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何處惹丨塵埃
詩經在內容上分為《風》、《雅》、《頌》三個部分。
《風》是周代各地的歌謠;《雅》是周人的正聲雅樂,又分《小雅》和《大雅》;《頌》是周王庭和貴族宗廟祭祀的樂歌,又分為《周頌》、《魯頌》和《商頌》。
《詩經》的作者佚名,絕大部分已經無法考證,傳為尹吉甫採集、孔子編訂。《詩經》在先秦時期稱為《詩》,或取其整數稱《詩三百》。西漢時被尊為儒家經典,始稱《詩經》,並沿用至今。
《詩經》內容豐富,反映了勞動與愛情、戰爭與徭役、壓迫與反抗、風俗與婚姻、祭祖與宴會,甚至天象、地貌、動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會生活的一面鏡子。
2樓:匿名使用者
風:國風(十五國風)
雅:大雅和小雅
頌:周、魯
3樓:匿名使用者
《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共收入自西周初期至春秋中葉約五百年間的詩歌三百零五篇(《小雅》中另有六篇「笙詩」,有目無辭,不計在內)。最初稱《詩》,被漢代儒者奉為經典,乃稱《詩經》,也稱《詩三百》。他開創了我國古代詩歌創作的現實主義的優秀傳統。
《詩經》裡的內容,就其原來性質而言,是歌曲的歌詞。《墨子·公孟》說:「頌詩三百,弦詩三百,歌詩三百,舞詩三百。
」意謂《詩》三百餘篇,均可誦詠、用樂器演奏、歌唱、伴舞。《史記·孔子世家》又說:「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頌之音。
」這些說法雖或尚可**,但《詩經》在古代與**和舞蹈關係密切,是無疑的.
《詩經》「六義」指的是 風、雅、頌、賦、比、興,前三個說的是內容,後三個說的是手法。
《風》、《雅》、《頌》三部分的劃分,是依據**的不同。
「雅」是「王畿」之樂,這個地區周人稱之為「夏」,「雅」和「夏」古代通用。雅又有「正」的意思,當時把王畿之樂看作是正聲——典範的**。周代人把正聲叫做雅樂,猶如清代人把崑腔叫做雅部,帶有一種尊崇的意味。
大雅小雅可能是根據年代先後而分的,也可能根據其**特點和應用場合區別而分。
「頌」是專門用於宗廟祭祀的**。《毛詩序》說:「頌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
」這是頌的含義和用途。王國維說:「頌之聲較風、雅為緩。
」(《說周頌》)這是其**的特點。
「比」,用朱熹的解釋,是「以彼物比此物」,也就是比喻之意。《詩經》中用比喻的地方很多,手法也富於變化。如《氓》用桑樹從繁茂到凋落的變化來比喻愛情的盛衰;《鶴鳴》用「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來比喻治國要用賢人;《碩人》連續用「葇荑」喻美人之手,「凝脂」喻美人之膚,「瓠犀」喻美人之齒,等等,都是《詩經》中用「比」的佳例。
「賦」和「比」都是一切詩歌中最基本的表現手法,而「興」則是《詩經》乃至中國詩歌中比較獨特的手法。「興」字的本義是「起」。《詩經》中的「興」,用朱熹的解釋,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辭」,也就是借助其他事物為所詠之內容作鋪墊。
它往往用於一首詩或一章詩的開頭。大約最原始的「興」,只是一種發端,同下文並無意義上的關係,表現出思緒無端地飄移聯想。就像秦風的《晨風》,開頭「鴥彼晨風,鬱彼北林」,與下文「未見君子,憂心欽欽」云云,很難發現彼此間的意義聯絡。
雖然就這例項而言,也有可能是因時代懸隔才不可理解,但這種情況一定是存在的。就是在現代的歌謠中,仍可看到這樣的「興」。
進一步,「興」又兼有了比喻、象徵、烘托等較有實在意義的用法。但正因為「興」原本是思緒無端地飄移和聯想而產生的,所以即使有了比較實在的意義,也不是那麼固定僵板,而是虛靈微妙的。如《關雎》開頭的「關關雎鳩,在河之洲」,原是詩人借眼前景物以興起下文「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但關雎和鳴,也可以比喻男女求偶,或男女間的和諧恩愛,只是它的喻意不那麼明白確定。
又如《桃夭》一詩,開頭的「桃之夭夭,灼灼其華」,寫出了春天桃花開放時的美麗氛圍,可以說是寫實之筆,但也可以理解為對新娘美貌的暗喻,又可說這是在烘托結婚時的熱烈氣氛。由於「興」是這樣一種微妙的、可以自由運用的手法,後代喜歡詩歌的含蓄委婉韻致的詩人,對此也就特別有興趣,各自逞技弄巧,翻陳出新,不一而足,構成中國古典詩歌的一種特殊味道。
詩經分為哪三部分?
