴賤,家家被雪分玉。
第二句意味深長,語含婉諷:試想,窮人家閉門擁衾尚不能飽暖,分玉又有何用?有時「玉」也跟「樹」、「塵」、「尖」等組合作喻。
如:「倏忽銀台構,俄頃玉樹生。」(丘遲《望雪詩》)以「銀台」、「玉樹」喻被雪的亭台殿閣和樹木;「若逐微風起,誰言非玉塵。
」(何遜《詠雪》)用「玉塵」喻隨風競逐的小雪花;「一夜青山換玉尖,了無塵翳半痕兼。」(朱淑真《雪》)「玉尖」即積雪的山峰,前著一「換」字,雪景全出,顯得清新空靈,一塵不染;「造物故豪縱,千里玉鸞飛,等閒便把萬斛瓊粉蓋玻璃。」(辛棄疾《水調歌頭》)以「玉鸞」、「瓊粉」喻雪,「玻璃」喻水面。
詞句憑空起勢,崢嶸磅礴,一展稼軒豪放風采;「只為眼中花未瞥,推窗猶看玉琅玕。」(釋明本《雪》)「琅玕」指青竹,為細看雪花模樣,推窗而觀,琅玕如玉,風景如畫,美不勝收。
詩人們還常將雪喻成「月」、「沙」、「素」、「鶴」、「鵝毛」、「席」、「掌」等形象。如「雪似胡沙暗,冰如漢月明。」(盧照鄰《雨雪曲》)將雪與飛沙相比,月光與冰凌互喻,盡顯邊塞冰天雪地的嚴凝與酷寒;「能兼漢月照銀山,復逐胡風過鐵關。
」(岑參《天山雪歌送蕭治歸京》)詩人把雪色當作家鄉月光,想象奇崛,亦透出思鄉之情;「龍沙溼漢旗,鳳扇迎秦素。久別遼城鶴,毛衣已應故。」(李賀《嘲雪》)「遼城鶴」化用了遼東人丁令威學道後化鶴還鄉的典故,這裡與「龍沙」、「秦素」均喻雪,為詩平添了瑰奇虛幻之美,體現出李賀的藝術特色;「樂遊春苑望鵝毛」、「燕山雪花大如席」、「雪片朝飛大如掌」,則以「鵝毛」、「席」、「掌」來狀雪之大。
雖是誇飾之筆,但不失真奇之美。
下面的詠雪詩句,比喻獨特新穎,富有創意,也值得我們玩味。「拂草如連蝶,落樹似飛花。」(裴子野《詠雪詩》)詩人將飛雪比作翩翩飛舞於草尖的群蝶、從樹上紛紛飄謝的春花,語工詞俊,意境幽美;「明朝闕門外,應見海神車。
」(徐陵《詠雪詩》)據屈大均《廣東新語》:海神出遊,波浪崩湧,水花似雪。這裡巧用典故,以海神乘車出遊,波浪翻湧,水花崩濺來喻雪花飛舞,奇麗壯觀。
這不禁讓我們想起蘇軾的 「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念奴嬌·赤壁懷古》);「樂遊春苑望鵝毛,宮殿如星樹似毫。」(司空曙《雪》)雪覆宮殿,潔白明亮,遠看如星羅棋布;樹木敷雪,好似一枝枝倒豎起的羊毫筆。比喻新奇,境界闊遠;「戰死玉龍三百萬,敗鱗風捲滿天飛。
」(張元《雪》)詩人將漫天飛雪看作是五丁(傳說中的五壯士)與玉龍在天上決戰,雪片則是敗鱗殘甲。粗獷直率,別有情趣。
談起雪的形象,有必要提及詠雪詩史上的一樁公案。宋代歐陽修有感於詠雪詩中觸目盡是「玉」、「月」、「梨」、「梅」、「練」、「白」、「舞」、「鵝」、「鶴」、「銀」等,在穎州期間,於聚星堂寫下著名的《雪中會客賦詩》,首倡「禁體物語」詩,即禁用上述的一類字,以避免比喻俗套。40年後,蘇軾又在聚星堂寫下了有名的《聚星堂雪》,提出了「白戰不准持寸鐵」的主張,繼續倡導「禁體」詩。
無疑,這對蕩滌雪詩中用濫了的比喻,脫俗出新大有作用。但後人盲目仿效,就走向了另乙個極端。清代王夫之在《雪》詩中寫道:
