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主義文化與後現代主義文化有哪些區別

2021-03-04 00:56:10 字數 4944 閱讀 5250

1樓:傅行雲時代

第一、無論是古典文化還是現代主義文化(如從古希臘史詩、悲劇到現代象徵主義詩歌、表現主義文學、意識流**和存在主義文學等),都是少數人才能享受的高雅文化,而後現代文化則是人人都可享受的雅俗不分、亦雅亦俗的文化。

第二、古典文化和現代主義文化都是反商品化的純文化,而後現代文化則是深受資本與商品邏輯支配的消費文化。

第三、古典文化和現代主義文化都是高度個性化、風格化的獨創性的文化,而後現代文化則是與大眾傳媒手段相聯絡的、模式化、型別化和批量複製的文化。

第四、古典文化和現代主義文化都是文化創造者對自然、社會和人生進行深刻體驗和反思後的創造,是帶有形而上價值的嚴肅的精神產品;而後現代文化則是沒有深度體驗、沒有歷史感的、僅僅反映當下瞬間體驗的平面化產品。

2樓:eva與

一、無論是古典文化還是現代主義文化(如從古希臘史詩、悲劇到現代象徵主義詩歌、表現主義文學、意識流**和存在主義文學等),都是少數人才能享受的高雅文化,而後現代文化則是人人都可享受的雅俗不分、亦雅亦俗的文化。

第二、古典文化和現代主義文化都是反商品化的純文化,而後現代文化則是深受資本與商品邏輯支配的消費文化。

第三、古典文化和現代主義文化都是高度個性化、風格化的獨創性的文化,而後現代文化則是與大眾傳媒手段相聯絡的、模式化、型別化和批量複製的文化。

第四、古典文化和現代主義文化都是文化創造者對自然、社會和人生進行深刻體驗和反思後的創造,是帶有形而上價值的嚴肅的精神產品;而後現代文化則是沒有深度體驗、沒有歷史感的、僅僅反映當下瞬間體驗的平面化產品。

延伸現代主義文化

現代主義是本世紀流行於歐美文壇的一種資產階級的文藝思潮,也是當代西方世界社會危機、精神危機和藝術危機在文藝領域的反映。它語源於法語moderne,具有最新的、現代的,先鋒的含義。

二十世紀初期,在歐洲的一些大國裡,文學藝術的各個領域相繼出現了若干新奇的派別,例如繪畫方面的抽象派,**中的反軒調主義,雕刻中的反現實主義,詩歌中的未來主義,**中的意識流,戲劇裡的表現主義等等。到了本世紀二十年代,逐漸匯合而成有社會景物 現代主義思潮,或稱現代派。它的主要特徵是:

反對古典的藝術傳統,在題材上、技巧上力求新奇,標新立異,在精神上則帶有歇斯底里的瘋狂性質,作家們著力發掘的不是外在的客觀世界,而是作者自己的貧乏而空虛的內心世界。他們排斥巴爾扎克式的批判現實主義,認為它呆板、單調、機械;他們崇拜奧地利的病理學家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學,主張描寫夢境和人的下意識領域,追求表現人們在一瞬間感受到的"神秘的抽象的王國"。西方學者就把這種鼓吹反現實主義的,主張作家任意妄為和瘋狂自我表現的文藝思想,籠統地稱之為現代主義思潮。

現代主義主要包括本世紀二十年代興起的以德國為中心的表現主義,以義大利為中心的未來主義,以法國為中心的超實現主義,以英國為中心的意識流文學;也包括三十至六十年代興起的存在主義文學,荒誕派戲劇,新**派,"垮掉的一代"和"黑色幽默"等等。一般認為,英國的喬伊斯,法國的普魯斯特和用德語寫作的奧地利猶太作家卡夫卡,是歐美現代主義文學的代表人物。

西方的現代主義是資本主義進入壟斷階段的產物,也是各種非理性主義哲學和社會思潮影響下的產物。

19世紀下半葉以來西方各種與傳統異然有別的文學藝術思潮的統稱,旨在表現對20世紀所發生的深刻變化而作出的精神反映;

19世紀90年代至20世紀初天主教會內部出現的一股旨在用現代哲學重新詮釋天主教教義的神學思潮

後現代文化

所謂後現代文化,又可稱為後現代主義文化、後工業社會文化、資訊社會文化、晚期發達或跨國資本時期文化、後資本主義文化等,是指本世紀50年代、60年代興起於美國,迅即風靡整個西方發達工業社會並迅速向世界其他地區滲透的一種國際性的社會文化思潮。後現代文化的產生原因或構成條件是極為複雜的。對此,歐美學術界無統一意見,日本、南韓、印度等東方國家學者之間也未達成共識,國內學術界更是爭論不休。

現代主義與後現代主義的區別於聯絡?

