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說》全文的觀點

2021-03-07 10:40:52 字數 4847 閱讀 7907

1樓:匿名使用者

問說,即為關於求學應當勤問的論說。

2、本文的中心論點為「君子之學必好問」,敘述了「問」在學習的過程中的重要作用。所謂「學問」,就是「學」與「問」的結合,「學」與「問」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3、本文共七個自然段,可分為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段):引論。作者先提出「君子之學必好問」的中心論點,接著辯證地分析「問」與「學」相輔而行的關係,再轉而強調指出:好學一定要勤問。

第二部分:本論。第二到第六段從正反兩方面詳細闡明為什麼要勤問。

第二段先從正面闡明「問」的重要作用:問不擇人,問必有得。作者分兩方面論述:

①說明三種問的人(賢於已者,不如已者,等於已者)都有收穫;②引儒家經典和大師的話,先是暗引,後是明引,證明「問」是進德修業的重要條件,增強文章的說服力,深刻地闡明了中心論點。

第三到第六段論述怎樣才算好問和問應持什麼態度。

第三段舉古人好問為典範,並對比古今之人的不同表現,分兩個層次:①古人好問,不擇事,不擇人,能取善之弘;②今人有學而無問,為下文針砭時弊作了鋪墊。

第四、五段轉入分析今人的錯誤表現:

第五段、批判今人「非所問所學」的不良風氣。作者先指出今人問的三種不良動機:「快言論」、「試其能」「容其短」。最後以感嘆句作結,再以「不能幾於古」來古今對比,批評今人。

第六段、推究今人不好問的根本原因。

第三部分(第七段)作者申說自己的主張。

擴充套件資料

寫作特點

本文無論在命題,立意,論證方法或語言風格上,都可以看出有模仿韓愈《師說》的痕跡。可比較二者的異同。

兩文都勸說人們要虛心學習,要向各種人學習。但論述角度略有不同。《師說》著重從「師」的角度,強調「師」的重要性,勸人虛心「從師而問」要「學於師」;《問說》則著重從「問」的角度,強調「問」的重要性,主張「學必好問」。

《師說》第一部分提出論點後,第二部分(核心部分)就反覆運用正反對比的論證方法對比鮮明地論證論點。《問說》的論證方法也是這樣。不同的是,《師說》對比的物件繁多,而《問說》對比和物件單一,都是「古之人」與「今人」,對比的內容卻涉及「問」的各個方面。

在語言風格上,兩篇文章都很古樸。在句式運用上,兩篇文章都注意整齊的排偶句與靈活的散文交錯運用,奇偶互現,錯落有致,以取得波瀾起伏,氣勢雄壯的效果。在散句中穿插相當多的排偶句,是《師說》和《問說》的共同語言特點。

《問說》中有些句子,與《師說》的某些句子,鏈結構和意思也有很大的相似之處。

2樓:大漠孤煙直在哪

我個人的理解!

君子學必好問。問與學,相輔而行者也,非學無以致疑,非問無以廣識。好學而不勤問,非真能好學者也。理明矣,而或不達於事,識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細,舍問,其奚決焉。

喜歡學習的人。 學必有問, 學與問一定相互牽引而成學 ,不學習不會有疑問. 不問不會有更多的見解 好學而見常問才可稱好學者,好學不問不能稱好學.

知道這個道理而不再實事中落實 ,只知道大概的了解 ,不知道書本中的細紋 不去問 讓我們怎麼決策其中的道理啊?

文言文翻譯(劉開《問說》節選)

3樓:連江一點萍

1.解釋括號裡的詞語。

①非學無以致疑(致)。 (提出)②而或不達於事(達)。 (應用到)③非問無以廣識(廣)。

(增廣)④舍問,其奚決焉(舍)。 (除了)2.下列括號裡的詞語的含義相同的兩項是( a、d )。

a、①君子之學必好聞。(好)②非真能好學者也。(好)b、①舍問,其奚決焉?

(焉)②三人行,必有我師焉。(焉)c、①而或不達於事。(或)②心之所向,則或千或百,果然鶴也。

(或)d、①好學而不勤問。(而)②人不知而不慍。(而)(個人認為a、d兩項都是相同的。

a都是「喜好、喜歡」的意思。d兩項的意思都是「卻」的意思)

3.用現代漢語寫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問與學,相輔而行者也。

(「問」和「學」是相輔相成地進行的)

4.用自己的話概括全文的中心論點。(不超過10個字)(求學的人一定要好問)

********************=個人理解

4樓:然橪

問說 劉開(清)字明東、方來 號孟塗

君子學必好問。問與學,相輔而行者也,非學無以致疑,非問無以廣識。好學而不勤問,非真能好學者也。理明矣,而或不達於事,識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細,舍問,其奚決焉?