4樓:發了瘋的大榴蓮
詩經分風、雅、頌三部分。
《風》是周代各地的歌謠;《雅》是周人的正聲雅樂,又分《小雅》和《大雅》;《頌》是周王庭和貴族宗廟祭祀的樂歌,又分為《周頌》、《魯頌》和《商頌》。
擴充套件資料:
《詩經》是中國第一部詩歌總集,最早的記錄為 西周初年,最遲產生的作品為 春秋時期,上下跨度約五六百年。產生地域以 黃河流域為中心,南到長江北岸,分布在 陝西、 甘肅、 山西、 山東、河北、河南、安徽、湖北等地。
**史專家考定,《詩經》中的作品是在 周武王滅商(前2023年)以後產生的。
《 周頌》時代最早,在西周初年產生,是貴族文人作品,以宗廟樂歌、頌神樂歌為主,也有部分描寫農業生產。
《 大雅》是周王朝盛隆時期的產物,是中國上古僅存的史詩。關於《 大雅》這十八篇的創作年代,各家說法不同: 鄭玄認為《文王之什》是文王、武王時代的詩,《生民之什》從《生民》至《卷阿》八篇為周公、成王之世詩。
朱熹認為:「正《大雅》……多周公製作時所定也。」但均認為「正大雅」是西周初年之詩。
《 小雅》產生於西周晚年到東遷以後。
《 魯頌》和《 商頌》都產生在周室東遷(前770年)以後。
《詩經》立足於社會現實生活,沒有虛妄與怪誕,極少超自然的神話,描述的祭祀、宴飲、農事是周代社會經濟和禮樂文化的產物,對時政世風、戰爭徭役、婚姻愛情的敘寫,展現的是周代政治狀況、社會生活、風俗民情,這一「飢者歌其食,勞者歌其事」的精神傳統為後世所代代繼承和發揚。
一、抒情詩傳統
從《詩經》開始,抒情詩成為詩歌的主要形式之一。
二、《詩經》中關注現實的熱情、強烈的政治和道德意識、真誠積極的人生態度,為屈原所繼承和發揚,被後人概括為「風雅」精神 。
後世詩人往往倡導「風雅」精神,來進行文學革新。陳子昂感嘆齊梁間「風雅不作」 ,李白慨嘆「大雅久不作,吾衰竟誰陳 」杜甫更是「別裁偽體親風雅」 ,白居易稱張籍「風雅比興外,未嘗著空文」 ,以及唐代的許多優秀詩人,都繼承了「風雅」精神。而且這種精神在唐以後的創作中,從宋代的陸游延伸到清末的黃遵憲。
孔子曾概括《詩經》宗旨為「無邪」,並教育**讀《詩經》以作為立言、立行的標準。先秦諸子中,引用《詩經》者頗多,如孟子、荀子、墨子、莊子、韓非子等人在說理論證時,多引述《詩經》中的句子以增強說服力。至漢武帝時,《詩經》被儒家奉為經典,成為《六經》及《五經》之一。
《詩經》內容豐富,反映了勞動與愛情、戰爭與徭役、壓迫與反抗、風俗與婚姻、祭祖與宴會,甚至天象、地貌、動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會生活的一面鏡子。
5樓:匿名使用者
《詩經》,分為《風》、《雅》、《頌》三部分《詩經》的表現手法有「賦、比、興」三種。
賦是直接鋪陳敘述。
比是比喻,有明喻、隱喻之分。
興即起興,有引起聯想,烘托渲染氣氛的作用。
《國風》多用比興,《大雅》多用賦法。
6樓:匿名使用者
詩經分為風雅頌三個部分
7樓:騎著小七飛
《詩經》六義指的是什麼?
