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 道 佛三教合一的趨勢出現於什麼時候

2021-03-20 17:55:54 字數 3224 閱讀 3488

1樓:匿名使用者

南北朝時期,儒學吸收佛教、道教的精神,有了新的發展,佛教吸收儒學精神,漸趨中國本土化,道教也受到儒學影響,主張「貴儒」又「尊道"。

所以說,三教合一的趨勢在南北朝已經出現。

隋朝時,儒學家提出「三教合一」唐朝時,統治者奉行三教並行的政策。

這三教,同一平台,同一起點,同一本源。

但目的不同,所以運用不同,過程體現有所不同,越往下越不同,越往上越相同,最好的都差不多,最差的都千奇百怪。

釋者出世也,道者游世也,儒者入世也,禪者出世也,武醫者入世也,然目的有所不同,而本質始終如一,無非人之圓覺,天之虛中,地之誠一,終不離究極之變化也。

然大乘中觀之不生不滅與道家還虛中黃直透反太易無盡本源何異?

小乘者,舍滅也,達上一層,舍滅下一層。大乘者,中也,達上一層不捨下一層,乃至極限,命完焚身時,超脫萬千無所謂命也。道者,合留也,達上一層不捨下一層,乃至極限,各取之一瓢與此合也,豎極恆長合留也。

出世無所謂後天粗命,僅需證悟圓覺之極,一切之心極也,陽極則命自了,曰不生不滅。游世需殘命,圓覺,虛中各取一瓢,合於一切之體現,不離豎更長,一切之中和也,號曰住世。然最終之極限直至兩者何有毫釐之差。

2樓:丫丫丫

出現於魏晉南北朝時期。

儒、道、佛三教的發展,可以分三個階段,魏晉南北朝是乙個階段,唐宋是乙個階段,元明清是乙個階段。魏晉南北朝時期,儒學吸收佛教、道教的精神,有了新的發展,佛教吸收儒學精神,漸趨中國本土化,道教也受到儒學影響,主張「貴儒」又「尊道",所以說,三教合一的趨勢在南北朝已經出現。

隋朝時,儒學家提出「三教合一」,唐朝時,統治者奉行三教並行的政策。

儒、佛、道三教合一的思想,初起隋朝,強調以儒學為主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其背景是:儒學受到佛教和道教思想得衝擊正統地位受影響。

影響: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儒學的發展,同時也推動佛道思想得進一步傳播,儒學的正統地位受挑戰。

拓展資料:三教合一是指儒教、釋教、道教三個教派的融合,其中有儒家立場的三教融合、道家立場的三教融合和佛教立場的三教融合三種型別。對於此種現象,學者多以三教合一統而論之。

然而,從三教並立到三教合一,則有乙個過程。元明間"三教合一"一詞的出現可以說是三教間關係已經具有內質的演變。

3樓:匿名使用者

儒教道教佛教三教合一的趨勢出現於。元朝元朝的時候出現的就是佛儒道佛三教合。

4樓:星海無胤

南北朝時期出現的,到了隋朝時,儒學家提出「三教合一」,唐朝時,統治者奉行三教並行的政策。

儒 道 佛真正三教合一的趨勢出現在隋唐還是南北朝

5樓:匿名使用者

南北朝時期,儒學吸收佛教、道教的精神,有了新的發展,佛教吸收儒學精神,漸趨中國本土化,道教也受到儒學影響,主張「貴儒」又「尊道",所以說,三教合一的趨勢在南北朝已經出現

隋朝時,儒學家提出「三教合一」,唐朝時,統治者奉行三教並行的政策

6樓:風雪夜上梁山

三教合一的趨勢出現在南北朝時期,真正奉行三教合一的朝代是唐朝

7樓:卿蓑

唐朝還有三教並行嗎?

8樓:匿名使用者

開始隋唐,看西遊記就懂了

隋唐時期出現「三教合一」的趨向,儒、佛、道三家逐漸融合。「夫聖人雖在廟堂之上,然其心無異於山林之中

9樓:n粗帴

d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準確解讀材料資訊的能力,材料中「夫聖人雖在廟堂之上,然其心無異於山林之中」含義是不管身處朝堂還是隱身山林之中,聖人的社會職責不會變化,即要心懷天下安危和黎民幸福,這也與范仲淹的名言「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相似,廟堂和山林分別是儒家建功立業和道家修身養性的場所,所以材料中的觀點體現的是儒學與道教相互融合,答案選d,a b c三項與上述史實特徵不符。