「何苦尖文尋惡韻,且隨鹽絮作陳言。」就是對這一現象進行的矯正,在詠雪詩史上也有著一定的現實意義。
2樓:明達大嫂
看了大魔導師的回答,我長學問啊。
詠雪文言文中把雪喻成什麼,哪乙個好,為什麼。
3樓:古風雪宇霜
雪的比喻
此處比喻為;柳絮
雪,是天公奇妙的造化,是大自然美麗的精靈,也是詩人們情有獨鍾的詩思寄託物。從春秋到晚清,我國詩歌史上出現了難以計數的詠雪詩句,它們組成了一幅綿長的雪的瑰麗畫卷。下面就讓我們置身其中,來品味詩人筆下雪的形象吧!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這是《詩經·采薇》中的名句,它融情於景,用紛紛揚揚的大雪映襯歸來士兵的黯然神傷,蘊藉典雅,耐人尋味。不過,《詩經》中還沒有專門的詠雪詩篇,也很少用比喻來描繪雪的形象。
詩歌史上第一首有意識地用比喻來描繪雪的詩是《詠雪聯句》。「白雪紛紛何所似?(謝安)撒鹽空中差可擬。
(謝朗)未若柳絮因風起。(謝道韞)」謝道韞的一句「未若柳絮因風起」對後世詠雪詩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她將飛雪比作輕颺飄舞的柳絮,優美形象,「生意浮動」。
「柳絮」因此成了後人喻雪常用的乙個形象。如:「擁柱輕於絮,吹墀淨若沙。
」(梅堯臣《十五日雪》)「繞樹鶯雛應罷語,漫天柳絮敢爭飛。」(錢謙益《春雪》)……謝也被稱為「柳絮才」、「謝女」等,成了詠雪詩中常見的乙個典故。秋瑾在《齊天樂·雪》中寫道:
「謝家嬌女,正笑倚欄幹,欲拈麗句。」就是以「謝女」自況。比喻的採用,使詠雪詩進入了乙個新的發展空間。
從此,雪的形象也就豐富起來了。
「花」是詠雪詩中最常見的比喻:①.梅花 東方虯在《春雪》中寫道:
「春雪滿空來,觸處似花開。不知園裡樹,若個是真梅。」春雪飄飄,潔白晶瑩,雪似梅花,梅花似雪,分不清雪花梅花,辨不明雪落梅落,詩人有意造成這種意境上的迷離,給人留下無限的美的遐想。
②.梨花 南朝蕭子顯有詩句「洛陽梨花落如雪」(《燕歌行》),後人往往因襲之,岑參卻反用其喻,寫下了「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的傳世佳句。一夜大風大雪,處處銀裝素裹,一片晶瑩世界;瓊枝玉葉,宛如千樹萬樹怒放的梨花。
這一比喻,傳神地描繪出雪的皎潔、鮮潤、明麗和飛動,透露出詩人的驚喜之情,富有神韻。③.瓊花 吳澄有詩句「不知天上誰橫笛,吹落瓊花滿世間」(《立春日寓北方賦雪詩》)。
漫天飛雪,竟是仙人橫吹玉笛所致,想象瑰麗,讓人聯想到李白的「黃鶴樓上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但這裡用花喻雪,又有創新之意。④.
蘆花 完顏亮在《昭君怨·雪》中寫道:「錦帳美人貪睡,不覺天孫剪水,驚問是楊花?蘆花?
」「天孫剪水」指下雪,古詩詞中常將下雪喻為仙人剪水,如「天人寧許巧,剪水作花飛」(陸暢《驚雪》)。這裡詞人以美人睡醒驚詫的目光視雪,細細品味,富有情趣。⑤.