3樓:無線電師

後現代主義的英文名稱有兩個,after-moderni**(《語言大典》上-1455)和 postmoderni**(《當代西方「後現代主義」述介》,《哲學動態》2023年第2期39~42頁。

後現代主義最初是一種文學思潮,比如在美國領域中有人用口語舒發對生活的感受。後來逐步向各個文化領域蔓延。

據說在奧尼斯2023年出版的一本著作中第一次使用後現代主義一詞。2023年法國哲學家利奧塔出版《後現代狀態》一書,標誌後現代主義進入哲學論壇。

麥克肯尼認為後現代主義和現代主義的區別在於:現代主義者是樂觀主義者,他們期望找到統一性、有序性和永恆性;後現代主義者是悲觀主義者,他們總是發現多樣性、無序性和暫時性。

哈桑則強調後現代主義的本質特徵是破壞性:「後現代主義總是毀棄他人已建構之物。」

4樓:匿名使用者

時間上就不同,現代是重一戰,二戰開始。主要對戰爭厭惡!。後現代是上世紀七十年。至今吧!

論現代主義和後現代主義的區別

5樓:貴陽紫蘋果裝飾

現代主義建築是指二十世紀中葉,在西方建築界居主導地位的一種建築思想。這種建築的代表人物主張:建築師要擺脫傳統建築形式的束縛,大膽創造適應於工業化社會的條件、要求的嶄新建築。

因此具有鮮明的理性主義和激進主義的色彩,又稱為現代派建築。

後現代主義設計一種具有明確宗旨的設計風格,而是一種在形式上對現代主義進行修正的設計思潮與理念。首先提出的一整套關於建築的思想體系和設計方法,決定了後現代主義風格首先表現在建築設計上,而後再影響到其他領域。其方式一是後現代主義已成為一股發展的潮流和一種時尚的象徵,而後現代主義建築師則是這一時尚的代表,同時又跨越了設計領域的界線,成為其他設計領域的設計師。

二是建築師認為產品設計是建築設計的一部分,同樣投入極大的熱情,從而帶動了其他設計領域後現代主義風格的發展

6樓:來年痕

後現代主義是相對於現代主義而言的。現代主義是現代工業發展、現代社會成熟的理論成果;後現代主義是後工業社會、後現代社會或曰資訊社會發展形成的思想結晶。

現代主義或現代派運動一詞現在被固定作為一種國際傾向的綜合名稱,這種國際傾向出現於19世紀末期西方的詩歌、**、戲劇、**、繪畫、建築和其他藝術領域,後來影響到20世紀大多數藝術的特徵。一般認為這種傾向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夕或戰後不久達到了頂峰,至於它是否仍存在或者是否已經開始了乙個隨後的風格的時代,則仍不能肯定。因此,f·克莫德(frankkermode)提出了「對現代主義兩個階段之間有益的粗略區分」,即古現代主義和新現代主義,前者是早期的發展,後者則是超現實主義的和後超現實主義的發展。

其他一些人,特別是在美國,例如i·哈桑(ihabhassan),l·非德勒(lesliefiedler)等,則主張有一種鮮明的區別,一種新的後現代主義的風格,一種合唱式的、綜合的鄉村藝術,即「後文化」時代的產物,在這裡它強調從任意藝術、反藝術、反文學、自我破壞藝術和新**等方面來論述藝術的發展。七十年代後期,興起於歐洲思想界的利奧塔德——哈伯馬斯(注*)之爭使這場侷限於北美文化藝術界的討論帶有了哲學思辯的色彩。

現代主義的生存土壤是商品生產為目的的工業社會,後現代主義則是把後工業化社會作為時代背景。

後工業社會是美國社會學家d·貝爾創造的名詞,他在《後工業化社會的來臨》中用以描述20世紀後半期工業化社會中所產生的新社會結構,他認為這種結構將導致美國、日本、蘇聯以及西歐在21世紀出現一種新的社會形式。

那麼,是否就可以斷言後工業社會只存在於資本主義國家呢?讓我們繼續關注。

貝爾所謂後工業社會的「軸原理」是說「理論知識的中心地位是社會革新和政策形成的根源」。從經濟方面來說其標誌是由商品生產經濟變為服務經濟;從職業方面來說,專業和技術階級處於優先地位;在決策方面,是創造新的「知識技術」。而這些,恰恰就是目前中國社會發展中的幾個重要特徵。