點評:魏晉時期是儒學第一次面臨外來文化挑戰的時期,佛學的傳入和廣泛傳播使儒學的發展遭遇極大風險,儒學能否融合佛學思想是儒學能否再次創新的一次重要機遇,同時也是儒學正統地位能否鞏固的重要一環。

古代儒道佛三教合流的發展歷程

10樓:我是誰

在先秦以前,我國已經形成了乙個以崇拜天帝、祖先為主要特徵的宗法性宗教,這是儒教的前身。在先秦時期,儒學則是一種以政治、倫理為主的學說,它缺乏哲學的內涵,疏於思維和論證的方法,因此在戰國分立時代的百家爭鳴中沒有佔據主導地位。

在東漢時,張陵在四川奉老子為教主,以《道德經》為主要經典,同時吸收某些原始宗教信仰、巫術和神仙方術等創立了道教。在西元前,外來的印度佛教開始傳入漢地,佛教為了求得自己的生存和發展,向當時占有支配地位的儒家靠攏,並在哲學思想上依附於「老」「莊」和玄學。

三國時期,大批印度和西域僧人來華,從事譯經、傳教的工作,這為以後佛教在魏晉南北朝的廣泛傳播起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在南北朝時,由於佛教受到帝王的信仰和重視,印度佛教經過改造以後適應中國社會的需要,逐漸在民間扎下根來,並取得重要的發展,至隋唐時代達到了鼎盛,形成了許多具有民族特點的中國佛教的宗派和學派,並傳播到了我國鄰近的國家。

佛教在建立中國民族化的宗派和理論體系時攝取了大量的儒、道的思想;另一方面又與儒、道進行了震動全國上下的爭論乃至流血鬥爭,儒、釋、道形成了鼎足之勢。佛教在唐末,由於戰亂頻仍,社會動盪,日益呈現衰頹之勢,在宋初一度復甦。

北宋初期,朝廷對佛教採取保護政策,普度大批僧人,重編《大藏經》;南宋偏安一隅,江南佛教雖然保持了一定的繁榮,但佛教總的趨勢在衰落。在此期間,佛教與儒、道結合,「三教合一」呈現出發展趨勢。

在北宋期間,道教進入了全盛時期,北宋幾位統治者(真宗、徽宗)都自稱為教主道君皇帝,採取了一系列崇道措施,因此,道眾倍增,宮觀規模日益擴大,神仙系列也更為蕪雜。由於道教經論日益增加,開始編纂了《道藏》,南渡後出現了不少新的道派,這些教派都主張「三教合一」。

至元朝時期,道教正式分為全真、正一兩個重大派別,盛極一時。這些派別也從自己教派的立場出發,高舉「三教合一」旗幟。元明以後,佛教與道教衰落,理學勃興。

理學以孔子的倫理思想為核心,攝取了釋、道的大量哲學思想、思維形式和修持方法,使三者密切起來,難解難分。

入清以後,儒、佛、道沒有重大的變化,影響及今。

儒 道 佛三教合一的地方在哪,儒 道 佛三教合一的地方在哪

在中原地區 河南登封 三教合一 有享譽世界的少林寺 佛教 中國四大書院之一孔子講學之地的嵩陽書院 儒教 五岳之一的中岳嵩山 道教。主張三教合一的是 全真道 全國道教宮觀大多屬全真道 岳麓山.所謂合一是指在教義上大家互相學習,並不是 融合 在一起修行。那就變成不神不佛的,根本修不出結果。呵呵,在乙個神...

具有政教合一特徵的宗教是A佛教B伊斯蘭教

b試題分析 伊斯 蘭教是具有政教合一特徵的宗教,穆罕默德以伊斯蘭教為紐帶,統專一了屬阿拉伯民族,完成了創立宗教和建立統一國家的雙重歷史使命,故選b。點評 關於伊斯蘭教,學生還要知道,它是穆罕默德在猶太教 教和本民族原始信仰的基礎上創立的。創立時間是公元7世紀,教義是讓人們信奉真主 安拉 穆罕默德是安...

幼兒園大班成語故事舉一反三教案,舉一反三的成語故事

思前想後s baiqi n xi ng h duu 釋義 前 原因。思思前頭 想想後zhi頭。反覆考慮dao事情的原因和結 內果。語出 明 許仲琳容 封神演義 第五十二回 且聞太師見後無襲兵 領人馬徐徐而行 又見折了余見 辛環帶傷 太師十分不樂 一路上思前想後。正音 思 不能讀作 sh 辨形 後 不...