賢於己者,問焉以破其疑,所謂就有道而正也。不如己者,問焉以求一得,所謂以能問於不能,以多問於寡也。等於己者,問焉以資切磋,所謂交相問難(nàn),審問而明辨之也。

《書》不云乎?「好問則裕。」孟子論「求放心」,而並稱曰「學問之道」,學即繼以問也。

子思言「尊德性」,而歸於「道問學」,問且先於學也。

古之人虛中樂善,不擇事而問焉,不擇人而問焉,取其有益於身而已。是故狂夫之言,聖人擇之,芻蕘(ráo)之微,先民詢之,舜以天子而詢於匹夫,以大知而察及邇言,非苟為謙,誠取善之弘也。三代而下,有學而無問,朋友之交,至於勸善規過足矣,其以義理相諮訪,孜孜焉唯進修是急,未之多見也,況流俗乎?

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學有未達,強(qiǎng)以為知,理有未安,妄以臆度(duo),

如是,則終身幾無可問之事。賢於己者,忌之而不願問焉,不如己者,輕之而不屑問焉,等於己者,狎之而不甘問焉,如是,則天下幾無可問之人。人不足服矣,事無可疑矣,此唯師心自用耳。

夫自用,其小者也;自知其陋而謹護其失,寧使學終不進,不欲虛以下人,此為害於心術者大,而蹈之者常十之**。

不然,則所問非所學焉:詢天下之異文鄙事以快言論;甚且心之所已明者,問之人以試其能,事之至難解者,問之人以窮其短。而非是者,雖有切於身心性命之事,可以收取善之益,求一屈己焉而不可得也。

嗟乎!學之所以不能幾(jī)於古者,非此之由乎?

且夫不好問者,由心不能虛也;心之不虛,由好學之不誠也。亦非不潛心專力之敵,其學非古人之學,其好亦非古人之好也,不能問宜也。

智者千慮,必有一失。聖人所不知,未必不為愚人之所知也;愚人之所能,未必非聖人之不能也。理無專在,而學無止境也,然則問可少耶?

《周禮》,外朝以詢萬民,國之政事尚問及庶人,是故貴可以問賤,賢可以問不肖,而老可以問幼,唯道之所成而已矣。孔文子不恥下問,夫子賢之。古人以問為美德,而並不見其有可恥也,後之君子反爭以問為恥,然則古人所深恥者,後世且行之而不以為恥者多矣,悲夫!

君子學習一定喜愛問。「問」和「學」是相輔相成地進行的,不「學」就不能提出疑難,不「問」就不能增加知識。喜愛學習卻不多問,不是真的喜愛學習的人。

道理明白了,可是還可能不能應用於實際,認識了那些大的(原則、綱領、總體),可是還可能不了解那些細節,(對於這些問題)除了問,將怎麼解決呢?(對)比自己道德才能高的人,向他們問,藉以破除那疑問,(這就是孔子)所說的到有學行的人那裡判定是非。(對)不如自己的人,向他們問,藉以求得一點正確的見解,(這就是曾子)所說的以高才能向低才能(的人)問,以道德高知識多向道德低知識少(的人)問。

(對)同自己水平相等的人,向他們問,藉以共同研究,(這就是《中庸》)所說的互相詰問,詳細地考察,明確地分辨。《尚書》不是說嗎?「喜愛問(的人,學問知識)就豐富。

」孟子論述:「找回自己的放縱散漫的心」(的時候),並提「學問之道」,「學」之後(就)緊跟著「問」。子思談「重視品德修養」(時),歸結到要(好)問(勤)學,(在他的提法中)「問」並且在「學」的前面。

古代的人虛心採納善言善事,不挑選事情地問,不挑選人地問,(只要能)求取那有益於自己修養和學業的就可以了。因此,狂妄的普通人的話,聖人(也)採納它,地位低微的樵夫,古聖先王(也)詢問他,舜帝有天子的身份都向平民詢問,以(他們的)大智卻注意到淺近平常的意見,不是偶然的謙虛,實在是要從多方面聽取有益的意見。三代以後,有「學」而沒有「問」,朋友間的交往,能做到規勸做好事,不做壞事就不錯了,那種在大是大非問題上互相請教,勤勉地只是以進修為急務(的人)未多見,(更)何況世俗的人呢?

