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1、定義不同
後現代主義:後現代主義源自現代主義但又反叛現代主義,是對現代化過程中出現的剝奪人的主體性和感覺豐富性的整體性、中心性、同一性等思維方式的批判與解構,
也是對西方傳統哲學的本質主義、基礎主義、「形上學的在場」、「邏各斯中心主義」等的批判與解構。代表人物主要有美國的理查德·羅蒂(1931-2007)、法國的雅克·德希達(1930--2004)和讓-弗郎索瓦·利奧塔(1924-1998)。
現代主義:現代主義思潮本身具有很複雜的背景,嚴格地說,現代主義不是乙個什麼流派。
2、起源不同
後現代主義:後現代主義是20世紀60年代以來在西方出現的具有反西方近現代體系哲學傾向的思潮。然而,在理論上具有反傳統傾向的哲學家在現代西方的各個哲學流派中都能找到。
當代美國活躍的後現代主義者之一格里芬就說:「如果說後現代主義這一詞彙在使用時可以從不同方面找到共同之處的話, 那就是,它指的是一種廣泛的情緒,而不是一種共同的教條———即一種認為人類可以而且必須超越現代的情緒。」
這樣一來,不同時期具有這種反傳統理論傾向的哲學理論流派都可歸於後現代主義,如後結構主義、西方馬克思主義等。
現代主義:十九世紀末興起至二十世紀中期,具有前衛特色並與傳統文藝分道揚鑣的各種文藝流派和思潮,又稱現代派。這種流派的產生有它的歷史和地域因素:
現代工業的興起,湧現出一批中產階級,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越來越疏遠,冷漠,孤僻,社會變成了一種異己的力量,
作為個體的人感到無比的孤獨。兩次世界大戰,人類歷史上出現了用人類發明的******自己的同類,西方的自由、博愛、人道理想的觀念被戰爭蹂躪得體無完膚,西方的文明被拋進了一場深刻的危機之中,現代主義就在這樣的條件下誕生。
3、特徵不同
後現代主義:人性化、自由化,後現代主義作為現代主義內部的逆動,是對現代主義的純理性及功能主義、尤其是國際風格的形式主義的反叛,後現代主義風格在設計中仍秉承設計以人為本的原則,強調人在技術中的主導地位,突出人機工程在設計中的應用,注重設計的人性化、自由化。
體現個性和文化內涵,後現代主義作為一種設計思潮,反對現代主義的蒼白平庸及千篇一律,並以浪漫主義、個人主義作為哲學基礎,推崇舒暢、自然、高雅的生活情趣,強調人性經驗在設計中的主導作用,突出設計的文化內涵。
歷史文脈的延續性,後現代主義主張繼承歷史文化傳統,強調設計的歷史文脈,在世紀末懷舊思潮的影響下,後現代主義追求傳統的典雅與現代的新穎相融合,創造出集傳統與現代,融古典與時尚於一體的大眾設計。
矛盾性,複雜性和多元化,後現代主義以複雜性和矛盾性去洗刷現代主義的簡潔性、單一性。採用非傳統的混合、疊加等設計手段,以模稜兩可的緊張感取代陳直不誤的清晰感,非此非彼,亦此亦彼的雜亂取代明確統一,在藝術風格上,主張多元化的統一。
現代主義:既然現代主義美術是西方進入壟斷時代以後產生的,是伴隨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產物,它就不可避免地反映了這個時代政治、經濟和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變革,反映了這個時代人們極其複雜、豐富的思想感情和極為深刻的哲學思考。
不同於現實主義的是,現代主義的美術在對待社會、人、自然與自我的關係上失去了平衡,關係是扭曲的。這樣,現代主義的美術家似乎是超脫社會、超脫自然的人,他們不直接描寫社會和人生(少數藝術家例外),但他們的作品影射著社會和人生,採用的語言是荒誕的、寓意的或抽象的。
在他們的作品中,可以感覺到這些藝術家表現了現代人們(包括藝術家們自己)的精神創傷和**心理,感覺到他們對現實生活的消極、悲觀和失望的情緒,感覺到他們思想上強烈的虛無主義。
正是現代主義美術作品的這些特徵,使它們具有不可忽視的社會歷史的和審美的價值。因為它們正是西方現代社會和現代精神生活重要方面的寫照。