8樓:波音747和
詩經分風、雅、頌三部分。
詩經分為哪三部分
9樓:歲月不寒
《詩經》,分為《風》、《雅》、《頌》三部分《詩經》的表現手法有「賦、比、興」三種。
賦是直接鋪陳敘述。
比是比喻,有明喻、隱喻之分。
興即起興,有引起聯想,烘托渲染氣氛的作用。
《國風》多用比興,《大雅》多用賦法。
10樓:楊靜丁進步
《詩經》「六義」指的是 風、雅、頌、賦、比、興,前三個說的是內容,後三個說的是手法。
《風》、《雅》、《頌》三部分的劃分,是依據**的不同。
11樓:自我救贖猈
分為風 、雅、頌三部分。
《詩經》的作者的亦非一人,產生的地域也很廣。除了周王朝樂官製作的樂歌,公卿、列士進獻的樂歌,還有許多原來流傳於民間的歌謠。這些民間歌謠是如何集中到朝廷來的,則有不同說法。
漢代某些學者認為,周王朝派有專門的採詩人,到民間蒐集歌謠,以了解政治和風俗的盛衰利弊又有一種說法:這些民歌是由各國樂師蒐集的。樂師是掌管**的**和專家,他們以唱詩作曲為職業,蒐集歌謠是為了豐富他們的唱詞和樂調。
諸侯之樂獻給天子,這些民間歌謠便匯集到朝廷裡了。這些說法,都有一定道理。
尹吉甫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和文學家,《詩經》的主要採集者,被尊稱為中華詩祖。尹吉甫出生於江陽(現瀘州市),晚年被流放至房陵(房縣古稱),死後葬於今湖北房縣青峰山。房縣有大量尹吉甫文化遺存。
他輔助過三代帝王,到周幽王時聽信讒言,被周幽王砍了頭,後來知道錯殺,做了乙個金頭進行了厚葬,為了防止別人盜墓,做了十二座墓葬於房縣東面。
周宣王大臣。兮氏,名甲,字伯吉父(一作甫),尹是墓碑遺址。
西周宣王時,北方獫狁遷居焦獲,進攻到涇水北岸,侵擾甚劇。周宣王五年(西元前823年),尹吉甫奉周宣王命出征獫狁,率軍**到太原而返,駐防今平遙城一帶。據清光緒八年《平遙縣志》載:
「周宣王時,平遙舊城狹小,大將尹吉甫北伐獫狁曾駐兵於此。築西北兩面,俱低。」又載:
「受命北伐獫狁,次師於此,增城築台,教士講武,以禦戎寇,遂歿於斯。」 曾作《詩經·大雅·烝民》、《大雅·江漢》等。
12樓:痞頭痞腦
風》、《雅》、《頌》
13樓:稱秀英龔錦
《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詩歌
總集,共收入自西周初期至春秋中葉約五百年間的詩歌三百零五篇(《小雅》中另有六篇「笙詩」,有目無辭,不計在內)。最初稱《詩》,被漢代儒者奉為經典,乃稱《詩經》,也稱《詩三百》。他開創了我國古代詩歌創作的現實主義的優秀傳統。
《詩經》裡的內容,就其原來性質而言,是歌曲的歌詞。《墨子·公孟》說:「頌詩三百,弦詩三百,歌詩三百,舞詩三百。
」意謂《詩》三百餘篇,均可誦詠、用樂器演奏、歌唱、伴舞。《史記·孔子世家》又說:「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頌之音。
」這些說法雖或尚可**,但《詩經》在古代與**和舞蹈關係密切,是無疑的.