六出花《太平御覽》載:「凡草木花多五出,雪花獨六出。」因雪結晶成六瓣花形,故有此喻。
如:「三晨喜盈尺,六出舞崇花。」(徐陵《詠雪詩》)三晨:
三個早晨;崇:聚集。品讀詩句,詩人的喜雪之情溢於言表,歡快的調子中流露出對農事年景的關心。
此外還有「飛花」、「天花」、「玉花」等。如:「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
」(韓愈《春雪》)「欲開新酒遨嘉客,更待天花落坐中。」(王安石《欲雪》)「長空卷玉花,汀洲白皓皓」(陳孚《江天暮雪》)等。
「玉」也是詠雪詩中常見的比喻。元代黃庚有佳句「江山不夜月千里,天地無私玉萬家」(《雪》)。雪光返照,有如明月,江山夜而不夜;天地無私,不分貴賤,家家被雪分玉。
第二句意味深長,語含婉諷:試想,窮人家閉門擁衾尚不能飽暖,分玉又有何用?有時「玉」也跟「樹」、「塵」、「尖」等組合作喻。
如:「倏忽銀台構,俄頃玉樹生。」(丘遲《望雪詩》)以「銀台」、「玉樹」喻被雪的亭台殿閣和樹木;「若逐微風起,誰言非玉塵。
」(何遜《詠雪》)用「玉塵」喻隨風競逐的小雪花;「一夜青山換玉尖,了無塵翳半痕兼。」(朱淑真《雪》)「玉尖」即積雪的山峰,前著一「換」字,雪景全出,顯得清新空靈,一塵不染;「造物故豪縱,千里玉鸞飛,等閒便把萬斛瓊粉蓋玻璃。」(辛棄疾《水調歌頭》)以「玉鸞」、「瓊粉」喻雪,「玻璃」喻水面。
詞句憑空起勢,崢嶸磅礴,一展稼軒豪放風采;「只為眼中花未瞥,推窗猶看玉琅玕。」(釋明本《雪》)「琅玕」指青竹,為細看雪花模樣,推窗而觀,琅玕如玉,風景如畫,美不勝收。
詩人們還常將雪喻成「月」、「沙」、「素」、「鶴」、「鵝毛」、「席」、「掌」等形象。如「雪似胡沙暗,冰如漢月明。」(盧照鄰《雨雪曲》)將雪與飛沙相比,月光與冰凌互喻,盡顯邊塞冰天雪地的嚴凝與酷寒;「能兼漢月照銀山,復逐胡風過鐵關。
」(岑參《天山雪歌送蕭治歸京》)詩人把雪色當作家鄉月光,想象奇崛,亦透出思鄉之情;「龍沙溼漢旗,鳳扇迎秦素。久別遼城鶴,毛衣已應故。」(李賀《嘲雪》)「遼城鶴」化用了遼東人丁令威學道後化鶴還鄉的典故,這裡與「龍沙」、「秦素」均喻雪,為詩平添了瑰奇虛幻之美,體現出李賀的藝術特色;「樂遊春苑望鵝毛」、「燕山雪花大如席」、「雪片朝飛大如掌」,則以「鵝毛」、「席」、「掌」來狀雪之大。
雖是誇飾之筆,但不失真奇之美。
下面的詠雪詩句,比喻獨特新穎,富有創意,也值得我們玩味。「拂草如連蝶,落樹似飛花。」(裴子野《詠雪詩》)詩人將飛雪比作翩翩飛舞於草尖的群蝶、從樹上紛紛飄謝的春花,語工詞俊,意境幽美;「明朝闕門外,應見海神車。
」(徐陵《詠雪詩》)據屈大均《廣東新語》:海神出遊,波浪崩湧,水花似雪。這裡巧用典故,以海神乘車出遊,波浪翻湧,水花崩濺來喻雪花飛舞,奇麗壯觀。
這不禁讓我們想起蘇軾的 「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念奴嬌·赤壁懷古》);「樂遊春苑望鵝毛,宮殿如星樹似毫。」(司空曙《雪》)雪覆宮殿,潔白明亮,遠看如星羅棋布;樹木敷雪,好似一枝枝倒豎起的羊毫筆。比喻新奇,境界闊遠;「戰死玉龍三百萬,敗鱗風捲滿天飛。
」(張元《雪》)詩人將漫天飛雪看作是五丁(傳說中的五壯士)與玉龍在天上決戰,雪片則是敗鱗殘甲。粗獷直率,別有情趣。
談起雪的形象,有必要提及詠雪詩史上的一樁公案。宋代歐陽修有感於詠雪詩中觸目盡是「玉」、「月」、「梨」、「梅」、「練」、「白」、「舞」、「鵝」、「鶴」、「銀」等,在穎州期間,於聚星堂寫下著名的《雪中會客賦詩》,首倡「禁體物語」詩,即禁用上述的一類字,以避免比喻俗套。40年後,蘇軾又在聚星堂寫下了有名的《聚星堂雪》,提出了「白戰不准持寸鐵」的主張,繼續倡導「禁體」詩。
無疑,這對蕩滌雪詩中用濫了的比喻,脫俗出新大有作用。但後人盲目仿效,就走向了另乙個極端。清代王夫之在《雪》詩中寫道:
「何苦尖文尋惡韻,且隨鹽絮作陳言。」就是對這一現象進行的矯正,在詠雪詩史上也有著一定的現實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