認為自己對,別人不對,(這是)世俗人的共同毛病,學習有未貫通(不理解的地方),(卻)偏偏以為理解,(所持的)道理有不穩妥(的地方),(卻)胡亂地憑主觀猜測,像這樣,就終生幾乎(都)沒有(什麼)可問的事情(了)。(對)比自己道德才能高的人,(就)妒忌他,不願意向他問,(對)不如自己的人,(就)輕視他,(認為)不值得向他問,(對)同自己水平相同的人,抱著嬉戲的態度而不敬重他,不甘願向他問,像這樣,就天下幾乎沒有可以問的人了。(什麼)人(都)不值得佩服了,(什麼)事(都)沒有可疑的了,這只是自以為是罷了。

自以為是,那錯誤還是小的;自己知道自己的淺薄卻嚴密地掩蓋自己的過錯,寧願讓學習最終不進步,(也)不願意虛心向別人請教,這樣危害自己的內心修養,(錯誤可就)大了,而陷入這(種大錯誤)的人常常(佔)十分之**。不這樣(的話),就所問的(也)不是(他)所學的:(如)問(一些)天下的奇字僻典和瑣屑事物來說說好玩;甚至自己心裡所已經明白的(問題,卻故意拿它),問別人,來試試那人的才能;(或者)非常難解答的事情問別人,來逼使那人難堪。

如果不是這樣,(或者)即使有與自己思想品德修養有密切關係的事情,可以收到得到教益的效果的,要壓低一下自己的尊嚴(虛心向別人請教)也不能做到。唉!學習之所以不能接近古人,不是(正)由於這(原因)嗎?

而且不喜愛問的人,(是)由於不能虛心;不能虛心(是)由於不誠心實意喜愛學習。也不是不專心用功的緣故,他學習的不是古代儒家學習的(東西),他喜愛的也不是古代儒家喜愛的(東西),不善於問是理所當然的。聰明的人考慮一千次,(也)一定會出現一次錯誤。

聖人所不了解(的事物),未必不是愚笨的人所了解的;愚笨的人所能做的,未必不是聖人所不能做的。真理不是只在某些人手裡,學習是沒有止境的,那麼,「問」可以少得了嗎?《周禮》(說),朝堂之外(要)詢問百姓(對朝政的意見),國家的大事還問到平民。

所以貴人可以問身份低的人,道德才能高的人可以問不成器的人,老人可以問年輕的人,只要學行方面能有成就便可以了。孔文子不以向比他低下的人請教為恥辱,孔子認為他道德學問高。古人把「問」作為美德,而並不認為它是可恥的,後代的君子反而爭先把「問」當作恥辱,那麼古人所深深地(感到)羞恥的(事),後代人卻做著而不以為恥的(就)多了,可悲啊!

整篇拿去!

孟懿子問孝問孝文言文翻譯,孟懿子問孝全文翻譯

孟懿子問孝全文翻譯 孟懿子問孝全文翻譯 孟懿子問什麼是孝,孔子說 孝就是不要違背禮。後來樊遲給孔子駕車,孔子告訴他 孔子說 父母活著的時候,要按禮侍奉他們 父母去世後,要按禮埋葬他們 祭祀他們。該句出自先秦的 論語 為政 原文 孟懿子問孝,子曰 無違。樊遲御,子告之曰 孟孫問孝於我,我對曰無違。樊遲...

馬說原文及翻譯,馬說全文翻譯

這篇 馬說來 大約作於貞元十一年至十源六年bai間。這時,韓愈初登仕途,du很不得志。他曾三zhi次上書宰相求擢dao用。很可惜有 憂天下之心 的他,終未被採納。後來又相繼依附於一些節度使幕下,鬱鬱不得志,再加上當時奸佞當權,政治黑暗,有才能之士不受重視,所以他有 伯樂不常有 之嘆。食馬者 食 飼,...

觀點中的觀是什麼意思,什麼叫做觀點,觀點是什麼?

觀點中的 觀 的意思是 對事物的認識或看法。一 觀 具體含義 讀作 gu n 時 1.看 看。走馬 花。坐井 天。2.景象或樣子 奇 改 3.對事物的認識或看法 樂 悲 世界 讀作 gu n 時 1.道教的廟宇 道 白雲 2.gu n 姓。二 組詞 樂觀 參觀 觀點 圍觀 奇觀 改觀 觀察 美觀 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