對此,也許我們可以解釋:由於技術變革,而把馬克思主義者賦予工人階級的作為社會變革的歷史**人的作用取代了,而且這種取代正如歷史發展一樣是不可逆轉的,後工業化必將來臨。

後工業化社會是後現代主義文化思潮的寬大溫床。伴隨著歷史劇變,人們難免對舊有的意識形態和價值觀產生厭倦、懷疑、甚至嘲笑,他們不再認為對社會的發展負有責任,寧願將個人生活置於隨心所欲、紛亂無序的狀態中。中心變成多元,永恆成為變遷,絕對變成相對,整體成了碎片……後現代主義並非只是西方的文化現象,它對我們的衝擊已無可避免。

面對撲面而來的「後現代」之風,我們有必要深入了解它的文化特徵。

美國學者弗雷德裡可·傑拇遜教授在《後現代主義與文化理論》中,概括了後現代主義文藝四個基本審美特徵:

1.主體消失。在後現代文化氛圍中,傳統的價值觀念和等級制度被顛倒了,現代主義中的個性和風格被消除得一乾二淨,主體成了某種破碎的幻象。

2.深度消失。現代主義藝術總是以追求烏托邦的理想、表現終極真理為主題,而後現代主義藝術則放棄了作品本身的深度模式,不再具有思想,不再提供解釋,拒絕挖掘任何意義,僅僅追求語言快感。

3.歷史感消失。歷史永遠是記憶中的事物,而記憶永遠帶有記憶主體的感受和體驗。現代主義藝術因追求深度而沉迷於歷史意識,而後現代主義藝術中,歷史僅僅意味著懷舊,它以一種迎合商業目的的形象出現。

4.距離消失。在現代主義藝術看來,距離既是藝術和生活的界線,也是創作主體與客體的界線,它是使讀者對作品進 行思考的一種有意識的控制手段。後現代藝術中,由於主體的消失,作品失去深度和歷史感,僅僅具有作用於人感官的刺激性,而沒有任何啟發和激揚的功能,換言之,它強調的只是慾望本身。

應該看到,由於政治的和文化的原因,後現代主義對東方文化的影響更多地是理念上的啟迪。

後現代文化在文學上,作為一種敘述話語和風格,表現為無選擇技法、無中心意義、無完整結構,敘述的過程呈發散形,意義的中心被消解、發散到文字的邊緣地帶。

受它的影響,我們的身邊既出現了孫甘露為代表的新寫實**,也產生了消費者文學及其代表「王朔現象」。

現在來看,現在斷言後現代主義是否能成為東方文化的主流尚為時過早,但應看到,全然取消精神衡量指標和存在維度,消解歷史意識已漸成為一種風尚。

什麼是後現代主義?

讓我們從一開始就排除幾個不可能的後現代主義定義。第一,後現代主義不是乙個風格概念。那種認為後現代主義是一種風格的觀念,之所以不能成立,乃是因為,不管以什麼樣的風格術語來界定現代主義與後現代主義,人們發現兩者其實難於區分,或者,後者只不過是前者早已擁有的某些風格的強化或變調而已。

人們早已指出哈桑關於後現代主義的

後現代主義與現代主義的主張與區別

現代主義 純粹 簡潔 反傳統 後現代主義 追求 事物的矛盾性 複雜性 覺得之前的純粹太過單調 是對它的 常引用 傳統的裝飾符號 區別就很明顯了 現代主義是反傳統的 後現代主義是反現代主義的 後現代主義是相對於現代主義而言的。現代主義是現代工業發展 現代社會成熟的理論成果 後現代主義是後工業社會 後現...

後現代主義設計的特點有那些,後現代主義風格特點

與現代來主義設計反對裝飾,認為 源裝飾即罪惡 少就是多 的 功能主義 觀念不同,後現代主義設計強調裝飾藝術在設計中的意義,幾乎所有的後現代主義設計家都熱衷於運用各種裝飾手法,尤其是從傳統裝飾藝術中吸取養料,從而使設計作品更加豐富 生動和富有變化。後現代主義風格特點 1 注重前史與現代技術的融合 後現...

解構後現代主義設計的歷史意義,後現代主義對歷史的影響

解構主義是二十世紀人類哲學 科學 社會領域所發生的深刻變化中出現的。法國哲學家德希達是二十世紀後半期解構主義思潮的代表人物,他的基本立場是張揚自由與活力 反對秩序與僵化 強調多元化的差異 反對一元中心和二元對抗,進而反對權威 反對對理性的崇拜。解構主義認為二元對抗是狹隘的思維,認為既然差異無處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