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山名字的來歷

2021-03-07 06:49:30 字數 3123 閱讀 6477

1樓:白色的明

太,有極大至高的意思,行,應該就是行列的意思,聯絡起來,就是極大的一行。再看太行山的形勢,基本是南北走向,綿延千里,分割西部黃土高原和東部華北平原,真是極大地一行列。古人命名為太行,名副其實。

太行山在我國的史籍中有諸多名稱,《列子》謂之「大形」,《淮南子》、《山海經》謂之「五行山」、「盤古山」,《隋書·地理志》謂之「母山」、《太平寰宇記》謂之「皇母山」、「女媧山」等。對太行山的限定《括地志》載:「太行數千里,始於懷而終於幽,為天下之脊。」

2樓:匿名使用者

太行山,又名五行山、盤古山、王母山、女媧山。

太行山在我國的史籍中有諸多名稱,《列子》謂之「大形」,《淮南子》、《山海經》謂之「五行山」、「盤古山」,《隋書·地理志》謂之「母山」、《太平寰宇記》謂之「皇母山」、「女媧山」等。對太行山的限定《括地志》載:「太行數千里,始於懷而終於幽,為天下之脊。

」所謂「五行山」的「五行」,是指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相剋。河南大學張振犁教授的《中原古典神話流變論考》中說:「我們從陰陽五行的宇宙創造神話的內涵,看到了太行山又名『五行山』、『盤古山』的來歷,對盤古在太行山出生和開天闢地的神話,就一目了然了。

」 「特別是近年來湖北《神農架〈黑暗傳〉》裡,也明確提到盤古的父親是五行中的『金、木、水、火』,母親是五行中的『土』。還說:「陰陽五行才聚化,盤古懷在地**。

懷了一萬八千歲,地上才有『盤古皇』。而太行山的另一名稱就是屬於地**的『五行山』」。後人為紀念盤古出生在覃懷地的太行山,取「盤古懷在地**」中的懷字為地名完全有可能。

《讀史方輿紀要》正文·卷十四 北直五記載:真定府房山縣《漢志》注:蒲吾縣有鐵山,即房山也。

後漢章帝元和三年,幸趙,祠房山。俗呼為王母山,以有西王母祠而名。亦曰西山。

在河南省境內太行山山區,也有多處西王母祠廟。因此,無論今河南還是河北等許多地方的民眾都稱太行山叫王母山。

女媧山,在山西境內,除了有洪洞縣趙城鎮侯村女媧的長眠之地---媧皇陵和數千年來一直享受歷朝歷代皇帝尊奉、祭祀的國家級神廟---媧皇廟,以及女媧「摶土造人」的聖地,萬榮縣汾陰女媧和伏羲成婚、避暑聖地,吉縣人祖山、女媧「殺黑龍以濟冀州」截斷洪水之地——蒲縣黑龍關,和吉縣柿子灘女媧岩畫等重要遺跡之外,更重要的是在山西晉東南和河南省太行山地區,留下了為數眾多的「煉石補天」遺跡。所以,在晉東南和豫西北地區,也稱太行山叫女媧山。

太行山地勢險峻,歷來被視為兵家爭奪之要地。我們可以從史籍記載的重大戰事中了解太行山。太行山是我國東部地區的重要山脈和地理分界線,聳立於今北京、河北、山西、河南4省市間,北起北京西山,南達豫北黃河北崖,西接山西高原,東臨華北平原,綿延400餘公里,為山西東部、東南部與河北、河南兩省的天然界山。

山勢北高南低、東陡西緩,大部分海拔在1200公尺以上,西翼連線山西高原,東翼由中山、低山、丘陵過渡到平原。從華北平原西望,山勢陡峻挺拔,山高林密,形勢非常險要。山西高原的河流經太行山流入華北平原,山地被沁河、拒馬河、滹沱河、漳河等切割,多橫谷,當地人稱其為「陘」。

著名的「太行八陘」在河南省境內有軹關陘、太行陘、白陘,自古為河南地區進入山西高原的交通要道。

3樓:匿名使用者

太行山,又名五行山、盤古山、王母山、女媧山。

太行山在我國的史籍中有諸多名稱,《列子》謂之「大形」,《淮南子》、《山海經》謂之「五行山」、「盤古山」,《隋書地理志》謂之「母山」,《太平寰宇記》謂之「皇母山」、「女媧山」等。對太行山的限定,《括地志》載:「太行數千里,始於懷而終於幽,為天下之脊。

」所謂「五行山」的「五行」,是指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相剋。河南大學張振犁教授的《中原古典神話流變論考》中說:「我們從陰陽五行的宇宙創造神話的內涵,看到了太行山又名『五行山』、『盤古山』的來歷,對盤古在太行山出生和開天闢地的神話,就一目了然了。