《詩經》「六義」指的是
風、雅、頌、賦、比、興,前三個說的是內容,後三個說的是手法。
《風》、《雅》、《頌》三部分的劃分,是依據**的不同。
「雅」是「王畿」之樂,這個地區周人稱之為「夏」,「雅」和「夏」古代通用。雅又有「正」的意思,當時把王畿之樂看作是正聲——典範的**。周代人把正聲叫做雅樂,猶如清代人把崑腔叫做雅部,帶有一種尊崇的意味。
大雅小雅可能是根據年代先後而分的,也可能根據其**特點和應用場合區別而分。
「頌」是專門用於宗廟祭祀的**。《毛詩序》說:「頌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
」這是頌的含義和用途。王國維說:「頌之聲較風、雅為緩。
」(《說周頌》)這是其**的特點。
「比」,用朱熹的解釋,是「以彼物比此物」,也就是比喻之意。《詩經》中用比喻的地方很多,手法也富於變化。如《氓》用桑樹從繁茂到凋落的變化來比喻愛情的盛衰;《鶴鳴》用「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來比喻治國要用賢人;《碩人》連續用「葇荑」喻美人之手,「凝脂」喻美人之膚,「瓠犀」喻美人之齒,等等,都是《詩經》中用「比」的佳例。
「賦」和「比」都是一切詩歌中最基本的表現手法,而「興」則是《詩經》乃至中國詩歌中比較獨特的手法。「興」字的本義是「起」。《詩經》中的「興」,用朱熹的解釋,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辭」,也就是借助其他事物為所詠之內容作鋪墊。
它往往用於一首詩或一章詩的開頭。大約最原始的「興」,只是一種發端,同下文並無意義上的關係,表現出思緒無端地飄移聯想。就像秦風的《晨風》,開頭「鴥彼晨風,鬱彼北林」,與下文「未見君子,憂心欽欽」云云,很難發現彼此間的意義聯絡。
雖然就這例項而言,也有可能是因時代懸隔才不可理解,但這種情況一定是存在的。就是在現代的歌謠中,仍可看到這樣的「興」。
進一步,「興」又兼有了比喻、象徵、烘托等較有實在意義的用法。但正因為「興」原本是思緒無端地飄移和聯想而產生的,所以即使有了比較實在的意義,也不是那麼固定僵板,而是虛靈微妙的。如《關雎》開頭的「關關雎鳩,在河之洲」,原是詩人借眼前景物以興起下文「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但關雎和鳴,也可以比喻男女求偶,或男女間的和諧恩愛,只是它的喻意不那麼明白確定。
又如《桃夭》一詩,開頭的「桃之夭夭,灼灼其華」,寫出了春天桃花開放時的美麗氛圍,可以說是寫實之筆,但也可以理解為對新娘美貌的暗喻,又可說這是在烘托結婚時的熱烈氣氛。由於「興」是這樣一種微妙的、可以自由運用的手法,後代喜歡詩歌的含蓄委婉韻致的詩人,對此也就特別有興趣,各自逞技弄巧,翻陳出新,不一而足,構成中國古典詩歌的一種特殊味道。
詩經分為哪三部分,《詩經》分為哪幾部分?各多少篇?
詩經分風 雅 頌三部分。風 是周代各地的歌謠 雅 是周人的正聲雅樂,又分 小雅 和 大雅 頌 是周王庭和貴族宗廟祭祀的樂歌,又分為 周頌 魯頌 和 商頌 擴充套件資料 詩經 是中國第一部詩歌總集,最早的記錄為 西周初年,最遲產生的作品為 春秋時期,上下跨度約五六百年。產生地域以 黃河流域為中心,南到...
但丁的《神曲》分為哪三部分但丁的神曲三部曲分別是什麼?
神曲 分為 地獄 inferno 煉獄 purgatorio 和 天堂 paradiso 三部分。地獄形似乙個上寬下窄的漏斗,共9層。中心在耶路撒冷,從上到下逐漸縮小,越向下所控制的靈魂罪惡越深重,直到地心,是魔王盧齊菲羅掌握漏斗頂端,他們從魔王的尾巴爬過地心,另一面是煉獄。煉獄 又稱淨界 共7級,...
絲綢之路課文主要內容分為哪三部分
第一段 第一自然段 概括介紹 絲綢之路 巨型石雕的樣子及由此產生的遐想.第二段 第2 13自然段 具體回憶張騫出使西域後,東西方交流的生動一幕及介紹絲綢之路的作用.第三段 第14自然段 寫兩千年後的今天,絲綢之路仍會引起人們的遐想.主要內容 作者先描寫了矗立在陝西西安市的 絲綢之路 巨型石雕,然後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