2樓:匿名使用者
現代主義是19世紀末到20世紀中期從塞尚(塞尚被稱為現代主義之父)開始的,形成各種流派例如野獸派,立體主義 ,未來主義,表現主義,等主張繪畫表達人的內心情感,精神。後現代主義20世紀中期以後,以波普藝術開始的主張繪畫與現代工業技術的結合,是現代機械社會不斷發展的產物。
3樓:匿名使用者
後現代主義是相對於現代主義而言的。現代主義是現代工業發展、現代社會成熟的理論成果;後現代主義是後工業社會、後現代社會或曰資訊社會發展形成的思想結晶。
現代主義或現代派運動一詞現在被固定作為一種國際傾向的綜合名稱,這種國際傾向出現於19世紀末期西方的詩歌、**、戲劇、**、繪畫、建築和其他藝術領域,後來影響到20世紀大多數藝術的特徵。一般認為這種傾向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夕或戰後不久達到了頂峰,至於它是否仍存在或者是否已經開始了乙個隨後的風格的時代,則仍不能肯定。因此,f·克莫德(frankkermode)提出了「對現代主義兩個階段之間有益的粗略區分」,即古現代主義和新現代主義,前者是早期的發展,後者則是超現實主義的和後超現實主義的發展。
其他一些人,特別是在美國,例如i·哈桑(ihabhassan),l·非德勒(lesliefiedler)等,則主張有一種鮮明的區別,一種新的後現代主義的風格,一種合唱式的、綜合的鄉村藝術,即「後文化」時代的產物,在這裡它強調從任意藝術、反藝術、反文學、自我破壞藝術和新**等方面來論述藝術的發展。七十年代後期,興起於歐洲思想界的利奧塔德——哈伯馬斯(注*)之爭使這場侷限於北美文化藝術界的討論帶有了哲學思辯的色彩。
現代主義的生存土壤是商品生產為目的的工業社會,後現代主義則是把後工業化社會作為時代背景。
後工業社會是美國社會學家d·貝爾創造的名詞,他在《後工業化社會的來臨》中用以描述20世紀後半期工業化社會中所產生的新社會結構,他認為這種結構將導致美國、日本、蘇聯以及西歐在21世紀出現一種新的社會形式。
後現代主義和現代主義有什麼區別?
4樓:都汀蘭堅冬
源於現代主義內部的一種逆動,是對現代主義純理性的反叛,終日面對冷漠呆板的設計人們已感到厭倦,它表達了人們對於具有人性化,人情味產品需求的心聲。現代主義與後現代主義在風格上更是兩個極端,但在諸多方面互有異同。例如哈桑在《後現代主義轉向》中對二者的部分進行了如下比較:
哲學上:現代主義是以理性主義、現實主義作為哲學基礎,而後現代主義則是以浪漫主義、個人主義為哲學基礎。
思想上:現代主義強調對技術的崇拜,功能的合理性與邏輯性,後現代主義則推崇高技術,高情感,強調以人為本。
方法上:現代主義遵循物性的絕對作用,標準化,一體化,產業化和高效率、高技術。後現代主義則遵循人性經驗的主導作用,時空的統一性與延續性,歷史的互滲性及個性化、散漫化、自由化。
設計語言上:現代主義遵循功能決定形式,「少就是多」,「無用的裝飾就是犯罪」
(洛斯語);後現代主義遵循形式的多元化、模糊化、不規則化,非此非彼,亦此亦彼,此中有彼、彼中有此的雙重解碼,強調歷史文脈、意象及隱喻主義和「少令人生厭」(less
isbore)。
被現代主義奉為經典的名言「功能決定形式」,
「少就是多」的原則,忽視了社會的進步和人們的需求,達·盧齊說:「材料和裝飾是組成產品的細胞」。
功能主義反對裝飾是因其以理性的邏輯的態度對待設計,而今,時代已不同於以前,人與世界的關係變得更複雜,人們的審美情趣,生活品位變得更高。因而,現代主義設計所遵循的功能主義、減少主義原則日漸受到挑戰和質疑。
在形式問題上,後現代主義者搞的是新的折衷主義和手法主義,是表面的東西。因此,反對後現代主義的人認為:現代主義是一次全面的建築思想革命,而後現代主義不過是建築中的一種流行款式,不可能長久
,兩者的社會歷史意義不能相提並論。
引用黃妮娜
現代主義和後現代主義的區別
5樓:起個名好難
區別在於:定義不同、特點不同、發展情況不同。
1、定義不同:
現代主義起源於十九世紀末興起至二十世紀中期,具有前衛特色並與傳統文藝分道揚鑣的各種文藝流派和思潮;
後現代主義源自現代主義但又反叛現代主義,對現代化過程中出現的剝奪人的主體性和感覺豐富性的整體性、中心性、同一性等思維方式的批判與解構。
2、特點不同:
現代主義主要特徵是反傳統和反理性,重視藝術家內心的「自我感受「和「自我表現」,流露出藝術家憤怒、消極、悲觀、失望等;
後現代主義突出人機工程在設計中的應用,注重設計的人性化、自由化。
3、發展情況不同:
現代主義起初是以運動的姿態出現,目的在協助人忠於教會或回到教會懷抱,且在結構和思想上仍可趕上時代,並革除顯然不合時宜的因素;
後現代主義為20世紀60年代以來在西方出現的,具有反西方近現代體系哲學傾向的思潮,在理論上具有反傳統傾向的哲學家在現代西方的各個哲學流派中都能找到。
擴充套件資料
後現代主義的特徵:
1、徹底的反傳統。後現代主義文學不僅僅反「舊的」傳統,對於現代主義文學試圖建立的「新的」傳統也徹底否定。在後現代主義者眼中,文學和藝術應該是建立在對現有秩序的解構基礎之上的。
後現代文學不依託任何死去的或活著的理論。
在體裁上,對傳統的**、詩歌和戲劇等形式乃至「敘述」本身進行解構。因此,後現代主義文學是一種「破壞性」的文學,即某種意義上的「反文學」。
2、擯棄所謂的「終極價值」。後現代主義者認為一切傳統意義上的崇高的事物和信念都是從話語中派生出來的短暫的產物,不值得「真誠」、「嚴肅」的對待。客觀世界和人自身都被異化了,歷史失去了方向和意義,社會體系不可改變。
後現代主義作家不願意對重大的社會、政治、道德、美學等問題進行嚴肅認真的思考,他們不僅無視對這些問題的關切,甚至無視這些問題本身。他們不再試圖給世界以意義。
3、後現代主義文學崇尚所謂「零度寫作」,反對現代主義關於深度的「神話」,拒斥孤獨感、焦灼感之類的深沉意識,將其平面化。在後現代文學中,寫作消失了內容,而轉向「寫作」自身。作家僅僅把話語、語言結構當作自己為所欲為的領地。
寫作成為一種純粹的表演、操作。例如,後現代主義作家往往蓄意讓作品中各種成分互相分解、顛覆,讓作品無終極意義可尋
4、後現代文學蓄意打破精英文學與大眾文學的界限,出現了明顯的向大眾文學和「亞文學」靠攏的傾向。有些作品乾脆以大眾的文化消費品形式出現,試圖模糊文學與非文學的界限。在文體上,慣用矛盾(文字中各種因素互相顛覆)、交替。
不連貫性和任意性、極度(有意識的過度使用某種修辭手段以達到嘲弄它的目的)、短路(運用某些手段使對作品的闡釋不得不中斷)、反體裁(破壞體裁的公認特點和邊界)、話語膨脹(把在文學創作中一直處於邊緣地位的話語納入主流)等手段,使得讀者對作品的解讀困難重重。
後現代主義設計的特點有那些,後現代主義風格特點
與現代來主義設計反對裝飾,認為 源裝飾即罪惡 少就是多 的 功能主義 觀念不同,後現代主義設計強調裝飾藝術在設計中的意義,幾乎所有的後現代主義設計家都熱衷於運用各種裝飾手法,尤其是從傳統裝飾藝術中吸取養料,從而使設計作品更加豐富 生動和富有變化。後現代主義風格特點 1 注重前史與現代技術的融合 後現...
解構後現代主義設計的歷史意義,後現代主義對歷史的影響
解構主義是二十世紀人類哲學 科學 社會領域所發生的深刻變化中出現的。法國哲學家德希達是二十世紀後半期解構主義思潮的代表人物,他的基本立場是張揚自由與活力 反對秩序與僵化 強調多元化的差異 反對一元中心和二元對抗,進而反對權威 反對對理性的崇拜。解構主義認為二元對抗是狹隘的思維,認為既然差異無處不在,...
後現代主義與現代主義的主張與區別
現代主義 純粹 簡潔 反傳統 後現代主義 追求 事物的矛盾性 複雜性 覺得之前的純粹太過單調 是對它的 常引用 傳統的裝飾符號 區別就很明顯了 現代主義是反傳統的 後現代主義是反現代主義的 後現代主義是相對於現代主義而言的。現代主義是現代工業發展 現代社會成熟的理論成果 後現代主義是後工業社會 後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