」近年來湖北《神農架〈黑暗傳〉》裡,也明確提到盤古的父親是五行中的『金、木、水、火』,母親是五行中的『土』。還說:「陰陽五行才聚化,盤古懷在地**。

懷了一萬八千歲,地上才有『盤古皇』。而太行山的另乙個名稱就是屬於地**的『五行山』。」後人為紀念盤古出生在覃懷地的太行山,取「盤古懷在地**」中的「懷」字為地名完全有可能。

《讀史方輿紀要》正文卷十四記載:真定府房山縣《漢志》注:蒲吾縣有鐵山,即房山也。

後漢章帝元和三年,幸趙,祠房山。俗呼為王母山,以有西王母祠而名,亦曰西山。在河南省境內太行山山區,也有多處西王母祠廟。

因此,無論今河南還是河北等許多地方的民眾都稱太行山叫王母山。女媧山,在山西境內,有洪洞縣趙城鎮侯村女媧的長眠之地——媧皇陵和媧皇廟,更重要的是在山西晉東南和河南省太行山地區,留下了為數眾多的「煉石補天」遺跡。所以,在晉東南和豫西北地區,也稱太行山叫女媧山。

太行山地勢險峻,歷來被視為兵家爭奪之要地。我們可以從史籍記載的重大戰事中了解太行山。太行山是我國東部地區的重要山脈和地理分界線,聳立於今北京、河北、山西、河南4省市間,北起北京西山,南達豫北黃河北崖,西接山西高原,東臨華北平原,綿延400餘公里,為山西東部、東南部與河北、河南兩省的天然界山。

山勢北高南低、東陡西緩,大部分海拔在1200公尺以上,西翼連線山西高原,東翼由中山、低山、丘陵過渡到平原。從華北平原西望,山勢陡峻挺拔,山高林密,形勢非常險要。山西高原的河流經太行山流入華北平原,山地被沁河、拒馬河、滹沱河、漳河等切割,多橫谷,當地人稱其為「陘」。

著名的「太行八陘」在河南省境內有軹關陘、太行陘、白陘,自古為河南地區進入山西高原的交通要道。

從春秋戰國一直到明清的2000多年中,這裡經常烽火連天、干戈不息。儘管朝代一再變換,但太行山的險要、戰略地位一直未變。宋朝以前的戰爭多發生在太行山的南部,因為這裡群山環繞,道路狹窄,是從中原進入山西的必經之地,誰佔據了它,進則可攻,退則可守,誰就掌握了主動權。

西元前650年,齊伐晉,入孟門、登太行。齊桓公曾懸車束馬窬太行。西元前263年,秦伐韓,在太行山「決羊腸之險」,一舉奪韓滎陽。

西元前204年,劉邦被困於滎陽、成皋之間,他採納酈食其的建議,北扼飛狐之口,南守白馬(今河南滑縣東北)之津,終於轉危為安。東漢元初元年(公元114年),漢安帝為防外敵侵犯洛陽,下詔在太行山南端36處要衝屯兵。曹操圍臨漳,袁尚輕易率軍東出太行,結果大敗於曹軍。

晉太元十九年(公元394年),後燕慕容垂進伐西燕,屯軍於臨漳西南。西燕慕容永令全部人馬前去堵塞太行山口,慕容垂引兵自滏口進入,滅了西燕。隋末,李世民與竇建德相爭,李世民進據虎牢,使竇不能越過太行,李乘機占領上黨,盡收河東之地。

元至元十八年(公元2023年),劉福通率起義軍越過太行山,火燒上黨。元將察罕粘木兒塞井陘、杜太行,遏制起義軍向北發展……

讚美「太行山」的詩句有哪些,描寫太行山的詩句

1.苦寒行 魏晉 曹操 北上太行山,艱哉何巍巍!羊腸阪詰屈,車輪為之摧。樹木何蕭瑟,北風聲正悲。熊羆對我蹲,虎豹夾路啼。溪谷少人民,雪落何霏霏!延頸長嘆息,遠行多所懷。我心何怫鬱,思欲一東歸。水深橋梁絕,中路正徘徊。迷惑失故路,薄暮無宿棲。行行日已遠,人馬同時飢。擔囊行取薪,斧冰持作糜。悲彼 東山 ...

是誰建立太行山根據地,太行山上電影的梗概

由 為核心的中國共產黨領導建立的乙個抗日根據地。中國工農紅軍經過兩萬五千里長征到達延安以後,提出了建立全民族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戰略原則,並且領導著改編後的工農紅軍,奔赴抗日前線,在太行山區進行了艱苦卓絕的武裝鬥爭,開展了游擊戰 運動戰和阻擊戰等戰役,逐步的建立了包括山西 河北 河南廣大區域在內的抗...

石景山的由來,石景山名字的來歷

石景山,位於北京石景山區的中西部,永定河的東岸,海拔183米。在歷史上曾有人把的地理位置和地域特點歷史上描述為 東臨帝闕,西瀕渾河 其實 帝闕 即為紫禁城,渾河 即為永定河 古稱桑乾河 盧溝河 石景山在歷史上又被稱為石井山 石徑山 石經山 溼經山。石景山歷史悠久,該區有文字記載的歷史始於公元前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